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PCB走线替代电感的非接天线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9523阅读:1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PCB走线替代电感的非接天线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PCB走线替代电感的非接天线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POS机设备中,随着设备运行频率不断升高,针对信号电源滤波,大量应用小感量的电感器件实现滤波作用,然而电感器件的价格高,体积大,在POS电路板的设计里越来越受限制。

对于电路板,任何走线都会产生寄生电感,寄生电感的大小主要受走线的长度和宽度影响,小幅度受板材等因素影响。所以电感量可计算可仿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PCB走线替代电感的非接天线电路,利用PCB的走线的寄生电感,替代滤波电路中的分立电感器件,实现0成本,0体积,较高感量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PCB走线替代电感的非接天线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滤波电路、调谐电路、反馈取样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1至R2、电容C1至C4、以及由PCB走线构成的电感L1、L2,R1经L1与C1、C3的一端连接作为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R2经L2与C2、C4的一端连接作为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R1、R2的另一端分别作为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所述调谐电路包括电容C5至C12、电阻R3至R6,电容C5、C7的两端分别连接,且其中一端与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R3、R5、C9、C11的一端连接作为调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容C6、C8的两端分别连接,且其中一端与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R4、R6、C10、C12的一端连接作为调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反馈取样电路包括电容C13至C18,C13的一端与调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C13的另一端与C15、C17的一端连接作为反馈取样电路的第一输出端,C14的一端与调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C14的另一端与C16、C18的一端连接作为反馈取样电路的第二输出端,C1至C4、C9至C12、C15至C18、R3至R6的另一端连接至GND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构成电感L1/L2的PCB走线为PCB板上的覆铜走线,该覆铜走线线长5cm,线宽0.02cm,电感值为68nH。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覆铜走线为首尾相接的连续弓字形走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PCB的走线的寄生电感,替代滤波电路中的分立电感器件,实现0成本,0体积,较高感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滤波电路中电感在PCB板上的布线走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采用PCB走线替代电感的非接天线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滤波电路、调谐电路、反馈取样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1至R2、电容C1至C4、以及由PCB走线构成的电感L1、L2,R1经L1与C1、C3的一端连接作为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R2经L2与C2、C4的一端连接作为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R1、R2的另一端分别作为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所述调谐电路包括电容C5至C12、电阻R3至R6,电容C5、C7的两端分别连接,且其中一端与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R3、R5、C9、C11的一端连接作为调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容C6、C8的两端分别连接,且其中一端与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R4、R6、C10、C12的一端连接作为调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反馈取样电路包括电容C13至C18,C13的一端与调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C13的另一端与C15、C17的一端连接作为反馈取样电路的第一输出端,C14的一端与调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C14的另一端与C16、C18的一端连接作为反馈取样电路的第二输出端,C1至C4、C9至C12、C15至C18、R3至R6的另一端连接至GND端。

如图2所示,构成电感L1/L2的PCB走线为PCB板上的覆铜走线,该覆铜走线线长5cm,线宽0.02cm,电感值为68nH,所述覆铜走线为首尾相接的连续弓字形走线,实际上根据实际产品设计,这个电感量会变化,相应的替代电感的走线也会有些变化。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