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泵空调单元柜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2271发布日期:2020-09-23 01:5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氟泵空调单元柜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氟泵空调单元柜。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数据传输速度要求的提高,数据中心的耗能越来越大,尽可能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成为空调制造商迫切解决的问题。氟泵节能空调系统采用自然冷却技术,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可直接通过制冷剂泵(氟泵)驱动冷媒运输热量,充分利用室外自然冷源,无需压缩机做工,可大大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其应用越来越广。一般地,在氟泵空调系统中会增加一个氟泵空调单元柜,单元柜包括制冷剂泵、储液罐、电控盒等器件。

由于氟泵往往应用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通过运行单元柜提高空调机组的能效,也就是设置其只在外界环境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应用,但也不排除在个别地区光照较强,单元柜内温升比外界较大的情况,这样即使环境温度不高,但有可能单元柜内温度较高,影响电控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单元柜也可以提高制冷剂在系统内部循环时的扬程,使得室外机可以安装在比室内机低很多的地方,也就是负落差的场合。这种情况下,外界环境有可能很高,单元柜的散热问题将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单元柜的散热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氟泵空调单元柜,不仅可以降低电控盒温度,也降低了泵柜内整体温度,使得其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用,可用于提高负落差场合,提高机组的安装适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氟泵空调单元柜,包括:

柜体,具有安装腔、与所述安装腔相邻的隔离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氟泵、储液罐和管路系统;

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隔离腔紧邻设置;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侧与所述电控盒内的电控板相接,另一侧穿出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隔离腔内;

所述隔离腔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散热器下侧,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散热器上侧;所述隔离腔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形成自然对流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电控盒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柜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柜体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安装腔和隔离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安装腔的上部;所述隔板包括槽形侧板和底板,所述槽形侧板、底板与所述柜体的侧壁和顶面形成所述隔离腔,所述槽形侧板与所述电控盒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槽口,所述散热器穿过所述槽口伸入至所述隔离腔内;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于柜体侧壁上,所述第一出风口开设于所述柜体顶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从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隔板的一侧向上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的顶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侧向设置有所述散热器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罐和电控盒并排设置于所述安装腔的上部,所述氟泵和管路系统位于所述安装腔的下部;所述氟泵为立式氟泵,设置于所述电控盒的下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柜体的顶部内侧面设置有防凝露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柜体包括底座、侧板、前门板、后板和顶板;所述侧板的顶部设置有向柜体内部折弯的第一折弯边、沿所述第一折弯边向上折弯的第二折弯边;所述顶板具有沿其周边向下并向内折弯的l型折弯边,所述l型折弯边支撑固定于所述第一折弯边上。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氟泵空调单元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氟泵空调单元柜,散热器位于柜体的隔离腔内,此隔离腔与外界连通,可将散热器的热量直接散失到外界环境中,通过隔离腔底部的第一进风口进风,顶部的第一出风口出风散热,形成烟囱效应,可强化对流散热,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不仅可以将电控盒内电控板的主要热量通过散热器导出柜体外部,对电控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柜体内整体温度,通过改善氟泵单元柜的散热,使得其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用,进而可用于提高负落差场合,提高了机组的安装适用性。此外,通过设置隔离腔,在实现散热的同时可实现柜体安装腔的密封,避免外界如灰尘及湿气等对安装腔内部电控器件的可靠性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氟泵空调单元柜的前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氟泵空调单元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氟泵空调单元柜的后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氟泵空调单元柜中电控盒、隔板的前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氟泵空调单元柜中电控盒、隔板和散热器的后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氟泵空调单元柜的侧视方向的内部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氟泵空调单元柜中自然对流流道和电控盒主动散热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氟泵空调单元柜的侧视图;

图9为图8中c-c截面图;

图10为图9中的i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柜体,110-底座;120-侧板;121-第一折弯边;122-第二折弯边;130-前门板;140-后板;141-第一进风口;150-顶板;151-第一出风口;

200-氟泵;

300-储液罐;

400-管路系统;410-进出管;

500-电控盒;510-电控板;520-散热风扇;530-第二进风口;540-第二出风口;

600-散热器;610-散热基板;620-散热片;

700-隔板;710-槽形侧板;720-底板;730-折弯固定边;

800-防凝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图10所示,为本发明氟泵200空调单元柜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氟泵200空调单元柜包括柜体100、设置于柜体100内的氟泵200、储液罐300、管路系统400、电控盒500和散热器600。柜体100包括底座110、左右两侧板120、前门板130、后板140和顶板150。侧板120、前门板130和后板140设置于底座110上。前门板130与侧板120铰接连接,通过门锁可直接打开,方便观察及正常维护。后板140为独立可拆卸结构,如可通过螺钉固定,此结构可通过后板140四周折弯边增强柜体100强度和刚度,同时可支持非常规检修,增加柜体100的拆卸维护性能。参照图6,柜体100具有安装腔a1、与安装腔a1相邻的隔离腔a2。氟泵200、储液罐300、管路系统400和电控盒500设置于安装腔a1内。其中,电控盒500与隔离腔a2紧邻设置。

散热器600用于对电控盒500内的电控板510进行散热。具体地,散热器600的一侧与电控盒500内的电控板510相接,另一侧穿出电控盒500设置于隔离腔a2内。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器600包括散热基板610和设在散热基板610上的多个散热片620,散热基板610与电控板510相连,多个散热片620穿过电控盒500的盒体、隔板700后伸入到隔离腔a2内。

隔离腔a2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41和第一出风口151,第一进风口141位于散热器600下侧,第一出风口151位于散热器600上侧;如图7所示,隔离腔a2通过第一进风口141和第一出风口151形成自然对流流道。由于柜体100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产生了空气密度的差别,于是形成压力差,趋使柜体100内外空气的流动。具体地,柜体100的隔离腔a2内温度高的空气因比重小而上升,并从上侧的第一出风口151排出,这时会在隔离腔a2内形成负压区,于是柜体100外温度比较低而比重大的外界空气从下侧的第一进风口141被吸入,如图7实线箭头所示,形成烟囱效应,可增强上升组织气流,强化对流散热,提高散热器600的散热效率,不仅可以将电控盒500内电控板510的主要热量通过散热器600导出柜体100外部,同时也降低了柜体100内整体温度。

上述的氟泵200空调单元柜,散热器600位于柜体100的隔离腔a2内,此隔离腔a2与外界连通,可将散热器600的热量直接散失到外界环境中,通过隔离腔a2底部的第一进风口141进风,顶部的第一出风口151出风散热,形成烟囱效应,可强化对流散热,提高散热器600的散热效率,不仅可以将电控盒500内电控板510的主要热量通过散热器600导出柜体100外部,对电控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柜体100内整体温度,通过改善氟泵单元柜的散热,使得其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用,进而可用于提高负落差场合,提高了机组的安装适用性。此外,通过设置隔离腔a2,在实现散热的同时可实现柜体100安装腔a1的密封,避免外界如灰尘及湿气等对安装腔a1内部电控器件的可靠性影响。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电控盒500的散热,在电控盒500内设置有散热风扇520。如图4所示,在电控盒500设置有与安装腔a1连通的第二进风口530和第二出风口540。第二进风口530优选为环形格栅结构,第二出风口540优选为散热网孔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散热风扇520设置于第二进风口530处对电控盒500内的电控板510吹风,热风经过第二出风口540排出至柜体100的安装腔a1内,如图7虚线箭头所示。通过电控盒500内的散热风扇520可为电控盒500进行主动散热,通过将柜体100内温度较低的风引入电控盒500内部,直接吹向电控盒500内部发热的电控板510,以降低其继电器或mos局部高温,解决其继电器或mos局部温升较高不合格的问题。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罐300和电控盒500并排设置于安装腔a1的上部,氟泵200和管路系统400位于安装腔a1的下部。储液罐300和电控盒500通过柜体100内的挂板结构支撑,挂板上设计卡扣结构,方便重量较大的储液罐300和电控盒500安装和维护,同时挂板连接支撑部件左右侧板120,可增强柜体100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防止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柜体100受到意外冲击发生变形的风险。氟泵200为立式氟泵200,泵体安装在底座110上,设置于电控盒500的下侧,位于泵柜底部右侧,可留出柜体100内左侧空间布局管路系统400,充分利用柜体100内部空间,降低单元柜尺寸。管路系统400中的方阀和干燥过滤器均位于柜体100中下部正前方,方便安装及维护更换,如图1,进出管410从柜体100左侧板120伸出柜体100,方便现场管路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柜体100内设置有隔板700,隔板700将柜体100内部空间分隔为安装腔a1和隔离腔a2。隔板700的具体结构参照图5,隔板700包括槽形侧板710和底板720,槽形侧板710、底板720与柜体100的侧壁和顶面形成隔离腔a2,槽形侧板710与电控盒500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槽口,散热器600穿过槽口伸入至隔离腔a2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第二进风口530和第二出风口540开设于电控盒500的前侧,散热器600位于电控盒500的后侧,隔板700与柜体100的后板140之间形成所述的隔离腔a2。第一进风口141开设于后板140上,第一出风口151开设于顶板150上。第一进风口141和第一出风口151优选为网孔结构。槽形侧板710向外侧折弯形成折弯固定边730,用于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后板14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隔板700的高度与电控盒500的高度相接近,即隔离腔a2高度与电控盒500的高度接近,隔离腔a2不会占用太多柜体100内部空间,同时也可以保证隔离腔a2内的自然对流空气流经散热器600。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隔板700的底板720从靠近第一进风口141的一侧向靠近隔板700的一侧向上倾斜设置,可使从第一进风口141进入的气流沿倾斜的底板720迅速向上,加快气流的向上流动,进一步提高散热器600的散热效率。

由于电控盒500为电控中心,若其内部进水则会导致整个控制系统损坏,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加强对电控盒500的防水性,设计电控盒500的顶面为倾斜面a,参照图5,同时顶面四周向下折弯形成防水结构,可以防止水从电控盒500顶部渗入。优选地,倾斜面从远离散热器600的一侧向设置有散热器600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即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面由前向后倾斜,从电控盒500顶面流下的水可由顶面流入至后侧的散热器600上,可被快速蒸发,通过自然对流流道排出柜体100外。

为了防止柜体100内部进水,柜体100的左右两侧板120的顶部同样设置有防水结构,具体参见图8-图10,左右两侧板120的顶部向柜体100内部折弯形成第一折弯边121、沿第一折弯边121向上折弯形成第二折弯边122;顶板150具有沿其周边向下并向内折弯的l型折弯边,l型折弯边支撑固定于第一折弯边121上。侧板120的第二折弯边122使得外界的水无法顺着顶板150流进柜体100内部,对柜体100内部形成防水保护。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柜体100的顶部内侧面设置有防凝露层800。优选地,防凝露层800为海绵层,通过顶部粘附海绵,可防止在低温环境时内外温差造成的柜体100内部凝露滴水,同时可减少高温环境下柜体100顶部辐射热量传导到柜体100内,降低泵柜内温升,提高相关部件可靠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中包括上述的氟泵200空调单元柜。

本发明的氟泵单元柜,一方面通过泵柜腔体内的主动散热,通过电控盒500内的散热风扇520将柜内温度降低的风引入电控盒500内部,实现电控盒500内部降温;另一方面通过自然对流通道将电控盒500内电控板510的主要热量通过散热器600导出柜体100外部,在保证电控板510局部温升较低的同时,也降低了泵柜内的整体温度,改善了单元柜的散热,使得其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用,进而可用于提高负落差场合,提高了机组的安装适用性;单元柜在实现散热的同时还可实现柜体100的密封,避免外界如灰尘及湿气等对柜体100内部电控器件的可靠性影响;单元柜的内部结构布局紧凑,大大减小了单元柜整体尺寸,提高现场安装空间利用率,同时可保证柜体100内各部件可正面维护。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