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04767发布日期:2020-05-12 16: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云母薄片基底(1)、透明柔性发热层(2)、柔性电极(3)和云母薄片保护层(4),所述柔性电极(3)位于所述透明柔性发热层(2)的表面,云母薄片基底(1)和云母薄片保护层(4)将柔性电极(3)和透明柔性发热层(2)夹在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中,所述云母薄片基底(1)的厚度为0.1~200μm,优选为4~80μm,更优选为10~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中,所述云母薄片保护层(4)的厚度为0.1~200μm,优选为4~50μm,更优选为10~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中,所述透明柔性发热层(2)为1~10层单层碳原子石墨烯薄膜,优选地,所述透明柔性发热层(2)为1~5层单层碳原子石墨烯薄膜,更优选地,所述透明柔性发热层(2)为1~2层单层碳原子石墨烯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中,所述柔性电极(3)的厚度为0.01~200μm,优选为0.1~50μm,更优选为10~20μm;可选地,所述柔性电极(3)选自平行电极或叉指电极,所述平行电极包括平行汇流条(31),所述叉指电极包括汇流条(31)和多个内电极(32);可选地,所述汇流条(31)的形状选自直线形和/或曲线形;可选地,所述内电极(32)的形状选自矩形、波浪线和/或锯齿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其中,所述柔性电极(3)包括透明柔性电极和/或非透明柔性电极;可选地,所述内电极(32)为透明柔性电极,所述汇流条(31)为非透明柔性电极;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极(3)内部包括纳米线结构;可选地,所述柔性电极(3)内部包括纳米导线交织而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纳米网格结构,可选地,所述纳米导线选自纳米金属导线,可选地,所述金属选自银、镍、铜或其合金;可选地,所述柔性电极(3)内部还包括石墨烯微片,所述石墨烯微片的长度和宽度为20nm~1μm。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在云母薄片基底(1)的表面生长透明柔性发热层(2),或者将透明柔性发热层(2)转移到云母薄片基底(1)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透明柔性发热层(2)通过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生长到云母薄片基底(1)的表面,可选地,生长温度为400~6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云母薄片基底(1)通过机械剥离天然云母或合成云母得到,可选地,所述天然云母包括白云母,所述云母薄片基底(1)通过机械剥离白云母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通过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在透明柔性发热层(2)上制作柔性电极(3),可选地,根据电极结构制作掩膜版,利用掩膜版将纳米金属线分散液或金属导电浆料通过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涂覆于透明柔性发热层(2)上,在还原气氛下干燥得到透明柔性电极(3);或,

将制备好的金属网格电极转移到石墨烯表面,可选地,根据电极结构制作金属网络模板,而后在金属网络模板上进行化学修饰与金属材料的电化学沉积制备柔性电极(3),再将柔性电极(3)转移到透明柔性发热层(2)表面。

10.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包括云母薄片基底(1)、透明柔性发热层(2)、柔性电极(3)和云母薄片保护层(4),所述柔性电极(3)位于所述透明柔性发热层(2)的表面,云母薄片基底(1)和云母薄片保护层(4)将柔性电极(3)和透明柔性发热层(2)夹在中间。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在云母薄片基底(1)的表面生长透明柔性发热层(2)的步骤。所述耐高温透明柔性电热膜能够耐受高温、具有柔性和高透光性,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电热膜能够节省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邓满姣;袁凯杰;张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0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