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静电防护装置及使用该电路静电防护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7173发布日期:2020-07-07 14:3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电路静电防护装置及使用该电路静电防护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路静电防护装置及使用该电路静电防护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且电子设备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其电路板上电子元件器运行过程中均会产生静电,因此,为了提高电子设备性能的稳定性,针对电子设备的防静电能力越来越受电子生产商所重视。

现有的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均是通过采用增加防静电电路的方式,以实现电路板防静电的功能,但由于防静电电路的防静电能力较低,使得电路板整体的防静电能力较差,降低了电子设备的质量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性能高的电路静电防护装置及使用该电路静电防护装置的电子设备。

一种电路静电防护装置,用于降低电路板产生的静电,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静电防护组件,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静电防护组件之间,所述静电防护组件包括装配板和嵌入设于所述装配板内的静电防护板,所述静电防护板包括离散分布的防护件和设于相邻所述防护件之间的连接板,所述防护件包括固定板和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板两侧的第一接触弹片和第二接触弹片,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静电防护接触点,所述第一接触弹片与所述静电防护接触点相接触,所述壳体朝向所述静电防护组件的一侧内壁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接触弹片的顶端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相接触。

上述电路静电防护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分别对应与所述静电防护接触点、所述定位槽连接的设计,能有效的将所述电路板上的静电传导至所述壳体上,由于通过对静电的传导提高了所述电路板的防静电能力,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件的数量为3个,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电源供电电路,所述输入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和所述电源供电电路上均设有一个所述静电防护接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电路板装配在所述内壳内,所述装配板盖设在所述内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的两端设有限位扣,所述限位扣用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装配板的移动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的延伸避让。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板采用半椭圆结构,且所述装配板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装配槽。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板上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用于所述电路板的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所述装配板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且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固定板均嵌入在所述装配板内。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数据线和上述的电路静电防护装置,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电路静电防护装置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路静电防护装置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路静电防护装置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路静电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素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静电防护装置100,用于降低电路板20产生的静电,包括壳体10和设于所述壳体10内的静电防护组件30,所述电路板20设于所述壳体10与所述静电防护组件30之间,所述壳体10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所述静电防护组件30用于将所述电路板20上的静电传导至所述壳体10上,以提高所述电路板20的防静电能力,其中,所述壳体10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11,所述电路板20装配在所述内壳11内,所述静电防护组件30盖设在所述内壳11上,具体的,所述外壳包括上壳12和与所述上壳12连接的下壳13,所述下壳13与所述静电防护组件30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静电防护组件30包括装配板31和嵌入设于所述装配板31内的静电防护板32,所述装配板31盖设在所述内壳11上,所述静电防护板32包括离散分布的防护件322和设于相邻所述防护件322之间的连接板321,所述防护件322包括固定板323和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板323两侧的第一接触弹片324和第二接触弹片325,所述电路板20上设有静电防护接触点21,所述第一接触弹片324与所述静电防护接触点21相接触,所述壳体10朝向所述静电防护组件30的一侧内壁设有定位槽14,所述第二接触弹片325的顶端与所述定位槽14的底部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弹片324用于对所述静电防护接触点21上的静电进行传导,以使将静电传导至与所述第二接触弹片325接触的壳体10上。

优选的,所述防护件3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322的数量为3个,所述电路板20上设有多个电路,例如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电源供电电路,所述输入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和所述电源供电电路上均设有一个所述静电防护接触点21,因此,使得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静电防护装置100以采用多位置对地接触,多部位上的多触点对所述壳体10实现接触,实现了所述电路板20上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从而提高了电路的抗esd(电磁兼容)的能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23的中部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所述第一接触弹片324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325的延伸避让,所述装配板31采用半椭圆结构,且所述装配板3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装配槽33,通过所述装配槽33的设计,有效的方便了所述装配板31与所述内壳11之间的组装装配,提高了所述装配板31与所述壳体10之间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板31上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用于所述电路板20的散热,所述装配板3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且所述连接板321和所述固定板323均嵌入在所述装配板31内,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三体连接弹簧结构的所述静电防护板32通过注塑嵌入到塑胶里面,并通过正面接触所述壳体10、反面接触所述电路板20,以实现正反面接触定位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弹片324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325的表面有镀金,进而防止了汗水浸入对弹片产生的氧化,使得所述第一接触弹片324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325的导通性良好。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弹片324和所述第二接触弹片325分别对应与所述静电防护接触点21、所述定位槽14连接的设计,能有效的将所述电路板20上的静电传导至所述壳体10上,由于通过对静电的传导提高了所述电路板20的防静电能力,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路静电防护装置100a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壳11的两端设有限位扣40,所述限位扣40分别对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装配板31的两端进行扣合,以使对所述内壳11内的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装配板31起到移动限位效果,提高了所述电路板20、所述静电防护组件30和所述内壳11之间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20、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连接的数据线和上述的电路静电防护装置100或电路静电防护装置100a,所述电路板20设于所述电路静电防护装置100或所述电路静电防护装置100a内,所述数据线用于所述电路板20的数据传输,该电子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所述电路板20的静电防护效果,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的质量。该电子设备可以耳机、手机、平板或可穿戴设备等。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