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子元件外壳和车载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7966发布日期:2019-11-25 23:2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车载电子元件外壳和车载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电子元件外壳和车载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电气化进度的深入,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元件。但电子元件往往比较脆弱,需要靠一定强度的外壳结构来保护。对于车载的电子元件来说,要求外壳结构安装在车上后能够耐受振动和冲击,以保护外壳结构内部的电子元件。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外壳结构大多由金属板拼接而成,拼接时两块金属板的边缘进行连接,这种方式导致金属板连接处的强度较差,无法满足车载电子元件对外壳结构强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电子元件外壳和车载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的连接处强度较差,无法满足车载电子元件对外壳强度要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电子元件外壳,包括:

下盖,所述下盖包括下盖底板和下盖侧边框,所述下盖侧边框的下边缘与所述下盖底板的边缘一体连接限定出用于容纳电子元件的容纳腔;所述下盖侧边框包括多根边框条,多根所述边框条首尾顺次连接,且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边框条的连接处重叠设置。上述方案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能够保证各个连接处的强度,因此能够耐受振动和冲击,满足了车载电子元件对外壳强度的要求。

可选地,上述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中:

所述下盖底板为多边形板;每一所述边框条的首端或部分所述边框条的首尾两端设置有折边,通过所述折边与相邻的所述边框条重叠设置,且所述折边的折角与所述多边形板的顶角对齐。折边的设置能够满足下盖侧边框棱处的强度,同时还便于所述下盖结构的实现,简化了加工。

可选地,上述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包括:

安装耳,所述安装耳安装于下盖侧框边框的外表面上,位于两根所述边框条的重叠处。所述安装耳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边框条重叠处的强度,从而还改善了安装耳与下盖之间的受力和力传导。

可选地,上述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中:

所述安装耳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表面固定于所述下盖侧边框的外表面上,且位于相邻的两根所述边框条的重叠处;所述第二固定板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表面上,且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下盖底板所在平面内,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设置增加了与边框条重叠处的接触面积,保证安装耳与下盖的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便于将下盖固定于汽车内部。

可选地,上述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还包括:

上盖,所述上盖包括上盖底板和上盖侧边框,所述上盖侧边框的上边缘与所述上盖底板的边缘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高度小于所述下盖侧边框的高度;所述下盖侧边框的上边缘卡接于所述上盖侧边框的内部。所述上盖的设置能够防止灰尘进入下盖中,同时保护电子元件的上方,另外上盖侧边框与下盖侧边框的卡接结构便于上盖与下盖的拆卸。

可选地,上述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中:

所述上盖侧边框的下边缘抵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边缘上。如此第一固定板能够限制上盖侧边框的位置,避免上盖侧边框与下盖侧边框过多的重叠,保证上盖与下盖之间预留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电子元件。

可选地,上述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中:

所述下盖侧边框的上边缘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上盖侧边框的下边缘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一缺口对接后限定出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用于容纳电子元件上的连接插件,便于车载电子元件外壳中的电子元件与外界电路的连接。

可选地,上述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中:

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均由金属薄板制成。金属薄板一方面能够保证外壳的强度,另一方面可起到屏蔽的作用,以保护电子元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电子设备,包括电子元件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

所述电子元件设置于所述车载电子元件外壳的容纳腔中。所述车载电子元件外壳的连接处具备较好的强度,能够耐受振动和冲击,因而能够较好的保护电子元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和车载电子设备,其中车载电子元件外壳包括下盖,所述下盖包括下盖底板和下盖侧边框,所述下盖侧边框的边缘与所述下盖底板的边缘一体连接,因此可保证所述边框条与下盖底板连接的强度。所述下盖侧边框则包括多根边框条,多根所述边框条首尾顺次连接,且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边框条的连接处重叠设置,因而能保证连接处的强度。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能够耐受振动和冲击,满足了车载电子元件对外壳强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的下盖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的下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的上盖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电子元件外壳,包括下盖,所述下盖包括下盖底板和下盖侧边框,所述下盖侧边框的下边缘与所述下盖底板的边缘一体连接限定出用于容纳电子元件的容纳腔。所述下盖侧边框包括多根边框条,多根所述边框条首尾顺次连接,且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边框条的连接处重叠设置。

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包括下盖,所述下盖包括下盖底板和下盖侧边框,所述下盖侧边框的边缘与所述下盖底板的边缘一体连接,因此可保证所述边框条与下盖底板连接的强度。所述下盖侧边框则包括多根边框条,多根所述边框条首尾顺次连接,且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边框条的连接处重叠设置,因而能保证连接处的强度。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能够耐受振动和冲击,满足了车载电子元件对外壳强度的要求。

所述下盖底板可采用圆形板,则下盖侧边框为圆筒形,下盖侧边框包括的多根边框条首尾顺次连接即可围成圆筒形。所述下盖底板也可采用多边形板,则所述下盖侧边框则应当具备多条棱,且每一条棱与多边形板的一个顶角对齐,因此,每一所述边框条的首端或部分所述边框条的首尾两端设置有折边,通过所述折边与相邻的所述边框条重叠设置,且所述折边的折角与所述多边形板的顶角对齐。如此所述下盖侧边框的棱处为一体结构,保证了下盖侧边框的棱处的强度,同时也便于所述下盖侧边框结构的实现。另外,所述折边可位于相邻边框条的内表面上,如此可保证下盖外表面的平整性和美观。

图1示出了一种长方体形的下盖1,如图1所示,所述下盖底板11为长方形板,所述下盖侧边框的下边缘与所述下盖底板11的边缘一体成型。所述下盖侧边框包括四根边框条,其中两根位于所述下盖底板11的长边上的为长边框条12,两根位于所述下盖底板11的宽边上的为宽边框条13。长边框条12的首尾两端均设置有折边121,所述折边121的折角与长方形板的顶角对齐,宽边框条13的两端均与折边121重叠连接。除此之外,也可以使长边框条12的首端设置折边121与宽边框条13的尾端连接,宽边框条13的首端设置折边121与长边框条12的尾端连接。在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可采用一块长方形板,在长方形板的第一宽边上沿长边方向开设两个凹槽,在第二宽边上沿长边方向开设两个凹槽,第一宽边上的两个凹槽分别与第二宽边上的两个凹槽共线,之后将所述长方形板的边缘沿图2中所示虚线向所述长方形板一侧翻折,可形成如图1所述的下盖1,因而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便于加工,解决了前期样件及小批量试制阶段加工困难、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电子元件外壳还包括安装耳,所述安装耳设置于下盖侧边框的外表面上,且位于两根所述边框条的重叠处,因此重叠处实现了三层料厚的高强度结构,同时大大改善了安装耳与下盖之间的受力以及力传导。具体的,所述安装耳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表面固定于所述下盖侧边框的外表面上,且位于相邻的两根所述边框条的重叠处,所述第二固定板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表面上,且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下盖底板11所在平面内。以长方体形的下盖1为例,如图3所示,包括四个安装耳2,每一所述安装耳2包括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所述第一固定板21固定于折边121和宽边框条13的重叠处,具体的如图4所示,折边121与宽边框条13焊接连接,宽边框条13和所述第一固定板21之间焊接连接,图4中示出了焊点的位置。所述安装耳2可用于将所述下盖1安装于车内,所述第一固定板21与两根边框条的重叠处连接,可提高第一固定板21与下盖1连接的强度,所述第二固定板22上开设有安装通孔,通过所述安装通孔可将所述第二固定板22稳固的固定至车内。

另外,上述方案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上盖底板和上盖侧边框,所述上盖侧边框的上边缘与所述上盖底板的边缘一体成型,所述安装耳2的第一固定板21的高度小于所述下盖侧边框的高度,因而所述下盖侧边框的上边缘可卡接于所述上盖侧边框的内部。上盖具体的形状根据下盖1的形状而定,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一种长方体形的上盖3,所述上盖3采用长方形的上盖底板31和长方体形的上盖侧边框,所述上盖侧边框包括四块长方形板32,每一所述长方形板32与上盖底板31的一条边一体成型,四块长方形板32顺次连接后围成所述上盖侧边框,连接处采用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上盖侧边框32与所述上盖底板31垂直连接。所述上盖能够保护所述下盖1内部的电子元件,防止异物掉入所述下盖1内部影响电子元件工作,所述上盖3与所述下盖1的卡接结构能便于上盖3和下盖1的拆装。卡接时,如图6所示,所述上盖侧边框的下边缘抵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上边缘上,如此当上盖3与下盖1卡接时,所述第一固定板21能限制所述上盖侧边框的位置,避免上盖侧边框与下盖侧边框过多的重叠,保证上盖3与下盖1之间预留有充足的空间容纳电子元件。

如图7所示,所述下盖侧边框的上边缘开设有第一缺口14,所述上盖侧边框的下边缘开设有第二缺口33,所述第二缺口33和所述第一缺口14对接后限定出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容纳电子元件上的连接插件,如此便于电子元件与外界电路的连接,同时避免在外壳拆装时对连接插件产生影响。

所述上盖3和所述下盖1均由金属薄板加工制备得到,一方面金属薄板具备耐受振动和冲击的特性,另一方面金属薄板能够形成信号屏蔽,以避免外界信号的干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电子设备,包括电子元件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元件外壳,所述车载电子元件外壳包括下盖1,所述下盖1包括下盖底板11和下盖侧边框,所述下盖底板11和所述下盖侧边框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电子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设备,其中的下盖侧边框由多根边框条首尾顺次连接得到,且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边框条的连接处重叠设置,因而能保证连接处的强度,增强连接处的耐振动性和耐冲击性,满足了电子元件对外壳结构强度的要求。

所述车载电子元件外壳还包括上盖3,所述上盖3的上盖侧边框的下边框上开设有第二缺口33,所述下盖1的下盖侧边框上开设有第一缺14口,所述第一缺口14和所述第二缺口33对接后限定出安装孔,如图8所示,所述电子元件4配置有连接插件41,所述连接插件41位于所述安装孔中,安装后的如图9所示,如此可便于电子元件4与其他电路的连接,同时便于上盖3和下盖1的拆装。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载电子设备,所述车载电子设备包括车载电子元件外壳,所述车载电子元件外壳包括下盖1,所述下盖1包括下盖底板11,所述下盖底板11固定于汽车内部。

本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其中下盖1具备较好的耐振动性和耐冲击性,因而将所述下盖1固定于汽车内,能较好的保护下盖1中的电子元件。

具体的,所述车载电子元件外壳还包括安装耳2,所述安装耳2包括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所述第一固定板21固定于所述下盖1上,所述第二固定板22位于所述下盖底板11所在平面内,所述下盖底板11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22上的安装通孔与汽车螺接连接。由于安装耳2的第一固定板21位于两块连接块的连接处,因而能够稳固的固定于下盖1上,安装耳2的第二固定板22上成型有安装通孔,通过所述安装通孔能方便且稳固的将所述下盖1固定至车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