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置稳定的散热效果好的集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98295发布日期:2020-07-24 16:4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置稳定的散热效果好的集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集线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放置稳定的散热效果好的集线器。



背景技术:

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csma/cd(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介质访问控制机制。

现有技术的集线器在使用时,集线器没有有效的固定措施,致使集线器容易从桌面上掉落,增大了集线器的故障率,不仅如此,现有技术的集线器在使用时,集线器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集线器温度升高,降低了集线器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放置稳定的散热效果好的集线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放置稳定的散热效果好的集线器,包括主体,还包括散热机构和四个吸附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主体的内部,四个吸附机构均设置在主体的底部,四个吸附机构均与散热机构连接;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二管道、气泵、抽气筒、滤网、密封板、动力组件和两个进气管,所述抽气筒和第二管道均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抽气筒的一端与主体的顶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抽气筒的一端与主体的外部连通,所述密封板设置在抽气筒的内部,所述密封板与抽气筒滑动且密封连接,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抽气筒的另一端的内部,所述动力组件与密封板连接,所述滤网设置在主体的外部,所述滤网覆盖在抽气筒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主体的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与主体的外部连通,所述抽气泵安装在第二管道上,两个进气管分别设置在抽气筒的两侧,所述进气管与抽气筒连通,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密封板的靠近滤网的一侧;

所述吸附机构包括抽气管、安装环、橡胶环、第一管道、电动阀和检测组件,所述安装环的轴线与抽气筒的轴线平行,所述安装环设置在主体的底部的内壁上,所述抽气管与安装环同轴设置,所述抽气管穿过安装环,所述抽气管的外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安装环的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匹配,所述抽气管与安装环螺纹连接,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抽气管的靠近滤网的一端的内部,所述橡胶环设置在抽气管的远离滤网的一端的外周上,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抽气管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电动阀安装在第一管道上。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集线器的自动化程度,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plc。

作为优选,为了给密封板提供动力,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磁铁、永磁铁、两个支撑套管、两个第一弹簧和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套管的轴线与密封板垂直,所述支撑套管与抽气筒的远离滤网的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支撑套管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杆穿过支撑套管,所述支撑杆与支撑套管滑动连接,两个支撑杆的一端均与密封板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均与永磁铁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永磁铁的靠近密封板的一侧,两个第一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支撑杆上,所述密封板通过第一弹簧与支撑套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电磁铁与永磁铁相互排斥。

作为优选,为了检测抽气管内部的气压,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接触开关、第二弹簧、活塞块和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抽气管的轴线垂直,两个限位杆均设置在第一管道的靠近滤网的一侧,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均与抽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块设置在两个限位杆之间,所述活塞块与抽气管滑动且密封连接,两个限位杆中远离滤网的一个限位杆通过第二弹簧与活塞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接触开关设置两个限位杆中靠近滤网的一个限位杆的靠近活塞块的一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活塞块与抽气管之间的密封性能,所述活塞块的外周上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块通过密封圈与抽气管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延长主体的使用寿命,所述主体上涂有防腐涂层。

作为优选,为了延长滤网的使用寿命,所述滤网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集线器的散热效率,所述主体的制作材料为铝合金。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抽气筒与密封板之间的密封性能,所述抽气筒的内壁上涂有密封脂。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支撑杆移动的顺畅度,所述支撑杆上涂有润滑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放置稳定的散热效果好的集线器中,通过散热机构提高了集线器的散热效率,降低了集线器工作的可靠性,提高了集线器工作的可靠性,与现有散热机构相比,该散热机构通过密封板的移动,实现了对滤网的清洁,降低了滤网发生堵塞的几率,不仅如此,通过吸附机构可以将集线器吸附在桌面上,降低了集线器发生掉落的几率,降低了集线器的故障率,与现有吸附机构相比,该吸附机构通过安装环与抽气管之间的螺纹连接,实现了抽气管高度的调节,通过各抽气管的高度调节,使集线器可以吸附在凹凸不平的桌面上,提高了集线器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放置稳定的散热效果好的集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放置稳定的散热效果好的集线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放置稳定的散热效果好的集线器的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放置稳定的散热效果好的集线器的吸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滤网,2.抽气管,3.主体,4.橡胶环,5.进气管,6.电磁铁,7.永磁铁,8.抽气筒,9.电动阀,10.第一管道,11.气泵,12.第二管道,13.安装环,14.支撑杆,15.第一弹簧,16.支撑套管,17.密封板,18.活塞块,19.接触开关,20.第二弹簧,21.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放置稳定的散热效果好的集线器,包括主体3,还包括散热机构和四个吸附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主体3的内部,四个吸附机构均设置在主体3的底部,四个吸附机构均与散热机构连接;

通过散热机构提高了集线器的散热效率,降低了集线器工作的可靠性,提高了集线器工作的可靠性,不仅如此,通过吸附机构可以将集线器吸附在桌面上,降低了集线器发生掉落的几率,降低了集线器的故障率;

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二管道12、气泵11、抽气筒8、滤网1、密封板17、动力组件和两个进气管5,所述抽气筒8和第二管道12均设置在主体3的内部,所述抽气筒8的一端与主体3的顶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抽气筒8的一端与主体3的外部连通,所述密封板17设置在抽气筒8的内部,所述密封板17与抽气筒8滑动且密封连接,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抽气筒8的另一端的内部,所述动力组件与密封板17连接,所述滤网1设置在主体3的外部,所述滤网1覆盖在抽气筒8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管道12的一端与主体3的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12与主体3的外部连通,所述抽气泵11安装在第二管道12上,两个进气管5分别设置在抽气筒8的两侧,所述进气管5与抽气筒8连通,所述进气管5设置在密封板17的靠近滤网1的一侧;

通过气泵11提供动力,通过第二管道12将主体3内部的空气抽出,同时在气压的作用下,使外部空气通过滤网1净化后进入抽气筒8内部,之后通过进气管5进入主体3内部,则实现了主体3内部与外部的换气,则可以将主体3内部的热量散发到主体3外部,提高了集线器的散热效率,提高了集线器工作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动力组件驱动密封板17升降,当密封板17向上移动时,则通过密封板17可以驱动抽气筒8内部的空气从滤网1处向抽气筒8外部流动,则通过气流将滤网1上的灰尘吹走,实现了对滤网1的清洁,降低了滤网1发生堵塞的几率;

如图4所示,所述吸附机构包括抽气管2、安装环13、橡胶环4、第一管道10、电动阀9和检测组件,所述安装环13的轴线与抽气筒8的轴线平行,所述安装环13设置在主体3的底部的内壁上,所述抽气管2与安装环13同轴设置,所述抽气管2穿过安装环13,所述抽气管2的外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安装环13的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匹配,所述抽气管2与安装环13螺纹连接,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抽气管2的靠近滤网1的一端的内部,所述橡胶环4设置在抽气管2的远离滤网1的一端的外周上,所述第一管道10的一端与抽气管2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管道10的另一端与第二管道12连通,所述电动阀9安装在第一管道10上;

通过安装环13提高了抽气管2的稳定性,同时实现了抽气管2的高度的调节,使集线器可以吸附在凹凸不平的桌面上,提高了集线器的实用性,当操作人员将集线器放置在桌面上时,想换换4与桌面抵靠,通过气泵11提供动力,通过第一管道10将抽气管2内部的空气抽出,则使抽气管2内部的气压减小,之后电动阀9关闭,降低了抽气管2发生漏气的几率,使抽气管2吸附在桌面上,通过抽气管2实现了对主体3的固定,提高了集线器放置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检测组件可以检测抽气管2内部的气压,当气压减小时,则通过检测组件控制气泵11对抽气管2内部进行抽气,使抽气管2内部的气压保持稳定,进一步提高了集线器吸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集线器的自动化程度,所述主体3的内部设有plc;

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其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一般用于数据的处理以及指令的接收和输出,用于实现中央控制,通过plc控制烟熏炉运行,提高了烟熏炉的自动化程度。

如图3所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磁铁6、永磁铁7、两个支撑套管16、两个第一弹簧15和两个支撑杆14,所述支撑套管16的轴线与密封板17垂直,所述支撑套管16与抽气筒8的远离滤网1的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4与支撑套管16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杆14穿过支撑套管16,所述支撑杆14与支撑套管16滑动连接,两个支撑杆14的一端均与密封板17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14的另一端均与永磁铁7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6设置在永磁铁7的靠近密封板17的一侧,两个第一弹簧15分别套设在两个支撑杆14上,所述密封板17通过第一弹簧15与支撑套管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5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电磁铁6与永磁铁7相互排斥;

通过电磁铁6驱动永磁铁7向下移动,则通过永磁铁7驱动支撑杆14沿着支撑套管16向下移动,当电磁铁6断电时,则通过第一弹簧15驱动支撑杆14快速上升,则通过支撑杆14驱动密封板17向上移动,则通过密封板17使抽气筒8内部的气压瞬间增大,使气流快速通过滤网1,则实现了对滤网1的清洁,降低了滤网1发生堵塞的几率。

如图4所示,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接触开关19、第二弹簧20、活塞块18和两个限位杆21,所述限位杆21与抽气管2的轴线垂直,两个限位杆21均设置在第一管道10的靠近滤网1的一侧,所述限位杆21的两端均与抽气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块18设置在两个限位杆21之间,所述活塞块18与抽气管2滑动且密封连接,两个限位杆21中远离滤网1的一个限位杆21通过第二弹簧20与活塞块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0处于拉伸状态,所述接触开关19设置两个限位杆21中靠近滤网1的一个限位杆21的靠近活塞块18的一侧;

通过限位杆21实现了对活塞块18的限位作用,提高了活塞块18与抽气管2连接的稳定性,当抽气管2内部的空气被抽出时,则通过气压驱动活塞块18向下移动,当抽气管2发生漏气时,使气压对活塞块18的作用力减小,则通过第二弹簧20驱动活塞块18沿着抽气管2向上移动,则通过活塞块18触发接触开关,则通过接触开关发送信号给plc,则通过plc控制电动阀9打开,通过第一管道10对抽气管2内部进行抽气,使抽气管2内部的气压保持稳定,提高了集线器与桌面之间吸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活塞块18与抽气管2之间的密封性能,所述活塞块18的外周上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块18通过密封圈与抽气管2密封连接;

通过密封圈减小了活塞块18与抽气管2之间的间隙,提高了活塞块18与抽气管2之间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为了延长主体3的使用寿命,所述主体3上涂有防腐涂层;

通过防腐涂层减缓了主体3被腐蚀的速度,延长了主体3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为了延长滤网1的使用寿命,所述滤网1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

由于不锈钢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减缓了滤网1被腐蚀的速度,延长了滤网1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集线器的散热效率,所述主体3的制作材料为铝合金;

由于铝合金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效率,提高了主体3的散热效率,提高了集线器的散热效率。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抽气筒8与密封板17之间的密封性能,所述抽气筒8的内壁上涂有密封脂;

通过密封脂减小了抽气筒8与密封板17之间的间隙,提高了抽气筒8与密封板17之间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支撑杆14移动的顺畅度,所述支撑杆14上涂有润滑脂;

通过润滑脂减小了支撑杆14与支撑套管16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支撑杆14移动的顺畅度。

通过气泵11提供动力,通过第二管道12将主体3内部的空气抽出,同时在气压的作用下,使外部空气通过滤网1净化后进入抽气筒8内部,之后通过进气管5进入主体3内部,则实现了主体3内部与外部的换气,则可以将主体3内部的热量散发到主体3外部,提高了集线器的散热效率,提高了集线器工作的可靠性,当操作人员将集线器放置在桌面上时,想换换4与桌面抵靠,通过气泵11提供动力,通过第一管道10将抽气管2内部的空气抽出,则使抽气管2内部的气压减小,之后电动阀9关闭,降低了抽气管2发生漏气的几率,使抽气管2吸附在桌面上,提高了集线器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放置稳定的散热效果好的集线器中,通过散热机构提高了集线器的散热效率,降低了集线器工作的可靠性,提高了集线器工作的可靠性,与现有散热机构相比,该散热机构通过密封板17的移动,实现了对滤网1的清洁,降低了滤网1发生堵塞的几率,不仅如此,通过吸附机构可以将集线器吸附在桌面上,降低了集线器发生掉落的几率,降低了集线器的故障率,与现有吸附机构相比,该吸附机构通过安装环13与抽气管2之间的螺纹连接,实现了抽气管2高度的调节,通过各抽气管2的高度调节,使集线器可以吸附在凹凸不平的桌面上,提高了集线器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