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绝缘加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6019发布日期:2020-05-07 00:0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矿物绝缘加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伴热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矿物绝缘加热电缆。



背景技术:

矿物绝缘加热电缆的用途非常广泛且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目前矿物绝缘加热电缆广泛应用用于住宅、商务、公寓、酒店、商场等大型公共场所。加热电缆是采用单根或多根合金电热丝作为发热源、高纯度、高温、电熔结晶氧化镁作导热绝缘体,无缝连续不锈钢或铜管作为护套,采用特殊生产工艺制造而成,强腐蚀作用的场所可外加pe或低烟无卤的外套。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矿物绝缘加热电缆主要针对功能性发展,具有抗腐蚀性能与绝缘效果相对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热量聚集,从而造成局部的温度过高,加热芯聚集的热量过高时可能会对局部的电缆产生损伤,从而影响发热电缆的整体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电缆烧损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矿物绝缘加热电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矿物绝缘加热电缆,具备散热性能且防护性能较好等优点,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热量聚集,从而造成局部的温度过高,加热芯聚集的热量过高时可能会对局部的电缆产生损伤,从而影响发热电缆的整体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电缆烧损的情况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散热性能且防护性能较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矿物绝缘加热电缆,包括固定保护环与四个发热芯,四个所述发热芯的外侧均包裹有耐热层,四个所述耐热层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塑胶绝缘层,所述固定保护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远离固定保护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内部穿插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电磁隔绝层,所述固定保护环的圆心处设置有支撑筋条,所述支撑筋条的外侧分别与四个塑胶绝缘层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筋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导热支架,四个所述导热支架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塑胶绝缘层之间,所述电磁隔绝层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内侧与塑胶绝缘层套接,所述导热支架远离支撑筋条的一侧依次贯穿塑胶绝缘层、电磁隔绝层、防水层并与导热层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耐热层与发热芯之间填充有聚氟乙烯,所述导热层与四个导热支架均由导热材料组成。

优选的,所述支撑筋条的外侧套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外侧与四个导热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与塑胶绝缘层之间填充有氧化镁,所述固定保护环均匀分布与导热层的外侧。

优选的,四个所述导热支架与四个发热芯均匀分布于支撑筋条的外侧,所述电磁隔绝层由碳纤维、不锈钢纤维等与纺织纤维组成。

优选的,所述固定保护环由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组成。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矿物绝缘加热电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矿物绝缘加热电缆,通过四个发热芯均套设有的耐热层,对发热芯起到保护作用,且四个耐热层均位于塑胶绝缘层的内部,且塑胶绝缘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筋条,支撑筋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导热支架,导热支架远离支撑筋条的一侧贯穿塑胶绝缘层并固定连接于耐热层的内壁,耐热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由发热芯散热的热量由导热支架传导至耐热层上,然后由耐热层外侧的散热片,对发热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传导,从而使装置的散热性能相对较好,避免了大量热量聚集而产生的对电缆的损坏。

2、该矿物绝缘加热电缆,通过设置在四个发热芯上套设的耐热层,使得耐热层保护塑胶绝缘层不易由发热芯的高温而产生损伤,且塑胶绝缘层的内侧连接有支撑筋条,加强电缆的整体强度,起到支撑作用,且塑胶绝缘层的外侧套设有电磁隔绝层与防水层,对电磁以及水源具有抗性,且电磁隔绝层的外侧连接有导热层,导热层的外侧均匀分布有散热片,散热片远离导热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保护环,固定保护环使得电缆具有一定的抗冲击力,且均匀分布的散热片对冲击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使装置达到防护性能好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正视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固定保护环;2、发热芯;3、耐热层;4、塑胶绝缘层;5、散热片;6、导热层;7、电磁隔绝层;8、支撑筋条;9、导热支架;10、保护层;11、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矿物绝缘加热电缆,包括固定保护环1与四个发热芯2,四个发热芯2的外侧均包裹有耐热层3,四个耐热层3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塑胶绝缘层4,固定保护环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5,散热片5远离固定保护环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层6,导热层6的内部穿插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电磁隔绝层7,固定保护环1的圆心处设置有支撑筋条8,支撑筋条8的外侧分别与四个塑胶绝缘层4固定连接,支撑筋条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导热支架9,四个导热支架9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塑胶绝缘层4之间,电磁隔绝层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11,防水层11的内侧与塑胶绝缘层4套接,导热支架9远离支撑筋条8的一侧依次贯穿塑胶绝缘层4、电磁隔绝层7、防水层11并与导热层6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四个发热芯2均套设有的耐热层3,对发热芯2起到保护作用,且四个耐热层3均位于塑胶绝缘层4的内部,且塑胶绝缘层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筋条8,支撑筋条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导热支架9,导热支架9远离支撑筋条8的一侧贯穿塑胶绝缘层4并固定连接于耐热层3的内壁,耐热层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5,由发热芯2散热的热量由导热支架9传导至耐热层3上,然后由耐热层3外侧的散热片5,对发热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传导,从而使装置的散热性能相对较好,避免了大量热量聚集而产生的对电缆的损坏,通过设置在四个发热芯2上套设的耐热层3,使得耐热层3保护塑胶绝缘层4不易由发热芯2的高温而产生损伤,且塑胶绝缘层4的内侧连接有支撑筋条8,加强电缆的整体强度,起到支撑作用,且塑胶绝缘层4的外侧套设有电磁隔绝层7与防水层11,对电磁以及水源具有抗性,且电磁隔绝层7的外侧连接有导热层6,导热层6的外侧均匀分布有散热片5,散热片5远离导热层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保护环1,固定保护环1使得电缆具有一定的抗冲击力,且均匀分布的散热片5对冲击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使装置达到防护性能好的优势。

进一步的,耐热层3与发热芯2之间填充有聚氟乙烯,聚氟乙烯避免了发热芯2在温度过高时可能起火燃烧的问题,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导热层6与四个导热支架9均由导热材料组成,导热材料使得电缆的导热性能更强,从而增加了散热片5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支撑筋条8的外侧套设有保护层10,保护层10的外侧与四个导热支架9固定连接,保护层10保护支撑筋条8,从而使得支撑筋条8不易受到磨损以及腐蚀。

进一步的,防水层11与塑胶绝缘层4之间填充有氧化镁,氧化镁避免了防水层11与塑胶绝缘层4之间可能产生的起火现象,固定保护环1均匀分布与导热层6的外侧,固定保护环1对导热层6起到保护作用,从而使得导热层6由外部冲击而产生损伤,增加了装置的耐用性。

进一步的,四个导热支架9与四个发热芯2均匀分布于支撑筋条8的外侧,电磁隔绝层7由碳纤维、不锈钢纤维等与纺织纤维组成,使得电磁隔绝层7具有一定的耐磨以及可弯曲性,导热支架9与发热芯2均匀分布使得电缆的热量传导相对均匀,从而增加了装置的散热性。

进一步的,固定保护环1由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组成,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具有抗强化学腐蚀的优点,提高加热电缆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通过四个发热芯2均套设有的耐热层3,对发热芯2起到保护作用,且四个耐热层3均位于塑胶绝缘层4的内部,且塑胶绝缘层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筋条8,支撑筋条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导热支架9,导热支架9远离支撑筋条8的一侧贯穿塑胶绝缘层4并固定连接于耐热层3的内壁,耐热层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5,由发热芯2散热的热量由导热支架9传导至耐热层3上,然后由耐热层3外侧的散热片5,对发热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传导,从而使装置的散热性能相对较好,避免了大量热量聚集而产生的对电缆的损坏,且耐热层3保护塑胶绝缘层4不易由发热芯2的高温而产生损伤,且塑胶绝缘层4的内侧连接有支撑筋条8,加强电缆的整体强度,起到支撑作用,且塑胶绝缘层4的外侧套设有电磁隔绝层7与防水层11,对电磁以及水源具有抗性,且电磁隔绝层7的外侧连接有导热层6,导热层6的外侧均匀分布有散热片5,散热片5远离导热层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保护环1,固定保护环1使得电缆具有一定的抗冲击力,且均匀分布的散热片5对冲击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使装置达到防护性能好的目的,从而使装置达到散热性能且防护性能较好的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