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座椅的远红外加热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0549发布日期:2019-11-06 00:1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座椅的远红外加热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远红外加热片,其可实现各种运输车辆(如轿车,巴士,卡车,火车等等)的座椅加热。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车辆配备了座椅加热功能。在气温较低时,启用座椅加热功能可以给乘客带来温暖的乘坐环境。目前的座椅加热器通常采用金属电热丝作为加热元件。然而,金属加热丝的电热转换效率较低,温度提升慢,并且温度不可控,长时间加热后,温度会一直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式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加热器。

为此,本申请在其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远红外加热片,所述远红外加热片为层合结构,包括:远红外发热层,其包括基材、涂布在基材上的远红外电子浆料区域、沿着远红外电子浆料区域的一对相反的边缘布置的导电条,所述导电条为所述远红外电子浆料区域供电以使所述远红外电子浆料区域产生远红外线;覆盖在远红外发热层一侧表面的第一绝缘层;和覆盖在远红外发热层另一侧表面的第二绝缘层。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一对导电条各自包括连接端子部分和从连接端子部分延伸出来的电极部分,所述一对导电条的连接端子部分彼此相邻,所述一对导电条的电极部分沿着远红外电子浆料区域的一对边缘延伸。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远红外加热片还包括一对银浆箔,设置于所述一对导电条与所述远红外电子浆料区域之间。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基材上分布着一个以上的远红外电子浆料区域,所述一对导电条共用于各远红外电子浆料区域。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基材上分布着一个以上的远红外电子浆料区域,其中至少两个远红外电子浆料区域的宽度不同。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远红外发热层的远红外电子浆料为自限温发热材料。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同时为防水或耐水层。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远红外加热片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方的防水或耐水层和/或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下方的防水或耐水层。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绝缘层同时为绝热层。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远红外加热片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下方的绝热层。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基材具有厚度方向上的柔性以及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韧性和/或刚性。

根据本申请,以远红外发热层作为加热元件,具有比传统金属电热丝更高的电热转换效率,并且还能同时发出作用于人体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远红外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远红外加热片在车辆座椅中的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的远红外加热片的组成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远红外加热片中的一种带有导电条的远红外发热层的平面图。

图4是本申请的远红外加热片中的另一种带有导电条的远红外发热层的平面图。

图5是本申请的远红外加热片中的又一种带有导电条的远红外发热层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附图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可行实施方式。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一种布置在车辆座椅中的加热器,其以远红外发热层为发热元件、并且呈板材或片材的形式,因此称作远红外加热片。

图1示意性示出了车辆的一个座椅,其具有靠背1和椅座2,在靠背1和椅座2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中,可以安装本申请的远红外加热片3。远红外加热片3安装在座椅的相应部位上,并由座椅的蒙皮覆盖。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远红外加热片3可具有图2所示的层合结构,主要包括:远红外发热层11,覆盖于远红外发热层11上表面的第一绝缘层12,覆盖于远红外发热层11下表面的第二绝缘层13,以及连接于远红外发热层11的一对导电条(例如导电铜箔)14。可选地,每个导电条14与远红外发热层11之间设有一个银浆箔15。

远红外发热层11、第一绝缘层12、第二绝缘层13可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和尺寸。

远红外发热层11可以由特种远红外电子浆料在柔性基材(例如塑料片材)上涂布(例如喷涂或印刷)而成。导电条14和可能有的银浆箔15被施加到远红外电子浆料上。或者,也可以先在柔性基材上布置好导电条14和可能有的银浆箔15,然后向基材上涂布远红外电子浆料,从而将导电条14和可能有的银浆箔15埋在基材与远红外电子浆料之间。

电流在通过远红外发热层11时,可以快速地转化为热能,并辐射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一定范围特定波长的远红外线。通过控制流经远红外发热层11的电流的大小,可以实现温度的高低。

第一绝缘层12和第二绝缘层13可以防止远红外加热片3漏电。可选地,第一绝缘层12和第二绝缘层13可以还具有防水或耐水性能,或者,在第一绝缘层12的上方和/或第二绝缘层13的下方覆盖额外的防水或耐水层,以防止水进入远红外加热片3内。

导电条14用于为远红外发热层11中由远红外电子浆料形成的电路通电。为此,设有两个导电条14,每个导电条14可包括连接端子部分14a,用于与电源连接。两个连接端子部分14a可以相互靠近,并且彼此相对地设置在远红外加热片3的一个横向边缘附近的位置处,以便于接线。

每个导电条14还包括与其连接端子部分14a相连的电极部分14b,两个导电条14的电极部分14b基本上沿着远红外发热层11的远红外电子浆料的一对纵向边缘铺设。远红外发热层11中的远红外电子浆料连接到这一对导电条14的电极部分14b。

每个电极部分14b可以通过相应的银浆箔15铺设到远红外发热层11的远红外电子浆料的边缘上。银浆箔15用于使电能安全转换热能,起到桥梁的作用(防止电火花等等),有益于远红外加热片3的寿命和安全。

参看图3,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远红外发热层11包括柔性的基材11a和分布在基材11a的大部分区域上的远红外电子浆料11b。一对导电条14d的电极部分14b沿着远红外电子浆料11b的相对的纵向边缘铺设于远红外电子浆料11b上,连接端子部分14a设置在远红外电子浆料11b的一个横向边缘处。导电条14d可以直接铺设在远红外电子浆料11b上,也可以通过银浆箔铺设在远红外电子浆料11b上。

参看图4,根据另一种可行实施方式,导电条14d的电极部分14b不是铺设在远红外电子浆料11b上,而是通过多根细引线14c连接到远红外电子浆料11b。

图3、4中显示了一对导电条14d为一块远红外电子浆料11b供电的方式。根据备选方式,一对导电条14d可以为多块远红外电子浆料11b供电。例如,在图5所示的可行实施方式中,远红外发热层11包括柔性的基材11a和分布在基材11a的两个区域上的远红外电子浆料11b。一对公共的导电条14d的连接端子部分14a设置在一块远红外电子浆料11b的一个横向边缘处,电极部分14b沿着这块远红外电子浆料11b的相对的纵向边缘铺设(铺设在这块远红外电子浆料11b上或通过细引线连接到远红外电子浆料11b),然后延伸经过两个区域之间的无远红外电子浆料的部分,再沿着第二块远红外电子浆料11b的相对的纵向边缘铺设(铺设在这块远红外电子浆料11b上或通过细引线连接到远红外电子浆料11b)。在两个区域之间,基材11a上存在用于其它目的的部位,例如穿孔区11c,电极部分14b绕过这样的部位。

图5中的远红外发热层11特别适合于座椅靠背,其中上方那块远红外电子浆料11b(面对着乘坐者的背部)的宽度大于下方那块远红外电子浆料11b(面对着乘坐者的腰部)的宽度。可以理解,针对不同的需求,尤其是针对不同的人体部位,可以在远红外发热层中提供不同尺寸的远红外电子浆料块,这些远红外电子浆料块可以共用一对导电条。

此外,远红外加热片3应具有厚度方向上的柔性,以使得在受到人体的压力时能够变形而随从于人体的轮廓,不会给人体带来不良的触感,又不会导致远红外加热片3受损。另一方面,远红外加热片3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又具有一定的刚性和韧性,从而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坍缩或褶皱。为此,可以使得远红外发热层的基材具有这样的机械性能。或者,可以在远红外加热片3中添加一个支撑层。支撑层可以添加在第二绝缘层13的下方。

为了避免热量损失,第二绝缘层13优选还具有绝热性能。或者,可以为第二绝缘层13配备单独的绝热层。

此外,根据其它要求,例如人体工程学要求,可以在远红外加热片3中添加其它功能层,和/或对前面描述的远红外加热片3任何部件的形状、尺寸作出改造。

此外,远红外加热片3可以具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与相应的控制钮相连。使用者可通过操控控制钮启动或关闭远红外加热片3。可选地,控制钮可具有温度选择键,使用者通过温度选择键选择预期的加热温度,控制电路可调节远红外加热片3的温度。

控制钮可设置在车辆中的便于使用者触及的位置,例如座椅侧面。可选地,对于靠背和椅座都配备有远红外加热片3的方案,可以为两处的远红外加热片3配备各自的控制钮。

使用者在希望使用远红外加热片3时,可通过控制钮启动远红外加热片3,并且可能通过控制钮选择加热温度。在远红外加热片3工作时,远红外发热层11通过导电条14而通电,远红外电子浆料产生的远红外线透射穿过第一绝缘层12以及座椅蒙皮而传递到使用者身体,从而直接加热人体。这一点上需要指出,传统座椅加热器中,电热丝是自身发热后热量传导通过座椅蒙皮和人的衣服传递到人体的,热量在座椅蒙皮和衣服上损耗较大,并且座椅加热器启动较长时间后人体才能感受到升温。与此相比,本申请的远红外加热片3在启动后,远红外线立即透射通过座椅蒙皮和人的衣服传递到人体,人马上就能感受到升温,并且远红外线在座椅蒙皮和人的衣服中透射时的损耗很小,因而热能利用率高。

此外,在传统座椅加热器的加热区域中,电热丝处的温度较高,而与电热丝距离较远的位置则温度较低,因此,座椅加热器存在温度不均的现象。本申请的远红外加热片3可在涂布有远红外电子浆料的整个区域中实现均匀的加热。

此外,远红外发热层11中的特种远红外电子浆料是一种自限温发热材料,在设定的电流值下,有自限温的功能。即,远红外发热层11通电后,会升温到预定的温度,并且维持在不高于该预定温度。这样,容易维持舒适的加热温度,并且,不必采用温控探头即可实现温控。并且,一旦达到了该温度,远红外加热片3的电能消耗就会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节约电能。此外,由于远红外发热层11的自限温功能,因此,不存在过热燃烧的危险。

远红外发热层11能够产生特定波长的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本身能在人体组织中均匀稳定地发热。该远红外线能够照射到使用者人体,并且能进入人体皮下组织,从而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虽然这里参考具体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是本申请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示的细节。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针对这些细节做出各种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