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9903发布日期:2019-09-06 22:2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柔性线路板压合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



背景技术:

柔性线路板,又叫fpc板,是指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具有许多硬性印刷电路板不具备的优点,它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利用fpc柔性板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fpc柔性板在航天、军事、移动通讯、手提电脑、计算机外设、pda、数字相机等领域或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柔性线路板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对柔性线路板进行压合的工序,在现有的对柔性线路板压合的过程中,使用的是片状的离型膜,通过人工操作对柔性线路板进行包裹覆盖,压合完毕后再经人工操作将包裹住柔性线路板的离型膜剥离,操作繁杂,效率低下。

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生产效率高的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生产效率高的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包括用于输出离型膜的膜料输送机构、将所述膜料输送机构输出的膜料支撑形成至少一个上下双层膜结构的撑膜结构、开合机构以及用于收纳已经使用过的离型膜的膜料收纳机构;所述上下上层膜结构包括上下正对布置的上层膜、下层膜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层膜以及所述下层膜的侧膜体,所述下层膜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柔性线路板的放置区;所述开合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上下双层膜机构的上层膜与下层膜互相张开或闭合;所述上下双层膜结构设置在压合机的压合窗口中。

进一步地,所述膜料收纳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的收纳筒以及用于驱动离型膜向所述收纳筒的方向输送的第一输送动力结构;第一电机驱动收纳筒的转动使得经第一输送动力结构输送过来的离型膜被缠绕收纳在所述收纳筒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动力结构包括两个上下正对布置的第一转动杆,离型膜位于两个第一转动杆之间,离型膜的上端面抵接上方的第一转动杆,离型膜的下端面抵接下方的第一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转动分别产生驱动离型膜向所述收纳筒方向输送的第一驱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动力结构与所述收纳筒之间设置有可自由上下活动的第一重力杆,所述第一重力杆水平布置,所述第一重力杆位于离型膜的上方;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全自动压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纵向布置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一重力杆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有纵向延伸的第一轨槽,所述第一轨槽与所述第一轨道自由滑动配合,使得所述第一重力杆可自由上下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膜料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且外周缠绕有多层离型膜的卷筒以及驱动离型膜向远离所述卷筒的方向输送的第二输送动力结构;卷筒转动使得卷筒外周缠绕的离型膜输出,输出的离型膜经第二输送动力结构的驱动向远离所述卷筒的方向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动力结构包括两个上下正对布置的第二转动杆,离型膜位于两个第二转动杆之间,离型膜的上端面抵接上方的第二转动杆,离型膜的下端面抵接下方的第二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转动分别产生驱动离型膜向远离卷筒的方向输送的第二驱动力。

进一步地,以离型膜沿着远离所述卷筒的方向输送为向前输送,所述第二输送动力结构的前方设置有可自由上下活动的第二重力杆,所述第二重力杆水平布置,所述第二重力杆位于离型膜的上方;所述壳体设置有纵向布置的第二轨道,所述第二重力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有纵向延伸的第二轨槽,所述第二轨槽与所述第二轨道自由滑动配合,使得所述第二重力杆可自由上下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撑膜机构包括上下正对布置的下撑膜组件以及上撑膜组件;所述下撑膜组件包括可水平运动及上下运动的第一后撑膜杆以及可上下运动的第一前撑膜杆,所述第一后撑膜杆抵接所述下层膜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前撑膜杆抵接所述下层膜的下端面;所述上撑膜组件包括第二后撑膜杆以及第二前撑膜杆,所述第二后撑膜杆抵接所述上层膜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前撑膜杆抵接所述上层膜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前撑膜杆与离型膜压紧固定的刹车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前撑膜杆以及所述第一后撑膜杆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刹车机构包括水平延伸且可水平运动的推杆,所述推杆的的运动方向与所述推杆的延伸方向垂直,沿着所述推杆的延伸方向,所述推杆的外周间隔布置有多个用于抵压所述离型膜的抵压件,所述抵压件具有用于与离型膜接触的接触端面,所述接触端面上设有粘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膜料输送机构将膜料有序输送出来,撑膜机构将膜料输送机构输出的膜料支撑形成至少一个上下双层膜结构,上下双层膜结构包括上下正对布置的上层膜及下层膜,下层膜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柔性线路板的放置区,当要对柔性线路板进行压合时,先通过开合机构驱动上层膜与下层膜互相张开,然后将柔性线路板放置在下层膜的放置区上,然后开合机构驱动上层膜与下层膜互相闭合,从而使柔性线路板被离型膜紧密包裹,上下双层膜结构位于压合窗口中,压合机对上下双层膜结构进行压合,进而实现了对柔性线路板的压合,压合完毕后,开合机构驱动上层膜与下层膜互相张开,将压合完毕的柔性线路板搬离,然后通过膜料输送机构以及膜料收纳结构的工作,使得已经使用过的离型膜朝向膜料收纳机构运动并被膜料收纳机构收纳起来,膜料输出机构输出新的未使用过的膜料至撑膜机构处,形成新的上下双层膜结构,然后放置下一个待压合的柔性线路板至放置区并完成压合工作,然后将压合完毕的柔性线路板搬离,如此循环操作,可以实现多个柔性线路板的连续压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有效实现输送离型膜以及使用过的离型膜的收纳,并自动实现对柔性线路板的包裹与分离,大大提高了柔性线路板的压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合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下双层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较佳实施例。

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包括用于输出离型膜的膜料输送机构210、将膜料输送机构210输出的膜料支撑形成至少一个上下双层膜结构250的撑膜结构、开合机构以及用于收纳已经使用过的离型膜的膜料收纳机构280;上下上层膜251结构包括上下正对布置的上层膜251、下层膜252以及用于连接上层膜251以及下层膜252的侧膜体253,下层膜25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柔性线路板的放置区;开合机构用于驱动上下双层膜机构的上层膜251与下层膜252互相张开或闭合;上下双层膜结构250设置在压合机10的压合窗口100中。

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膜料输送机构210将膜料有序输送出来,撑膜机构将膜料输送机构210输出的膜料支撑形成至少一个上下双层膜结构250,上下双层膜结构250包括上下正对布置的上层膜251及下层膜252,下层膜25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柔性线路板的放置区,当要对柔性线路板进行压合时,先通过开合机构驱动上层膜251与下层膜252互相张开,然后将柔性线路板放置在下层膜252的放置区上,然后开合机构驱动上层膜251与下层膜252互相闭合,从而使柔性线路板被离型膜紧密包裹,上下双层膜结构250位于压合窗口100中,压合机10对上下双层膜结构250进行压合,进而实现了对柔性线路板的压合,压合完毕后,开合机构驱动上层膜251与下层膜252互相张开,将压合完毕的柔性线路板搬离,然后通过膜料输送机构210以及膜料收纳结构的工作,使得已经使用过的离型膜朝向膜料收纳机构280运动并被膜料收纳机构280收纳起来,膜料输出机构输出新的未使用过的膜料至撑膜机构处,形成新的上下双层膜结构250,然后放置下一个待压合的柔性线路板至放置区并完成压合工作,然后将压合完毕的柔性线路板搬离,如此循环操作,可以实现多个柔性线路板的连续压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压合的离型膜输出及收纳结构,有效实现输送离型膜以及使用过的离型膜的收纳,并自动实现对柔性线路板的包裹与分离,大大提高了柔性线路板的压合效率。

具体地,膜料收纳机构280包括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的收纳筒282以及用于驱动离型膜向收纳筒282的方向输送的第一输送动力结构283;第一电机驱动收纳筒282的转动使得经第一输送动力结构283输送过来的离型膜被缠绕收纳在收纳筒282的外周;这样,第一输送动力结构283驱动离型膜沿着朝向收纳筒282的方向输送,与此同时,第一电机的转动轴转动,第一电机的转动轴带动收纳桶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一输送动力结构283输送过来的离型膜进行收纳;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转动以及第一输送动力结构283的工作可以控制是否对使用过的膜料进行收纳。

具体地,第一输送动力结构283包括两个上下正对布置的第一转动杆2831,离型膜位于两个第一转动杆2831之间,离型膜的上端面抵接上方的第一转动杆2831,离型膜的下端面抵接下方的第一转动杆2831;两个第一转动杆2831的转动分别产生驱动离型膜向收纳筒282方向输送的第一驱动力;这样,通过两个第一转动杆2831的转动,实现驱动离型膜向收纳筒282方向输送。

第一输送动力结构283与收纳筒282之间设置有可自由上下活动的第一重力杆284,第一重力杆284水平布置,第一重力杆284位于离型膜的上方;柔性线路板的全自动压合装置包括壳体30,壳体30设置有纵向布置的第一轨道,第一重力杆284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设置有纵向延伸的第一轨槽,第一轨槽与第一轨道自由滑动配合,使得第一重力杆284可自由上下活动;这样,通过第一重力杆284的设置,可以保证整个离型膜整体是处于绷紧的,不会处于松弛状态,当膜料输送机构210输出了膜料时第二重力杆214将下落,使离型膜整体绷紧,当膜料收纳机构280收纳使用过的膜料时,膜料被收纳,第一重力杆284将向上滑动。

再者,第一重力杆284能移动到的最高位置处和最低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当第一重力杆284移动到最低位置处时,最低位置处的光电传感器感应到第一重力杆284,膜料收纳机构280的第一电机开始工作,进行收纳膜料;当第一重力杆284移动到最高位置时,最高位置处的光电传感器感应到第一重力杆284,膜料收纳机构280的第一电机停止工作,停止进行膜料收纳。

本实施例中,膜料输送机构210包括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且外周缠绕有多层离型膜的卷筒212以及驱动离型膜向远离卷筒212的方向输送的第二输送动力结构213;卷筒212转动使得卷筒212外周缠绕的离型膜输出,输出的离型膜经第二输送动力结构213的驱动向远离卷筒212的方向输出;这样,第二电机的转动轴转动带动卷筒212转动,卷筒212转动使得卷筒212外周缠绕的离型膜输出,与此同时,第二输送动力结构213驱动卷筒212转动输出的膜料向远离卷筒212的方向输出。

具体地,第二输送动力结构213包括两个上下正对布置的第二转动杆2131,离型膜位于两个第二转动杆2131之间,离型膜的上端面抵接上方的第二转动杆2131,离型膜的下端面抵接下方的第二转动杆2131;两个第二转动杆2131的转动分别产生驱动离型膜向远离卷筒212的方向输送的第二驱动力;这样,通过两个第二转动杆2131的转动,实现驱动离型膜向远离卷筒212的方向输送。

以离型膜沿着远离卷筒212的方向输送为向前输送,第二输送动力结构213的前方设置有可自由上下活动的第二重力杆214,第二重力杆214水平布置,第二重力杆214位于离型膜的上方;壳体30设置有纵向布置的第二轨道,第二重力杆214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设置有纵向延伸的第二轨槽,第二轨槽与第二轨道自由滑动配合,使得第二重力杆214可自由上下活动;这样,通过第二重力杆214的设置,可以保证整个离型膜整体是处于绷紧的,不会处于松弛状态,当膜料输送机构210输出了膜料时第二重力杆214将下落,使离型膜整体绷紧,当膜料收纳机构280收纳使用过的膜料时,膜料被收纳,膜料将整体运移,带动第二重力杆214向上滑动。

再者,第二重力杆214能移动到的最高位置处和最低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当第二重力杆214移动到最低位置处时,最低位置处的光电传感器感应到第二重力杆214,膜料输送机构210的第二电机停止工作;当膜料收纳机构280进行膜料收纳时,第二重力杆214将被带动运动到最高位置,最高位置处的光电传感器感应到第二重力杆214,则膜料输送机构210的第二电机开始工作,卷筒212转动并输出膜料。

撑膜机构包括上下正对布置的下撑膜组件以及上撑膜组件;下撑膜组件包括可水平运动及上下运动的第一后撑膜杆2211以及可上下运动的第一前撑膜杆2212,第一后撑膜杆2211抵接下层膜252的上端面,第一前撑膜杆2212抵接下层膜252的下端面;上撑膜组件包括第二后撑膜杆2221以及第二前撑膜杆2222,第二后撑膜杆2221抵接上层膜251的下端面,第二前撑膜杆2222抵接上层膜251的上端面;这样,上下正对布置的下撑膜组件以及上撑膜组件的配合实现了将离型膜撑开形成上下双层膜结构250。

开合机构包括用于使第一前撑膜杆2212与离型膜压紧固定的刹车机构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前撑膜杆2212以及第一后撑膜杆2211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

刹车机构包括水平延伸且可水平运动的推杆2311,推杆2311的的运动方向与推杆2311的延伸方向垂直,沿着推杆2311的延伸方向,推杆2311的外周间隔布置有多个用于抵压离型膜的抵压件2312,抵压件2312具有用于与离型膜接触的接触端面,接触端面上设有粘胶;这样,当需要将第一前撑膜杆2212与离型膜压紧固定时,只需将推杆2311水平推出,使得推杆2311外周布置的抵压件2312抵压住离型膜即可,抵压件2312的接触端面上设置粘胶进一步提高了压紧固定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撑膜结构撑开形成有两个相互纵向正对布置的上下双层膜结构250,分别为第一上下双层膜结构250以及位于第一上下双层膜结构250上方的第二上下双层膜结构250,第一上下双层膜结构250的上层膜251通过连接膜体254与第二上下双层膜结构250的下层膜252连接;这样,一次性将两片柔性电路板分别放置在第一上下双层膜结构250的下层膜252上的放置区以及第二上下双层膜结构250的下层膜252的放置区,可以一次性实现对两片柔性电路板的全自动压合,压合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上下双层膜结构250的上层膜251与第二上下双层膜结构250的下层膜25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连接膜体254撑开的撑连接膜体254组件,连接膜体254组件包括多个错位且水平布置的撑杆;撑连接膜体254组件所撑开的连接膜体254的长度与第二上下双层膜结构250的下层膜252的长度是相同的;这样,当利用第一上下双层膜结构250以及第二上下双层膜结构250包裹柔性线路板并对柔性线路板进行压合完毕后,通过膜料输送机构210的输送,使得连接膜体254经过输送成为新的第二上下双层膜结构250的下层膜252,使得连接膜体254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了离型膜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