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部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5546发布日期:2020-04-07 22:1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拆卸部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拆卸部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使得电子产品的外观更加精致,目前大部分电子产品都取消了传统的螺丝固定方式,而改为采用塑胶件内部卡扣的固定方式。这样可以避免破坏产品的外观。

然而,塑胶卡扣的扣合方式多为死扣。通常需要专业的维修人员借助治具卡片、螺丝刀等工具进行拆卸。并且在拆卸过程中,一般还会存在塑胶件磨损,卡扣损坏等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拆卸部件和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拆卸部件,用于拆卸由塑胶卡扣形成的固定结构,包括:内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进气口,且内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出气口;套管,套设于内管的外表面,并覆盖内管上的出气口;紧固件,固定于套管的外表面,以防止内管内的气体经出气口从套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流出;其中,在通过进气口充气的情况下,套管在对应于出气口的位置处形成凸起,以解锁塑胶卡扣。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处安装有气门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的各处壁厚相同;或者套管在对应于出气口的位置处的壁厚小于其他位置处的壁厚。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的两端均与外部连通,紧固件至少固定于套管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的第一端封闭,且第二端与外部连通,紧固件至少固定于套管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固定于套管在对应于出气口的位置处的两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塑胶卡扣固定连接的部件,且电子设备中安装有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拆卸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部件为电子设备的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开设有孔槽,孔槽用于连接内管中具有进气口的一端,且孔槽处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防尘塞或可转动连接并扣合的防尘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的内部还设置有与进气口连通的充气结构,外部设置有充气手柄,且电子设备的壳体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充气手柄移动的滑槽;以及电子设备的外部还设置有排气按钮,排气按钮与拆卸部件中的内管连通,用于排出内管中的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还设置有保护部件,保护部件至少覆盖滑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拆卸部件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内管、套管和紧固件。在这里,内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进气口。且内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出气口。套管套设于内管的外表面,并覆盖内管上的出气口。紧固件固定于套管的外表面,以防止内管内的气体经出气口从套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流出。这样,在通过进气口向内管充气的情况下,套管在对应于出气口的位置处可以形成凸起,从而使得塑胶卡扣解锁。这种结构的拆卸部件可以便于拆卸塑胶卡扣形成的固定结构,有助于提高维护、维修效率。同时还可以有利于保证这种固定结构的可靠性,降低其损坏的风险,延长塑胶卡扣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拆卸部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拆卸部件在进气口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塑胶卡扣处于扣合状态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塑胶卡扣处于解锁状态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拆卸部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拆卸部件可以包括内管11、套管12和紧固件13。

在本实施例中,内管11的一端(如图1中所示的a端)可以封闭,即不与外部连通。而内管11的另一端(如图1中所示的b端)可以设置有进气口111。并且从图1中可以看出,内管11的管壁上可以开设有出气口112。其中,出气口112在内管11的管壁上的开设位置对应于塑胶卡扣的固定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套管12可以套设于内管11的外表面,并且可以覆盖内管11上的出气口112。这样,在通过进气口111向内管11充气的情况下,套管12对应于出气口112的位置处可以形成凸起,进而可以解锁塑胶卡扣。即打开塑胶卡扣的扣合固定,使利用其固定连接的物体之间彼此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在内管11充气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气体经出气口112从套管12与内管11之间的间隙流出,可以将紧固件13固定于套管12的外表面。这样,可以避免漏气导致气体压力不足,无法使对应出气口112位置处的套管12形成凸起,以解锁塑胶卡扣;或者形成了的凸起不足以解锁塑胶卡扣的现象发生。这里的紧固件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制,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扎带、卡箍或弹性束缚带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拆卸部件可以实现上述解锁塑胶卡扣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的内管11一般可以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而套管12通常可以采用软质材料制成。这里的硬质材料一般是指不易形变的材料,如金属、硬塑、木材等等。而软质材料一般是指与硬质材料相比容易形变的材料,如橡胶、硅胶等等。此外,拆卸部件中的内管11及套管12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作为示例,内管11的形状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l形,或者可以(但不限于)为直条形、圆弧形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拆卸部件,也可以方便非专业维护人员拆卸塑胶卡扣的固定结构,从而有助于提高维护、维修效率。同时还可以有利于保证这种固定结构的可靠性,降低其损坏的风险,延长塑胶卡扣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进气口111可以是与内管11的内部连通的普通通孔。在利用外部充气设备(如打气筒)向内管11充气时,充气设备的出气端可以与进气口111相配合,从而减少或避免进气口111处出现漏气现象。而当充气设备的出气端与进气口111分离时,拆卸部件中的气体还可以从进气口111处流出,以使套管12恢复至充气前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进气口111处还可以安装有气门芯113。这样在充气结束后,即使将充气设备的出气端与进气口111分离,在气门芯113的作用下,仍然可以使气体保留在拆卸部件内。即使套管12在对应于出气口112的位置处保持凸起状态。这样一来,可以解放维修人员的双手,便于用户进行其他操作。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重新进行塑胶卡扣的扣合时,通过触碰气门芯113,便可以将拆卸部件中的气体释放,从而使套管12恢复至充气前的状态。

此外可选地,为了使对应于出气口112位置处的套管12更加容易形成凸起,即减少形成凸起所需的气体压力,套管12在对应于出气口112的位置处的壁厚可以小于其他位置处的壁厚。然而为了简化生产工艺,套管12的各处壁厚也可以相同。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套管12的通用性,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将套管12套设于内管11上,套管12的至少一端可以与外部连通。例如,套管12的两端可以均与外部连通。此时为了防止漏气,紧固件13可以至少固定在套管12的两端。又例如,套管12的第一端(如图1中所示的c端)可以封闭,且第二端(如图1中所示的d端)可以与外部连通。此时为了防止漏气,紧固件13可以至少固定在套管12的第二端。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进一步减少使套管12形成凸起所需的气体压力,上述紧固件13还可以固定于套管12在对应于出气口112的位置处的两侧。若内管11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口112,则在套管12对应于每个出气口112的位置处的两侧均可以固定紧固件13。这样还有助于提高拆卸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通过塑胶卡扣固定连接的部件。并且为了方便用户拆卸该电子设备,以进行维护或维修,该电子设备中还安装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拆卸部件。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作为示例,上述通过塑胶卡扣固定连接的部件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壳体。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其中,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可以通过塑胶卡扣23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在塑胶卡扣23的设置位置处安装有拆卸部件10。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拆卸部件10能够实现解锁塑胶卡扣23的功能,其通常可以设置于塑胶卡扣23的解锁运动方向的对侧。例如图4所示,虚线e处即为塑胶卡扣处于扣合状态下的配合位置。此时如果想要打开电子设备,即使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分离,那么就需要将与上壳体21连接的卡扣部分向左移动。这样就需要将拆卸部件10安装在与上壳体21连接的卡扣部分的右侧。同时,拆卸部件10上的出气口112可以朝向左侧(即解锁运动方向)。

在这里,在拆卸部件10中的内管11内充气的情况下,对应于出气口112位置处的套管12发生膨胀,从而形成凸起的气囊q。如图5所示,凸起的气囊q可以推动与上壳体21连接的卡扣部分向左移动,从而使配合位置e处松脱,实现塑胶卡扣23的解锁。

需要说明的是,拆卸部件10与塑胶卡扣23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制。然而,为了降低所需的气体压力,即减小凸起的气囊q的大小,如图4和5所示,拆卸部件10可以设置于配合位置e处的下方。也就是说,通过调整拆卸部件10的设置位置,从而在较小的作用力下便可以实现解锁功能。这样也有助于提高解锁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通过进气口向内管11充气,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可以开设有孔槽24。其中,该孔槽24可以用于连接于内管11中具有进气口111的一端(即图1中所示的b端)。参见图6所示,内管11的b端可以容置于孔槽24中。这样,将外部充气设备的出气端插入孔槽24中,便可以进行充气。需要说明的是,孔槽24的具体开设位置在这里并不限制。例如为了不影响电子设备的正面美观,可以在下壳体22开设孔槽24(如图6),或者也可以在壳体的侧面开设孔槽24。此外,如图6所示,孔槽24处还可以设置有防尘塞或防尘盖25。其中,防尘塞25可以与壳体可拆卸连接。而防尘盖25可以与壳体转动连接,并且可以与孔槽24相扣合。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的维护维修的便捷性,该电子设备的内部还可以设置有与进气口连通的充气结构。同时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的外部可以设置有充气手柄26。充气手柄26与内部的充气结构连通。并且电子设备的壳体外表面还可以开设有用于充气手柄移动的滑槽27。这样,当充气手柄26沿滑槽27向上滑动时,可以使充气结构吸气。当充气手柄26沿滑槽27向下滑动时,便可以通过充气结构向拆卸部件注入空气。反复滑动充气手柄26,直至塑胶卡扣解锁。这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电子设备的维护维修,而不需要再携带专用的充气设备。

在这里,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的外部还可以设置有排气按钮28。其中,排气按钮28可以与拆卸部件中的内管11连通,用于排出内管11中的气体。也就是说,当需要再次安装电子设备时,通过按压排气按钮28,可以将拆卸部件中的空气排出,从而使套管恢复至充气前状态。这样,利用塑胶卡扣可以将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再次进行固定连接。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如图7所示,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设置有保护部件29。为了防止用户误操作,该保护部件29至少可以覆盖上述滑槽27。例如图7所示,当用户需要拆卸电子设备时,首先可以取下保护部件29,然后上下滑动充气手柄26。可选地,保护部件29也可以同时覆盖充气手柄26和/或排气按钮28。

可以理解的是,图7中所示的充气手柄26、滑槽27、排气按钮28以及保护部件29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形状仅仅是示意性的。此外,保护部件29与壳体之间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如图7中利用卡槽固定),也可以是活动连接(如铰接)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