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壳组件和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现行家用电器的外观越来越追求精美,家用电器的壳体组件上存在的任何瑕疵都无法被接收。
而现有的家用电器中,家用电器的底座和外壳的连接缝常显露于外壳的外周面,而由于底座或外壳的变形,而常致使底座和外壳的连接缝不紧密,使得底座与外壳之间形成波浪状间隙,易导致水、油、灰尘等易于聚集该连接缝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和家用电器,以解决家用电器的底座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缝显露于外周侧而导致杂质易于聚集连接缝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外壳组件。该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周壁以及设置于第一周壁的内表面上的定位件;底座,与壳体彼此接插配合,底座设有插置部,插置部设置于上且沿底座与所述壳体的接插方向延伸,以使得插置部能够沿第一周壁的内表面插入第一周壁内且支撑于定位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置部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呈环形设置,或者所述插置部为多个,多个所述插置部沿所述底座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座还包括底壁,所述底壁在垂直于所述接插方向的参考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插置部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投影所围设的区域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进一步包括侧向延伸部,所述插置部设置于所述侧向延伸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接插方向的垂直方向,所述第一周壁的下沿在所述底座上形成一投影,所述投影与所述侧向延伸部的下沿平齐或落在所述侧向延伸部背离所述插置部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进一步包括第二周壁,所述侧向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周壁连接且向所述第二周壁的外侧延伸,所述底壁连接于所述第二周壁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且所述底壁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投影进一步落入所述第二周壁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投影所围设的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进一步包括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夹持部,所述插置部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周壁的内表面间隔设置,进而形成一插置槽,所述插置部插入于所述插置槽内,并由所述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周壁夹持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沿所述第一周壁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定位件进一步划分为至少两组,每一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定位件,其中每组内的所述定位件沿所述第一周壁的周向具有第一间隔距离,相邻组的所述定位件沿所述第一周壁的周向具有第二间隔距离,所述第一间隔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间隔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内的所述定位件进一步通过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周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进一步包括侧向延伸部,所述插置部设置于所述侧向延伸部上,所述底座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侧向延伸部上且沿所述接插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导向件具有相对于所述接插方向倾斜设置的导引面,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侧向延伸部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插置部相对于所述侧向延伸部的延伸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导向件的数量分别为多个,且分别沿所述第一周壁和所述侧向延伸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导向件从所述定位件之间的间隔区域插入所述第一周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周壁和所述插置部上进一步分别形成有彼此配合的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在所述插置部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时彼此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第一周壁的内表面上的倒钩件,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为形成于所述插置部上的扣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外壳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外壳组件和家用电器。通过将底座上的插置部配置成能够沿第一周壁的内表面插入第一周壁内且支撑于定位件上,进而确保第一周壁与插置部之间形成的连接缝朝向底座的支撑面,进而飞尘、油烟等杂质难以聚集于连接缝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外壳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外壳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外壳组件中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外壳组件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外壳组件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区域处外壳与底座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情况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外壳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该外壳组件100应用于家用电器领域,以使得外壳组件100上底座10与外壳20之间的连接缝在侧视方向上不可见,即将底座10与外壳20之间的连接缝遮挡掉,因而连接缝内不易聚集飞尘、油烟等杂质,进一步地降低了杂质通过连接缝进入外壳组件100内的风险,同时还提升了外壳组件100的美感。该外壳组件100还可应用于其他电子产品上,例如智能音响、智能投影仪等。
该外壳组件100包括壳体10和底座20,底座10和外壳20连接。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壳体10包括第一周壁11以及设置于第一周壁11的内表面上的定位件12。
底座20与壳体10彼此接插配合,底座20包括底壁25、第二周壁21、侧向延伸部22和插置部23,底壁25连接于第二周壁21远离壳体10的一端,侧向延伸部22与第二周壁21连接且向第二周壁21的外侧延伸,插置部23设置于侧向延伸部22上且沿底座20与壳体10的接插方向延伸,以使得插置部23能够沿第一周壁11的内表面插入第一周壁11内且支撑于定位件12上。
其中,插置部23沿底座20的周向呈环形设置,或者插置部为23多个,多个插置部23沿底座20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底壁25在垂直于接插方向的参考面上的投影落入插置部23在参考面上的投影所围设的区域内侧,以避免由于底壁25延伸出插置部23所围设的区域而与第一周壁11之间形成缝隙。
底壁25在该参考面上的投影进一步限定为落入第二周壁21在参考面上的投影所围设的区域内,从而进一步避免底壁25延伸出第二周壁21所围设的区域而与第一周壁11之间形成缝隙。
本实施例中,沿该接插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第一周壁11的下沿在底座20上形成一投影,该投影与侧向延伸部22的下沿平齐或落在侧向延伸部22背离插置部23的一侧,以确保第一周壁11在沿接插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将插置部23和侧向延伸部22所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底座20支撑于支撑面上,该支撑面可由地面、桌面等提供,第一周壁11的下沿为第一周壁11沿插接方向朝向支撑面的端面,侧向延伸部22的下沿为侧向延伸部22沿插接方向朝向支撑面的侧面。
因为第一周壁11在沿接插方向的垂直方向(侧视方向)上将插置部23和侧向延伸部22所覆盖,即第一周壁11在侧视方向上将插置部23和侧向延伸部22所覆盖,因而插置部23与第一周壁11之间形成的连接缝被第一周壁11所遮挡,因而在侧视方向上,该连接缝不可见,且该连接缝朝向支撑面,飞尘、油烟等杂质不易聚集于连接缝内。
进一步,上述第一周壁11的下沿所产生的投影还可落在第二周壁21远离插置部23的一侧上,从而确保第一周壁11在侧向上将插置部23和侧向延伸部22所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周壁11下沿所落入插置部23上的投影不应认定为同时落入第二周壁21上。本申请中所指的投影不能穿越实体而落入实体后侧的物体上。
由于设置侧向延伸部22,第二周壁21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周壁11的径向尺寸,因而第二周壁21与第一周壁11之间将不会形成连接缝,因而进一步地避免了于壳体10和底座20的侧向形成连接缝。并且第一周壁11的下沿相对底座20悬空,也就是说,第一周壁11的下沿不与侧向延伸部22和插置部23接触,从侧视方向上,第一周壁11的下沿轮廓与底座20之间在视觉上将不会形成连接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该接插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第一周壁11的下沿在底座20上形成一投影,该投影落在插置部23上或侧向延伸部22上,以使得第一周壁11与底座20之间形成的连接缝朝向支撑面,进而飞尘、油烟等杂质不易聚集于连接缝内。
进一步,定位件12包括支撑部120和与支撑部120连接的夹持部121,夹持部121与第二周壁21的内表面间隔设置,进而夹持部121与第一周壁11之间形成一插置槽122,插置部23插入于插置槽122内,且插置部23支撑于支撑部120上,并由夹持部121和第一周壁11夹持固定。其中,插置部23支撑于支撑部120上,夹持部121与侧向延伸部22之间具有间隙,以避免由于插置部23和夹持部121由于沿接插方向上的长度不合理,而使得插置部23和夹持部121彼此干涉,并导致第一周壁11无法将插置部23所遮挡,使得连接缝可见的状况发生。
如图2、图3所示,定位件12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沿第一周壁1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各定位件12到第一周壁11的下沿的距离均相等,从而使得底座20与壳体10接插定位精准,避免壳体10相对底座20侧偏。
多个定位件12进一步划分为至少两组,每一组包括至少两个定位件12,其中每组内的定位件12沿第一周壁11的周向具有第一间隔距离,相邻组的定位件12沿第一周壁11的周向具有第二间隔距离,第一间隔距离小于第二间隔距离。
例如,本实施例中,壳体10沿插接方向上的形成大致呈矩形,则在该矩形的长边和短边上各自设有一组定位件12,每组内的定位件12之间沿第一周壁11的周向具有第一间隔距离,相邻组且相互邻近的定位件12之间沿第一周壁11的周向具有第二间隔距离,第一间隔距离小于第二间隔距离,从而第一周壁11上沿周向的部分区域不用设置定位件12,相对而言可合理优化各组定位件12数量及分布位置,而在保证底座20与壳体10接插定位精准的同时,还可降低壳体10的成本以及制作难度。例如,于第一周壁11上长边和短边的过渡弯曲区域上不设置定位件12,则能够有效地降低壳体10的制作难度和成本。
每组内的定位件12进一步通过加强筋13与第一周壁11连接。
如图1、图4所示,底座20还包括导向件24,导向件24设置于侧向延伸部22上且沿接插方向延伸,其中导向件24具有相对于接插方向倾斜设置的导引面240,导向件24相对于侧向延伸部22的延伸距离大于插置部23相对于侧向延伸部22的延伸距离,以使得在底座20插入壳体10的过程中,导向件24先插入第一周壁11,并在导引面240与第一周壁1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抵接,进而将插置部23导引到第一周壁11内并支撑于支撑部120上。
定位件12和导向件24的数量分别为多个,且分别沿第一周壁11和侧向延伸部22的周向间隔设置,即多个定位件12沿第一周壁11的周向间隔设置,即多个导向件24沿侧向延伸部22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导向件24从定位件12之间的间隔区域插入第一周壁11。
具体地,底座20与壳体10彼此接插配合完成后,定位件12和导向件24彼此交叉间隔设置,从而定位件12起轴向插接定位的作用,导向件24起周向定位和轴向导向的作用。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周壁11和插置部23上进一步分别形成有彼此配合的第一卡扣结构14和第二卡扣结构230,第一卡扣结构14和第二卡扣结构230在插置部23置于支撑部120上时彼此卡接。即第一周壁11的内侧设有第一卡扣结构14,插置部23上设有第二卡扣结构230,从而在插置部23沿第一周壁11的内表面支撑于支撑部120上时,第一卡扣结构14和第二卡扣结构230彼此卡接。
第一卡扣结构14可沿周向于第一周壁11的内侧设置多个,多个第二卡扣结构230对应分布于插置部23上,在插置部23与插置槽122接插配合时,多个第一卡扣结构14和多个第二卡扣结构230对应卡接,提高了壳体10和底座20彼此连接的效率。
例如,第一卡扣结构14为形成于第一周壁11的内表面上的倒钩件,
第二卡扣结构230为形成于插置部23上的扣环,倒钩件与扣环对应卡接。或者,第一卡扣结构14为形成于第一周壁11的内表面上的凸点或凸柱,第二卡扣结构230为形成于插置部23上的凹槽,该凸点或凸柱对应卡设于凹槽内。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包括如上述的外壳组件100。
通过将底座上的插置部配置成能够沿第一周壁的内表面插入第一周壁内且支撑于定位件上,进而确保第一周壁与插置部之间形成的连接缝朝向底座的支撑面,进而飞尘、油烟等杂质难以聚集于连接缝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