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软硬结合板的吸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168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软硬结合板的吸附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软硬结合板一般具有朝外伸出的软板外伸部,在补强板固定过程中,一般将软硬结合板放置在支撑面上,然后将补强板固定于软硬结合板的软板外伸部上,由于软硬结合板的软板外伸部呈悬空状,容易出现软板外伸部晃动现象,从而不便于进行补强板的固定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软硬结合板的吸附治具,其通过在基座上设置有朝上凸起的凸起部,可利用凸起部承托软硬结合板的软板外伸部,从而方便于进行补强板的固定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软硬结合板的吸附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有用于供软硬结合板放置的放置区;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朝上凸起的凸起部,该凸起部在软硬结合板放置于放置区时用于承托该软硬结合板的软板外伸部;所述基座设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上端贯穿放置区;所述治具本体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的上端贯穿凸起部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连通槽,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第二通孔的下端均与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从凸起部延伸至基座。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槽的深度为1mm。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为一板体。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高度为5mm。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壁形成为所述放置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从凸起部延伸至基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上设置有朝上凸起的凸起部,在软硬结合板放置于放置区时,通过利用凸起部承托软硬结合板的软板外伸部,从而在补强板固定过程中,可避免出现软板外伸部晃动现象,以方便于进行补强板的固定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基座;11、放置区;12、第一通孔;13、连通槽;20、凸起部;21、第二通孔;40、软硬结合板;41、软板外伸部;50、抽气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软硬结合板的吸附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包括基座10,所述基座10设有用于供软硬结合板40放置的放置区11;所述基座10上还设置有朝上凸起的凸起部20,该凸起部20在软硬结合板40放置于放置区11时用于承托该软硬结合板40的软板外伸部41;所述基座10设有第一通孔12,该第一通孔12的上端贯穿放置区11;所述治具本体设有第二通孔21,该第二通孔21的上端贯穿凸起部20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10上设置有朝上凸起的凸起部20,在软硬结合板40放置于放置区11时,通过利用凸起部20承托软硬结合板40的软板外伸部41,从而在补强板固定过程中,可避免出现软板外伸部41晃动现象,以方便于进行补强板的固定操作。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利用抽气设备50对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21抽真空,以可将软硬结合板40固定在该吸附治具上,避免软硬结合板40随意移动。

进一步地,基座10的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连通槽13,第一通孔12的下端、第二通孔21的下端均与连通槽13连通。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利用连通槽13与外界的抽气设备50连通,从而方便于抽气设备50对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21抽真空,而且,也可提高抽真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21从凸起部20延伸至基座10,以方便于第二通孔21与连通槽13连通。

进一步地,连通槽13的深度为1mm。而通过合理设置连通槽13的深度,可确保基座10强度同时,并可优化真空效果。

进一步地,基座10为一板体,以方便于加工制作。

进一步地,基座10的高度为5mm,而通过优化基座10的高度,可起到支撑同时,并可减少用材。

进一步地,基座10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放置槽的底壁形成为放置区11,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放置软硬结合板40。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