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门防水通讯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0255发布日期:2020-03-03 04:3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门防水通讯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门防水通讯柜。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室外基站等通讯设备得到普遍应用。但是现有的室外基站等通讯设备中,部分通讯设备会因存放该设备的机柜防水失效,导致该通讯设备发生功能问题,进而影响该通讯设备的使用寿命。可见,防水性能是室外通讯机柜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在室外通讯机柜防水性能的研究中,作为机柜活动部件的柜门的防水性能,是室外通讯机柜防水性能的瓶颈。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传统的具有对开门结构的通讯机柜中,柜体与两个柜门连接的框体上形成有中立柱,中立柱将柜体的框体划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周边设置一圈防水胶条,柜门关闭后压紧柜体各部分的防水胶条,从而可达到较可靠的防水性能。但是,通讯机柜因中立柱的存在,不便于进行柜体内通讯设备的安装和操作维护,柜体内的空间利用率较低。随着人们对通讯设备的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对通讯机柜的外形尺寸要求越来越来高,包括中立柱的对开门通讯机柜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门防水通讯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门防水通讯柜,所述双门防水通讯柜包括通讯柜体,所述通讯柜体的前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所述第一柜门支持上下对开,所述第二柜门支持左右对开,所述第一柜门的上门表面设置有上疏水管道,所述上疏水管道的上端设置有集水口,所述第一柜门的下门表面设置有与上门对应的下疏水管道,所述下疏水管道的下端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为左右方向的中空管,管口设置于所述通讯柜体的侧边,所述第二柜门的左右两门的顶部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均设置有多个上通孔,所述上通孔连接有下通孔,所述下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柜门的侧边,所述下通孔与所述第一柜门上门的各个集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柜门和所述第二柜门与所述通讯柜体连接部分均设置有防水橡胶条。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柜体为一体式结构,仅有与门连接端为唯一开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柜门侧边的下通孔必须与所述集水口对应,可以一个下通孔对应一个集水口,也可以多个下通孔对应一个集水口,不存在不对应集水口的下通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柜门上下门之间设置有磁石,所述上下门通过磁石来实现开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柜门左右门之间设置有机械锁,通过锁的卡条和卡扣实现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门防水通讯柜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两个方向不同的双开门结构的柜门,并在两个柜门上设置多个能够疏水的结构,避免了传统通讯柜的包括中立柱的单开门结构,能够得到更大的防止空间,实现了更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门防水通讯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种双门防水通讯柜,所述双门防水通讯柜包括通讯柜体,所述通讯柜体的前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所述第一柜门支持上下对开,所述第二柜门支持左右对开,所述第一柜门的上门表面设置有上疏水管道,所述上疏水管道的上端设置有集水口,所述第一柜门的下门表面设置有与上门对应的下疏水管道,所述下疏水管道的下端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为左右方向的中空管,管口设置于所述通讯柜体的侧边,所述第二柜门的左右两门的顶部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均设置有多个上通孔,所述上通孔连接有下通孔,所述下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柜门的侧边,所述下通孔与所述第一柜门上门的各个集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柜门和所述第二柜门与所述通讯柜体连接部分均设置有防水橡胶条。

所述通讯柜体为一体式结构,仅有与门连接端为唯一开口。所述第二柜门侧边的下通孔必须与所述集水口对应,可以一个下通孔对应一个集水口,也可以多个下通孔对应一个集水口,不存在不对应集水口的下通孔。所述第一柜门上下门之间设置有磁石,所述上下门通过磁石来实现开关。所述第二柜门左右门之间设置有机械锁,通过锁的卡条和卡扣实现开关。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门防水通讯柜,通过设置两个方向不同的双开门结构的柜门,并在两个柜门上设置多个能够疏水的结构,避免了传统通讯柜的包括中立柱的单开门结构,能够得到更大的防止空间,实现了更好的防水效果。

虽然,前文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进行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发明的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及方法,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