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程防止热控失效的确保安全电热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9842发布日期:2019-08-03 16: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全程防止热控失效的确保安全电热毯,包括电源开关(1)、熔断器(2)、送电线或整流器(3)、发热线(4)、隔离层(5)、调温器(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失效控热线(6)、控温器(8)以及防失效控热线(6)串接于调温器(7)和控温器(8)之间的连接方式;所述的电源开关(1)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相线和零线,电源开关(1)的一个电源输出端经串联的熔断器(2)与送电线或整流器(3)的一个交流输入端(~)相连接,电源开关(1)的另一个电源输出端直接与送电线或整流器(3)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送电线或整流器(3)的一个输出极连接调温器(7)的输入端和控温器(8)的输入端,送电线或整流器(3)的另一个输出极连接发热线(4)的A端;所述的调温器(7)包括过零触发式调温器,所述的控温器(8)的输出端连接发热线(4)的B端,所述的防失效控热线(6)的a端连接调温器(7)的输出端,防失效控热线(6)的b端连接控温器(8)的控制输入端(k);所述的发热线(4)和防失效控热线(6)之间夹垫的隔离层(5)是采用半导体尼龙热塑性材料制作的热熔薄膜,具有在低温时绝缘隔离、升温时阻抗降低漏电增大、高热时熔化开孔导致所隔两线直接接触短路的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程防止热控失效的确保安全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开关(1)就是两极式电源开关DK,所述的熔断器(2)就是防止短路的熔断器FS,所述的送电线或整流器(3)就是两条分开的交流电源送电线,所述的发热线(4)就是用导电金属丝旋绕在隔离层(5)之内的发热线WR,所述的防失效控热线(6)就是用导电金属丝旋绕在隔离层(5)之外的防失效控热线FKR,所述的发热线WR与防失效控热线FKR之间夹垫的隔离层(5)是采用半导体尼龙热塑性材料制作的热熔薄膜,具有在低温时绝缘隔离、升温时阻抗降低漏电增大、高热时熔化开孔导致所隔两线直接接触短路的特性;所述的调温器(7)包括电阻R1、微调电阻Rp、电位器Rt,或者用过零触发式调温器替换调温器(7),所述的控温器(8)包括电阻R2、电容C2、双向触发二极管SD、双向可控硅SCR;电路连接方式:所述的电源开关DK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相线和零线,电源开关DK的一个电源输出端经串联的熔断器FS和送电线连接电位器Rt的一端和双向可控硅SCR的一个交流端,电源开关DK的另一个电源输出端经送电线直接与发热线WR的A端相连接;所述的发热线WR的B端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另一个交流端和电阻R2、电容C2的各一端,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及双向触发二极管SD的一端并接点作为控温器(8)的控制输入端(k)连接防失效控热线FKR的b端,所述的双向触发二极管SD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极;所述的防失效控热线FKR的a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微调电阻Rp的一端,微调电阻Rp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t的另一端,所述的隔离层(5)夹垫在防失效控热线FKR和发热线WR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程防止热控失效的确保安全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开关(1)就是两极式电源开关DK,所述的熔断器(2)就是防止短路的熔断器FS,所述的送电线或整流器(3)就是桥式整流器ZD,所述的发热线(4)就是用导电金属丝旋绕在隔离层(5)之内的发热线WR,所述的防失效控热线(6)就是用导电金属丝旋绕在隔离层(5)之外的防失效控热线FKR,所述的发热线WR与防失效控热线FKR之间夹垫的隔离层(5)是采用半导体尼龙热塑性材料制作的热熔薄膜,具有在低温时绝缘隔离、升温时阻抗降低漏电增大、高热时熔化开孔导致所隔两线直接接触短路的特性;所述的调温器(7)包括电阻R1、微调电阻Rp、电位器Rt,或者用过零触发式调温器替换调温器(7),所述的控温器(8)包括电阻R2、电容C2、二极管D1、D2、双向触发二极管SD、单向可控硅DCR;电路连接方式:所述的电源开关DK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相线和零线,电源开关DK的一个电源输出端经串联的熔断器FS连接整流器ZD的一个交流输入端,电源开关DK的另一个电源输出端连接整流器ZD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所述的整流器ZD的直流输出正极连接电位器Rt的一端和单向可控硅DCR的阳极,整流器ZD的直流输出负极连接发热线WR的A端和二极管D1正极;所述的发热线WR的B端和二极管D1负极连接二极管D2负极和电阻R2、电容C2的各一端,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及双向触发二极管SD的一端并接点作为控温器(8)的控制输入端(k)连接防失效控热线FKR的b端,所述的双向触发二极管SD的另一端连接单向可控硅DCR的控制极,所述的单向可控硅DCR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所述的防失效控热线FKR的a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微调电阻Rp的一端,微调电阻Rp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t的另一端;所述的隔离层(5)夹垫在防失效控热线FKR和发热线WR之间。

4.一种全程防止热控失效的确保安全电热毯,包括电源开关(1)、熔断器(2)、送电线或整流器(3)、发热线(4)、隔离层(5)、调温器(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失效控热线(6)、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防断线闪火及防故障失控的自锁开关(9)以及防失效控热线(6)串接于调温器(7)和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之间的连接方式;所述的电源开关(1)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相线和零线,电源开关(1)的一个电源输出端经串联的熔断器(2)与送电线或整流器(3)的一个交流输入端(~)相连接,电源开关(1)的另一个电源输出端直接与送电线或整流器(3)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送电线或整流器(3)的一个输出极连接防断线闪火及防故障失控的自锁开关(9)的电流输入端,送电线或整流器(3)的另一个输出极连接发热线(4)的A端;所述的发热线(4)的B端连接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的电流输出端或接地端(GND),所述的防断线闪火及防故障失控的自锁开关(9)的电源T端连接调温器(7)的输入端,所述的调温器(7)输出端连接防失效控热线(6)的a端,所述的调温器(7)包括过零触发式调温器,所述的防失效控热线(6)的b端连接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的控制输入端(k);所述的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的电流输入端(VF)连接防断线闪火及防故障失控的自锁开关(9)的电流输出端(H),所述的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的光控输出端输出的光线(GX)连接或控制防断线闪火及防故障失控的自锁开关(9)的光控触发输入端;所述的发热线(4)和防失效控热线(6)之间夹垫的隔离层(5)是采用半导体尼龙热塑性材料制作的热熔薄膜,具有在低温时绝缘隔离、升温时阻抗降低漏电增大、高热时熔化开孔导致所隔两线直接接触短路的特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程防止热控失效的确保安全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开关(1)就是两极式电源开关DK,所述的熔断器(2)就是防止短路的熔断器FS,所述的送电线或整流器(3)就是桥式整流器ZD,所述的发热线(4)就是用导电金属丝旋绕在隔离层(5)之内的发热线WR,所述的防失效控热线(6)就是用导电金属丝旋绕在隔离层(5)之外的防失效控热线FKR,所述的发热线WR与防失效控热线FKR之间夹垫的隔离层(5)是采用半导体尼龙热塑性材料制作的热熔薄膜,具有在低温时绝缘隔离、升温时阻抗降低漏电增大、高热时熔化开孔导致所隔两线直接接触短路的特性;所述的调温器(7)包括电阻R1、微调电阻Rp、电位器Rt,或者用过零触发式调温器替换调温器(7),所述的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包括电阻R2、R3、电容C2、C3、二极管D1、D2、D3、双向触发二极管SD、单向可控硅DCR、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5、固态继电器SSD内发光二极管,所述的防断线闪火及防故障失控的自锁开关(9)包括常开按钮CKA、二极管D5、电容C5、电磁继电器线圈J1和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11、J12、固态继电器SSD内双向可控硅;电路连接方式:所述的电源开关DK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相线和零线,电源开关DK的一个电源输出端经串联的熔断器FS连接整流器ZD的一个交流输入端,电源开关DK的另一个电源输出端连接整流器ZD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所述的整流器ZD的直流输出正极连接常开按钮CKA的①端和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11的①端,整流器ZD的直流输出负极连接发热线WR的A端和二极管D1正极;所述的发热线WR的B端和二极管D1负极连接二极管D2负极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5、电阻R2、电容C2的各一端,其并接点作为电路接地端(GND);所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容C3的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固态继电器SSD内发光二极管负极,固态继电器SSD内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二极管D3负极和电容C3的另一端,二极管D3正极连接单向可控硅DCR的阳极(VF)和二极管D5正极、电容C5负极、电磁继电器线圈J1的一端,单向可控硅DCR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及双向触发二极管SD的一端并接点作为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的控制输入端(k)连接防失效控热线FKR的b端,所述的双向触发二极管SD的另一端连接单向可控硅DCR的控制极;所述的防失效控热线FKR的a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微调电阻Rp的一端,微调电阻Rp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t的一端;所述的电位器Rt的另一端和常开按钮CKA的②端及电磁继电器线圈J1的另一端的并接点(T)连接二极管D5负极、电容C5正极和固态继电器SSD内双向可控硅的一个交流电流端,所述的固态继电器SSD内双向可控硅的另一个交流电流端连接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12的①端,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12的②端连接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11的②端;所述的隔离层(5)夹垫在防失效控热线FKR和发热线WR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程防止热控失效的确保安全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开关(1)就是两极式电源开关DK,所述的熔断器(2)就是防止短路的熔断器FS,所述的送电线或整流器(3)就是两条分开的交流电源送电线,所述的发热线(4)就是用导电金属丝旋绕在隔离层(5)之内的发热线WR,所述的防失效控热线(6)就是用导电金属丝旋绕在隔离层(5)之外的防失效控热线FKR,所述的发热线WR与防失效控热线FKR之间夹垫的隔离层(5)是采用半导体尼龙热塑性材料制作的热熔薄膜,具有在低温时绝缘隔离、升温时阻抗降低漏电增大、高热时熔化开孔导致所隔两线直接接触短路的特性;所述的调温器(7)包括电阻R1、微调电阻Rp、电位器Rt,或者用过零触发式调温器替换调温器(7),所述的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包括电阻R2、R6、R7、电容C1、C2、双向触发二极管SD、双向可控硅SCR,二极管D11、稳压二极管WD2、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6、光电耦合器GD6内发光二极管,或者用电感替换电阻R7,所述的防断线闪火及防故障失控的自锁开关(9)包括二极管D6~D10、稳压二极管WD6、电容C6、电磁继电器线圈J6和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61、J62、常开按钮CKA、电流或电压互感器HGQ6、光电耦合器GD6内双向可控硅;电路连接方式:所述的电源开关DK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相线和零线,电源开关DK的一个电源输出端经串联的熔断器FS和送电线连接常开按钮CKA的①端和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61的①端,电源开关DK的另一个电源输出端经送电线直接与发热线WR的A端相连接;所述的发热线WR的B端连接电阻R2、R6、R7、电容C1、C2的各一端和稳压二极管WD2正极,其并接点作为电路接地端(GND);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及双向触发二极管SD的一端的并接点作为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的控制输入端(k)连接防失效控热线FKR的b端,所述的双向触发二极管SD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极,双向可控硅SCR的一个交流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的电阻R6、电容C1的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WD2负极以及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6的一端的并接点(Vd)连接光电耦合器GD6内发光二极管正极,光电耦合器GD6内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电路接地端(GND),所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6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1负极,二极管D11正极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另一个交流端(VF)和电流或电压互感器HGQ6的初级绕组n1的H端,所述的电流或电压互感器HGQ6的初级绕组n1的T端连接常开按钮CKA的②端和电位器Rt的一端以及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62的①端,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62的②端连接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61的②端;所述的电位器Rt的另一端连接微调电阻Rp的一端,微调电阻Rp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防失效控热线FKR的a端,所述的隔离层(5)夹垫在防失效控热线FKR和发热线WR之间;所述的电流或电压互感器HGQ6的次级绕组n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7正极和二极管D9负极,电流或电压互感器HGQ6的次级绕组n2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GD6内双向可控硅的一个交流端,光电耦合器GD6内双向可控硅的另一个交流端连接二极管D8正极和二极管D10负极;所述的二极管D7负极和二极管D8负极连接电容C6正极作为直流电压正极(V+1),再连接二极管D6负极、稳压二极管WD6负极和电磁继电器线圈J6的一端,二极管D9正极和二极管D10正极连接电容C6负极作为直流电压负极(V-1),再连接二极管D6正极、稳压二极管WD6正极和电磁继电器线圈J6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程防止热控失效的确保安全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开关(1)就是两极式电源开关DK,所述的熔断器(2)就是防止短路的熔断器FS,所述的送电线或整流器(3)就是两条分开的交流电源送电线,所述的发热线(4)就是用导电金属丝旋绕在隔离层(5)之内的发热线WR,所述的防失效控热线(6)就是用导电金属丝旋绕在隔离层(5)之外的防失效控热线FKR,所述的发热线WR与防失效控热线FKR之间夹垫的隔离层(5)是采用半导体尼龙热塑性材料制作的热熔薄膜,具有在低温时绝缘隔离、升温时阻抗降低漏电增大、高热时熔化开孔导致所隔两线直接接触短路的特性;所述的调温器(7)包括电阻R1、微调电阻Rp、电位器Rt,或者用过零触发式调温器替换调温器(7),所述的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包括电阻R2~R5、电容C1、C2、双向触发二极管SD、双向可控硅SCR,二极管D12、D13、稳压二极管WD2、安全控制电路模块IC、光电耦合器GD7内发光二极管,所述的防断线闪火及防故障失控的自锁开关(9)包括二极管D15~D19、稳压二极管WD7、电容C7、电磁继电器线圈J7和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71、J72、常开按钮CKA、电流或电压互感器HGQ7、光电耦合器GD7内双向可控硅;电路连接方式:所述的电源开关DK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相线和零线,电源开关DK的一个电源输出端经串联的熔断器FS和送电线连接常开按钮CKA的①端和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71的①端,电源开关DK的另一个电源输出端经送电线直接与发热线WR的A端相连接;所述的发热线WR的B端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一个交流端和电阻R2、R3、电容C1、C2的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WD2正极,其并接点作为电路接地端(GND);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及双向触发二极管SD的一端并接点作为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的控制输入端(k)连接防失效控热线FKR的b端,所述的双向触发二极管SD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极,所述的电阻R3、R4、电容C1的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WD2负极的并接点(Vd)连接安全控制电路模块IC的两个检测输入端(Vi1、Vi2),安全控制电路模块IC的同相输出端(Vo1)连接光电耦合器GD7内发光二极管负极,光电耦合器GD7内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2负极,二极管D12正极连接安全控制电路模块IC的反相输出端(Vo2),安全控制电路模块IC的电源正极输入端(V+)连接直流电压正极(V+1),安全控制电路模块IC的电源负极输入端(V-)连接直流电压负极(V-1)作为接地端(GND);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3负极,二极管D13正极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另一个交流端(VF)和电流或电压互感器HGQ7的初级绕组n1的H端,所述的电流或电压互感器HGQ7的初级绕组n1的T端连接常开按钮CKA的②端和电位器Rt的一端以及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72的①端,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72的②端连接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71的②端;所述的电位器Rt的另一端连接微调电阻Rp的一端,微调电阻Rp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防失效控热线FKR的a端,所述的隔离层(5)夹垫在防失效控热线FKR和发热线WR之间;所述的电流或电压互感器HGQ7的次级绕组n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7正极和二极管D16负极,电流或电压互感器HGQ7的次级绕组n2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GD7内双向可控硅的一个交流端,光电耦合器GD7内双向可控硅的另一个交流端连接二极管D18正极和二极管D15负极;所述的二极管D17负极和二极管D18负极连接电容C7正极作为直流电压正极(V+1),再连接二极管D19负极、稳压二极管WD7负极和电磁继电器线圈J7的一端,二极管D15正极和二极管D16正极连接电容C7负极作为直流电压负极(V-1),再连接二极管D19正极、稳压二极管WD7正极和电磁继电器线圈J7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程防止热控失效的确保安全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开关(1)就是两极式电源开关DK,所述的熔断器(2)就是防止短路的熔断器FS,所述的送电线或整流器(3)就是两条分开的交流电源送电线,所述的发热线(4)就是用导电金属丝旋绕在隔离层(5)之内的发热线WR,所述的防失效控热线(6)就是用导电金属丝旋绕在隔离层(5)之外的防失效控热线FKR,所述的发热线WR与防失效控热线FKR之间夹垫的隔离层(5)是采用半导体尼龙热塑性材料制作的热熔薄膜,具有在低温时绝缘隔离、升温时阻抗降低漏电增大、高热时熔化开孔导致所隔两线直接接触短路的特性;所述的调温器(7)包括电阻R1、微调电阻Rp、电位器Rt,或者用过零触发式调温器替换调温器(7),所述的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包括电阻R2、R8、R9、电容C2、C9、双向触发二极管SD、双向可控硅SCR,二极管D26~D29、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8、固态继电器SSD8内发光二极管,或者用电感替换电阻R9,所述的防断线闪火及防故障失控的自锁开关(9)包括二极管D21~D25、稳压二极管WD8、电容C8、电磁继电器线圈J8和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81、J82、常开按钮CKA、固态继电器SSD8内双向可控硅;电路连接方式:所述的电源开关DK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相线和零线,电源开关DK的一个电源输出端经串联的熔断器FS和送电线连接常开按钮CKA的①端和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81的①端,电源开关DK的另一个电源输出端经送电线直接与发热线WR的A端相连接;所述的发热线WR的B端连接电阻R2、R9、电容C2的各一端和二极管D28正极、二极管D29负极,其并接点作为电路接地端(GND);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及双向触发二极管SD的一端的并接点作为防短路失控的控温器(8)的控制输入端(k)连接防失效控热线FKR的b端,所述的双向触发二极管SD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极,所述的双向可控硅SCR的一交流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26、D28两负极连接电容C9正极的并接点作为直流电压正极(V+2)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固态继电器SSD8内发光二极管正极,固态继电器SSD8内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8的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27、D29两正极连接电容C9负极的并接点作为直流电压负极(V-2)连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8的另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26正极和二极管D27负极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另一交流端(VF)和二极管D22正极和二极管D23负极,所述的二极管D21正极和二极管D24负极连接常开按钮CKA的②端和电位器Rt的一端及固态继电器SSD8内双向可控硅的一交流端的并接点(T),固态继电器SSD8内双向可控硅的另一交流端连接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82的①端,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82的②端连接电磁继电器常开触点J81的②端;所述的电位器Rt的另一端连接微调电阻Rp的一端,微调电阻Rp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防失效控热线FKR的a端,所述的隔离层(5)夹垫在防失效控热线FKR和发热线WR之间;所述的二极管D21、D22两负极连接电容C8正极作为直流电压正极(V+1),再连接二极管D25负极、稳压二极管WD8负极和电磁继电器线圈J8的一端,二极管D23、D24两正极连接电容C8负极作为直流电压负极(V-1),再连接二极管D25正极、稳压二极管WD8正极和电磁继电器线圈J8的另一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