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形控制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6996发布日期:2020-04-14 21:2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形控制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箱形控制器结构。



背景技术:

箱形控制器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常用于各发、配、变电所中。

目前的箱形控制器结构存在下列问题:

1、目前的箱形控制器结构简单,很多的控制和显示电器元件斗暴露在外,非常容易受到不相关人员的触碰和损坏,造成电力事故;

2、目前的箱形控制器结构松散,经常产生噪音,且容易进水和灰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形控制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箱形控制器非常容易受到不相关人员的触碰和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形控制器结构,包括箱体和操控面板,所述箱体是矩形盒体,所述箱体开口的一侧分别通过第一铰链活动连接箱门、通过第二铰链活动连接所述操控面板的一侧,所述操控面板的另一侧通过防盗螺钉连接所述箱体开口的另一侧,所述操控面板的顶面设有显示屏和十个功能按键,所述显示屏的底端设有一排信号指示灯,所述操控面板的底端设有外接插口、电源按钮、电池按钮和切换按钮,所述外接插口的一侧设有保险丝螺口,所述切换按钮的边侧设有电源激活灯,所述操控面板的边侧安装有两个行程开关,所述箱门闭合时,其内侧压下两个所述行程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底端设有交流输入航空插头、直流输出航空插头和信号链接航空插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箱体的底端通过电路板安装有直流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按钮串接于所述交流输入航空插头和所述直流电源模块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mcu芯片,十个所述功能按键和所述切换按钮均电性连接mcu芯片的信号输入端,所述mcu芯片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屏和所述信号指示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门的内侧贴合有发泡垫圈,所述箱门扣合时发泡垫圈压合于箱门和所述箱体开口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遥控芯片,所述遥控芯片电性连接所述mcu芯片的信号输入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锁扣,所述锁扣扣接所述箱门的边侧。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形控制器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箱形控制器结构,通过设置第一铰链在箱体开口的一侧自由翻转,操控面板通过第二铰链在箱体开口的一侧自由翻转,其中箱门对操控面板起到防护作用,避免无关人员触碰操控面板上的电器开关,操控面板通过防盗螺钉连接箱体开口的另一侧,令无关人员无法打开箱体的内部,对内部电器进行防护;

2、该箱形控制器结构,位于箱门和箱体开口之间的发泡垫圈对二者起到缓冲和密封的功能,防水、防尘,令本实用新型箱型控制器更加的耐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第一铰链;3、箱门;4、第二铰链;5、操控面板;6、防盗螺钉;7、显示屏;8、功能按键;9、信号指示灯;10、外接插口;11、电源按钮;12、电池按钮;13、切换按钮;14、保险丝螺口;15、电源激活灯;16、行程开关;17、交流输入航空插头;18、直流输出航空插头;19、信号链接航空插头;20、电路板;21、直流电源模块;22、mcu芯片;23、发泡垫圈;24、遥控芯片;25、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箱形控制器结构,包括箱体1和操控面板5,箱体1是矩形盒体,箱体1开口的一侧分别通过第一铰链2活动连接箱门3、通过第二铰链4活动连接操控面板5的一侧,操控面板5的另一侧通过防盗螺钉6连接箱体1开口的另一侧,操控面板5的顶面设有显示屏7和十个功能按键8,显示屏7的底端设有一排信号指示灯9,操控面板5的底端设有外接插口10、电源按钮11、电池按钮12和切换按钮13,外接插口10的一侧设有保险丝螺口14,切换按钮13的边侧设有电源激活灯15,操控面板5的边侧安装有两个行程开关16,箱门3闭合时,其内侧压下两个行程开关16。

本实施例中,箱门3通过第一铰链2在箱体1开口的一侧自由翻转,操控面板5通过第二铰链4在箱体1开口的一侧自由翻转,其中箱门3对操控面板5起到防护作用,避免无关人员触碰操控面板5上的电器开关,操控面板5通过防盗螺钉6连接箱体1开口的另一侧,令无关人员无法打开箱体1的内部,对内部电器进行防护,显示屏7用于显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运行状态以及程序和参数,功能按键8用于输入程序和参数,信号指示灯9用于具体显示各个电器当前运行的通断状态,外接插口10用于对外部电器输出交流电,电源按钮11用于启动直流电源,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做准备,电池按钮12和切换按钮13分别用于选择备用电池,以及进行手动或自动的模式切换,,行程开关16反映箱门3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箱体1中的各类电器元件均可正常运行。

具体的,箱体1的底端设有交流输入航空插头17、直流输出航空插头18和信号链接航空插头19。

本实施例中,交流输入航空插头17从外部引入交流电,直流输出航空插头18将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直流电输出至直流用电器,信号链接航空插头19对其它的用电器进行信号传输和控制。

具体的,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路板20,箱体1的底端通过电路板20安装有直流电源模块21,电源按钮11串接于交流输入航空插头17和直流电源模块21之间。

本实施例中,直流电源模块21将交流电转换为符合需求的直流电,然后通过直流输出航空插头18输出,或为本实用新型自身的电器元件供电,电源按钮11是电开关,用于控制直流电源模块21的上电与断电。

具体的,电路板20上安装有mcu芯片22,十个功能按键8和切换按钮13均电性连接mcu芯片22的信号输入端,mcu芯片22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显示屏7和信号指示灯9。

本实施例中,mcu芯片22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计数器、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诸如手机、pc外围、遥控器,至汽车电子、工业上的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的控制等,十个功能按键8分别向mcu芯片22输入各种控制参数信号,切换按钮13也向mcu芯片22输入切换信号,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mcu芯片22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类和识别,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输出。

具体的,箱门3的内侧贴合有发泡垫圈23,箱门3扣合时发泡垫圈23压合于箱门3和箱体1开口之间。

本实施例中,位于箱门3和箱体1开口之间的发泡垫圈23对二者起到缓冲和密封的功能,防水、防尘,令本实用新型箱型控制器更加的耐用、安全。

具体的,电路板20上安装有遥控芯片24,遥控芯片24电性连接mcu芯片22的信号输入端。

本实施例中,遥控芯片24是wifi模块或红外线模块,遥控芯片24接收到来自于遥控器或远程终端的指令信号,将信号传送至mcu芯片22,mcu芯片22对此信号分析后进行相应动作,减少了人工操作,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

具体的,箱体1的一侧设有锁扣25,锁扣25扣接箱门3的边侧。

本实施例中,锁扣25用于扣合箱体1和箱门3,令二者紧固连接,避免无关人员随意开启箱门3,提升了箱型控制器的安全性盒可控性。

本实施例中显示屏7、直流电源模块21、mcu芯片22和遥控芯片24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箱门3对操控面板5起到防护作用,避免无关人员触碰操控面板5上的电器开关,操控面板5通过防盗螺钉6连接箱体1开口的另一侧,令无关人员无法打开箱体1的内部,对内部电器进行防护,显示屏7用于显示本实用新型箱体的运行状态以及程序和参数,功能按键8用于输入程序和参数,信号指示灯9用于具体显示各个电器当前运行的通断状态,外接插口10用于对外部电器输出交流电,电源按钮11用于启动直流电源,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做准备,电池按钮12和切换按钮13分别用于选择备用电池,以及进行手动或自动的模式切换,十个功能按键8分别向mcu芯片22输入各种控制参数信号,切换按钮13也向mcu芯片22输入切换信号,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mcu芯片22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类和识别,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输出,箱门3在闭合后,其内侧压下两个行程开关16,行程开关16将信号传送至mcu芯片22,此时本实用新型控制器处于自动运转状态,此时箱体1中的各类电器元件均可正常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