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灯光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5089发布日期:2018-11-30 20:1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光技术,尤其涉及智能灯光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照明节电节能、绿色照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LED灯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芯片,用银胶或白胶固化到支架上,然后用银线或金线连接芯片和电路板,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最后安装外壳,所以LED灯的抗震性能好。LED光源具有使用低压电源、耗能少、适用性强、稳定性高、响应时间短、对环境无污染、多色发光等的优点,虽然价格较现有照明器材昂贵,仍被认为是它将不可避免地替代现有照明器件。目前在使用的照明灯具普遍采用人工方式控制其点亮与熄灭,这种方式不够环保、节能和智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灯光控制电路,其能解决现有的照明不够节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智能灯光控制电路,包括LED灯、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一控制芯片及一晶振,还包括电容C1至电容C5、电阻R1,电容C1连接在晶振的一端与地之间,电容C2连接在晶振的另一端与地之间,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并联于控制芯片的电压引脚与地之间,电阻R1连接与控制芯片的时钟输入引脚与晶振之间,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连接LED灯,数据采集电路连接控制芯片的输入引脚。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电阻R2和电阻R3,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一电压源,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中接于控制芯片输出引脚与NPN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电阻R3串接于NPN三极管Q1与所述电压源之间。

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电路包括光敏二极管D1。

优选的,数据采集电路还包括电阻R4和电容C6,电阻R4的一端连接光敏二极管D1的阴极,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输入引脚,光敏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控制芯片为单片机。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数据采集电路自动采集光照强度,从而控制电路根据光照强度通过驱动电路自动控制LED灯的关闭以及调节LED灯的亮度,更加自动化,并且更加节能和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灯光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灯光控制电路,包括LED灯、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一控制芯片U1及一晶振Y1,还包括电容C1至电容C5、电阻R1,电容C1连接在晶振Y1的一端与地之间,电容C2连接在晶振Y1的另一端与地之间,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并联于控制芯片U1的电压引脚1与地之间,电阻R1连接与控制芯片U1的时钟输入引脚2与晶振Y1之间,控制芯片U1的输出引脚3连接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连接LED灯,数据采集电路连接控制芯片U1的输入引脚4。控制芯片U1优选为单片机。

驱动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电阻R2和电阻R3,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控制芯片U1的输出引脚3,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一电压源,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中接于控制芯片U1的输出引脚3与NPN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电阻R3中接于NPN三极管Q1与所述电压源之间。

工作时,晶振Y1所控制芯片U1提供工作时钟信号,控制芯片U1通过输出引脚输出一低电平信号和脉宽调制信号交替的脉冲控制信号,控制芯片U1输出高电平信号时,NPN三极管Q1导通,其集电极变为低电甲,电源提供电压给LED灯,当控制吸盘U1输出低电平信号时,NPN三极管Q1截止,LED灯熄灭。

数据采集电路包括光敏二极管D1、电阻R4和电容C6,电阻R4的一端连接光敏二极管D1的阴极,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输入引脚4,光敏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地。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