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灯条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6557发布日期:2019-12-13 18:31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EL灯条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el灯条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冷光灯是采用21世纪未来主要光源材料冷光板。冷光(el)全称电激发光(electroluminescent),它是一种转换电能为光能的现象,结合多种物质来产生光源,它在运转的过程中不会发热的低温光源。由于它功率小、照度高、色温好、发光时基本不产生热能,人们还从节能与健康的角度,给它冠之以爱称:“绿色照明灯”。在现代它以极快的速度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进入千家万户。

现有技术中,el灯常采用芯片产生的高压进行驱动,但是在带有充电指示灯的情况下充电不能饱和,而且稳定性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el灯条控制电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el灯条控制电路,该el灯条控制电路充电充分,控制性和稳定性较强。

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el灯条控制电路,包括与usb开关电连接的电源保护电路、与所述电源保护电路电连接的充电检测电路以及与所述充电检测电路电连接的自激振荡升压电路;

所述电源保护电路包括电源保护芯片u2、电源管理芯片u3、电阻r2、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1、电容c1以及电容c2;所述充电检测电路包括三极管q2、二极管d2、电阻r3以及电阻r4;所述自激振荡升压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电阻r7、电阻r8、电容c4、电容c5、变压器t以及三极管q3;

其中,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脚接所述电阻r2远离所述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脚空载,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三脚通过所述电阻r1接usb开关,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四脚接所述电阻r4,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五脚通过电阻r9接充电提示输出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六脚空载,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七脚接所述电阻r7,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八脚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八脚通过所述电容c3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脚连接;

所述三极管q3为pnp型,所述电阻r7的远离所述控制芯片u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所述变压器t,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所述电容c4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变压器t通过所述电容c5分别接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阻r8,所述变压器t还分别接el灯条和所述电阻r2。

进一步,所述变压器t为三相绕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t包括第一绕组l1、第二绕组l2以及第三绕组l3,所述第一绕组l1和所述第二绕组l2为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所述第三绕组l3为所述变压器t的副边,所述第一绕组l1的异名端接所述电阻r2,所述第一绕组l1的同名端和所述第二绕组l2的异名端串接,所述第一绕组l1的同名端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绕组l2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三绕组l3的异名端接所述电容c5,所述第三绕组l3的同名端接el灯条。

进一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usb开关连接,所述d1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2,所述电阻r2与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电阻r5接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二脚;

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一脚空载,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三脚接地,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二脚与第三脚通过所述电容c1连接,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四脚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第三脚连接,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四脚与第二脚通过所述电容c2连接,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五脚通过所述电阻r6接地,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六脚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第一脚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第二脚和第五脚短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第四脚和第六脚均接地。

进一步,所述三极管q2为pnp型,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usb开关,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接所述电阻r2与所述电阻r5连接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所述电阻r4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另一端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四脚。

进一步,所述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mcusop8。

进一步,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型号为dw01dsot236。

进一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型号为8205sot236。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el灯条控制电路通过采用自激振荡升压电路驱动el灯,稳定性好,驱动效率高,采用控制芯片控制外接充电提示输出灯进行充电提示,使得充电状态达到饱和,结构简单,易于维护,控制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el灯条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电源保护芯片u2、电源管理芯片u3、电阻r2、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1、电容c1、电容c2、三极管q2、二极管d2、电阻r3、电阻r4、控制芯片u1、电阻r7、电阻r8、电容c4、电容c5、变压器t以及三极管q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述el灯条控制电路包括与usb开关电连接的电源保护电路、与所述电源保护电路电连接的充电检测电路以及与所述充电检测电路电连接的自激振荡升压电路;

所述电源保护电路包括电源保护芯片u2、电源管理芯片u3、电阻r2、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1、电容c1以及电容c2;所述充电检测电路包括三极管q2、二极管d2、电阻r3以及电阻r4;所述自激振荡升压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电阻r7、电阻r8、电容c4、电容c5、变压器t以及三极管q3;

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脚接所述电阻r2远离所述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脚空载,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三脚通过所述电阻r1接usb开关,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四脚接所述电阻r4,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五脚通过电阻r9接充电提示输出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六脚空载,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七脚接所述电阻r7,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八脚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八脚通过所述电容c3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脚连接,usb充电开关通过r1藕合到控制芯片来判断开关状态,所述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mcusop8。当正在充电时,外接充电提示输出灯在控制芯片u1的控制下以244hz

电阻r7,电阻r8,电容c4,电容c5,变压器t,三极管q3组成自激振荡升压电路,将vdd(电池电压)进行32倍升压用于驱动点亮el灯条。所述三极管q3为pnp型,所述电阻r7的远离所述控制芯片u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所述变压器t,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所述电容c4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变压器t通过所述电容c5分别接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阻r8,所述变压器t还分别接el灯条和所述电阻r2。

所述变压器t为三相绕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t包括第一绕组l1、第二绕组l2以及第三绕组l3,所述第一绕组l1和所述第二绕组l2为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所述第三绕组l3为所述变压器t的副边,所述第一绕组l1的异名端接所述电阻r2,所述第一绕组l1的同名端和所述第二绕组l2的异名端串接,所述第一绕组l1的同名端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绕组l2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三绕组l3的异名端接所述电容c5,所述第三绕组l3的同名端接el灯条。

二极管d1,电阻r2,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电源保护芯片u2,电源管理芯片u3组成锂电充电以及锂电保护电路,锂电池电压降到2.5v时启动欠压保护,锂电池充到4.25v时启动过充电保护。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型号为dw01dsot236。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型号为8205sot236。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usb开关连接,所述d1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2,所述电阻r2与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电阻r5接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二脚;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一脚空载,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三脚接地,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二脚与第三脚通过所述电容c1连接,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四脚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第三脚连接,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四脚与第二脚通过所述电容c2连接,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五脚通过所述电阻r6接地,所述电源保护芯片u2的第六脚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第一脚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第二脚和第五脚短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3的第四脚和第六脚均接地。

三极管q2,二极管d2,电阻r3,电阻r4组成充电检测电路,充电时输出高电平,充满时输出低电平,通过单片机控制芯片来判断充电状态并且通过控制芯片控制外接的led进行指示。

所述三极管q2为pnp型,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usb开关,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接所述电阻r2与所述电阻r5连接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所述电阻r4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另一端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四脚。

当正在充电时,控制芯片控制充电提示输出灯亮灯0.3秒,此时频率为244hz,占空比为8%,灭灯0.92秒进行充电提示,通过控制整个亮灭时间,降低指示灯的工作电流,提高充电效率,当el灯条关闭,可使的整机电流小于0.3ua。

本实用新型的el灯条控制电路通过采用自激振荡升压电路驱动el灯,稳定性好,驱动效率高,采用控制芯片控制外接充电提示输出灯进行充电提示,使得充电状态达到饱和,结构简单,易于维护,控制性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