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外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3602发布日期:2019-08-31 01:3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外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箱,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外箱。



背景技术:

天然气监测用或矿用可编程控制器为了安全,会使用隔爆型可编程控制器或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隔爆型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处理隔爆信号,结构大致是把传统可编程控制器放置到隔爆箱内,弊病是体积大、成本高昂。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处理本安信号,结构大致是在隔爆箱内加上大量的安全栅,把危险信号处理成本安信号,弊病是需要大体积隔爆箱、增加很多安全栅致成本更加高。简言之,天然气监测用或矿用可编程控制器外箱通常体积较大,不利于安装。因此,需要改进的可编程控制器外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体积小巧的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外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外箱,它包括箱体、本安箱盖和隔爆箱盖,所述箱体中设置有本安腔和隔爆腔,所述本安箱盖盖合在所述本安腔开口处,所述隔爆箱盖盖合在所述隔爆腔开口处,所述本安腔和所述隔爆腔之间开设有供线缆穿过的连通开口,所述本安箱盖上开设有面板容置窗。

优化地,所述隔爆箱盖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条。

进一步地,所述隔爆腔底部设置有第二加强条。

优化地,所述隔爆腔的腔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对应于通孔在所述隔爆腔的腔壁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电缆引入接头,所述电缆引入接头为中空且连通外界和所述隔爆腔内部,所述电缆引入接头自所述隔爆腔的腔壁外侧表面向远延伸。

优化地,所述本安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法兰突缘,所述本安箱盖周圈设置有第二法兰突缘,所述隔爆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三法兰突缘,所述隔爆箱盖周圈设置有第四法兰突缘,所述第一法兰突缘和所述第二法兰突缘之间通过螺栓相拧合,所述第三法兰突缘和所述第四法兰突缘之间也通过螺栓相拧合。

进一步地,所述本安腔的开口和所述隔爆腔的开口位于所述箱体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法兰突缘和所述第三法兰突缘形成为一体。

优化地,所述本安箱盖周缘和所述箱体之间压挚有密封圈,所述隔爆箱盖和所述箱体之间也压挚有密封圈。

优化地,所述本安箱盖的中部外突形成了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上开设有所述面板容置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部的内侧边缘设置有用于安装面板的连接柱。

优化地,所述隔爆箱盖的中部外突形成了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条。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外箱,在箱体中同时设置了本安腔和隔爆腔,本安腔开口处盖合有本安箱盖,隔爆腔开口处盖合有隔爆箱盖。可以在本安腔中设置本安电路板,在隔爆腔中设置可编程控制器主板和安全栅电路板,且本安腔和隔爆腔之间通过在连通开口中穿置电缆进行通讯。本安箱盖上还开设有面板容置窗,可以用于安装人机交互用的面板。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外箱体积小巧并且易于安装。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外箱的拆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箱体正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箱体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箱体的一个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本安箱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隔爆箱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安箱盖和箱体结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箱体;11、本安腔;12、隔爆腔;13、连通开口;14、第二加强条;15、第一法兰突缘;16、第三法兰突缘;17、电缆引入接头;18、凹陷;19、密封圈;20、螺栓;10、垫圈;

2、本安箱盖;21、第二法兰突缘;22、第一凸部; 23、连接柱;24、面板容置窗;

3、隔爆箱盖;31、第四法兰突缘;32、第二凸部;33、第一加强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外箱包括箱体1、本安箱盖2和隔爆箱盖3。

箱体1中设置有本安腔11和隔爆腔12。

本安腔11和隔爆腔12之间开设有连通开口13(可参见图5),连通开口13供线缆穿过,以实现本安腔11和隔爆腔12之间的通讯。

本安腔11位于隔爆腔12上方(图1中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器外箱为横向放置,正常使用情况下为竖向放置,也即正常使用情况下图1所示左侧朝上、右侧朝下)。本安腔11和隔爆腔12均大致为立方体的空腔,自箱体1的一侧表面向里延伸。本安腔11的开口和隔爆腔12的开口位于箱体1的同一侧面。

本安箱盖2盖合在本安腔11的开口处,用于将本安类型的微控制单元(图未示)封装在本安腔11中,微控制单元也即MCU或单片机,盖合状态可参见图2。微控制单元包括本安电路板(图未示)、键盘(图未示)、显示器(图未示)、无线模块(图未示)以及LED指示灯(图未示),其中键盘、显示器以及LED指示灯集成在一个面板上,面板镶嵌于本安箱盖2的面板容置窗24中(参见图1,详见下述),以方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隔爆箱盖3盖合在隔爆腔12的开口处,用于将可编程控制器主板(图未示)和安全栅电路板(图未示)封装在隔爆腔12中,盖合状态可参见图2。

在隔爆腔12的腔壁设置有多个通孔(图未示),对应于通孔在隔爆腔12的腔壁外侧设置有相应数量的电缆引入接头17,电缆引入接头17为中空且连通外界和隔爆腔12内部,电缆引入接头17的中空内径大于通孔的内径以方便于电缆的插置,电缆引入接头17用于将线缆从外界引入隔爆腔12内部。电缆引入接头17的一端固定在隔爆腔12的腔壁外侧表面,另一端向远延伸,电缆引入接头17可以起到稳固电缆接头的作用。电缆引进隔爆腔12中后,可以与可编程控制器主板(图未示)相连接供信号的输入与输出。电源线也是一种电缆,可以通过电缆引入接头17引入隔爆腔12中,给可编程控制器主板(图未示)供电。

当然,电缆引入接头17还可以为其它数量,如1个、2个、3个或者更多,但是至少为一个。

如图1、图2,本安箱盖2的周圈设置有第二法兰突缘21,对应的,本安腔11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法兰突缘15,第一法兰突缘15和第二法兰突缘21之间通过螺栓20相拧合。参见图8,在第一法兰突缘15上设置有与螺栓20匹配的螺纹孔,在第二法兰突缘21上设置有光滑通孔,螺栓20穿过第二法兰突缘21的光滑通孔拧进第一法兰突缘15的螺纹孔中。并且,在螺栓20和第二法兰突缘21之间还设置有垫圈10,垫圈10套在螺栓20的螺纹杆上,以增加紧固力。

基于同样的原理,如图1和图2,隔爆箱盖3的周圈设置有第四法兰突缘31,隔爆腔12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三法兰突缘16,第三法兰突缘16和第四法兰突缘31之间也通过螺栓20相拧合。

设置第一法兰突缘15和第二法兰突缘21可以增加本安箱盖2与箱体1之间结合的牢固度;设置第三法兰突缘16和第四法兰突缘31可以增加隔爆箱盖3与箱体1之间结合的牢固度。

并且由于本安腔11的开口和隔爆腔12的开口位于箱体1的同一侧面,为制造方便,将第一法兰突缘15和第三法兰突缘16形成为一体(可参见图1、图3)。

如图8所示,在本安腔11的开口处,约位于第一法兰突缘15的根部,设置有一圈凹槽(可参见图1、图3),凹槽中卡挚有密封圈19,密封圈19略微凸出于凹槽开口表面,当本安箱盖2盖紧在箱体1上时密封圈19被略微按压变形,密封圈19将本安箱盖2和箱体1之间密封。

基于同样的原理,隔爆箱盖3和箱体1之间也压挚有密封圈19,密封圈19将隔爆箱盖3和箱体1之间密封。

其它技术方案中,上述用于卡挚密封圈19的凹槽还可以只设置在本安箱盖2或隔爆箱盖3上;或者,上述用于卡挚密封圈19的凹槽同时设置在本安箱盖2、隔爆箱盖3和箱体1上;甚至,可以不设置凹槽,而将密封圈19制成扁平圈状,放置在本安腔11开口周缘和隔爆腔12开口周缘,然后盖合本安箱盖2和隔爆箱盖3。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安箱盖2的中部向外突出形成了第一凸部22,第一凸部22可以增加本安箱盖2的强度,以减小外界易燃易爆气体在引爆时产生的冲击力对本安腔11内部器件的损坏。

第一凸部22约中间位置开设有面板容置窗24,面板容置窗24用于容置前述的面板。

如图6,在本安箱盖2内侧,在第一凸部22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一圈连接柱23,连接柱23用于安装前述的面板。连接柱23上设置有盲孔用于拧进螺钉。

如图1、图7所示,隔爆箱盖3的中部外突形成了第二凸部32,第二凸部32同样可以增加隔爆箱盖3的强度,以减小外界易燃易爆气体在引爆时产生的冲击力对隔爆腔12内部器件的损坏。另外,在第二凸部32的内侧还设置有呈米字形的第一加强条33,而且如图3所示,在隔爆腔12的底部设置有呈米字形的第二加强条14。第一加强条33和第二加强条14加强了对隔爆腔12内部器件的保护,同样可以减小外界易燃易爆气体在引爆时产生的冲击力对隔爆腔12内部器件的损坏。其它技术方案中,第一加强条33和第二加强条14还可以是并列的横条形、十字交叉形等各种常规形状,在此不再赘述。其它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在不设置第二凸部32的情况下将第一加强条33直接设置在隔爆箱盖3内侧。其它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只在隔爆箱盖3内侧或只在隔爆腔12的底部设置第一加强条33或第二加强条14。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箱体1后侧,于本安腔11和隔爆腔12之间开设有凹陷18,凹陷18自箱体1后侧表面向里延伸且不达连通开口13。凹陷18的设置使得箱体1更为轻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