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眼部的发热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3938发布日期:2019-09-20 22:25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用于眼部的发热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眼部的发热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眼部保健仪,通过可发热的眼罩对眼部进行热灸,从而缓解眼部疲劳等问题,起到保健的作用。

在眼罩中,发热片主要采用发热丝进行通电发热,发热不均匀。此外,发热丝的发热温度容易过高而对眼部造成伤害,使用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热均匀、使用安全的用于眼部的发热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眼部的发热片,所述发热片包括支撑板、导电层、石墨烯层以及保护层;

所述石墨烯层覆合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石墨烯层和支撑板之间并与所述石墨烯层导电连接;所述保护层覆合在所述石墨烯层背向所述导电层的一侧上。

优选地,所述导电层包括相绝缘的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所述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上分别设有连接端子。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分别对应在所述石墨烯层相对的两侧边缘;所述第一导电条上设有多个向所述第二导电条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电延伸段,所述第二导电条上设有多个向所述第一导电条方向延伸的第二导电延伸段,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延伸段间隔排列在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延伸段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条沿所述石墨烯层的外周延伸,所述第二导电条对应在所述石墨烯层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条呈波浪状、锯齿状或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石墨烯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导电条呈波浪状、锯齿状或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石墨烯和支撑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为玻纤板。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为PI薄膜层。

优选地,所述发热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背向所述导电层的外侧上的外观层。

优选地,所述外观层为油墨层、树脂层或薄膜层。

优选地,所述外观层为蜂窝状装饰层。

优选地,所述发热片包括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个发热部、连接在两个所述发热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对应鼻部的U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用于眼部的发热片,所述发热片包括支撑板、发热层、石墨烯层、保护层以及外观层;

所述发热层和石墨烯层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侧,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石墨烯层背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外观层设置在所述发热层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用于眼部的发热片,所述发热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发热层、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板背向彼此一侧的保护层和外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以石墨烯作为发热片中的发热层,与导电层导电后可通电发热,相较于发热丝发热更为均匀稳定,温度不易过高,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热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发热片在纵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层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层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发热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发热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眼部的发热片1,该发热片1在结构层方面可包括支撑板10、导电层20、石墨烯层30以及保护层40。石墨烯层30覆合在支撑板10的一侧,导电层20设置在石墨烯层30和支撑板10之间,保护层40覆合在石墨烯层30背向导电层20的一侧上。

其中,支撑板10作为发热片1的定形结构层,发热片1的外周形状主要可由支撑板10的外周形状决定。作为选择,支撑板10可选用玻纤板,具有绝缘、隔热性能。

石墨烯层30作为发热片1的发热层,覆合在支撑板10上,通电后可发热。导电层20在石墨烯层30和支撑板层之间,与石墨烯层30贴合,两者导电连接。

保护层40覆合在石墨烯层30上,避免石墨烯层30外露,对石墨烯层30起到保护的作用。该保护层40可选用聚酰亚胺薄膜(PI)等薄膜层。

具体地,参考图3、4,在石墨烯层30和支撑板10之间,导电层20包括相绝缘的第一导电条21和第二导电条22。第一导电条21和第二导电条22上分别设有连接端子210、220,用于外接导线。

第一导电条21和第二导电条22在石墨烯层30和支撑板10之间的设置形状不限。

如图3所示,在导电层20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条21和第二导电条22分别对应在石墨烯层30相对的两侧边缘,从而第一导电条21和第二导电条22相对。其中,第一导电条21上设有多个向第二导电条22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电延伸段211,第一导电延伸段211不与第二导电条22接触;第二导电条22上设有多个向第一导电条21方向延伸的第二导电延伸段221,第二导电延伸段221不与第一导电条21接触。多个第一导电延伸段211间隔排列在多个第二导电延伸段221之间,使得沿着发热片1的整体都分布第一导电延伸段211和第二导电延伸段221,确保整个石墨烯层30能够均匀导电发热。

如图4所示,在导电层20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条21沿石墨烯层30的外周延伸,可以形成一个有开口的导电环;第二导电条22对应在石墨烯层30的中部,长度沿着石墨烯层30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条21可以是呈波浪状、锯齿状或螺旋状等任意形状,第二导电条22可以是呈波浪状、锯齿状或螺旋状等任意形状。

进一步地,发热片1还可包括外观层50,其设置在支撑板10背向导电层20的一侧上。该外观层50在发热片1上位于发热片1的外侧,起到保护及提升发热层1外观的作用。作为选择,外观层50可以是油墨固化形成的油墨层,或者是树脂固化形成的树脂层。此外,外观层50还可以是聚酰亚胺薄膜等的薄膜层。外观层50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各种图案、花纹等,提高美观。外观层50还可为丝印等方式形成的蜂窝状装饰层。

如图1所示,在结构组成方面,发热片1包括分别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个发热部11、连接在两个发热部11之间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的一侧设有对应鼻部的U形凹槽13。结合上述的结构层,发热部11、连接部12在结构层方面分别包括有支撑板10、导电层20、石墨烯层30以及保护层40。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片可用于眼部保健仪、眼罩等各种设备中。发热片1在使用时以保护层40朝向靠近眼部,支撑板10位于背向眼部的外侧。两个发热部11分别对应在左眼和右眼上,导电层20在通电后导电给石墨烯层30,石墨烯层30通电发热后对眼部热疗保健。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用于眼部的发热片2,该发热片2在结构层方面可包括支撑板201、发热层202、石墨烯层203、保护层204以及外观层205。

发热层202和石墨烯层203分别设置在支撑板201的相对两侧,保护层204设置在石墨烯层203背向支撑板201的一侧,外观层205设置在发热层202上,可覆合连接支撑板201,将发热层202包覆在外观层205和支撑板201之间。

发热层202可由发热丝制成,其分布可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导电条的分布形式。发热层202通电发热后可将热量通过支撑板201传导至石墨烯层203,石墨烯层203起到均匀热量的作用,热量通过石墨烯层203作用在使用者的眼部上。

支撑板201可选用玻纤板。保护层204可选用聚酰亚胺薄膜(PI)等薄膜层,避免发热层202外露。外观层205可以是油墨固化形成的油墨层,或者是树脂固化形成的树脂层,或者是聚酰亚胺薄膜等的薄膜层。外观层205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各种图案、花纹等,提高美观。外观层205还可为丝印等方式形成的蜂窝状装饰层。

本实施例的发热片2在结构组成方面可分别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个发热部、连接在两个发热部之间的连接部。具体可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关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用于眼部的发热片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301、设置在两个支撑板301之间的发热层302、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板301背向彼此一侧的保护层303和外观层304。

其中,发热层302可由发热丝制成,其分布可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导电条的分布形式。发热层302通电发热后可将热量传导至支撑板301,热量通过支撑板301作用在使用者的眼部上。发热层302还可以是可通电发热的石墨烯。

支撑板301可选用玻纤板。保护层303设置在一支撑板301背向发热层302的一侧上,其可选用聚酰亚胺薄膜(PI)等薄膜层。外观层304设置在另一支撑板301背向发热层302的一侧上,其可以是油墨固化形成的油墨层,或者是树脂固化形成的树脂层,或者是聚酰亚胺薄膜等的薄膜层。外观层304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各种图案、花纹等,提高美观。外观层304还可为丝印等方式形成的蜂窝状装饰层。

本实施例的发热片3在结构组成方面可分别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个发热部、连接在两个发热部之间的连接部。具体可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关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