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功能玻璃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8862发布日期:2019-07-31 20:08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加热功能玻璃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加热功能玻璃及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因其轻薄、画质清晰,目前已经取代传统的CRT电视应用在各个行业,其使用的温度范围一般为-30℃~80℃,湿度在90%以内,超过这个范围,显示屏就不能正常显示。同时当液晶显示屏用在容易受撞击的场合时,如设备、飞机上时,通常需要在液晶玻璃表面再增加一块或多块盖板玻璃进行防护。因液晶显示屏会有电磁辐射,在军工应用场合,还需要在显示屏正面做电磁屏蔽。

图1(a)为现有技术中电加热玻璃的正视图,在玻璃100表面有透明金属层200,在显示区域300外有两条电极400,电极400与金属引线500连接,通过施加电压或电流到金属引线500两端,形成一个电场,由电转化为热能实现对玻璃100的加热。目前电加热玻璃有两种方式,如图1(b)所示,一种是在两张玻璃100、600之间夹金属丝网700,如图1(c)所示,另一种是在玻璃100表面镀透明的透明金属层200。在玻璃之间夹金属丝的方式,因为金属丝肉眼看见,透过率低,目前越来越多的使用透明金属镀层的方式,也有采用透明纳米银线的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整个加热区是一个整体,从引线端施加的电压到不同位置的引线端时,两端的电压会有差异,而且整面的金属层或镀层因工艺限制,无法做到完全一致的厚度,导致不同区块方阻有很大差异(如图1(a)中区块A和区块B),如此导致不同位置的加热不均匀,影响显示屏的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加热功能玻璃及显示模组,可以精确的控制各个区域的温度,实现均匀的显示。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电加热功能玻璃,包括玻璃和设置在所述玻璃上的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分隔为若干个电加热单元,所述电加热单元相对的两端分别经第一金属块连接第一金属引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单元呈长条形,所述电加热单元沿所述玻璃的宽度方向布置,若干个电加热单元沿所述玻璃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个电加热单元分为沿所述玻璃宽度方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的两组电加热单元,每一组电加热单元的宽度由所述玻璃外边缘向中部逐渐减小,所述第一金属引线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金属块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玻璃宽度方向外边沿的中部,每个所述电加热单元回路的电阻相等。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引线连接至正电极或负电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单元之间设有透明屏蔽单元,所述透明屏蔽单元的两端经第二金属块连接至第二金属引线,所述第二金属引线接地。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电加热功能玻璃,包括玻璃和设置在所述玻璃上的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自下而上布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设有透明绝缘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分隔为沿所述玻璃第一方向布置的若干个第一电加热单元,所述第一电加热单元的两端经第三金属块连接第三金属引线,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分隔为沿所述玻璃第二方向布置的若干个第二电加热单元,所述第二电加热单元经第四金属块连接第四金属引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加热单元、第二电加热单元均为长条形,所述第一电加热单元沿所述玻璃宽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电加热单元沿所述玻璃长度方向布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金属引线延伸至所述玻璃宽度方向外延的中部或非显示区任一位置,所述第四金属引线延伸至所述玻璃长度方向外延的中部或非显示区任一位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加热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透明屏蔽单元,所述第一透明屏蔽单元的两端经第五金属块连接第五金属引线,所述第五金属引线接地;所述第二电加热单元之间设有第二透明屏蔽单元,所述第二透明屏蔽单元的两端经第六金属块连接第六金属引线,所述第六金属引线接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模组,其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加热功能玻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透明导电层分隔呈多个电加热单元,可单独施加电压或电流。使不同位置的方阻、驱动电压一致,可以精确的控制各个区域的温度,实现均匀的显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现有技术中电加热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加热玻璃的侧视图;

图1(c)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电加热玻璃的测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加热功能玻璃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玻璃;200、透明金属层;300、显示区域;400、电极;500、金属引线;600、玻璃;700、金属丝网;

1、玻璃;1-1、显示区域;2、透明导电层;2-1、电加热单元;2-2、第一透明导电层;2-3、第二透明导电层;2-3、透明绝缘层;3、第一金属块;4、第一金属引线;5、正电极;6、负电极;7、透明屏蔽单元;8、第二金属块;9、第二金属引线;10、接地;11、第一电加热单元;12、第三金属块;13、第三金属引线;14、第二电加热单元;15、第四金属块;16、第四金属引线;17、第一透明屏蔽单元;18、第五金属块;19、第五金属引线;20、第二透明屏蔽单元;21、第六金属块;22、第六金属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电加热功能玻璃,包括玻璃和设置在玻璃1上的透明导电层2,该透明导电层2分隔为若干个电加热单元2-1,电加热单元2-1的两端分别经第一金属块3连接至第一金属引线4。本例中,电加热单元2-1呈长方形,且沿玻璃1的宽度方向布置,若干个电加热单元2-1沿玻璃1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一金属引线4延伸至玻璃1宽度方向外延的中部。实施中,电加热单元2-1的形状优选为长条形,可以为规则的长方形,还可以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第一金属引线4也可以延伸至非显示区任一位置。

可以通过在两端的第一金属引线4施加电压V,在第一金属引线4、电极、电加热单元2-1之前形成一个回路电流I,两端第一金属引线4的电阻分别用R1和R3表示,每个电加热单元2-1的电阻用R2表示,总电阻R=R1+R2+R3,则每个电加热单元2-1的发热量Q与其施加的电功率W=V*I成正比,即Q=K*V*I或Q=K*I^2R。每个电加热单元2-1可单独驱动,由于每个回路的总电阻不同,可以用不同电压或者不同电流驱动,前提是各电加热单元的电功率W相同。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节省成本,便于对各个电加热单元2-1同时控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若干个电加热单元2-1分为沿玻璃1宽度方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的两组电加热单元2-1,每一组电加热单元2-1的宽度由玻璃1外边缘向中部逐渐减小,第一金属引线4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金属块3且另一端延伸至玻璃1宽度方向外边沿的中部,如果第一金属引线4的宽度都一样,根据电阻定律,那对应的电阻R1L1>R1L2>…>R1LN,R3L1>R3L2>…>R3LN对应的电加热单元2-1宽度由高到低,相应的电阻R2L1<R2L2<…<R2LN。

可将各个电加热单元2-1回路的总电阻设置为相同,即R1 L1+R2L1+R3L1=R1L2+R2L2+R3L2=…=R1LN+R2LN+R3LN。可以通过将各个第一金属引线4做成一个电极,将玻璃1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金属引线4分别连接至正电极5、负电极6,只需要施加相同的电压或电流即可,可以不需要采用驱动电路,节省成本。

参见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实现屏蔽功能,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在电加热单元2之间设有透明屏蔽单元7,透明屏蔽单元7的两端经第二金属块8连接至第二金属引线9,该第二金属引线9接地10。

参见图5-8,为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为了适用于大尺寸显示屏,透明导电层2包括自下而上布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第一透明导电层2-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3之间设有透明绝缘层2-4,第一透明导电层2-2分隔为沿玻璃1第一方向布置的若干个第一电加热单元11,第一电加热单元11的两端经第三金属块12连接第三金属引线13,第二透明导电层2-3分隔为沿玻璃1第二方向布置的若干个第二电加热单元14,第二电加热单元14经第四金属块15连接第四金属引线16,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本例中,第一电加热单元11、第二电加热单元14均为长条形,可以为规则的长方形,还可以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第一电加热单元11沿玻璃1宽度方向布置,若干个第一电加热单元11沿玻璃1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相互平行;第二电加热单元14沿玻璃1长度方向布置,若干个第二电加热单元14沿玻璃1宽度方向依次布置且相互平行。第三金属引线13延伸至玻璃1宽度方向外延的中部,第四金属引线16延伸至玻璃1长度方向外延的中部或非显示区任一位置。

上述结构可以使两层透明导电层独立控制,大尺寸显示屏通常带有温度成像仪,当温度成像仪监测到某一区块温度特别低时,可以将信号坐标反馈给控制电路对应通道,对应的控制电路通道输出电压或电流对相应的区块进行加热。如图5正视图中R4T3区块。

参见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电加热单元11之间设有第一透明屏蔽单元17,第一透明屏蔽单元17的两端经第五金属块18连接第五金属引线19,第五金属引线19接地;第二电加热单元14之间设有第二透明屏蔽单元20,第二透明屏蔽单元20的两端经第六金属块21连接第六金属引线22,第六金属引线22接地,从而起到屏蔽的作用。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