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电源抖动的上电复位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1116发布日期:2020-10-23 19:2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防电源抖动的上电复位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大规模的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中,由于芯片中存在大量的控制寄存器,状态寄存器,计数器等数字单元,当系统刚接入电源,电源处于上升阶段时,这些单元的状态是不确定的。这些不确定的状态可能引起芯片的误操作,影响芯片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有一种电路,在系统上电的过程中,为芯片提供一个全局复位信号,对整个芯片的初态进行赋值,确保芯片能从确定的状态启动,该电路就是上电复位电路(poweronreset,简称por)。

传统的por电路如图1所示,包含了参考电压单元vref、比较器comp,电源电压分压电阻r1和r2组成。当电源电压vdd上升时,a点电压为r1和r2分压vdd的值,所以a点电压跟随vdd上升而上升,当a点电压上升到vref的输出电压时,比较器comp的输出por由低变高,释放上电复位电压,如果vdd在上升阶段有其它干扰,比如噪声,来自板级上的串扰等,导致其分压的a点电压在vref电压附近来回抖动,经过比较器后,就会在复位端产生不期望看到的复位脉冲,从而引起芯片内部电路紊乱,输出错误数据。

目前,业界出了许多提高por抗干扰能力的方案,这些方案虽然能到达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足之处是电路结构比较复杂,常常还需要用到运算放大器等电路,功耗较大,且还需要考虑零极点和启动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电源抖动的上电复位por电路,能够很好的对上电过程中vdd的异常抖动进行有效滤除,并可有效的控制期望得到的复位时间。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电源抖动的上电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电触发电路,第三pmos管、抗干扰延迟电路和计数器电路;

所述上电触发电路包括:

第一nmos管,其栅极和漏极接高电平端vdd;

第一pmos管,其栅极接地,源极接第一nmos管的源极,漏极接第一参考点a;

第二nmos管,其栅极和漏极接第一参考点a,源极接地;

第二pmos管,其栅极接第一参考点a,源极接高电平端vdd,漏极接第二参考点b,漏极还通过一个电阻接地;

第三pmos管的源极接高电平端vdd,漏极接第二参考点b,漏极还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

所述抗干扰延迟电路包括一个与非门,与非门的输出端接第三pmos管的栅极,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接第二参考点b,第二输入端通过x个串联的反相器接第二参考点b,x为大于1的偶数;

与非门的输出端通过一个反相器接计数器的en端,计数器的输出端作为上电复位电路的输出端,同时连接到一个或非门的一个输入端,或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振荡器,或非门的输出端接计数器的计数脉冲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通过4个串联的反相器接第二参考点b,相邻两个反相器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电容接地。

本发明的防电源抖动的上电复位por电路,解决了在芯片上电过程中,如果电源电压vdd不纯净,噪声及其他干扰过大,从而引起芯片的上电复位信号por进行反复复位,造成内部逻辑信号紊乱的问题,并且可通过设计counter的计数时间,保证了内部电路的复位时间,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防电源抖动的上电复位电路(por),见图2,包含上电触发电路(100),反馈迟滞电路pmos管p3,抗干扰延迟电路(200),计数器counter。其中上电触发电路(100),在电源电压vdd上升到设定点时,产生电压检测信号b,经过抗干扰延迟电路(200)后,传输到反相器inv5,然后再经过inv5传输到计数器counter,控制计数器的使能开关en,最后经过设定的counter周期时间,得到最终的por信号,供给芯片需要复位的功能模块,各个电路的节点电压和逻辑电平等进行复位,让其处于确定的值,避免未知的状态造成系统紊乱。

实施例

参见图2。

本实施例包括上电触发电路(100),第三pmos管(p3)、抗干扰延迟电路(200)和计数器电路;

所述上电触发电路(100)包括:

第一nmos管(n1),其栅极和漏极接高电平端vdd;

第一pmos管(p1),其栅极接地,源极接第一nmos管(n1)的源极,漏极接第一参考点a;

第二nmos管(n2),其栅极和漏极接第一参考点a,源极接地;

第二pmos管(p2),其栅极接第一参考点a,源极接高电平端vdd,漏极接第二参考点b,漏极还通过一个电阻接地;

第三pmos管(p3)的源极接高电平端vdd,漏极接第二参考点b,漏极还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

所述抗干扰延迟电路(200)包括一个与非门,与非门的输出端接第三pmos管(p3)的栅极,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接第二参考点b,第二输入端通过4个串联的反相器接第二参考点b;

与非门的输出端通过反相器inv5接计数器的en端,计数器的输出端作为上电复位电路的输出端,同时连接到或非门nor2的一个输入端,或非门nor2的另一个输入端接振荡器,或非门的输出端接计数器的计数脉冲输入端。

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通过4个串联的反相器inv1、inv2、inv3、inv4接第二参考点b,相邻两个反相器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电容接地。

芯片在vdd上电过程中,当vdd未达到第二pmos管p2的阈值电压时,第二pmos管p2管关断,此时第二参考点b(简称b点)电压由电阻r下拉到地,从而c点(第三pmos管p3的栅端)电平为高,第三pmos管p3关断,计数器counter的en端经过第五反相器inv5反相后为低电平,从而por也被使能到低电平。

当vdd上升到第一nmos管n1的阈值电压时,第一nmos管n1开启,然后vdd继续上升到第一pmos管p1管的阈值电压,第一pmos管p1开启,此时,第一参考点a(简称a点)的电压开始跟随vdd上升,当a点电压上升到超过n2的阈值电压时,第二nmos管n2导通,此时第一nmos管n1、第一pmos管p1和第二nmos管n2形成分压电路,并且第二nmos管n2的导通电阻相对较低,所以a点电压和vdd的差值在上电过程中被逐渐拉大,直到大于第二pmos管p2管的开启电压时,b点电压就由低变高,与非门nand2的下输入端经过延迟之后,也将由低变高,延迟时间就是滤除短暂无效的杂散复位脉冲的时间,此时c点电压将由高变低,从而经过第五反相器inv5后,计数器counter的en信号由低变高,计数器开始正常工作,cp端接受来自振荡器osc的振荡信号,进行计数,当计数到设定值时,por由低变高,完成复位释放,此时后级芯片才能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同时由于por变高,反馈到nor2的输入端,将切断振荡器osc的输入,使得por信号维持在高电平不变。

在vdd掉电时,由于上电完成后c点电压为低,第三pmos管p3管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相当于第二pmos管p2和第三pmos管p3并联,管子驱动变得更强,所以vdd只有下降到比上电时更低的电压,第二pmos管p2管才会关断,b点电压才会降低,从而c点变高,en变低,复位信号por变低,又将给后级电路提供复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