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变频主板的石墨烯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5391发布日期:2018-12-18 22:0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用于变频主板的石墨烯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变频主板的石墨烯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变频移动空调、变频窗式空调、变频除湿机等变频空调而言,一般都是通过空气强制对流对控制主板散热器进行散热的,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不好,导致变频主板的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变频主板的石墨烯散热机构,能够有效增强变频主板的散热效果,延长变频主板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变频主板的石墨烯散热机构,包括主板、人工石墨膜和散热组件;

主板上设有若干圆柱体结构的上通槽和下通槽,上通槽的直径大于下通槽的直径,上通槽和下通槽同轴设置形成插接槽;

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基板,散热基板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插接条,插接条与插接槽数量相同且过渡配合,人工石墨膜粘接固定在散热基板的上方,主板设置在人工石墨膜的上方,插接条穿过人工石墨膜插入式的固定在插接槽中;

散热基板中设有缓冲腔,缓冲腔内填充氧化石墨烯粉末,缓冲腔中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交替设置;

第一支撑条包括第一竖直支撑条和第一水平支撑条,第一竖直支撑条的顶部固定在缓冲腔的顶壁上,第一竖直支撑条的底部穿过缓冲腔的底壁位于散热基板中,第一水平支撑条垂直的固定在第一竖直支撑条的底部;

第二支撑条包括第二竖直支撑条和第二水平支撑条,第二竖直支撑条的底部固定在缓冲腔的底壁上,第二竖直支撑条的顶部穿过缓冲腔的顶壁位于散热基板中,第二水平支撑条的中心垂直固定在第二竖直支撑条的顶部,第二水平支撑条的两侧分别倾斜向下的设有一个第二侧支撑条;

散热基板的底部设有若干圈同轴设置的散热条,散热条倾斜向外设置,形成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结构。

上述用于变频主板的石墨烯散热机构,其中,缓冲腔的底部设有一条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底部设有若干通气孔,每个通气孔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圈散热条之间。

上述用于变频主板的石墨烯散热机构,其中,散热条与散热基板之间的夹角b为110°。

上述用于变频主板的石墨烯散热机构,其中,插接条的截面形状为T形结构,插接条的顶部设有一圈倒边。

上述用于变频主板的石墨烯散热机构,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条的第一水平支撑条的固定方向相同或相反。

上述用于变频主板的石墨烯散热机构,其中,第二侧支撑条与第二水平支撑条之间的夹角a为132°。

上述用于变频主板的石墨烯散热机构,其中,人工石墨膜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质量百分比计将氮化硼58-65%、滑石粉3-5%和甘油余量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料A;

(2)按质量百分比计将天然石墨60-82%、环氧树脂余量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料B;

(3)按质量百分比计将25-32%的混合料A、18-26%的混合料B和余量的盐酸的水溶液搅拌均匀后,涂覆在钢板上;

(4)对涂覆后的钢板进行石墨化操作,在2800-3200℃的温度下保持8-12h后,自然冷却即可得到人工石墨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增强变频主板的散热效果,延长变频主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

主板1、人工石墨膜2、上通槽3、下通槽4、散热基板5、插接条6、缓冲腔7、第一支撑条8、第二支撑条9、第一竖直支撑条10、第一水平支撑条11、第二竖直支撑条12、第二水平支撑条13、第二侧支撑条14、散热条15、散热通道16、通气孔17。

如图所示用于变频主板的石墨烯散热机构,包括主板1、人工石墨膜2和散热组件;

主板上设有若干圆柱体结构的上通槽3和下通槽4,上通槽的直径大于下通槽的直径,上通槽和下通槽同轴设置形成插接槽;

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基板5,散热基板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插接条6,插接条与插接槽数量相同且过渡配合,人工石墨膜粘接固定在散热基板的上方,主板设置在人工石墨膜的上方,插接条穿过人工石墨膜插入式的固定在插接槽中;

散热基板中设有缓冲腔7,缓冲腔内填充氧化石墨烯粉末,缓冲腔中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条8和第二支撑条9,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交替设置;

第一支撑条包括第一竖直支撑条10和第一水平支撑条11,第一竖直支撑条的顶部固定在缓冲腔的顶壁上,第一竖直支撑条的底部穿过缓冲腔的底壁位于散热基板中,第一水平支撑条垂直的固定在第一竖直支撑条的底部;

第二支撑条包括第二竖直支撑条12和第二水平支撑条13,第二竖直支撑条的底部固定在缓冲腔的底壁上,第二竖直支撑条的顶部穿过缓冲腔的顶壁位于散热基板中,第二水平支撑条的中心垂直固定在第二竖直支撑条的顶部,第二水平支撑条的两侧分别倾斜向下的设有一个第二侧支撑条14;

散热基板的底部设有若干圈同轴设置的散热条15,散热条倾斜向外设置,形成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结构。

缓冲腔的底部设有一条散热通道16,散热通道底部设有若干通气孔,每个通气孔17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圈散热条之间。

散热条与散热基板之间的夹角b为110°。

插接条的截面形状为T形结构,插接条的顶部设有一圈倒边。

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条的第一水平支撑条的固定方向相同或相反。

第二侧支撑条与第二水平支撑条之间的夹角a为132°。

人工石墨膜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质量百分比计将氮化硼58-65%、滑石粉3-5%和甘油余量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料A;

(2)按质量百分比计将天然石墨60-82%、环氧树脂余量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料B;

(3)按质量百分比计将25-32%的混合料A、18-26%的混合料B和余量的盐酸的水溶液搅拌均匀后,涂覆在钢板上;

(4)对涂覆后的钢板进行石墨化操作,在2800-3200℃的温度下保持8-12h后,自然冷却即可得到人工石墨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