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盒壳体、电器盒及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4992发布日期:2019-09-11 22:0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电器盒壳体、电器盒及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器盒壳体、电器盒及电器。



背景技术:

电器盒一般都需要接入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考虑到安全因素以及为了防止控制信号受到干扰,需要将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分开走线。

然而,一些电器盒使用环境复杂,例如除湿机、空调器中的电器盒,可能存在进水的风险,尤其是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分开走线后,电器盒壳体上开设的走线孔数量会成倍增加,进一步加大了电器盒进水的风险。

此外,电器正朝着小型化发展,这就要求电器盒走线对空间的占用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安全且防水性能好的电器盒壳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电器盒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走线结构、第二走线结构和导流板,第一走线结构包括第一走线孔和第一绕线卡,第一绕线卡位于第一走线孔的下方;第二走线结构包括第二走线孔和第二绕线卡,第二绕线卡位于第二走线孔的下方;第一走线结构位于第二走线结构的上方,导流板位于第一走线结构与第二走线结构之间。

由上可见,本发明通过对电器盒壳体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将第一走线孔与第二走线孔分别开设,有利于提升用电安全性;另一方面,将第一走线孔及第二走线孔均设于第一侧壁上,这样强电线缆与弱电线缆均从第一侧壁引入电器盒,有利于电器盒的结构紧凑;并且,绕线卡(第一绕线卡或第二绕线卡)的设置,便于线缆在接入走线孔(第一走线孔或第二走线孔)之前能够向下迂回,避免水流沿着线缆通过走线孔进入到电器盒中;此外,在第一走线结构与第二走线结构之间设置导流板,这样从第一走线结构及导流板上方的线缆滴落的水滴能够被导流板阻挡,并由导流板引导至远离第二走线孔的位置,避免水滴直接落到第二走线结构和导流板下侧的线缆上,避免水滴溅至第二走线孔,保证用电安全。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绕线卡包括第一绕线体和第一挡线体,第一挡线体位于第一绕线体的远离第一侧壁的一端,第一挡线体从第一绕线体上向下凸出;和/或,第二绕线卡包括第二绕线体和第二挡线体,第二挡线体位于第二绕线体的远离第一侧壁的一端,第二挡线体从第二绕线体上向下凸出。

由上可见,挡线体(第一挡线体和第二挡线体)的设置,能避免线缆从绕线卡(第一绕线卡和第二绕线卡)上脱落,使得线缆能够稳定地绕于绕线卡上。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侧壁上还设有第一挡水板,第一挡水板围绕第一走线孔设置,第一挡水板具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位于第一走线孔的下侧;和/或,第一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挡水板,第二挡水板围绕第二走线孔设置,第二挡水板具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位于第二走线孔的下侧。

由上可见,挡水板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避免水花从走线孔上方和侧边溅至走线孔,提升电器盒壳体的防水性能,提升用电安全性。

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流板具有底板和侧板,侧板位于底板的远离第一侧壁的一端,侧板从底板上向上凸出,第一侧壁、底板及侧板共同围成导流槽。

由上可见,导流槽的设置有利于引导水流沿设定方向流动,进一步降低水滴直接滴落至导流板下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安全且防水性能好的电器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电器盒,包括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前述的电器盒壳体,第一线缆绕经第一绕线卡后从第一走线孔接入电器盒,第二线缆绕经第二绕线卡后从第二走线孔接入电器盒。

由上可见,本发明由于采用前述的电器盒壳体,一方面,将第一走线孔与第二走线孔分别开设,有利于提升用电安全性;另一方面,第一线缆及第二线缆均从第一侧壁引入电器盒,有利于电器盒的结构紧凑;并且,第一线缆绕经第一绕线卡后从第一走线孔接入电器盒,第二线缆绕经第二绕线卡后从第二走线孔接入电器盒,这样能够避免水流沿着线缆通过走线孔进入到电器盒中;此外,在第一走线结构与第二走线结构之间设置导流板,这样从第一走线结构及导流板上方的线缆滴落的水滴能够被导流板阻挡,并由导流板引导至远离第二走线孔的位置,避免水滴直接落到第二走线结构和导流板下侧的线缆上,避免水滴溅至第二走线孔,保证用电安全。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线缆包括第一走线段、第一迂回段和第一接入段,第一迂回段绕至第一绕线卡,第一接入段插于第一走线孔中;第二线缆包括第二走线段、第二迂回段和第二接入段,第二迂回段绕至第二绕线卡,第二接入段插于第二走线孔中;第一走线段与第二走线段合并走线。

由上可见,第一走线段与第二走线段合并走线进一步有利于电器盒结构紧凑。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侧壁上还设有第一固线卡和第二固线卡,合并走线后的第一走线段及第二走线段卡固于第一固线卡与第二固线卡之间;沿第一走线段的延伸方向,第一固线卡与第二固线卡错开分布。

由上可见,第一固线卡与第二固线卡错开分布有利于降低走线段(第一走线段与第二走线段)卡至固线卡(第一固线卡与第二固线卡)的难度,提升第一线缆及第二线缆的固线效率。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流板的卸流端延伸至第二走线段。

由上可见,从导流板卸出的水流比较集中,因此从导流板卸下的水流更加容易溅起水花,导流板卸流引起的水花照样可能通过第二走线孔溅入电器盒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导流板的导流长度加长,然而加长的导流板不仅占用空间较大,而且会与第二走线段产生干涉;因此,本技术方案将导流板的卸流端延伸至第二走线段,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缩减导流板的尺寸,避免导流板占用大量空间,有利于电器盒的结构紧凑,另一方面,这样导流板卸出的水流能够顺着第二走线段向下流动,并最终从第二迂回段掉落,避免从导流板卸出的水流溅起水花,进一步提升电器盒的防水性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流板的卸流端设有第三固线卡,导流板的卸流端与第三固线卡连接,第二走线段卡接于第三固线卡中。

由上可见,第三固线卡将第二走线段卡固在导流板的卸流端,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第二走线段布线状态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第二走线段与导流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稳定性,使得第二走线段更好地引导从导流板卸出的水流向下流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安全且防水性能好的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电器包括前述的电器盒。

由上可见,本发明由于采用前述的电器盒,使得电器的用电安全性好,并且有利于电器结构紧凑,有利于电器小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器盒壳体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器盒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电器盒壳体、电器盒及电器实施例:

本实施例参照图1及图2所示的坐标系进行说明,本技术方案中关于“上方”、“下方”的表述仅代表一个特征在z轴方向上的坐标大于另一个特征在z轴方向的坐标,并不是表示两个特征在z轴方向上的投影会有重合,也即并不表明一个特征在另一个特征的沿竖直方向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本实施例的电器可以是空调器、除湿机、冰箱等家用电器,本实施例的电器包括本实施例的电器盒,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电器盒包括第一线缆2、第二线缆3和本实施例的电器盒壳体,第一线缆2和第二线缆3中的一根为强电线缆,另一根为弱电线缆。

请参照图1及图2,电器盒壳体具有第一侧壁1,第一侧壁1上开设有第一走线孔101和第二走线孔102,第一走线孔101及第二走线孔102均沿y轴方向贯通第一侧壁1,第一走线孔101与第二走线孔102沿z轴方向分布,且第一走线孔101位于第二走线孔102的上方。第一线缆2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走线段21、第一迂回段22和第一接入段23,第一走线段21和第一迂回段22均紧贴着第一侧壁1的壁面,第一走线段21的延展方向沿z轴方向,第一迂回段22迂回至第一走线孔101以下后再向上延展到达第一走线孔101,第一接入段23从第一走线孔101穿入电器盒中。

第二线缆3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走线段31、第二迂回段32和第二接入段33,第二走线段31和第二迂回段32均紧贴着第一侧壁1的壁面,第二走线段31的延展方向沿z轴方向,第二迂回段32迂回至第二走线孔102以下后再向上延展到达第二走线孔102,第二接入段33从第二走线孔102穿入电器盒中。

将第一走线孔101与第二走线孔102分别开设,有利于提升用电安全性,将第一走线孔101及第二走线孔102均设于第一侧壁1上,这样强电线缆与弱电线缆均从第一侧壁1引入电器盒,有利于电器盒的结构紧凑。

第一走线段21与第二走线段31均沿z轴方向自上而下引至第一侧壁1,并且第一走线段21与位于第一迂回段22上方的第二走线段31合并走线。第一走线段21与第二走线段31合并走线进一步有利于电器盒结构紧凑。

第一侧壁1上设有第一固线卡11、第二固线卡12、第三固线卡13、第四固线卡14、第一绕线卡15、第二绕线卡16、第一挡水板17、第二挡水板18和导流板19。沿x轴方向,合并走线的第一走线段21及第二走线段31卡接于第一固线卡11和第二固线卡12之间;第一固线卡11与第二固线卡12在z轴方向上错位分布。第一固线卡11与第二固线卡12错位分布有利于降低第一走线段21和第二走线段31的布线难度。

沿x轴方向,第二走线段31单独卡接于第三固线卡13与第四固线卡14之间;第三固线卡13与第四固线卡14在z轴方向上错位分布。

第一迂回段21绕于第一绕线卡15上,第二迂回段绕于第二绕线卡16上。第一绕线卡15包括第一绕线体151和第一挡线体152,第一挡线体152位于第一绕线体151的远离第一侧壁1的一端,第一挡线体152从第一绕线体151上向下凸出。第一挡线体152的设置,能避免第一线缆2从第一绕线卡15上脱落,使得第一线缆2能够稳定地绕于第一绕线卡15上。第二绕线卡16包括第二绕线体161和第二挡线体162,第二挡线体162位于第二绕线体161的远离第一侧壁1的一端,第二挡线体162从第二绕线体161上向下凸出。第二挡线体162的设置,能避免第二线缆3从第二绕线卡16上脱落,使得第二线缆3能够稳定地绕于第二绕线卡16上。

第一挡水板17围绕第一走线孔101设置,第一挡水板17具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位于第一走线孔101的下侧,第一线缆2从第一缺口插入第一走线孔101;第二挡水板18围绕第二走线孔102设置,第二挡水板18具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位于第二走线孔102的下侧,第二线缆3从第二缺口插入第二走线孔102。第一挡水板17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避免水花从第一走线孔101上方和侧边溅至第一走线孔101,有利于提升电器盒壳体的防水性能,提升用电安全性;同理,第二挡水板18的设置能够避免水花从第二走线孔102上方和侧边溅至第二走线孔102。

导流板19的沿x轴负向的一端为卸流端,卸流端与第三固线卡13一体连接,导流板19包括底板191和侧板192,侧板192从底板191的远离第一侧壁1的一端向上凸出,第一侧壁1、底板191及侧板192共同围成导流槽。第一线缆2上的水滴在第一迂回段22汇集后滴落至导流槽中,并随导流槽流动至第二走线段31,然后顺着第二走线段31流至第二迂回段32,并最终从第二迂回段32滴落。

从导流板19卸出的水流比较集中,因此从导流板19卸下的水流更加容易溅起水花,导流板19卸流引起的水花照样可能通过第二走线孔102溅入电器盒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导流板19的导流长度加长,然而加长的导流板19不仅占用空间较大,而且会与第二走线段31产生干涉;因此,本技术方案将导流板19的卸流端延伸至第二走线段31,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缩减导流板19的尺寸,避免导流板19占用大量空间,有利于电器盒的结构紧凑,另一方面,导流板19卸出的水流能够顺着第二走线段31向下流动,并最终从第二迂回段32掉落,避免从导流板19卸出的水流溅起水花,避免水花溅入第二走线孔102,进一步提升电器盒的防水性能。

将导流板19的卸流端与第三固线卡13连接为一体,这样,第三固线卡13将第二走线段31卡固在导流板19的卸流端,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第二走线段31布线状态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第二走线段31与导流板19之间位置关系的稳定性,使得第二走线段31更好地引导从导流板19卸出的水流向下流动。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