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890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多年来,铸铁散热器和铜铝复合散热器一直占据散热器行业的半壁江山,传统的工艺和生活习惯让散热器行业发展持续了几十年,同时传统的工艺也让散热器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2008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波动太大,散热器行业收到了很大的影响,传动的铸造散热器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在困难面前,许多行业的有识之士都在寻找一条理想的出路,各个企业都组织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自身技术上不断寻求突破。

现有技术中,大功率电源散热器散热多采用在电源的电路板的相关功率器件上设置散热器或散热风扇,同时在电源的机箱上设置一些通风口进而构成风道来散热。在大功率电源的机箱上均靠钣金制作或者靠挤压型材,其结构较为单一,散热效果较差,并不能够真正的满足消费者及其厂家的需求,因而散热器的技术还有待于继续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底板以及散热器盖板,所述散热器底板包括吸热装置以及第二底板,所述吸热装置设于第二底板上方;

所述吸热装置包括第一吸热底板、第一吸热机构以及第二吸热机构,所述第一吸热机构设有两个,第二吸热机构也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吸热机构设置于两个第一吸热机构之间,第一吸热机构和第二吸热机构设置于第一吸热底板之下;

所述第一吸热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第五支撑板以及第六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凸起,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凸起,第四支撑板为“凹”型结构,第六支撑板上设有两个第一圆弧形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板设有两个,第三支撑板设有两个,第四支撑板设有一个,第五支撑板设有六个,第六支撑板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三支撑板以及第四支撑板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上方,六个第三支撑板以及两个六支撑板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下方,在第一连接板上方,两个第一支撑板关于第四支撑板对称,两个第二支撑板关于第四支撑板对称,两个第三支撑板关于第四支撑板对称,在连接板下方,两个第六支撑板关于第三支撑板对称,在左侧的第六支撑板的左侧设有三个第五支撑板,在右侧的第六支撑板的右侧设有三个第五支撑板;

所述第二吸热机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一立板以及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立板设有两个,两个第一立板分别设置于第一底板两侧,所述第一立板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吸热板,所述第一吸热板的数量为8-10个,第一吸热板表面设有若干吸热板凸起和若干吸热板凹槽,所述吸热板凸起和吸热板凹槽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底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二底板上平面左侧设有第三凸起以及第四凸起,第三凸起位于第四凸起的左侧,第二底板的右侧设有第五凸起;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平面、第一限位凹槽、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平面、第三限位平面、第二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凸起以及第四限位平面,第一限位平面与第一限位凹槽的一端相连,第一限位凹槽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凸起的一端相连,第一限位凸起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平面的一端相连,第二限位平面的另一端与第三限位平面的一端相连,第三限位平面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凹槽的一端相连,第二限位凹槽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凸起的一端相连,第二限位凸起的另一端与第四限位平面的一端相连,第二限位平面与第三限位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a的大小为90°;

所述散热器盖板包括顶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设有两个,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顶板两侧,所述侧板上设有若干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数量为3-5个,所述侧板下端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第一限位结构相互配合;

所述散热器底板与散热器盖板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和第一限位结构相互卡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有吸热装置,能够缩短热量传递到底板的传递时间,提高热量的传输速度,从而提高了整个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散热器底板设有限位结构,散热器盖板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和限位结构相互卡接能够使底板与盖板进行拼接,使得拼接后的散热器更加稳定,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吸热装置设有两个不同的吸热机构,吸热效果更好,各吸热机构之间间隙较大,增加了散热面积,有利于及时散掉吸收的热量,使得散热机构继续吸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限位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吸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吸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二底板,2-第一限位结构,3-第三凸起,4-第四凸起,5-第五凸起,6-第一限位平面,7-第一限位凹槽,8-第一限位凸起,9-第二限位平面,10-第三限位平面,11-第二限位凹槽,12-第二限位凸起,13-第四限位平面,14-顶板,15-侧板,16-散热板,17-连接结构,101-第一吸热底板,102-第一吸热机构,103-第二吸热机构,104-第一连接板,105-第一支撑板,106-第二支撑板,107-第三支撑板,108-第四支撑板,109-第五支撑板,110-第六支撑板,111-第一凸起,112-第二凸起,113-第一圆弧形凹槽,114-第一底板,115-第一立板,116-第一安装板,117-第一吸热板,118-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高效节能的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底板以及散热器盖板,所述散热器底板包括吸热装置以及第二底板,所述吸热装置设于第二底板上方;

所述吸热装置包括第一吸热底板、第一吸热机构以及第二吸热机构,所述第一吸热机构设有两个,第二吸热机构也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吸热机构设置于两个第一吸热机构之间,第一吸热机构和第二吸热机构设置于第一吸热底板之下;

所述第一吸热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第五支撑板以及第六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凸起,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凸起,第四支撑板为“凹”型结构,第六支撑板上设有两个第一圆弧形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板设有两个,第三支撑板设有两个,第四支撑板设有一个,第五支撑板设有六个,第六支撑板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三支撑板以及第四支撑板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上方,六个第三支撑板以及两个六支撑板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下方,在第一连接板上方,两个第一支撑板关于第四支撑板对称,两个第二支撑板关于第四支撑板对称,两个第三支撑板关于第四支撑板对称,在连接板下方,两个第六支撑板关于第三支撑板对称,在左侧的第六支撑板的左侧设有三个第五支撑板,在右侧的第六支撑板的右侧设有三个第五支撑板;

所述第二吸热机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一立板以及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立板设有两个,两个第一立板分别设置于第一底板两侧,所述第一立板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吸热板,所述第一吸热板的数量为8-10个,第一吸热板表面设有若干吸热板凸起和若干吸热板凹槽,所述吸热板凸起和吸热板凹槽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底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二底板上平面左侧设有第三凸起以及第四凸起,第三凸起位于第四凸起的左侧,第二底板的右侧设有第五凸起;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平面、第一限位凹槽、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平面、第三限位平面、第二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凸起以及第四限位平面,第一限位平面与第一限位凹槽的一端相连,第一限位凹槽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凸起的一端相连,第一限位凸起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平面的一端相连,第二限位平面的另一端与第三限位平面的一端相连,第三限位平面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凹槽的一端相连,第二限位凹槽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凸起的一端相连,第二限位凸起的另一端与第四限位平面的一端相连,第二限位平面与第三限位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a的大小为90°;

所述散热器盖板包括顶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设有两个,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顶板两侧,所述侧板上设有若干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数量为3-5个,所述侧板下端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第一限位结构相互配合;

所述散热器底板与散热器盖板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和第一限位结构相互卡接。

本实用新型设有吸热装置,能够缩短热量传递到底板的传递时间,提高热量的传输速度,从而提高了整个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散热器底板设有限位结构,散热器盖板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和限位结构相互卡接能够使底板与盖板进行拼接,使得拼接后的散热器更加稳定,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吸热装置设有两个不同的吸热机构,吸热效果更好,各吸热机构之间间隙较大,增加了散热面积,有利于及时散掉吸收的热量,使得散热机构继续吸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