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散热屏蔽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1721发布日期:2020-06-20 16:27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散热屏蔽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散热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散热屏蔽罩。



背景技术:

随着5g技术的商用普及,越来越多的智能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都在其主板上更新了5g芯片,由于5g芯片的功率增大,其产生的热能也骤增,同时5g芯片对于防止信号干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若采用现有的金属屏蔽罩将5g芯片罩起来,虽然能保证屏蔽效果,但是强大的热量散发得不到解决,会使5g芯片无法正常运转,若采用现有的热管或均温板散热,则热管和均温板均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原本追求集成化、小型化的智能电子设备无法接受较大的空间占用。例如在申请号为cn201810179774.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具防emi遮蔽结构的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是设置一屏蔽框件作为支撑体,然后在该屏蔽框件上设置一块大的均温板,用均温板盖住散热元件,但是该结构中均温板的结构必定会占据较大的空间,而且还需要将均温板与屏蔽框件焊接形成屏蔽罩,其结构的稳定性较差,而且制作工艺较为繁杂,成本必然增加,最为关键的还是空间占用无法解决。另外有申请号为cn20151061665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罩及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在屏蔽罩顶部开设通孔,然后在通孔内安装均温板,虽然在结构上可以压缩空间占用,但是由于均温板嵌入到通孔内,存在导热间隙,其散热效果实际上并不好,而且这种嵌入式结构的稳定性也不高。

因此,现有技术中急需要一种既能够解决高效散热又能够有效解决小型智能电子产品中空间占用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散热屏蔽罩,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散热屏蔽罩,包括两片散热金属片,其中一片散热金属片的四周边缘向下弯折形成用于罩住元器件实现屏蔽功能的腔罩,另一片散热金属片层叠式置于所述的其中一片散热金属片上并形成封闭腔室,封闭腔室内充填冷却液,封闭腔室内位于下层的散热金属片的上表面设置用于吸附冷却液的毛细层。

优选地,封闭腔室内位于上层的散热金属片的下表面一体成型地设置了凸起的支柱。

优选地,散热金属片采用铜箔片或不锈钢,在铜箔片或不锈钢上蚀刻出凸起的支柱。

优选地,在两片散热金属片的衔接位置上留设用于注入冷却液的开口,所述开口焊接封闭。

优选地,散热金属片采用铜箔片,毛细层是烧结在铜箔片上的铜粉或焊接在铜箔片上的铜丝网或者在铜箔片上蚀刻多处细槽形成毛细层。

优选地,所述的另一片散热金属片设置于所述的其中一片散热金属片的下表面使得封闭腔室位于所述的腔罩内,两片散热金属片相对位置处设置凹槽且凹槽四周焊接封闭形成所述封闭腔室。

优选地,所述的另一片散热金属片设置于所述的其中一片散热金属片的上表面使得封闭腔室位于所述的腔罩上侧,两片散热金属片相对位置处设置凹槽且凹槽四周焊接封闭形成所述封闭腔室。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片金属片既作为屏蔽罩的罩顶又作为散热器的腔室壁,使得屏蔽罩与散热器能够一体成型的集成于一体,一方面能够保证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还能够在空间占用上进一步压缩整体厚度,另一方面散热器的腔室底壁能够与发热器件通过更少的介质材料接触或直接接触吸热并直接由冷却液在腔室内传导散发,避免了现有的不同介质接触间隙对散热的影响,大幅的提升了整体的散热效率。

在制作工艺方面,在两片金属片形成封闭腔室后,面积相对较大而四周延伸的金属片直接向下弯折即可形成屏蔽腔罩,无需任何焊接操作,整体上提升了产品的制造效率,减少了制造工序和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体式散热屏蔽罩的其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体式散热屏蔽罩的其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式散热屏蔽罩,结合图1至图2所示,包括两片散热金属片,其中一片散热金属片11的四周边缘向下弯折形成用于罩住元器件10实现屏蔽功能的腔罩,另一片散热金属片12层叠式置于所述的其中一片散热金属片11上并形成封闭腔室,封闭腔室内充填冷却液13,封闭腔室内位于下层的散热金属片的上表面设置用于吸附冷却液的毛细层14。

两片金属片形成封闭腔室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所述的另一片散热金属片设置于所述的其中一片散热金属片的下表面使得封闭腔室位于所述的腔罩内,两片散热金属片相对位置处设置凹槽且凹槽四周焊接封闭形成所述封闭腔室,例如图2中所示结构,这种结构从外看,整个产品就是一个一体成型的完整腔罩,用于散热的封闭腔室置于腔罩内能够被整个外罩保护起来,工作安全性更好。其二是,所述的另一片散热金属片设置于所述的其中一片散热金属片的上表面使得封闭腔室位于所述的腔罩上侧,两片散热金属片相对位置处设置凹槽且凹槽四周焊接封闭形成所述封闭腔室,例如图1中所示结构,这种结构中,用于散热的封闭腔室位于封闭腔室外的顶部,在加工时更有利于腔罩的形成。

本实施例中以图1结构中用于散热的腔室外置结构为例,进一步介绍一体式散热屏蔽罩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为了防止封闭腔室出现凹陷而影响气液循环,封闭腔室内位于上层的散热金属片的下表面一体成型地设置了凸起的支柱15。本实施例中支柱以纵横排列方式布置在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形成导流通道,有利于气体在封闭腔室顶部冷凝为液体后快速回流至毛细层。

本实施例中散热金属片采用铜箔片,在铜箔片上蚀刻出凸起的支柱。蚀刻的方式有利于保持铜箔片的完整性,减少损伤,且有利于提升封闭空间。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散热金属片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

毛细层是烧结在铜箔片上的铜粉或焊接在铜箔片上的铜丝网或者在铜箔片上蚀刻多处细槽形成毛细层。本实施例中同样采用在铜箔片上蚀刻多处细槽的方式形成毛细层,能够进一步扩大封闭腔室空间,提升毛细吸附效果和气液循环效率。

本实施例中采用一片金属片既作为屏蔽罩的罩顶又作为散热器的腔室壁,使得屏蔽罩与散热器能够一体成型的集成于一体,一方面能够保证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还能够在空间占用上进一步压缩整体厚度,另一方面散热器的腔室底壁能够与发热器件以更少的介质材料接触或者直接接触吸热并直接由冷却液在腔室内传导散发,进一步降低热阻,避免了现有的不同介质接触间隙对散热的影响,大幅的提升了整体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散热屏蔽罩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的一体式散热屏蔽罩,包括如下步骤:

封闭腔室成型步骤:准备两片面积一大一小的两片散热金属片,选择面积相对较大的其中一片散热金属片在其上冲压出凹槽,在另一片散热金属片上冲压出适配的凹槽,在两片散热金属片中的任意一片散热金属片的凹槽内设置毛细层,在未设置毛细层的金属片上冲压出凹槽后并在该凹槽内对应毛细层的位置处时刻出多个排列的支柱,如此能够保证封闭腔室获得支撑不易变形,空间得到有效保障,而且支柱之间能够形成液体流动通道,有利于循环。将两片散热金属片的凹槽对置并使设置了毛细层的散热金属片位于下层后,将两片散热金属片沿凹槽四周焊接且预留一开口形成初步腔室,通过所述开口向初步腔室内注入冷却液后抽真空并排除初步腔室内的残余气体,焊接封闭开口形成封闭腔室;

腔罩形成步骤:将面积较大的散热金属片的四周向下弯折形成腔罩。

本实施例中封闭腔室成型步骤中,在两片散热金属片上冲压出凹槽时还在两片散热金属片的边缘上冲压出用于容置注水管的管槽并安装用于冷却液注入的注水管且在焊接封闭开口前剪除注水管,在向初步腔室内注入冷却液之前将初步腔室置于充满还原性气体的装置中对毛细层进行加热还原。

本实施例中对初步腔体抽真空后在注水管的上部封闭注水管,然后加热初步腔室使初步腔室内的残余气体上升至注水管内,在注水管根部夹紧或弯折注水管后在该注水管的夹紧处或弯折处切除注水管并焊接封闭开口形成封闭腔室。加温目的使残余气体上升至注水管中,因为一旦腔室内部有残余气体,而残余气体中含氧,长时间后会氧化已经过还原的毛细层,导致毛细衰减或失效。

本实施例中腔罩形成步骤中,将面积较大的散热金属片的四角剪出缺口,将四个缺口间的金属片弯折形成平整对接的腔罩,或者预备一个与封闭腔室面积和轮廓一致的上凸模具及与上凸模具匹配的内凹模具,将封闭腔室置于上凸模具上使面积较大的散热金属片的四周金属片伸出该上凸模具,然后用内槽模具冲压该四周金属片形成腔罩。

本实施例中在两片金属片形成封闭腔室后,面积相对较大而四周延伸的金属片直接向下弯折即可形成屏蔽腔罩,无需任何焊接操作,整体上提升了产品的制造效率,减少了制造工序和时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式散热屏蔽罩及其制造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方法,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