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45358发布日期:2022-02-19 08:4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壳体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手机的背面通常只有摄像头、闪光灯以及logo等元素,显得有点单调。目前为了提升壳体外观下过的多样性,可以在背壳处安装灯珠,在灯珠上设置产品的logo、标记或图形等,不仅能够起到照明的目的,还能够使logo、标记或图形等更加醒目并起到提示作用;或者在手机的中框上会设置指示灯,当来电、来讯息、电量低时闪烁不同的颜色,给用户以提示。
3.但是由于灯珠在手机背壳发光部位存在发光不均匀的问题,因此需要在背壳上设置多个不同发光区域则需要在相应位置设置多颗灯珠,不仅增加了功耗而且增加了制造成本以及整机的厚度。
4.因此,关于壳体组件的研究有待深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中的el发光片在通电后可以在表面产生发光图案,在断电后图案被隐藏,进而提升壳体组件外观效果的一体感。
6.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壳体组件包括贴合设置的el发光片和外观膜片,所述外观膜片靠近所述壳体组件的外光面设置,且所述外观膜片包括:膜片基材;uv纹理层,所述uv纹理层设置在所述膜片基材靠近所述el发光片的一侧;光透射层,所述光透射层设置在所述uv纹理层靠近所述el发光片的一侧,其中,所述光透射层为反射镀膜层或油墨层,所述反射镀膜层的透过率为15%~20%,所述反射镀膜层的反射率为80%~90%,所述油墨层的透过率为5%~20%;及遮光镂空图案层,所述遮光镂空图案层设置在所述光透射层靠近所述el发光片的一侧,且具有第一镂空区域。由此,对el发光片通电后,由于反射镀膜层的透过率为15%~20%或油墨层的透过率为5%~20%,el发光片的部分光线通过遮光镂空图案层的第一镂空区域和光透射层射出,进而使得壳体组件的外观具有发光图案,且发光亮度较高,有效起到照明、指示等作用;el发光片断电之后,若光透射层为反射镀膜层时,由于反射镀膜层的反射率为80%~90%,且光透过率较低,反射镀膜层可以有效地将遮光镂空图案层的第一镂空区域形成图案隐藏住,若光透射层为油墨层时,由于其较低的光透过率,也可以有效地将遮光镂空图案层的第一镂空区域形成图案隐藏住,使得用户在观看壳体组件的外观面的外观效果时看不到第一镂空区域形成图案,进而提升el发光片断电时壳体组件外观效果的自然流畅性和一体感。
7.在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壳体组件包括:前面所述的壳体组件;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且所述显示屏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其中,所述壳体组件的el发光片靠近
所述显示屏组件设置;以及主板,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与所述显示屏组件电连接。由此,可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的el发光片在通电时,el发光片的部分光线通过遮光镂空图案层的第一镂空区域和光透射层射出,进而使得壳体组件的外观具有发光图案,且发光亮度较高,有效起到照明、指示等作用;el发光片断电之后,光透射层可以有效地将遮光镂空图案层的第一镂空区域形成图案隐藏住,使得用户在观看壳体组件的外观面的外观效果时看不到第一镂空区域形成图案,进而提升el发光片断电时壳体组件外观效果的自然流畅性和一体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壳体组件所有的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0.图3是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4是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2.图5是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6是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7是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16.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该壳体组件包括贴合设置的el发光片10和外观膜片20,外观膜片20靠近壳体组件的外光面设置,且外观膜片20包括:膜片基材21;uv纹理层22,uv纹理层22设置在膜片基材21靠近el发光片10的一侧;光透射层23,光透射层23设置在uv纹理层22靠近el发光片10的一侧,其中,光透射层23为反射镀膜层或油墨层,反射镀膜层的透过率为15%~20%(比如15%、16%、17%、18%、19%、20%),反射镀膜层的反射率为80%~90%(比如80%、81%、82%、83%、84%、85%、86%、87%、88%、89%、90%),油墨层的透过率为5%~20%(比如5%、7%、9%、10%、12%、14%、15%、16%、17%、18%、19%、20%);及遮光镂空图案层24,遮光镂空图案层24设置在光透射层23靠近el发光片10的一侧,且具有第一镂空区域241。由此,对el发光片通电后,由于反射镀膜层的透过率为15%~20%或油墨层的透过率为5%~20%,el发光片的部分光线通过遮光镂空图案层的第一镂空区域和光透射层射出,进而使得壳体组件的外观具有发光图案,且发光亮度较高,有效起到照明、指示等作用;el发光片断电之后,若光透射层为反射镀膜层时,由于反射镀膜层的反射率为80%~90%,且光透过率较低,反射镀膜层可以有效地将遮光镂空图案层的第一镂空区域形成图案(即发光图案)隐藏住,若光透射层为油墨层时,由于其较低的光透过率,也可以有效地将遮光镂空图案层的第一镂空区域形成图案隐藏住,使得用户在观看壳体组件的外观面的外观效果时看不到
第一镂空区域形成图案,进而提升el发光片断电时壳体组件外观效果的自然流畅性和一体感。
17.在一些实施例中,el发光片的驱动电压为100v/400hz,发光亮度可以达到100cd/m2,而透过光透射层之后其亮度还可以达到10-20cd/m2,如此,有效保证发光图案的发光亮度。而且,在el发光片断电后,遮光镂空图案层的第一镂空区域形成图案被隐藏住,不会影像壳体组件外观效果的流畅性和一体感。
18.其中,发光图案的设置位置可以在壳体组件的平面上,也可以在壳体组件的中框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
1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el发光片与外观膜片之间是通过第一光学胶31(比如oca或ocr)贴合在一起的,如此以保证el发光片与外观膜片之间的贴合稳定性以及光透过率。
20.进一步的,膜片基材的具体材料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膜片基材的具体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et、tpu等材料,如此有利于提升膜片基材与壳体组件的壳体本体之间的贴合效果。其中,膜片基材的厚度为50~100微米。
21.进一步的,uv纹理层可以通过纳米压印的方法制备得到,其中uv纹理层的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即可,在此没有限制要求。
22.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镀膜层为铟层,可以通过蒸镀或磁控溅射制备得到,铟层的厚度为20~50纳米,比如为20纳米、25纳米、30纳米、35纳米、40纳米、45纳米或50纳米,优选为30~40纳米,由此,可有效得到所需透过率和反射率的铟层,且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天线信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反射镀膜层的材料为氮化硅、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铌中的至少一种,反射镀膜层的厚度为500~800纳米,比如500纳米、600纳米、650纳米、700纳米、750纳米或800纳米,由此,可有效得到所需透过率的反射镀膜层。
23.进一步的,油墨层的厚度为5~10微米,比如5微米、6微米、7微米、8微米、9微米或10微米。由此,有助于得到所需透过率的油墨层。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层的材料可以选择半透油墨。
24.进一步的,遮光镂空图案层可以采用黑色底色油墨通过丝印或印刷的方法形成,其中的第一镂空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图案进行灵活设计,比如可以设计为logo等图案,而非镂空区域即为黑色底色油墨,可以遮挡el发光片的光线穿过,以避在el发光片通电后,非发光图案区域也有光线投射出来,影响壳体组件整体的外观效果。其中,遮光镂空图案层的厚度为5~10微米,比如5微米、6微米、7微米、8微米、9微米或10微米。
25.其中,第一镂空区域可以为单分区、双分区或多分区(即多个独立的第一子镂空区域)。
26.进一步的,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包括:颜色层25,所述颜色层25设置在所述膜片基材21远离所述el发光片10的一侧(图2),或所述颜色层25设置在所述膜片基材21靠近所述el发光层10的一侧(图3)。由此,可以为壳体组件提供所需的外观颜色。其中,若颜色层25设置在所述膜片基材21靠近所述el发光层10的一侧时,还可以进一步的在颜色层和膜片基材之间设置一层uv纹理层,以实现不同的外观效果。
27.其中,颜色层的制备方法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
选择,比如可以利用丝印、胶印、转印或覆膜等方法在膜片基材上制备颜色层,上述制备工艺成熟,便于实施和工业化生产。
2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4,el发光片10包括:薄膜基底11;公共电极层12,公共电极层设置在薄膜基底的一个表面上;图案化发光层13,图案化发光层13设置在公共电极层12远离薄膜基底11的表面上,且图案化发光层13的第二镂空区域131在薄膜基底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镂空区域241在薄膜基底上的正投影没有重叠区域;绝缘层14,绝缘层14设置在图案化发光层13远离薄膜基底11的表面上,且填充第二镂空区域131;图案化背电极层15,图案化背电极层15设置在绝缘层14远离薄膜基底11的表面上,且第二镂空区域131在薄膜基底11上的正投影与图案化背电极层15的第三镂空区域151在薄膜基底11上的正投影重叠;保护层16,保护层16设置在图案化背电极层15远离薄膜基底的表面上,且填充第三镂空区域151,其中,薄膜基底11靠近外观膜片10设置。由此,通过分别对公共电极层和背电极层供电,使得发光层发光,进而实现壳体组件外观发光图案的效果。
29.其中,通过分别对公共电极层和图案化背电极层进行供电,图案化发光层发光,光线通过遮光漏光图案层的第一镂空区域,穿过光透射层、uv纹理层等结构射出,进而在壳体组件的外观面形成发光图案(与第一镂空区域型形成的图案相同)。其中,图案化发光层和图案化背电极层均为图案化结构,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图案化发光层和背电极层设计为与第一镂空区域的分区一一对应的子图案区域,若第一镂空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分区时(如图6所示,发光层和背电极层包括子图案区域1、子图案区域2、

子图案区域n,公共电极层引线与公共电极层电连接),可以独立控制不同子图案区域的背电极层的供电情况,以便实现独立控制不同分区的发光情况。
30.而且,还可以控制给予公共电极层和图案化背电极层输入不同的驱动波形电压,可以使得第一镂空区域的发光图案的发光强度呈动态变化,动态效果可以为快速闪动、慢速闪动或呼吸的效果。
31.其中,公共电极层和背电极层的供电电源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电子设备中的可供电结构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共电极层与电子设备的芯片电连接,背电极层与芯片的另一线路电连接。
32.为了使得el发光片的发光更为均匀,在一些实施例中,薄膜基底为光扩散型薄膜基底;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壳体组件可以进一步的包括:光扩散膜片40,所述光扩散膜片40设置在所述el发光片10和所述外观膜片20之间。由此,使得el发光片发光更为均匀,而且当光透射层为油墨层时,光扩散膜片或采用光扩散型薄膜基底可以避免油墨层中的颗粒在el发光后加剧颗粒感的不良现象。
33.其中,光扩散膜片的厚度为25微米。而且,如图5所示,光扩散膜片40通过第二光学胶与el发光片贴合设置,以提高壳体组件层结构之间的贴合效果。
34.进一步的,薄膜基底的具体材料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薄膜基底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et、tpu等材料。上述材料不仅利于与外观膜片之间的贴合,而且透光率较佳,进而有效保证发光图案的发光亮度。
35.进一步的,公共电极层为透明电极层,具体材料包括但不限于ito、azo、导电油墨(为了保证公共电极层的透过率,导电油墨选择透过率较高的油墨)等导电材料。其中,公共电极层的方阻为25ω/
□-
200ω/

,优选25ω/
□-
100ω/


36.进一步的,图案化发光层的材料可以为发光材料和粘结料混合成适合丝印的发光浆料,发光材料可以选择硫化锌,粘结料可以选自有机聚合物,如丙烯酸酯体系、环氧树脂体系、聚脂体系等树脂粘合剂。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发光材料的配方或结构还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即本征发光,如选择混合型发光剂、共轭高分子多层膜等,混合型发光剂是将不同驱动电压的发光材料(如发红光、蓝光、绿光的材料)混合,在不同的驱动电压下可实现不同的发光颜色;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硫化锌发光粉的基础上添加色粉,也可以实现不同的发光颜色(红、橙、黄、绿、蓝等等),例如添加红色色粉,发出的光就是粉色、红色,这种方法灵活度大,调整的空间较大,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发光图案。
37.其中,图案化发光层的厚度为30~40微米,比如30微米、32微米、34微米、36微米、38微米或40微米。由此,有效保证图案化发光层良好的发光强度。
38.进一步的,绝缘层的材料为钛酸钡粉末与粘结料(有机聚合物,如丙烯酸酯体系、环氧树脂体系、聚脂体系等树脂粘合剂)混合成适合丝印的绝缘浆料,将绝缘浆料印刷在图案化发光层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的厚度20~30μm,比如20微米、22微米、24微米、26微米、28微米或30微米。
39.进一步的,图案化背电极层的材料可以选择导电浆料,通过印刷的方法印刷在绝缘层的表面上。导电浆料可以选自碳浆(石墨导体)、金属浆料(金粉、银粉、铜粉、银铜合金),以及改性的陶瓷浆料中的至少一种。
40.其中,图案化背电极层的厚度为8~12微米,比如8微米、9微米、10微米、11微米或12微米。
41.进一步的,保护层的材料为紫外光固化油墨,通过将紫外光固化油墨印刷在绝缘层的背电极层的表面上,起到绝缘防漏电、防潮湿的作用。其中,保护层的厚度为5~10微米,比如5微米、6微米、7微米、8微米、9微米或10微米。
42.在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7,该壳体组件包括:前面所述的壳体组件100;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100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且所述显示屏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100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其中,所述壳体组件100的el发光片靠近所述显示屏组件设置;以及主板,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与所述显示屏组件电连接。由此,可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的el发光片在通电时,el发光片的部分光线通过遮光镂空图案层的第一镂空区域和光透射层射出,进而使得壳体组件的外观具有发光图案,且发光亮度较高,有效起到照明、指示等作用;el发光片断电之后,光透射层可以有效地将遮光镂空图案层的第一镂空区域形成图案隐藏住,使得用户在观看壳体组件的外观面的外观效果时看不到第一镂空区域形成图案,进而提升el发光片断电时壳体组件外观效果的自然流畅性和一体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壳体组件所有的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如图7所示)、笔记本、ipad、kindle等电子设备。
44.文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6.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