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散热装置与水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6303发布日期:2022-01-26 19:1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水冷散热装置与水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冷散热装置与水冷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水箱的水冷散热装置与水冷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为了使计算机满足各式各样的功能需求,计算机的主板通常具有多个功能扩充插槽,用以安装一些如显示适配器、声卡、网络卡等功能扩充卡来增强其额外的功能。然而,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扩展,扩充卡的尺寸亦随之增加,在有限的空间中设置多张扩充卡将会相互干涉。此外,由于功能扩充卡在运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因阻抗的影响而产生不必要的热能,如果这些热能不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积在功能扩充卡内部的电子元件上,电子元件便有可能因为不断升高的温度而损坏。
3.为了提高对功能扩充卡的散热效率,一般会采用水冷系统来对功能扩充卡进行散热。水冷系统主要是由水冷头、水冷排以及泵浦所构成。水冷系统在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时,是系由泵浦将冷却液打入水冷头,冷却液吸收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再由水冷排对冷却液进行冷却。由于目前主机内部的空间较为有限,故制造厂需将水冷系统加以整合,以缩小水冷系统的整体体积。
4.然而,水冷系统加以整合后,却可能衍生出水冷排的散热效能降低的问题。因此,如何缩小水冷系统的整体体积,同时又能增进水冷排的散热效率,便成为设计上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水冷散热装置与水冷系统,借以缩小水冷系统的整体体积,同时又能增进水冷排的散热效率。
6.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水冷散热装置,适于连通于一水冷头。水冷散热装置包含一第一水箱、一第二水箱、一第三水箱及一水冷排结构。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分别具有一第一流体接头及一第二流体接头。第一流体接头及第二流体接头分别用以通过一管路连通水冷头。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通过散热通道结构与第一水箱相连通。其中,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在第一水箱的正投影不相重叠。
7.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水冷散热装置,适于连通于一水冷头。水冷散热装置包含一第一水箱、一第二水箱、一第三水箱及一散热通道结构。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分别具有一第一流体接头及一第二流体接头,第一流体接头及第二流体接头分别用以通过一管路连通水冷头。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通过散热通道结构与第一水箱相连通。其中,第二水箱至第一水箱的距离大于第三水箱至第一水箱的距离,且第三水箱的长度小于散热通道结构的最大宽度。
8.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水冷散热装置,适于连通于一水冷头。水冷散热装
置包含一第一水箱、一第二水箱、一第三水箱及一散热通道结构。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分别具有一第一流体接头及一第二流体接头,第一流体接头及第二流体接头分别用以通过一管路连通水冷头。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通过散热通道结构与第一水箱相连通。其中,散热通道结构未介于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之间。
9.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水冷散热装置,适于连通于一水冷头。水冷散热装置包含一第一水箱、一第二水箱、一第三水箱及一散热通道结构。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分别具有一第一流体接头及一第二流体接头,第一流体接头及第二流体接头分别用以通过一管路连通水冷头。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通过散热通道结构与第一水箱相连通。其中,散热通道结构具有一凹槽,第三水箱全部位于凹槽中,且凹槽用以容纳水冷头。
10.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水冷散热装置,适于连通于一水冷头。水冷散热装置包含一第一水箱、一第二水箱、一第三水箱及一散热通道结构。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分别具有一第一流体接头及一第二流体接头,第一流体接头及第二流体接头分别用以通过一管路连通水冷头。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通过散热通道结构与第一水箱相连通。其中,第三水箱介于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之间,且第三水箱仅其中一侧直接连通散热通道结构。
11.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水冷系统包含一水冷头、上述的一水冷散热装置及二流管。二流管水冷散热装置通过二流管连通于水冷头。
12.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水冷散热装置与水冷系统,由于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通过散热通道结构与第一水箱相连通,且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在第一水箱的正投影不相重叠,使得第二水箱与散热通道结构不会位于第三水箱远离第一水箱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二水箱不会通过散热通道结构与第三水箱远离第一水箱的一侧相连通。如此一来,仅有低温冷却液流入第三水箱,而不会在第三水箱发生低温、高温冷却液交汇的状况。因此,即可避免冷、热冷却液交汇所产生的扰流问题,进而提升水冷散热装置的散热效能。
13.再者,由于第二水箱至第一水箱的距离大于第三水箱至第一水箱的距离,且第三水箱的长度小于散热通道结构的最大宽度,使得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之间形成有一空间。空间用以容纳水冷头。如此一来,仅有低温冷却液流入第三水箱,而不会在第三水箱发生低温、高温冷却液交汇的状况。因此,即可避免冷、热冷却液交汇所产生的扰流问题,进而提升水冷散热装置的散热效能。
14.此外,由于第三水箱位于凹槽内,且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彼此保持一间隙,使得仅有低温冷却液流入第三水箱,而不会在第三水箱发生低温、高温冷却液交汇的状况。因此,即可避免冷、热冷却液交汇所产生的扰流问题,进而提升水冷散热装置的散热效能。
15.此外,在部分实施例中,散热通道结构的凹槽用以容纳水冷头,以缩小水冷系统的整体体积。
16.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17.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冷系统、电子装置与风扇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水冷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19.图3为图2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20.图4为图3的剖面示意图。
21.图5为图3的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在第一水箱的表面投影的平面示意图。
22.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水冷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23.图7为图6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24.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25.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26.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27.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28.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29.其中,附图标记:
30.1、1a...水冷系统
31.2、2a...电子装置
32.21、21a...热源
33.3、3a...风扇装置
34.10、10a...水冷头
35.11...连接头
36.20、20a、20b、20c、20d、20e、20f...水冷散热装置
37.30、30a...流管
38.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第一水箱
39.110、110b、110c、110d、110e、110f...表面/第一表面
40.120b...第二表面
41.130...透孔
42.200、200a、200b、200c、200d、200e、200f...第二水箱
43.210、210b、210c、210d、210e、210f...表面/第一表面
44.220、220b、220d、220e、220f...第二表面
45.230...透孔
46.240、240b、240c、240d、240e、240f...第一流体接头
47.300、300a、300b、300c、300d、300e、300f...第三水箱
48.310、310b、310c、310d、310e、310f...第一表面
49.320、320b、320c、320d、320e、320f...第二表面
50.330...透孔
51.340、340b、340c、340d、340e、340f...第二流体接头
52.400、400a、400b、400c、400d、400e、400f...散热通道结构
53.401、401f...第一侧
54.402、402f...第二侧
55.403...第三侧
56.404...第四侧
57.410、410a、410b、410c、410d、410e、410f...第一流通段
58.411、411a...第一流道
59.4111...第一散热鳍片
60.420、420a、420b、420c、420d、420e、420f...第二流通段
61.421、421a...第二流道
62.4211...第二散热鳍片
63.430f...第三流通段
64.500f...第四水箱
65.510f...表面
66.d1、d2...距离
67.e...延伸方向
68.f...方向
69.l1、l2、la、lb...长度
70.o1...第一开口方向
71.o2...第二开口方向
72.p1、p2...投影
73.s...凹槽
74.w...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75.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冷系统、电子装置与风扇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的水冷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面示意图。
7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水冷系统1包含一水冷头10、一水冷散热装置20及二流管30。二流管30连通水冷头10与水冷散热装置20,以令水冷头10、水冷散热装置20与二流管30共同形成冷却循环回路。水冷头10适于热接触一电子装置2的一热源21,且冷却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于水冷头10处吸收了热源21传来的废热后,并于水冷散热装置20处将废热排出。冷却液例如为水或冷媒。电子装置2例如为显示适配器或其余扩充卡。此外,水冷系统1另可搭配风扇装置3,以通过风扇装置3产生的气流来提升水冷散热装置20的散热效果。
77.如图2至图4所示,水冷散热装置20包含一第一水箱100、一第二水箱200、一第三水箱300及一散热通道结构400。第一水箱100具有一表面110及多个透孔130,这些透孔130位于表面110。
78.第二水箱200具有一第一表面210、一第二表面220、多个透孔230及一第一流体接头240。第二表面220相邻于第一表面210。这些透孔230位于第一表面210,且第一流体接头240位于第二表面220。
79.第三水箱300具有一第一表面310、一第二表面320、多个透孔330及一第二流体接头340。第二表面320相对于第一表面310。这些透孔330位于第一表面310,且第二流体接头340位于第二表面320。第一流体接头240及第二流体接头340分别通过一流管30连通水冷头10的二连接头11。
8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水箱200的长度la小于第三水箱300的长度lb,但并不以此为
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水箱的长度亦可等于或大于第三水箱的长度。
81.散热通道结构400具有一第一侧401、一第二侧402及一凹槽s。凹槽s自散热通道结构400的第二侧402朝散热通道结构400的第一侧401延伸,以令散热通道结构400形成位于凹槽s相异侧的第三侧403及一第四侧404。散热通道结构400的第一侧401连通于第一水箱100,散热通道结构400的第二侧402连通于第二水箱200,且散热通道结构400的第四侧404连通第三水箱300。也就是说,凹槽s自散热通道结构400远离第一水箱100的一侧朝第一水箱100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水箱300是全部位于凹槽s内,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水箱也可以部分位于凹槽内。
82.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通道结构400包含直接相连接的一第一流通段410及一第二流通段420。第一流通段410与第二流通段420不直接相连通,且第一流通段410的长度l1大于第二流通段420的长度l2,使得第二水箱200至第一水箱100的距离d1大于第三水箱300至第一水箱100的距离d2。
83.详细来说,第一流通段410包含多个第一流道411,且第一水箱100的部分透孔130与第二水箱200的这些透孔230分别连通于散热通道结构400的第一流通段410的这些第一流道411的相对两端。换言之,第二水箱200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的第一流通段410与第一水箱100相连通。第二流通段420包含多个第二流道421,且第一水箱100的部分透孔130与第三水箱300的这些透孔330分别连通于散热通道结构400的第二流通段420的这些第二流道421的相对两端。换言之,第三水箱300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的第二流通段420与第一水箱100相连通。第二水箱200与第三水箱300不直接相连通,而是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的第一流通段410、第二流通段420与第一水箱100相连通。
8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411与第二流道421是以直线流道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亦可为弯曲流道。
8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410的长度大于第二流通段420的长度,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的长度也可以小于第二流通段的长度。
86.请参阅图3与图5。图5为图3的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在第一水箱的表面投影的平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水箱200与第三水箱300位于第一水箱100的同一侧,且第二水箱200至第一水箱100的距离大于与第三水箱300至第一水箱100的距离。第二水箱200与第三水箱300在第一水箱100的正投影p1、p2不相重叠。
87.在本实施例中,经水冷头10的高温流体沿方向f先进入第二水箱200,再依序经过散热通道结构400的第一流通段410、第一水箱100、散热通道结构400的第二流通段420、第三水箱300进行降温。接着降温后的低温流体再回流至水冷头10,以重新对水冷头10热接触的热源21进行散热。
88.由于第二水箱200与第三水箱300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与第一水箱100相连通,且第二水箱200与第三水箱300在第一水箱100的正投影p1、p2不相重叠,使得第二水箱200与散热通道结构400不会位于第三水箱300远离第一水箱100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二水箱200不会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与第三水箱300远离第一水箱100的一侧相连通。如此一来,仅有低温冷却液流入第三水箱300,而不会在第三水箱300发生低温、高温冷却液交汇的状况。因此,即可避免冷、热冷却液交汇所产生的扰流问题,进而提升水冷散热装置20的散热效能。
89.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仅为示例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
液的流动方向也可以与本实施例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相反,即经水冷头的高温流体先进入第三水箱,再依序经过散热通道结构的第二流通段、第一水箱、散热通道结构的第一流通段、第二水箱进行降温。接着降温后的低温流体再回流至水冷头,以重新对水冷头热接触的热源进行散热。
90.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通道结构400的凹槽s用以容纳水冷头10,以缩小水冷系统1的整体体积。此外,第一流体接头240的第一开口方向o1与第一流通段410的至少一第一流道411的延伸方向e垂直,第二流体接头340的第二开口方向o2与第一流通段410的至少一第一流道411的延伸方向e平行。也就是说,第一流体接头240的第一开口方向o1与第二流体接头340的第二开口方向o2相垂直。更进一步来说,第一开口方向o1与第二开口方向o2皆朝向供水冷头10设置的凹槽s,以优化水冷头10与水冷散热装置20间的流管30配置。
9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接头240的第一开口方向o1与第二流体接头340的第二开口方向o2相垂直,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体接头的一第一开口方向与第二流体接头的一第二开口方向相同或相异。
9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410还包含多个第一散热鳍片4111,且这些第一散热鳍片4111衔接任二相邻的这些第一流道411。第二流通段420还包含多个第二散热鳍片4211,且这些第二散热鳍片4211衔接任二相邻的这些第二流道421。如此一来,将通过这些散热鳍片来提升水冷散热装置20的散热效能。
93.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散热鳍片衔接任二相邻的这些流道,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散热鳍片也可以不衔接任二相邻的这些流道。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流道411与第二流道421的数量为多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数量也可以为单个。
94.上述实施例的散热通道结构包含有多个第一散热鳍片4111,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6与图7。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水冷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图6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95.水冷散热装置20a通过流管30a与水冷头10a相连通。水冷头10a热接触于一电子装置2a的热源21a。水冷散热装置20a搭配一风扇装置3a来进行散热。
96.水冷散热装置20a包含一第一水箱100a、一第二水箱200a、一第三水箱300a及一散热通道结构400a。本实施例的第一水箱100a、第二水箱200a与第三水箱300a的结构与图3实施例的第一水箱100、第二水箱200与第三水箱300的结构相似,故不再赘述。
97.本实施例的散热通道结构400a与图3实施例的散热通道结构400大部分相似。两者的差异仅在于散热通道结构400a的第一流通段410a与第二流通段420a皆无设置散热鳍片,仅分别具有多个第一流道411a与多个第二流道421a。对于发热量较少的热源来说,散热通道结构400a亦可选择不设置散热鳍片,以减少水冷散热装置20a的重量与成本。
98.上述实施例的第二水箱200a与第三水箱300a位于第一水箱100a的同一侧,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8。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99.本实施例的水冷散热装置20b包含一第一水箱100b、一第二水箱200b、一第三水箱300b及一散热通道结构400b。第一水箱100b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110b与一第二表面120b。
100.第二水箱200b具有相邻的一第一表面210b、一第二表面220b及一第一流体接头
240b。第二表面220b相邻于第一表面210b。第一流体接头240b位于第二表面220b。
101.第三水箱300b具有一第一表面310b、一第二表面320b及一第二流体接头340b。第二表面320b相背对于第一表面310b。第二流体接头340b位于第二表面320b。第一流体接头240b及第二流体接头340b分别通过一流管连通水冷头的二连接头。
102.散热通道结构400b包含不直接相连的一第一流通段410b及一第二流通段420b。第一流通段410b的长度异于第二流通段420b的长度,且第一流通段410b与第二流通段420b不直接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410b的长度小于第二流通段420b的长度,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的长度也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流通段的长度。
103.详细来说,第一水箱100b的第一表面110b与第二水箱200b的第一表面210b分别连接于散热通道结构400b的第一流通段410b的相对两端。第一水箱100b的第二表面120b与第三水箱300b的第一表面310b分别连接于散热通道结构400b的第二流通段420b的相对两端。换言之,第二水箱200b与第三水箱300b分别位于第一水箱100b的相对两侧,且第二水箱200b与第三水箱300b不直接相连通,而是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b的第一流通段410b、第二流通段420b与第一水箱100b相连通。
10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水箱200b与第三水箱300b在第一水箱100b的第一表面的投影亦未重叠(请参阅图5)。如此一来,仅有低温冷却液流入第三水箱300b,而不会在第三水箱300b发生低温、高温冷却液交汇的状况。因此,即可避免冷、热冷却液交汇所产生的扰流问题,进而提升水冷散热装置20b的散热效能。
10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410b、第二流通段420b是以具有直线流道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第二流通段亦可为具有弯曲流道。
10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接头240b的第一开口方向o1与第一流通段410b的流道的延伸方向e垂直,第二流体接头340b的第二开口方向o2与第一流通段410b的流道的延伸方向e平行。也就是说,第一流体接头240b的第一开口方向o1与第二流体接头340b的第二开口方向o2相垂直。
107.上述实施例的第二水箱200b与第三水箱300b于第一水箱的表面110b的投影不重叠,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9。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108.本实施例的水冷散热装置20c包含一第一水箱100c、一第二水箱200c、一第三水箱300c及一散热通道结构400c。第一水箱100c具有一表面110c。
109.第二水箱200c具有一表面210c及一第一流体接头240c。第一流体接头240c位于表面210c。
110.第三水箱300c具有一第一表面310c、一第二表面320c及一第二流体接头340c。第二表面320c相背对于第一表面310c。第二流体接头340c位于第二表面320c。第一流体接头240c及第二流体接头340c分别通过一流管连通水冷头的二连接头。第三水箱300c的长度lb例如小于第二水箱200c的长度la。
111.散热通道结构400c包含相连的二第一流通段410c及一第二流通段420c。第二流通段420c介于二第一流通段410c之间,且二第一流通段410c与第二流通段420c不直接相连通。二第一流通段410c的长度l1大于第二流通段420c的长度l2,使得第二水箱200c至第一水箱100c的距离d1大于第三水箱300c至第一水箱100c的距离d2。
112.详细来说,第一水箱100c的表面110c与第二水箱200c的表面210c分别连接于散热通道结构400c的二第一流通段410c的相对两端。第一水箱100c的表面110c与第三水箱300c的第一表面310c分别连接于散热通道结构400c的第二流通段420c的相对两端。换言之,第三水箱300c介于第一水箱100c与第二水箱200c之间,且第二水箱200c与第三水箱300c不直接相连通,而是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c的第一流通段410c、第二流通段420c与第一水箱100c相连通。
11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水箱200c与第三水箱300c在第一水箱100c的第一表面的投影有部分重叠,但因为第二水箱200c至第一水箱100c的距离大于第三水箱300c至第一水箱100c的距离,且第三水箱300c的长度小于散热通道结构400c的最大宽度,使得第二水箱200c与第三水箱300c之间形成有一空间。空间用以容纳水冷头10c。如此一来,仅有低温冷却液流入第三水箱300c,而不会在第三水箱300c发生低温、高温冷却液交汇的状况。因此,即可避免冷、热冷却液交汇所产生的扰流问题,进而提升水冷散热装置20c的散热效能。
1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410c、第二流通段420c是以具有直线流道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第二流通段亦可为具有弯曲流道。
11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接头240c的第一开口方向o1与第二流体接头340c的第二开口方向o2皆与第一流通段410c的流道的延伸方向e平行。
116.上述实施例的第二水箱200c与第三水箱300c于第一水箱的表面110c的投影不重叠,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0。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117.本实施例的水冷散热装置20d包含一第一水箱100d、一第二水箱200d、一第三水箱300d及一散热通道结构400d。第一水箱100d具有一表面110d。
118.第二水箱200d具有相邻的一第一表面210d、一第二表面220d及一第一流体接头240d。第一流体接头240d位于第二表面240d。
119.第三水箱300d具有一第一表面310d、一第二表面320d及一第二流体接头340d。第二表面320d相背对于第一表面310d。第二流体接头340d位于第二表面320d。第一流体接头240d及第二流体接头340d分别通过一流管连通水冷头的二连接头。第三水箱300d的长度lb例如大于第二水箱200d的长度la。
120.散热通道结构400d包含相连的一第一流通段410d及一第二流通段420d,且第一流通段410d与第二流通段420d不直接相连通。第一流通段410d的长度l1大于第二流通段420d的长度l2,使得第二水箱200d至第一水箱100d的距离d1大于第三水箱300d至第一水箱100d的距离d2。
121.详细来说,第一水箱100d的表面110d与第二水箱200d的表面210d分别连接于散热通道结构400d的第一流通段410d的相对两端。第一水箱100d的表面110d与第三水箱300d的第一表面310d分别连接于散热通道结构400d的第二流通段420d的相对两端。换言之,第三水箱300d介于第一水箱100d与第二水箱200d之间,且第二水箱200d与第三水箱300d不直接相连通,而是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d的第一流通段410d、第二流通段420d与第一水箱100d相连通。
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水箱200d与第三水箱300d在第一水箱100d的第一表面的投影有部分重叠,但因为第二水箱200d至第一水箱100d的距离d1大于第三水箱300d至第一水箱
100d的距离d2,且第三水箱300d的长度lb小于散热通道结构400d的最大宽度w,使得第二水箱200d与第三水箱300d之间形成有一空间。空间用以容纳水冷头10。如此一来,仅有低温冷却液流入第三水箱300d,而不会在第三水箱300d发生低温、高温冷却液交汇的状况。因此,即可避免冷、热冷却液交汇所产生的扰流问题,进而提升水冷散热装置20d的散热效能。
1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410d、第二流通段420d是以具有直线流道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第二流通段亦可为具有弯曲流道。
1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接头240的第一开口方向o1与第一流通段410的流道的延伸方向e垂直,第二流体接头340的第二开口方向o2与第一流通段410的流道的延伸方向e平行。也就是说,第一流体接头240的第一开口方向o1与第二流体接头340的第二开口方向o2相垂直。
125.上述实施例的第二水箱200d与第三水箱300d位于第一水箱100d的同一侧,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1。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126.本实施例的水冷散热装置20e包含一第一水箱100e、一第二水箱200e、一第三水箱300e及一散热通道结构400e。第一水箱100e具有一表面110e。
127.第二水箱200e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210e、一第二表面220e及一第一流体接头240e。第一流体接头240e位于第二表面240e。
128.第三水箱300e具有一第一表面310e、一第二表面320e及一第二流体接头340e。第二表面320e相背对于第一表面310e。第二流体接头340e位于第二表面320e。第一流体接头240e及第二流体接头340e分别通过一流管连通水冷头的二连接头。第三水箱300e的长度lb例如大于第二水箱200e的长度la。
129.散热通道结构400e包含相连的一第一流通段410e及一第二流通段420e,且第一流通段410e与第二流通段420e不直接相连通。第一流通段410e的长度l1等于第二流通段420e的长度l2,使得第二水箱200e至第一水箱100e的距离d1等于第三水箱300e至第一水箱100e的距离d2。
130.详细来说,第一水箱100e的表面110e与第二水箱200e的第一表面210e分别连接于散热通道结构400e的第一流通段410e的相对两端。第一水箱100e的表面110e与第三水箱300e的第一表面310e分别连接于散热通道结构400e的第二流通段420e的相对两端。换言之,第三水箱300e介于第一水箱100e与第二水箱200e之间,且第二水箱200e与第三水箱300e不直接相连通,而是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e的第一流通段410e、第二流通段420e与第一水箱100e相连通。
13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水箱200e与第三水箱300e在第一水箱100e的表面110e的投影无重叠且因为散热通道结构400e未介于第二水箱200e与第三水箱300e之间,使得第三水箱300e仅有低温冷却液流入,而不会在第三水箱300e发生低温、高温冷却液交汇的状况。因此,即可避免冷、热冷却液交汇所产生的扰流问题,进而提升水冷散热装置20e的散热效能。
1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410e、第二流通段420e是以具有直线流道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第二流通段亦可为具有弯曲流道。
1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接头240e的第一开口方向o1与第二流体接头340e的第二开口方向o2皆与第一流通段410e的流道的延伸方向e平行。
134.上述实施例的第二水箱200e与第三水箱300e位于第一水箱100e的同一侧,但并不
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2。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135.本实施例的水冷散热装置20f包含一第一水箱100f、一第二水箱200f、一第三水箱300f、一第四水箱500f及一散热通道结构400f。第一水箱100f具有一表面110f。
136.第二水箱200f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210f、一第二表面220f及一第一流体接头240f。第一流体接头240f位于第二表面220f。
137.第三水箱300f具有一第一表面310f、一第二表面320f及一第二流体接头340f。第二表面320f相背对于第一表面310f。第二流体接头340f位于第二表面320f。第一流体接头240f及第二流体接头340f分别通过一流管30连通水冷头10的二连接头11。第三水箱300f的长度例如等于第二水箱200f的长度。第四水箱500f具有一表面510f。
138.散热通道结构400f具有一第一侧401f、一第二侧402f及一凹槽s。凹槽s介于第一侧401f与第二侧402f之间。详细来说,令散热通道结构400f包含相连的一第一流通段410f、一第二流通段420f及一第三流通段430f。第二流通段420f与第三流通段430f并排于第一流通段410f的其中一侧,且凹槽s位于第二流通段420f与第三流通段430f之间。第一流通段410f、第二流通段420f及第三流通段430f不直接相连通,且第一流通段410f的长度l1大于第二流通段420f的长度l2。
139.详细来说,第一流通段410f与第三流通段430f的一侧连接于第一水箱100f的表面110f,第一流通段410f的另一侧与第二流通段420f的一侧连接于第四水箱的表面410f。第二水箱200f的第一表面210f连接于第二流通段420f远离第四水箱的一侧,且第三水箱300f的第一表面310f连接于第三流通段430f远离第一水箱100f的一侧。换言之,第二水箱200f与第三水箱300f介于第一水箱100f与第四水箱之间,且第二水箱200f与第三水箱300f不直接相连通,而是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f的第一流通段410f、第二流通段420f、第三流通段430f、第一水箱100f与第四水箱500f相连通。再换言之,第四水箱500f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f的第一流通段410f连通第一水箱100f,第二水箱200f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f的第二流通段420f连通第四水箱500f,第三水箱300f通过散热通道结构400f的第三流通段430f连通第一水箱100f。
14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水箱200f与第三水箱300f在第一水箱100f的表面110f的投影有重叠,但因为第二水箱200f与第三水箱300f位于凹槽s内,且彼此保持一间隙。第二水箱200f与第三水箱300f之间的间隙系用以容纳水冷头。如此一来,仅有低温冷却液流入第三水箱300f,而不会在第三水箱300f发生低温、高温冷却液交汇的状况。因此,即可避免冷、热冷却液交汇所产生的扰流问题,进而提升水冷散热装置20f的散热效能。
1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410f、第二流通段420f与第三流通段430f是以具有直线流道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段、第二流通段、第三流通段亦可为具有弯曲流道。
1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接头240f的第一开口方向o1与第二流体接头340f的第二开口方向o2皆与第一流通段410的流道的延伸方向e平行。
143.上述水冷散热装置的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且各实施例足以支撑各独立权利要求的范围。举例来说,图3、7、8、11的实施例皆属于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在第一水箱的正投影不相重叠的实施例。图3、7、9、10、12的实施例皆属于第二水箱至第一水箱的距离大于第三水箱至第一水箱的距离,且第三水箱的长度小于散热通道结构的最
大宽度的实施例。图3、7、9、10、11、12的实施例皆属于散热通道结构未介于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之间的实施例。图3、7、8、9、10、12的实施例皆属于散热通道结构具有一凹槽,第三水箱全部位于凹槽中,且凹槽用以容纳水冷头的实施例。图3、7、8、9、10、12的实施例皆属于第三水箱介于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之间,且第三水箱仅其中一侧直接连通散热通道结构的实施例。
144.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水冷散热装置与水冷系统,由于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通过散热通道结构与第一水箱相连通,且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在第一水箱的正投影不相重叠,使得第二水箱与散热通道结构不会位于第三水箱远离第一水箱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二水箱不会通过散热通道结构与第三水箱远离第一水箱的一侧相连通。如此一来,仅有低温冷却液流入第三水箱,而不会在第三水箱发生低温、高温冷却液交汇的状况。因此,即可避免冷、热冷却液交汇所产生的扰流问题,进而提升水冷散热装置的散热效能。
145.再者,由于第二水箱至第一水箱的距离大于第三水箱至第一水箱的距离,且第三水箱的长度小于散热通道结构的最大宽度,使得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之间形成有一空间。空间用以容纳水冷头。如此一来,仅有低温冷却液流入第三水箱,而不会在第三水箱发生低温、高温冷却液交汇的状况。因此,即可避免冷、热冷却液交汇所产生的扰流问题,进而提升水冷散热装置的散热效能。
146.此外,由于第三水箱位于凹槽内,且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彼此保持一间隙,使得仅有低温冷却液流入第三水箱,而不会在第三水箱发生低温、高温冷却液交汇的状况。因此,即可避免冷、热冷却液交汇所产生的扰流问题,进而提升水冷散热装置的散热效能。
147.此外,在部分实施例中,散热通道结构的凹槽用以容纳水冷头,以缩小水冷系统的整体体积。
148.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诸项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