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防潮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2087发布日期:2018-06-30 07:02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防潮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箱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可防潮机箱。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电子设备机箱种类很多,而随着电子电气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先进,其使用场合和精密度也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的电子设备钢结构机箱由于需要散热,导致开孔、缝隙较多,因而防雨、防潮效果随之减弱,在潮湿的环境里,各种元器件容易受到潮气、冷凝雨露的侵蚀而导致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可防潮机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防潮机箱,利用引光装置反射阳光的原理将阳光引入机箱内,从而阳光对机箱内进行除湿干燥,通过风扇使得外界的空气与机箱内的空气进行交换流通,流入机箱的空气被通电后的电热网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对机箱实施热风干燥,同时还可以利用干燥剂盒干燥空气中的湿气,干燥盒通过磁铁层吸附在在机箱主体上。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机箱内进行除湿,保持机器设备在干燥的环境下工作,大大提高及其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可防潮机箱,包括机箱主体、风扇、引光装置、干燥剂盒和电热网,所述机箱主体一侧设有风扇以及设置在风扇顶部的电源装置,所述机箱主体另一侧设有箱门,所述箱门与机箱主体通过活页活动连接,所述箱门一侧外侧固定连接把手,所述把手内侧固定连接软垫,所述机箱主体顶部设有引光装置,所述风扇一侧固定连接电热网,所述风扇底部设有干燥剂盒,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风扇和电热网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主体底部固定连接支腿,所述支腿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剂盒一侧设有磁铁层。

进一步地,所述引光装置由四个倾斜的反光镜片合围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软垫一侧设有指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引光装置反射阳光的原理将阳光引入机箱内,从而阳光对机箱内进行除湿干燥,通过风扇使得外界的空气与机箱内的空气进行交换流通,流入机箱的空气被通电后的电热网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对机箱实施热风干燥,同时还可以利用干燥剂盒干燥空气中的湿气,干燥盒通过磁铁层吸附在在机箱主体上。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机箱内进行除湿,保持机器设备在干燥的环境下工作,大大提高及其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防潮机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防潮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防潮机箱的引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防潮机箱的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主体;2、风扇;3、电源装置;4、引光装置; 5、箱门;6、活页;7、支撑板;8、把手;9、软垫;10、支腿; 11、干燥剂盒;12、磁铁层;13、电热网;14、反光镜片;15、指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可防潮机箱,包括机箱主体1、风扇2、引光装置4、干燥剂盒11和电热网13,所述机箱主体1一侧设有风扇2以及设置在风扇2顶部的电源装置3,所述机箱主体1另一侧设有箱门5,所述箱门5与机箱主体1通过活页6活动连接,所述箱门5一侧外侧固定连接把手8,所述把手8 内侧固定连接软垫9,所述机箱主体1顶部设有引光装置4,所述风扇2一侧固定连接电热网13,所述风扇2底部设有干燥剂盒11,所述电源装置3分别与风扇2和电热网13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防潮机箱,利用引光装置4反射阳光的原理将阳光引入机箱内,从而阳光对机箱内进行除湿干燥,通过风扇2使得外界的空气与机箱内的空气进行交换流通,流入机箱的空气被通电后的电热网13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对机箱实施热风干燥,同时还可以利用干燥剂盒11干燥空气中的湿气,干燥盒通过磁铁层12吸附在在机箱主体1上。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机箱内进行除湿,保持机器设备在干燥的环境下工作,大大提高及其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其中,所述机箱主体1底部固定连接支腿10,所述支腿10 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7,利用支撑板有效稳定支腿从而保持机箱主体1的稳定。

其中,所述干燥剂盒11一侧设有磁铁层12,由于机箱主体1 为含铁材料,使得干燥剂盒11可以依靠磁铁层12吸附在机箱主体1上。

其中,所述引光装置4由四个倾斜的反光镜片14合围而成,利用光线发射的原理可以将阳光反射到机箱主体1内,从而对机箱主体1除湿干燥。

其中,所述软垫9一侧设有指扣15,符合人体工程学,手指可以很好的贴合在指扣15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