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浸料用辐射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0324发布日期:2019-02-22 21:5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预浸料用辐射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预浸料用辐射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预浸料在加热过程中,加热装置散发出来的热量不均匀,且热传导慢,能耗损失多。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预浸料用辐射加热器,使其更具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预浸料用辐射加热器,包括:保温壳体、加热管、吸热板、辐射板;

所述加热管为碳纤维红外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保温壳体内部,所述加热管内部设置有螺旋盘绕的电阻丝;

所述吸热板水平设置在所述保温壳体底端,所述吸热板和所述保温壳体形成密封腔室,所述吸热板为黑色;

所述辐射板设置在所述吸热板外侧,所述辐射板为白色。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壳体为硅酸铝。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壳体上设置有接插件,所述接插件和所述电阻丝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壳体上设置有热电偶探头,所述热电偶探头设置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保温壳体两端,所述热电偶探头用以检测所述保温壳体内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板为黑色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板为白色玻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预浸料用辐射加热器通过在保温壳体底端设置黑色的吸热板和白色的辐射板,使得吸热更加充分、辐射更加快,降低了能耗、极大地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保温壳体内等距设置多个碳纤维红外加热管,使得加热均匀,不会产生局部温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预浸料用辐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预浸料用辐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预浸料用辐射加热器,包括:保温壳体1、加热管2、吸热板3、辐射板4,其中,加热管2为碳纤维红外加热管,加热管2设置在保温壳体1内部,加热管2内部设置有螺旋盘绕的电阻丝;吸热板3水平设置在保温壳体1底端,吸热板3和保温壳体1形成密封腔室,吸热板3为黑色,辐射板4设置在吸热板3外侧,辐射板4为白色,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保温壳体1内等距设置多个加热管2,使得加热管2在保温壳体1内进行加热时,加热均匀,不会产生局部温差;保温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黑色的的吸热板3,吸热板3在吸热过程中,热量吸收快速且充分,吸热板3的外侧还设置有白色的辐射板4,辐射板4放热快,使得整个热传导过程非常快速,从而间接降低了能耗。

具体而言,保温壳体1为矩形箱体结构,底部贯通,保温壳体1采用隔热效果非常好的硅酸铝制成,用以防止能量损耗,保温壳体1上设置有热电偶探头12,热电偶探头12的温度检测部分穿过保温壳体1的侧壁,与保温壳体1的腔室连通。热电偶探头12设置两个,分别位于保温壳体1两端,热电偶探头12用以检测保温壳体1内的温度。

具体而言,加热管2为碳纤维红外加热管,加热管2设置有多个,水平设置在保温壳体1的内部,相邻两个加热管2之间的距离相等,加热管2内设置有螺旋盘设的电阻丝,电阻丝和设置在保温壳体1外侧的接插件11相连接,接插件11可通电对电阻丝进行加热,且每个加热管2与不同的接插件11相连接,根据热电偶探头12测出的温度数据对接插件11进行温度调节,使得保温壳体1腔室内的温度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吸热板3和辐射板4,吸热板3为特制的黑色玻璃,吸热非常快,辐射板4为白色玻璃,用来传递热量并进行放热。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