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跳线排线板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0164发布日期:2020-05-20 03:3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跳线排线板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跳线排线板卡。



背景技术:

板卡传统的排线连接需要选择专门的排线方式,并且需要手工进行插接来完成板卡之间的连接,另外,现有的板卡上需要设置专用的排线接口,在排线上需要同时设置专门的线材端子以供连接,成本高,消耗人工,不利于产品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

专利授权公布号cn20789722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跳线排线板卡,其包括第一板卡、第二板卡及跳线,所述跳线连接第一板卡及第二板卡,所述第一板卡及第二板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板卡与第二板卡之间设置有折断部。该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板卡与第二板卡一体成型,再利用插件机将第一板卡与第二板卡电性连接,最后通过折断部将第一板卡及第二板卡进行分离安装,通过自动化完成板卡之间的排线连接,提升生产效率及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该实用新型中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分离时,采用的是刚性折叠断裂分离,这样会使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崩坏损伤,从而造成报废的情况,报废率较高,且两个板卡若变换大小不同的组合,则要重新更改制作模具,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跳线排线板卡,通过在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上的设置凸块和第二凹槽,方便连接组件对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进行相对固定和分离,同时由于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的固定与分离不是通过刚性折叠断裂分离,从而不会使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造成损坏,大大降低了报废率,且无论板卡大小随意组合,只要凸块和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大小不变,都可以完成组合,十分方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跳线排线板卡,包括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所述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一侧均固定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板卡上设有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上套接设有滑块,所述竖杆顶部固定设有挡块,所述竖杆上套接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贯穿设有u型杆,所述u型杆一端固定设有第二挡板,所述u型杆一端套接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有l型板,所述l型板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底部和底座顶部均固定设有防滑垫。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杆一端设置为斜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杆设于第二凹槽内部,所述凸块贯穿设于第三凹槽内部,所述u型杆一端贯穿设于第一凹槽内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簧设于滑块和挡块之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挡板设于第一挡板底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簧设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杆一端贯穿设于l型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在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上的设置凸块和第二凹槽,方便连接组件对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进行相对固定和分离,同时由于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的固定与分离不是通过刚性折叠断裂分离,从而不会使第一板卡和第二板卡造成损坏,大大降低了报废率,且无论板卡大小随意组合,只要凸块和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大小不变,都可以完成组合,十分方便;

2、通过滑块和底座上设置而防滑垫,增加了第一板卡与底座和滑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板卡不易滑落,同时避免了第一板卡与滑块和底座之间的刚性摩擦,避免了第一板卡的损伤,通过将u型杆一端设置为斜面,从而使凸块在插入第三凹槽时,可利用斜面推动u型杆上升,免去了手拉u型杆的操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u型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第一板卡、2第二板卡、3凸块、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连接组件、7底座、8竖杆、9滑块、10挡块、11第一弹簧、12支撑杆、13第一挡板、14u型杆、15第二挡板、16第二弹簧、17l型板、18第三凹槽、19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附图5所示的一种自动跳线排线板卡,包括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所述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一侧均固定设有凸块3,所述凸块3上开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第一板卡1上设有连接组件6;

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底座7,所述底座7顶部固定设有竖杆8,所述竖杆8上套接设有滑块9,所述竖杆8顶部固定设有挡块10,所述竖杆8上套接设有第一弹簧11,所述底座7顶部固定设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挡板13,所述第一挡板13上贯穿设有u型杆14,所述u型杆14一端固定设有第二挡板15,所述u型杆14一端套接设有第二弹簧16,所述底座7顶部固定设有l型板17,所述l型板17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18;

所述竖杆8设于第二凹槽5内部,所述凸块3贯穿设于第三凹槽18内部,所述u型杆14一端贯穿设于第一凹槽4内部;

所述第一弹簧11设于滑块9和挡块10之间;

所述第二挡板15设于第一挡板13底部;

所述第二弹簧16设于第一挡板13和第二挡板15之间;

所述u型杆14一端贯穿设于l型板17上。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将第一板卡1卡入底座7和滑块9之间,竖杆8卡入第一板卡1上的第二凹槽5中,通过第一弹簧11在弹力作用下推动滑块9运动,将第一板卡1挤压在底座7和滑块9之间而被固定,通过将第二板卡2上的凸块3插入第三凹槽18中,可通过拉动u型杆14带动其上升,当凸块3完全插入第三凹槽18中时,放开u型杆14,通过第二弹簧16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推动第二挡板15向下运动,第二挡板15向下运动带动其上u型杆14向下运动,使u型杆14一端卡入第一凹槽4中,从而将凸块3固定在连接组件6上,进而将第二板卡2固定在连接组件6上,从而通过连接组件6将第一板卡1与第二板卡2相对固定,方便插件机插件,当需要分离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时,通过拉动第一板卡1,使第一板卡1其脱出底座7和滑块9之间,并拉动u型杆14上升之后将第二板卡2上的凸块3抽出第三凹槽18,即可使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脱离连接组件6,进而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上的设置凸块3和第二凹槽5,方便连接组件6对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进行相对固定和分离,同时由于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的固定与分离不是通过刚性折叠断裂分离,从而不会使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造成损坏,大大降低了报废率,且无论板卡大小随意组合,只要凸块3和第一凹槽4以及第二凹槽5大小不变,都可以完成组合,十分方便。

如附图2和附图5所示的一种自动跳线排线板卡,还包括防滑垫19,所述防滑垫19固定设于滑块9底部和底座7顶部;

所述u型杆14一端设置为斜面。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滑块9和底座7上设置而防滑垫19,增加了第一板卡1与底座7和滑块9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板卡1不易滑落,同时避免了第一板卡1与滑块9和底座7之间的刚性摩擦,避免了第一板卡1的损伤,通过将u型杆14一端设置为斜面,从而使凸块3在插入第三凹槽18时,可利用斜面推动u型杆14上升,免去了手拉u型杆14的操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5,通过在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上的设置凸块3和第二凹槽5,方便连接组件6对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进行相对固定和分离,同时由于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的固定与分离不是通过刚性折叠断裂分离,从而不会使第一板卡1和第二板卡2造成损坏,大大降低了报废率,且无论板卡大小随意组合,只要凸块3和第一凹槽4以及第二凹槽5大小不变,都可以完成组合,十分方便;

参照说明书附图2和附图5,通过滑块9和底座7上设置而防滑垫19,增加了第一板卡1与底座7和滑块9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板卡1不易滑落,同时避免了第一板卡1与滑块9和底座7之间的刚性摩擦,避免了第一板卡1的损伤,通过将u型杆14一端设置为斜面,从而使凸块3在插入第三凹槽18时,可利用斜面推动u型杆14上升,免去了手拉u型杆14的操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