一种用于TDD‑LTE系统的低噪声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218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TDD‑LTE系统的低噪声放大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TDD-LTE系统的低噪声放大器。



背景技术:

在射频接收机的前端设计中,低噪声放大器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低噪声放大器是TDD-LTE接收通道的关键部件,决定TDD-LTE整机的接收灵敏度,传输数据的数据带宽。自动增益控制(AGC)系统有两个接收方案可选:1、模拟AGC,其优点是反应速度快,缺点是控制精度差。2、数字AGC,其优点是控制精度高、缺点是反应速度慢。

然而现有的射频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中,难以将模拟AGC与数字AGC有机的结合,因此低噪声放大器的自动增益控制范围较低,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TDD-LTE系统的低噪声放大器,本实用新型将模拟AGC与数字AGC结合,大大地提高了自动增益控制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用于TDD-LTE系统的低噪声放大器包括第一衰减单元、一级放大单元、二级放大单元以及第二衰减单元,所述第一衰减单元的输入端作为本低噪声放大器的射频输入端,第一衰减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一级放大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一级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衰减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衰减单元的输出端作为本低噪声放大器的射频输出端,所述一级放大单元的电源端、二级放大单元的电源端均连接电源。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所述第一衰减单元为π型衰减器,第一衰减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并作为本低噪声放大器的射频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一级放大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优选的,所述一级放大单元包括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入端以及电源,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模拟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的一端,所述模拟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以及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二级放大单元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二级放大单元包括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一电感的一端以及电源,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的一端,所述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以及第二衰减单元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衰减单元为π型衰减器,第二衰减单元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以及第八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并作为本低噪声放大器的射频输出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衰减单元、一级放大单元、二级放大单元以及第二衰减单元,第一衰减单元和第二衰减单元均为π型衰减器,且一级放大单元包括模拟自动增益控制系统、二级放大单元包括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系统,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机地将模拟AGC与数字AGC结合,大大地提高了自动增益控制范围,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被广泛地应用于TDD-LTE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第一衰减单元 20—一级放大单元 30—二级放大单元

40—第二衰减单元 R1~R8—第一电阻~第八电阻

C1~C7—第一电容~第七电容 A1、A2—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

L1~L2—第一电感~第二电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TDD-LTE系统的低噪声放大器包括第一衰减单元10、一级放大单元20、二级放大单元30以及第二衰减单元40,所述第一衰减单元10的输入端输入射频输入信号,第一衰减单元10的输出端连接一级放大单元20的输入端,所述一级放大单元20的输出端连接二级放大单元30的输入端,所述二级放大单元3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衰减单元40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衰减单元40的输出端输出射频输出信号,所述一级放大单元20的电源端、二级放大单元30的电源端均连接电源。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衰减单元10为π型衰减器,第一衰减单元1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并输入射频输入信号,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一级放大单元20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三电阻R3构成π型衰减器。

如图2所示,所述一级放大单元20包括第一放大器A1,所述第一放大器A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二级放大单元30的输入端以及12V电源,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模拟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的一端,所述模拟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放大器A1的输出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以及第四电容C4的一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二级放大单元30的输入端。

如图2所示,所述二级放大单元30包括第二放大器A2,所述第二放大器A2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一端以及12V电源,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二放大器A2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的一端,所述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第二衰减单元40的输入端。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衰减单元40为π型衰减器,第二衰减单元40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以及第八电阻R8,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以及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并作为本低噪声放大器的射频输出端,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以及第八电阻R8构成π型衰减器。

模拟AGC30db、数字AGC40db有机的结合使低噪声放大器的反应速度、控制精度达到优化设计。

所述模拟自动增益控制系统、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系统均连接12V电源,本实用新型有机地将模拟AGC与数字AGC结合,大大地提高了自动增益控制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