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穿透式液冷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1730发布日期:2020-04-21 22:05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穿透式液冷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雷达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穿透式液冷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雷达技术不断发展和模块集成化程度的增加,机箱总热耗和热流密度越来越高,风冷机箱和传导机箱已经无法满足内部模块的散热需求。近几年,一种穿透式液冷机箱被发明出来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穿透式液冷机箱通过冷却液把模块热量带走,冷却液途经机箱、模块冷板以及自密封接头,其中自密封接头是穿透式液冷机箱的重要部件,模块和机箱通过自密封接头实现模块在插入和拔出时候冷却液的联通和断开,每一对自密封接头都是一个液冷的连接点,由于模块的反复插入和拔出操作,自密封接头的漏液风险较大。

现有的穿透式液冷机箱缺少漏液防护设计,一旦发生自密封接头的漏液,尤其是持续漏液,将对内部电路板和电连接器造成危害,严重影响机箱的电讯功能。穿透式液冷机箱的发明,解决了高热流密度模块的散热问题,但是也增加了漏液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穿透式液冷机箱,能够提升穿透式液冷机箱的液冷安全性,降低由于自密封接头漏液可能导致的次生危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穿透式液冷机箱,包括液冷机箱和若干个液冷模块,所述液冷机箱包括上、下冷板,所述上、下冷板中分别设有冷板自密封接头,所述液冷模块上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模块自密封接头,所述冷板自密封接头与对应的所述模块自密封接头连接,还包括漏液收集装置,所述漏液收集装置包括漏液收集室和积液器,所述漏收集室与所述积液器连通,所述漏液收集室设置于所述冷板自密封接头与所述模块自密封接头的连接处,收集漏液后,汇集到积液器中。

进一步的,所述积液器设置于液冷机箱侧面,且低于下冷板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液冷模块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在上、下冷板与液冷模块的连接处;所述密封圈呈横向的u形,呈包覆状紧扣于上、下冷板的边缘或液冷模块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漏液收集装置还包括漏液收集管、旁通管路;所述漏液收集管包括上漏液收集管和下漏液收集管,所述旁通管路连通所述上漏液收集管和下漏液收集管;所述上漏液收集管将上冷板中的若干漏液收集室串联,再将汇集的漏液通过旁通管路储存于所述积液器,所述下漏液收集管将下冷板中的若干漏液收集室串联,再将汇集的漏液储存于所述积液器。

进一步的,所述积液器上设置有溢流口,当积累的冷却液超过预设量时,积累的冷却液所述从溢流口流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漏液报警系统,所述漏液报警系统包括漏液报警盒和漏液监测带,所述漏液监测带呈带状,从漏液报警盒延伸至积液器内,漏液信息通过所述漏液监测带传输到漏液报警盒,所述漏液报警盒报警及将数据上报。

有益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穿透式液冷机箱,设计了一种漏液路径规划的方法,解决了机箱漏液缺少防护和收集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穿透式液冷机箱漏液监测、上报和修复的问题,提高了穿透式液冷机箱的液冷安全性,降低由于自密封接头漏液可能导致的次生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穿透式液冷机箱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穿透式液冷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漏液报警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漏液收集室及密封圈剖视图(上冷板与液冷模块的连接处);

图5为本发明的漏液的收集管路的示意图;

图中:1、液冷机箱;1-1、进液口;1-2、出液口;1-3、冷板自密封接头;2、液冷模块;2-1、传导冷板;2-2、模块自密封接头;2-3、密封圈;3、漏液收集装置;3-1、漏液收集室;3-2;、漏液收集管;3-3、旁通管路;3-4、积液器;3-5、溢流口;4、漏液报警装置;4-1、漏液报警盒;4-2、漏液监测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优选的机构和运动实现的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工作的: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穿透式液冷机箱,包括液冷机箱1、液冷模块2、漏液收集装置3及漏液监测系统4。

其中,液冷机箱1包括上、下冷板和左、右侧板组成。上、下冷板内设有冷却液通道,上冷板设有进液口1-1,与上冷板内的冷却液通道连通;下冷板设有出液口1-2,与下冷板内的冷却液通道连通。

上、下冷板内分别设有若干冷板自密封接头1-3,上冷板内的冷板自密封接头1-3与液冷模块2上端的模块自密封接头2-2相匹配;下冷板内的自密封接头1-3与液冷模块2下端的模块自密封接头2-2相匹配。

上、下冷板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对的导向槽,液冷模块2通过导向槽实现与液冷机箱1的配合使用。

如图2所示,液冷模块2包括传导冷板2-1、模块自密封接头2-2和密封圈2-3。传导冷板2-1内设有冷却液通道;传导冷板2-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模块自密封接头2-3,实现液冷模块2中的冷却液一进一出。

如图4所示,密封圈2-3安装在上、下冷板与液冷模块2的连接处,密封圈呈横向的u形,呈包覆状紧扣于上、下冷板的边缘或液冷模块的边缘,当冷板自密封接头1-3和模块自密封接头2-2安装到位后,密封圈2-3使得漏液收集室形成一个密闭腔体,确保漏液不会流到机箱内部。密封圈2-3可与液冷机箱1的内壁紧密配合,使得整个漏液通路在机箱内部完全封闭,确保泄漏液体不会流到机箱内部。

如图5所示,漏液收集装置3包括漏液收集室3-1、漏液收集管3-2、旁通管路3-3、积液器3-4。

漏液收集室3-1设计有若干个,设置在上、下冷板中,且处于冷板自密封接头1-3和模块自密封接头2-3接头处;如图4所示,当冷板自密封接头1-3和模块自密封接头2-2安装到位后,再装好密封圈2-3,可使得漏液收集室3-1形成一个密闭腔体,以储存从冷板自密封接头1-3和模块自密封接头2-2泄漏的冷却液,由于漏液收集室3-1低于冷板自密封接头1-3和模块自密封接头2-2的安装孔位置,则可以保证漏液不会流到机箱内部。

漏液收集管3-2设置在上、下冷板中,分别将上、下冷板漏液收集室3-1串联在一起。旁通管路3-3设置于液冷机箱1的外侧的侧面,连接上、下冷板中的漏液收集管3-2,实现上、下冷板中的漏液收集室3-1的互通。积液器设置于旁通管路3-3之下,且低于下冷板的位置,以方便下冷板中漏液收集管3-2的漏液最终能到达积液器3-4。

泄漏的冷却液最终流到积液器3-4内,积液器3-4上设置溢流口3-5,当积累的冷却液超过一定量时,则会从溢流口3-5流出,不会出现液体倒流。

如图3所示,漏液报警系统4包括漏液报警盒4-1和漏液监测带4-2。漏液监测带4-2通过压块固定,安装在积液器3-4内,通过漏液监测带4-2可将漏液信息传输到漏液报警盒4-1,漏液报警盒4-1内装有漏液报警模块,具有声音报警和数据上报功能,采用快速安装,方便更换,可实现系统漏液报警及数据上报。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

正常情况下,冷却液从进液口1-1进入,通过上冷板的冷却液通道,在经过上冷板内的自密封接头1-3和液冷模块2上端的模块自密封接头2-2,进入传导冷板2-1内的冷却液通道,在通过液冷模块2下端的模块自密封接头2-2和下冷板内的自密封接头1-3,进入下冷板的冷却液通道,最终从出液口1-2排出,完成一个冷却液的循环。

漏液只会发生在管道的接口处,即上冷板内的自密封接头1-3和液冷模块2上端的模块自密封接头2-2的接头处,或者下冷板内的自密封接头1-3和液冷模块2下端的模块自密封接头2-2的接头处。

当发生漏液时,从上冷板内的自密封接头1-3和液冷模块2上端的模块自密封接头2-2的接头处,或者从下冷板内的自密封接头1-3和液冷模块2下端的模块自密封接头2-2的接头处漏出的冷却液,漏液被聚集在漏液收集室3-1;若干个漏液收集室3-1收集的漏液通过在通过漏液收集管3-2,汇集到旁通管路3-3,最终排到积液器3-4;设置在积液器3-4中的漏液监测带4-2一旦检测到漏液,便将漏液信息传输到漏液报警盒4-1中,漏液报警盒4-1发出漏液警告,并将数据上报;当积累的冷却液超过一定量时,则会从溢流口3-5流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