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组件和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7542发布日期:2019-02-10 23:24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电源组件和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源的电源组件和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化和高功率密度化已成为开关电源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在开关电源系统运行时,核心部件如变压器和电感线圈等磁性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散热,不仅会缩短变压器盒电感线圈的使用寿命,开关电源系统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目前,人们主要采用对变压器、电感线圈和晶体管进行单一独立的方式进行散热,每一部件都采用单独的散热器进行散热,这种排布方式的开关电源系统的功能模块十分庞大,不仅占据了大量的散热空间,而且空间利用率低,使得整个开关电源系统具有较低的功能密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组件,用于减小功能模块的体积,提高变压器的功率密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组件包括:散热盒、第一性能元器件、第二性能元器件和绝缘垫,所述散热盒内设一收容腔,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绝缘垫盖设于所述收容腔的开口上,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固定于所述绝缘垫的周缘且贴合于所述散热盒的外表面上。

其中,所述绝缘垫包括朝向所述散热盒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与所述收容腔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和所述散热盒的第一散热件。

其中,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为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边缘任一点到所述收容腔腔壁的垂直距离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件为导热胶,所述导热胶填充于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与所述收容腔之间形成的间隙内,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通过所述导热胶与所述散热盒接触。

其中,所述散热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上固定有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贴合于所述第二散热件背离所述第一外表面或所述第二外表面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二导热件为涂覆在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的导热膏。

其中,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压条,所述压条用于将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压紧所述第二散热件背离所述第一外表面或所述第二外表面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包括上述任一种电源组件。

其中,所述电源包括印刷电路板,绝缘垫包括背离散热盒的第二表面,所述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组件通过将第一性能元器件放置于散热盒内,同时将第二性能元器件固定于绝缘垫的周缘并与散热盒的外表面贴合,使第一性能元器件和第二性能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均通过散热盒散热,不仅减小了电源组件功能模块的体积,还能一次性将工作时各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出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组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组件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组件,包括散热盒10、第一性能元器件、第二性能元器件和绝缘垫20。所述散热盒10内设一收容腔11,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内,所述绝缘垫20盖设于所述散热盒10上,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固定于所述绝缘垫20的周缘且贴合于所述散热盒10的外表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为变压器30。

本申请所述电源组件将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和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的散热集成为一体,将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放置于所述散热盒10的收容腔11内,并将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固定于所述绝缘垫20的周缘且贴合所述散热盒10的外表面,使得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和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均传递至所述散热盒10,不仅减小了电源组件的功能模块的体积,还实现了对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和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的同时散热。

所述绝缘垫20包括朝向所述散热盒10的第一表面(图未示),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具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多个固定孔21、多个定位孔22和多个第一安装孔23。所述变压器30通过多个所述固定孔21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变压器30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上凸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孔21相配合的卡扣31,多个所述卡扣31与所述固定孔21卡合,使得所述变压器30精确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多个所述定位孔22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周缘,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通过多个所述定位孔22定位于所述绝缘垫20的周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为功率管40。所述功率管40包括多个朝向所述绝缘垫20设置的管脚41,多个所述管脚41与多个所述定位孔22相配合。在装配功率管40的过程中,只需要将功率管40的管脚41插入定位孔22内,即限制了所述功率管40的位置和高度,实现了功率管40的精准定位。相比于传统功率管的装配工艺,本申请通过在绝缘垫20的周缘设置与功率管40的管脚41相配合的定位孔22来固定功率管,不仅节省了固定功率管所需要的工装夹具,还简化了固定工艺,降低了装配功率管所需要的工时。所述绝缘垫20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3与所述散热盒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23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四个角上且贯穿所述绝缘垫20。

所述散热盒10的周缘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3连通的第二安装孔12,所述散热盒10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与所述绝缘垫20固定连接。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安装孔12分别位于所述散热盒10的四个角上,固定销(图未示)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23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内使所述绝缘垫20和所述散热盒10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盒10的收容腔11内收容有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与所述收容腔1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与所述散热盒10的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将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盒10,以实现对所述第一散热件的散热。具体的,所述散热盒10的收容腔11的形状与所述变压器30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变压器30的边缘任一点到所述收容腔11腔壁的垂直距离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件为导热胶,所述变压器30通过所述导热胶与所述散热盒10的内壁接触。此时位于所述收容腔11内的导热胶厚度一致,变压器30每一部分的热量都均匀地通过所述导热胶传导到所述散热盒10上,所述散热盒10将所述变压器30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所述变压器30的均匀散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散热盒10不仅能实现对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的散热,还能有效屏蔽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对外界元器件造成的电磁干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散热件的热传导系数大于空气,所述第一散热件并不仅限于导热胶。

所述散热盒1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13和第二外表面14,所述第一外表面13和所述第二外表面14上固定有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散热件背离所述第一外表面或所述第二外表面的表面上,所述第二散热件将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散热盒10,以实现对所述第二元器件的散热。具体的,所述第二导热件为涂覆在所述第一外表面13和所述第二外表面14上的导热膏,所述导热膏将所述功率管40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散热盒10上,以实现对所述功率管40的散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导热件的热传导系数大于空气,所述第二导热件并不仅限于导热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膏可以仅涂覆在所述功率管40与所述第一外表面13和所述第二外表面14接触的地方,以减少所述第一外表面13和所述第二外表面14全部涂覆导热膏所造成的浪费。

请参阅图2,在本申请所述电源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为电感线圈50。具体的,所述绝缘垫20的第一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23,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两端。相应地,所述散热盒10的周缘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3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12,固定销(图未示)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23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内使所述绝缘垫20和所述散热盒10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盒1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外表面13和所述第二外表面14的第三外表面16和与所述第三外表面16相对设置的第四外表面17。所述第三外表面16和所述第四外表面17上固定有所述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散热件背离所述第三外表面16和所述第四外表面17的表面上,以将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散热盒1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件的热传导系数大于空气,所述第二散热件并不仅限于导热胶。

所述电源组件100包括压条(图未示),所述压条将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压紧在所述第一外表面13和所述第二外表面14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表面13和第二外表面14上设有多个第一螺孔15,所述压条上对应设有多个第二螺孔,所述第一外表面13和所述第二外表面14上涂覆导热膏后,所述压条40通过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孔15和所述第二螺孔后固定于所述第一外表面13和所述第二外表面14上,进而将所述功率管40固定于所述第一外表面13和所述第二外表面14上,使得所述散热盒10对所述功率管40进行散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螺孔15和所述第二螺孔的数量可根据所述功率管40的数量进行灵活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所述电源包括上述任一种电源组件100。所述电源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绝缘垫20还包括背离所述散热盒10的第二表面,所述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具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绝缘垫20将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盒10隔开,使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盒10之间绝缘,防止漏电。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组件采用绝缘垫精确固定第一性能元器件和第二性能元器件,使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收容于散热盒的收容腔内,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贴合于所述散热盒10的外表面,在减小了电源组件的功能模块的体积的前提下,实现了对所述第一性能元器件和所述第二性能元器件的集成散热,提高了电源组件的功率密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