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9287发布日期:2020-05-29 13:5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的壳体上通常设计有标识图案(如logo),便于识别。上述标识图案通常是在壳体基体上,按照相应的位置和尺寸印刷镜面油墨,并进行烘烤干燥形成的,以对电子设备起到标识作用。

然而,目前的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仍有待改进。

申请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于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目前,壳体上的镜面油墨通常为镜面银油墨,发明人发现,镜面银油墨存在附着力较差以及色彩单一的问题。具体的,为了使镜面银油墨实现较强的镜面效果,通常需要添加大量的铝浆(占镜面银油墨总质量的40-45%),而用于提供结合力的树脂含量很低(占镜面银油墨总质量的30-35%),导致镜面银油墨与壳体基体之间的结合力较差(常规附着力为3-4b,100℃条件下水煮1h后的附着力为0b),可靠性较差。此外,镜面银油墨通常只能做银白本色,或者,在镜面银油墨中添加少量色浆以呈现浅金色等,但添加的色浆较多时会遮盖铝浆的镜面效果而发暗,无法做出更多色彩变化。

本申请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

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壳体。该壳体包括:壳体基体,所述壳体基体为透明的;变色油墨层,所述变色油墨层设置在所述壳体基体的一侧,所述变色油墨层由变色油墨构成,所述变色油墨中具有变色粉体和树脂,基于所述变色油墨的总质量,所述树脂的含量为50-60%。由此,变色油墨层与壳体基体之间具有较强的附着力,提高了变色油墨层的可靠性,并且变色油墨层可以呈现多种颜色,使得壳体获得绚丽的外观,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

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制备前面所述的壳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壳体基体,所述壳体基体为透明的;在所述壳体基体的一侧形成所述变色油墨层。由此,利用简单的方法即可提高变色油墨层与壳体基体之间的附着力,提高变色油墨层的可靠性,同时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

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前面所述的;主板以及显示屏,所述主板以及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壳体设置有所述变色油墨层的一侧,所述主板靠近所述壳体设置,且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远离所述壳体设置。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壳体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及绚丽的外观。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示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的制备壳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基体;200:变色油墨层;300:光敏胶转印层;400:镀膜层;500:盖底油墨层;510:第一盖底油墨层;520:第二盖底油墨层;600:装饰膜片;610:装饰膜片基体;10:镂空部;100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所述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示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壳体。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考图1,该壳体包括:壳体基体100和变色油墨层200,其中,壳体基体100为透明的,变色油墨层200设置在壳体基体100的一侧,变色油墨层200由变色油墨构成,变色油墨中具有变色粉体和树脂,基于变色油墨的总质量,树脂的含量为50-60%,如50%、52%、55%、58%、60%。由此,变色油墨层与壳体基体之间具有较强的附着力,提高了变色油墨层的可靠性,并且变色油墨层可以呈现多种颜色,使得壳体获得绚丽的外观,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变色油墨中具有变色粉体和树脂,添加较少量的变色粉体即可使变色油墨呈现绚丽的效果,由此,可提高树脂的含量,从而可显著提高变色油墨层与壳体基体之间的附着力(常规附着力以及水煮附着力均能达到4b以上),提高变色油墨层的可靠性,并且变色油墨中的变色粉体可随外界因素(如光、温度、视角)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颜色,使得壳体获得绚丽的外观,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

需要说明的是,“水煮附着力”是指在100℃条件下水煮1h后测得的附着力,“常规附着力”是指在未做任何处理的状态下测得的附着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变色油墨可以包括光变油墨、荧光油墨、温变油墨以及变色龙油墨的至少之一。由此,上述油墨中添加少量的变色粉体即可呈现绚丽的效果,从而可提高上述油墨中树脂的含量,以提高上述油墨与壳体基体之间的附着力,并且上述油墨中的变色粉体可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颜色,使得壳体获得绚丽的外观,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光变油墨中的变色粉体可以为光变有机颜料粉,光变油墨可依据光变有机颜料粉的颜色实现多种色相,并会随相应波长的光线的存在与否而呈现随光而变的绚丽效果,为壳体提供多变的色彩。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荧光油墨中的变色粉体可以为荧光粉,荧光油墨可依据荧光粉的颜色实现多种色相,当外来光(含紫外光)照射时,荧光粉能吸收一定形态的能量而激发光子,以可见光形式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产生不同色相的荧光,当壳体处于外界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时,荧光油墨可呈现出多彩而绚丽的效果,为壳体提供多变的色彩。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温变油墨中的变色粉体可以为温变有机颜料粉,温变油墨可依据温变有机颜料粉的颜色实现多种色相,温变有机颜料粉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颜色,为壳体提供多变的色彩。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变色龙油墨中的变色粉体可以为珠光粉,变色龙油墨可依据珠光粉的颜色实现多种色相,珠光粉所呈现的颜色可随观察视角的变化而变化,以呈现多种颜色,为壳体提供多变的色彩。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当变色油墨为光变油墨、温变油墨或者变色龙油墨时,基于变色油墨的总质量,变色粉体的含量可以为5-10%,如5%、6%、7%、8%、9%、10%。由此,可以使上述变色油墨呈现绚丽的效果,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当变色油墨为荧光油墨时,基于变色油墨的总质量,变色粉体的含量可以为0.1-1%,如0.1%、0.3%、0.5%、0.8%、1%。由此,可以使荧光油墨呈现绚丽的效果,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

需要说明的是,变色油墨中还具有溶剂以及助剂,以与变色粉体、树脂配合形成变色油墨。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考图2,该壳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壳体基体100一侧的光敏胶转印层300和镀膜层400,光敏胶转印层300靠近壳体基体100设置,变色油墨层200位于壳体基体100与光敏胶转印层300之间,且变色油墨层200具有预定图案。由此,可提高变色油墨层与壳体基体之间的附着力,变色油墨层可用于呈现壳体上的标识图案(如logo、字符或者特定的图案),变色油墨层可呈现多种颜色,从而可以使壳体上的标识图案获得多彩而绚丽的外观效果,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还包括盖底油墨层500,盖底油墨层500设置在镀膜层400远离光敏胶转印层300的一侧,盖底油墨层500可以包括三道盖底油墨,以为壳体提供底色和遮盖力。

发明人发现,目前作为壳体上标识图案的镜面银油墨层通常印刷在壳体基体的第一层,即镜面银油墨层设置在壳体基体与光敏胶转印层之间,上述标识图案存在层次感较差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对变色油墨层的位置进行设计,在提高变色油墨层可靠性以及提升壳体外观表现力的基础上,还可以使壳体上的标识图案获得较强的层次感以及较好的质感。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变色油墨层200可以位于镀膜层400远离光敏胶转印层300的一侧。具体的,参考图3,该壳体包括盖底油墨层500,盖底油墨层500设置在镀膜层400远离光敏胶转印层300的一侧,变色油墨层200位于镀膜层400与盖底油墨层500之间,变色油墨层200具有预定图案(图中未示出该种情况),或者,变色油墨层200在壳体基体100上的正投影与镀膜层400在壳体基体100上的正投影重合(参考图3)。当变色油墨层具有预定图案时,变色油墨层可用于呈现壳体上的标识图案(如logo、字符或者特定的图案),使得标识图案叠加光敏胶转印层、镀膜层和变色油墨层三种效果,使得标识图案获得较强的层次感、较好的质感以及绚丽的外观效果,当变色油墨层和镀膜层在壳体基体上的正投影重合时,整个壳体的外观效果为光敏胶转印层、镀膜层和变色油墨层叠加后的效果,使得整个壳体获得较强的层次感、较好的质感以及绚丽的外观效果,进一步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并且还可提高变色油墨层与镀膜层之间的附着力。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示例中,参考图4,该壳体包括第一盖底油墨层510和第二盖底油墨层520,第一盖底油墨层510靠近镀膜层400设置,变色油墨层200位于第一盖底油墨层510和第二盖底油墨层520之间,且第一盖底油墨层510具有镂空部10。由此,可以通过第一盖底油墨层中的镂空部暴露出部分变色油墨层,该部分变色油墨层可用于呈现壳体的标识图案,上述结构可形成较大的断差,使得标识图案更有层次感和质感。需要说明的是,镂空部的开口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标识图案的形状进行设计,第一盖底油墨层可以包括一道盖底油墨,第二盖底油墨层可以包括两道盖底油墨,以为壳体提供底色和遮盖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光敏胶转印层300可以具有纹理图案,光敏胶转印层300的厚度可以为9-15μm,由此,可使壳体呈现纹理效果,且光敏胶转印层可为镀膜层提供较好的上镀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镀膜层400可以为氧化物膜,镀膜层400的厚度可以为30-100nm,由此,可为壳体提供增亮或者颜色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每一道盖底油墨的厚度可以为5-10μm,盖底油墨可以为溶剂型油墨,以为壳体提供底色和遮盖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变色油墨层200的厚度可以为5-10μm,以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

需要说明的是,前面描述的壳体基体可以具有平面结构,或者,壳体基体包括主体和与主体相连的多个侧壁,侧壁的弯曲角度较小,由此,可直接在壳体基体上设置光敏胶转印层、镀膜层、盖底油墨层等膜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壳体基体100中的侧壁可以具有较大的弯曲角度,此时,可通过在壳体基体上贴附装饰膜片实现壳体的外观效果。参考图5,该壳体包括装饰膜片600,装饰膜片6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装饰膜片基体610、光敏胶转印层300和镀膜层400,装饰膜片基体610靠近壳体基体100设置,变色油墨层200位于装饰膜片600与壳体基体100之间,且变色油墨层200具有预定图案。由此,可提高变色油墨层与壳体基体之间的附着力,且可以使壳体上的标识图案获得多彩而绚丽的外观效果,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本实施例中,该壳体还包括盖底油墨层500,盖底油墨层500设置在装饰膜片600远离变色油墨层200的一侧,盖底油墨层500可以包括三道盖底油墨,以为壳体提供底色和遮盖力。

或者,变色油墨层200位于装饰膜片600远离壳体基体100的一侧。具体的,参考图6,该壳体包括盖底油墨层500,盖底油墨层500设置在装饰膜片600远离壳体基体100的一侧,变色油墨层200位于装饰膜片600与盖底油墨层500之间,变色油墨层200具有预定图案(图中未示出该种情况),或者,变色油墨层200在壳体基体100上的正投影与装饰膜片600在壳体基体100上的正投影重合(参考图6)。由此,可以使标识图案获得较强的层次感、较好的质感以及绚丽的外观效果,或者,使整个壳体获得较强的层次感、较好的质感以及绚丽的外观效果,进一步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并且还可提高变色油墨层与镀膜层之间的附着力。

或者,参考图7,该壳体包括第一盖底油墨层510和第二盖底油墨层520,第一盖底油墨层510靠近装饰膜片600设置,变色油墨层200位于第一盖底油墨层510和第二盖底油墨层520之间,且第一盖底油墨层510具有镂空部10。由此,可以使标识图案更有层次感和质感。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壳体基体100可以包括塑胶基体或者玻璃基体。其中,塑胶基体可以包括pmma/pc复合板材、pc板材以及abs板材的至少之一。由此,可为壳体提供透明的基体。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壳体基体可以为pmma/pc复合板材,pmma板材的厚度可以为0.04-0.05mm,pc板材的厚度可以为0.6mm,其中,光敏胶转印层、镀膜层、变色油墨层、盖底油墨层等膜层设置在pc板材一侧。

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制备前面所描述的壳体的方法。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考图8,该方法包括:

s100:提供壳体基体

在该步骤中,提供壳体基体,壳体基体为透明的。关于壳体基体的材料以及壳体基体侧壁的弯曲角度,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200:在壳体基体的一侧形成变色油墨层

在该步骤中,在壳体基体的一侧形成变色油墨层。关于变色油墨的具体类型、变色粉体和树脂的含量,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当壳体基体中侧壁的弯曲角度较小时,可以直接在壳体基体上形成光敏胶转印层和镀膜层,在该步骤中,首先,在壳体基体的一侧形成变色油墨层,变色油墨层具有预定图案,随后,在变色油墨层远离壳体基体的一侧依次形成光敏胶转印层、镀膜层和盖底油墨层,获得壳体,以提高变色油墨层与壳体基体之间的附着力,同时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

或者,首先,在壳体基体的一侧依次形成光敏胶转印层、镀膜层,随后,在镀膜层远离光敏胶转印层的一侧依次形成变色油墨层和盖底油墨层,变色油墨层具有预定图案,或者,变色油墨层在壳体基体上的正投影与镀膜层在壳体基体上的正投影重合,获得壳体,以提高变色油墨层与镀膜层之间的附着力,同时提升壳体的外观表现力,并提高标识图案或者整个壳体外观的层次感和质感。

或者,首先,在壳体基体的一侧依次形成光敏胶转印层、镀膜层、第一盖底油墨层粗坯、变色油墨层和第二盖底油墨层,随后,对第一盖底油墨层粗坯进行镭雕处理,在第一盖底油墨层粗坯中形成镂空部,暴露出部分变色油墨层,获得壳体。由此,在提高变色油墨层可靠性以及提升壳体外观表现力的同时,还可以使标识图案更有层次感和质感。镭雕处理时对壳体基体远离光敏胶转印层的一侧发射镭雕光线,由于壳体基体、光敏胶转印层、镀膜层为透明层,因此,上述膜层不吸收镭雕光能,镭雕时不会对上述膜层造成损伤。第一盖底油墨层粗坯的盖底油墨可吸收镭雕光能,并发生汽化,以形成镂空部,将下方的部分变色油墨层暴露出来。

关于变色油墨层的形成方式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丝印或者移印,并烘干形成。关于光敏胶转印层、镀膜层、盖底油墨层的形成方式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常用形成方法进行设计。

关于镭雕处理的具体参数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可以在第一盖底油墨层粗坯中形成镂空部,将下方的部分变色油墨层暴露出来即可。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示例中,当壳体基体中侧壁的弯曲角度较大时,可以在壳体基体上贴附装饰膜片,装饰膜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装饰膜片基体、光敏胶转印层和镀膜层,使壳体实现外观效果。在该步骤中,首先,提供上述装饰膜片,随后,在装饰膜片设置有镀膜层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盖底油墨层粗坯、变色油墨层和第二盖底油墨层,随后,对第一盖底油墨层粗坯进行镭雕处理,在第一盖底油墨层粗坯中形成镂空部,将部分变色油墨层暴露出来,并将上述装饰膜片贴附在壳体基体上,获得壳体。

或者,先将设置有第一盖底油墨层粗坯的装饰膜片贴附到壳体基体上,随后,对第一盖底油墨层粗坯进行镭雕处理,在第一盖底油墨层粗坯中形成镂空部,将部分变色油墨层暴露出来,获得壳体。由此,在提高变色油墨层可靠性以及提升壳体外观表现力的同时,还可以使标识图案更有层次感和质感。

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考图9,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0、主板和显示屏,壳体1000为前面所描述的壳体,主板和显示屏位于壳体1000设置有变色油墨层的一侧,主板靠近壳体1000设置,且显示屏的出光侧远离壳体1000设置。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所描述的壳体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及绚丽的外观。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膝上型电脑、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手表等。由此,上述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及绚丽的外观。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不是要求本申请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示例以及不同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为了直观的区分两个盖底油墨层,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