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管混合音频信号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2180发布日期:2020-07-10 17:45阅读:1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管混合音频信号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管混合音频信号放大电路。



背景技术:

电子管信号放大电路最初在二战期间用于电台的信号感应和雷达的信号捕捉和放大,后期被用于民用器材的信号放大,这其中便包含了音频信号放大。后来因为晶体管集成运算放大器(amp)的问世,取代了制造成本高昂的电子管。但是同时,音乐发烧友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晶体管集成运算放大器更低的失真的同时也抑制了偶次谐波失真,而这也导致利用这种新技术放大的音频信号在通过扬声器输出的时候,声音更加的刺耳,远不如电子管信号放大电路放大的声音那么柔和动听,由此民用电子管放大电路便开始向音频领域靠拢。

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

1.通过扬声器或者耳机输出的声音比较刺耳,不够柔和动听。

2.由于电子管的寿命问较短和制造成本高昂,使得成本激增。

3.电子管耳放的体积巨大,基本无法便携,而市面上出现的便携式电子管信号放大器要么因为工作电压不足导致声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要么因为采用极其复杂的升压电路和昂贵的元件和材料来确保声音,但是缺带来了工作状态下的高温(通常设备外表在60度左右)和高昂的价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管混合音频信号放大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管混合音频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电子管前级缓冲调音电路单元和后级集成运放放大电路单元,其中,电子管前级缓冲调音电路单元用于对音频信号进行缓冲和调音处理,得到处理后音频信号,之后将该处理后音频信号传输到后级集成运放放大电路单元,所述后级集成运放放大电路单元用于对处理后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优选地,电子管前级缓冲调音电路包括两个并联的电子管,两个电子管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音频信号r端子和音频信号l端子;两个电子管的输出端分别串联有一个场效应管。

优选地,电子管采用五极脚位的工作针脚,分别为第五引脚灯丝、第一引脚电屏、第二引脚电栅、gnd引脚和第四引脚信号端,所述第四引脚信号端接外接的音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四引脚信号端的输出连接第一引脚电屏和第二引脚电栅;所述一引脚电屏和第二引脚电栅的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s极输出端连接后级集成运放放大电路。

优选地,所述电子管的第五引脚灯丝连接有电容c27和电容c26;所述电容c27和电容c26的自由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子管的输入端设置有电阻。

优选地,所述电子管的输入端设置有电容;所述场效应管的输出端设置有电容。

优选地,后级集成运放放大电路单元采用同相输入式放大电路;具体地:音频信号r端子和音频信号l端子分别连接有一个放大电路单元,每个放大电路单元包括并联布置的两个放大器;两个放大电路单元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负载设备。

优选地,两个放大电路单元分别设置有电阻r31和电阻r3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管混合音频信号放大电路,采用电子管前级缓冲调音电路单元对音频信号进行缓冲和调音处理,之后传输到后级集成运放放大电路单元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该结构相对于当前市面上的台式电子管信号放大器而言,减小了体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电能使用效率,降低了价格,同时增加了声音的美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子管前级缓冲调音电路单元电路图;

图2是后级集成运放放大电路单元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管混合音频信号放大电路,包括两大主要部分,分别是图1的电子管前级缓冲调音电路单元和图2的后级集成运放放大电路单元。

采用军规拇指电子管作为前级信号缓冲,后级则是amp来实现真正的信号放大。相对于当前市面上的台式电子管信号放大器而言,减小了体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电能使用效率,降低了价格,同时增加了声音的美感。

由c25,c33作为前级电子管的部分的耦合电容;c22,c33,c28,c31作为amp后级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同时将电子管前级和amp后记连接起来。以此来完善整体的声音效果。

所述电子管采用五极脚位的工作针脚,分别为灯丝引脚、电屏引脚、电栅引脚、gnd引脚和信号端;可以通过这种定义转接并使用更多型号的电子管,提高了兼容性。

音频信号通过电容c25经由电子管的第四引脚信号端输入,其电子流被第一引脚电屏和第二引脚电栅捕捉输出,并输入到场效应管fet1,再由场效应管fet1的s极输出;通过插座输入至后级集成运放放大电路。

所述电子管的第五引脚灯丝用于加热阴极,便于射出电子流。

电容c24和电容c32作为供电接入的滤波电容,以消减部分噪波。

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8和电阻r39使经过电容耦合输出的信号的直流电平等于0,避免与其他设备和前级连接时因直流电平不平等导致的噪声。

电阻r28和电阻r35为平衡电阻,用于匹配前级输入信号的阻抗,减少杂波干扰。

信号经电阻r28和电阻r35输出,输入至后级的集成双运放进行放大处理,此部分采用了同相输入式放大电路,由此输出放大后的电压电流用来驱动负载设备。

具体地:

继电器jak2的r端子接音频电位器vr1a的第三引脚;音频电位器vr1a的第一引脚接地,其第二引脚接电容c25;电容c2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32和型号为tube5678的电子管t1的第四引脚;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子管t1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设置有节点;之后分为两路,一路接电阻r27;另一路接场效应管fet1的栅极;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24和35v电源;所述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子管t1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电子管t1的第五引脚接1.2v电源。

所述场效应管fet1的漏极接35v电源;所述场效应管fet1的源极并联接电阻r30、电容c22和电容c23,电阻r30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2和电容c23的另一端设置有节点;之后接插座west1的第二引脚;插座west1的第一引脚接地。

所述电子管t1的第五引脚输出的1.2v电源分别连接电容c27和电容c26;所述电容c27和电容c26的另一端接地。

继电器jak2的l端子接音频电位器vr1b的第六引脚,音频电位器vr1b的第四引脚接地,其第五引脚接电容c33;电容c3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39和型号为tube5678的电子管t2的第四引脚;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子管t2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设置有节点;之后分为两路,一路接电阻r34;另一路接场效应管fet2的栅极;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32和35v电源;所述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子管t2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电子管t2的第五引脚接1.2v电源。

所述场效应管fet2的漏极接35v电源;所述场效应管fet2的源极并联接电阻r37、电容c28和电容c31,电阻r3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8和电容c31的另一端设置有节点;之后接插座west3的第二引脚;插座west3的第一引脚接地。

所述电子管t2的第五引脚输出的1.2v电源分别连接电容c34和电容c35;所述电容c34和电容c3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27、电容c26、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24和电容c32作为退耦、滤波电容,目的在于过滤升压带来的杂波信号。

所述运放输出r端子的一端接耳机r端子;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29和电阻r33,电阻r29的另一端分别接放大器ic1a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放大器ic1a的第四引脚和第八引脚接电源;所述放大器ic1a的第三引脚分别接电阻r28和放大器ic1b的第五引脚;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31和west;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接放大器ic1b的第七引脚和第六引脚。

所述放大器ic1a的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贴片电容ec18、电容c26、贴片电容ec17和电容c21,贴片电容ec18、电容c26、贴片电容ev17和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运放输出l端子的一端接耳机l端子,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36和电阻r40,电阻r36的另一端分别接放大器ic2a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放大器ic2a的第四引脚和第八引脚接电源;所述放大器ic2a的第三引脚分别接电阻r35和放大器ic2b的第五引脚;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38和west;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40的另一端分别接放大器ic1b的第七引脚和第六引脚。

所述放大器ic2a的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贴片电容ec20、电容c30、贴片电容ec19和电容c29,贴片电容ec20、电容c30、贴片电容ec19和电容c29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电子管前级缓冲调音电路和后级集成运放放大电路之间通过插座west连接。

通过电容c25、电容c33、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8和电容c31传递上级信号并输送至下级同时使得前后级的强电和弱电两个系统耦合并隔离,提供音频交流信号通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