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93320发布日期:2020-12-22 14:0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元器件愈来愈朝向高密度集成化方向发展,相关设备热载荷急剧增加,高者已超10000kw,常会导致信号失真,乃至设备结构性破坏等严峻问题“冯林敏,氧化石墨烯制备石墨膜及其导热性能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1.”。因此,散热问题成为了电子材料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基础性问题。

导热膜是解决电子材料散热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石墨烯作为一类新型石墨类二维片状材料,其理论面内热导率远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等碳材料,可高达5300w·m-1·k-1,是已知热导率最高的材料“高宏等,一种含有石墨烯的高导热导电胶的制备方法,zl2013101487496”,该类二维材料为制备高导热膜提供了可能。例如,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微褶皱化大片石墨烯的组装,研发出一种高散热石墨烯膜,该膜面内导热率最高达到2053w·m-1·k-1“lipeng,etal,ultrahighthermalconductiveyetsuperflexiblegraphenefilms,adv.mater.2017,29,1700589”。尽管以纯石墨烯为导热膜的研究目前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石墨烯的化学惰性致使石墨烯片之间仍为物理的堆砌,致使厚度方向的热传导效果普遍不理想,因此材料整体应用性仍受到限制。

作为导电性最好的金属银,也具有金属中最高的热导率(100℃,412w·m-1·k-1)。纯金属银材料相比于石墨烯材料面内导热系数(5300w·m-1·k-1)较低,再加以价格昂贵,因而难以直接应用于电子材料领域。但是,金属属于各向同性材料。基于此,耦合银和石墨烯的复合为制备面内、厚度方向皆有优良导热性能的导热膜将提供可能。然而,目前由于制备方法的缺乏,该领域研究还不够深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以期获得一种高导热膜材料。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导热膜包括石墨烯和银两种组分,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室温下,按体积比1∶(0.2~5),将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加入到硝酸银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白色乳浊液a。所述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为5~15%,硝酸银水溶液质量分数为5~15%。

2、室温下,将购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上述白色乳浊液a混合制得b溶液,将b溶液于(40~50)℃干燥后得到膜c。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质量分数为2%;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a溶液的质量比为50∶(0.5~1)。

3、将膜c浸泡于抗坏血酸水溶液中,室温下反应1h,促使银的生成,而后取出于40℃干燥后得到膜d。所述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10%,所述膜c与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0.5~1)∶1000。

4、将膜d完全浸渍于氢碘酸溶液中,90℃下反应1h后取出,(40~50)℃干燥后得到膜e,所述氢碘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5%,所述膜d与氢碘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0.5-1)∶1000。

5、氩气气氛中,将膜e于1300℃碳化炉中碳化10h,并在2200℃中石墨化炉中石墨化3h后,促使银的熔融以及在石墨烯片层间的渗透,于300mpa辊压0.5h,即可获得导热膜。

进一步的,所述氧化石墨烯片层直径大于10μm。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为5%,硝酸银水溶液质量分数为5%;所述步骤(2)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白色乳浊液a的质量比为50∶0.5;所述步骤(3)中: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所述膜c与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0;所述步骤(4)中:膜d与氢碘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0.5∶1000。该种条件下得到的膜材料的厚度方向导热系数可达9.2w·m-1.k-1,面内平面可达985w·m-1·k-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前期银的生成以及后期银的熔融、渗透作用,将银添加至石墨烯膜中,耦合了石墨烯片层和银的面内和厚度方向的各自导热优势,获得了一种高导热膜材料。该膜材料的厚度方向导热系数可达6.8-9.2w·m-1·k-1,面内平面可达806-985w·m-1·k-1

2、本发明高导热膜材料,柔性好,可裁剪,呈银灰色,略带金属光泽。同时制备过程工艺简单,合成方便,易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获得的导热膜光学照片;

如图1所示,本发明导热膜,柔性好,可裁剪,呈银灰色,略带金属光泽。图中标尺为3cm。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详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1、室温下,按体积比1∶0.2,将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加入到硝酸银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白色乳浊液a。所述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为5%,硝酸银水溶液质量分数为5%。

2、室温下,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厂家:智钛纳米)和上述白色乳浊液a混合制得b溶液,将b溶液于(40-50)℃干燥后得到膜c。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质量分数为2%,氧化石墨烯片层直径大于10μm;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a溶液的质量比为50∶0.5。

3、将膜c浸泡于抗坏血酸水溶液中,室温下反应1h,促使银的生成,而后取出于40℃干燥后得到膜d。所述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所述膜c与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0.5∶1000。

4、将膜d完全浸渍于氢碘酸溶液中,90℃下反应1h后取出,40℃干燥后得到膜e,所述氢碘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5%,所述膜d与氢碘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0.5∶1000。

5、氩气气氛中,将膜e于1300℃碳化炉中碳化10h,并在2200℃中石墨化炉中石墨化3h后,促使银的熔融以及在石墨烯片层间的渗透,于300mpa辊压0.5h,即可获得导热膜。

该膜材料的厚度方向导热系数可达6.8w·m-1·k-1,面内平面可达806w·m-1·k-1

实施例2

1、室温下,按体积比1∶5,将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加入到硝酸银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白色乳浊液a。所述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为5%,硝酸银水溶液质量分数为5%。

2、室温下,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厂家:智钛纳米)和上述白色乳浊液a混合制得b溶液,将b溶液于50℃干燥后得到膜c。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质量分数为2%,氧化石墨烯片层直径大于10μm;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a溶液的质量比为50∶0.5。

3、将膜c浸泡于抗坏血酸水溶液中,室温下反应1h,促使银的生成,而后取出于40℃干燥后得到膜d。所述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所述膜c与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0。

4、将膜d完全浸渍于氢碘酸溶液中,90℃下反应1h后取出,40℃干燥后得到膜e,所述氢碘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5%,所述膜d与氢碘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0.5∶1000。

5、氩气气氛中,将膜e于1300℃碳化炉中碳化10h,并在2200℃中石墨化炉中石墨化3h后,促使银的熔融以及在石墨烯片层间的渗透,于300mpa辊压0.5h,即可获得导热膜。

该膜材料的厚度方向导热系数可达9.2w·m-1·k-1,面内平面可达985w·m-1·k-1

实施例3

1、室温下,按体积比1∶1,将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加入到硝酸银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白色乳浊液a。所述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为15%,硝酸银水溶液质量分数为15%。

2、室温下,将购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厂家:智钛纳米)和上述白色乳浊液a混合制得b溶液,将b溶液于50℃干燥后得到膜c。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质量分数为2%,氧化石墨烯片层直径大于10μm;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a溶液的质量比为50∶1。

3、将膜c浸泡于抗坏血酸水溶液中,室温下反应1h,促使银的生成,而后取出于40℃干燥后得到膜d。所述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所述膜c与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0。

4、将膜d完全浸渍于氢碘酸溶液中,90℃下反应1h后取出,40℃干燥后得到膜e,所述氢碘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5%,所述膜d与氢碘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0。

5、氩气气氛中,将膜e于1300℃碳化炉中碳化10h,并在2200℃中石墨化炉中石墨化3h后,促使银的熔融以及在石墨烯片层间的渗透,于300mpa辊压0.5h,即可获得导热膜。

该膜材料的厚度方向导热系数可达7.1w·m-1·k-1,面内平面可达726w·m-1·k-1

实施例4

1、室温下,按体积比1∶3,将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加入到硝酸银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白色乳浊液a。所述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为10%,硝酸银水溶液质量分数为10%。

2、室温下,将购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厂家:智钛纳米)和上述白色乳浊液a混合制得b溶液,将b溶液于40℃干燥后得到膜c。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质量分数为2%,氧化石墨烯片层直径大于10μm;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a溶液的质量比为50∶0.7。

3、将膜c浸泡于抗坏血酸水溶液中,室温下反应1h,促使银的生成,而后取出于40℃干燥后得到膜d。所述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所述膜c与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0.8∶1000。

4、将膜d完全浸渍于氢碘酸溶液中,90℃下反应1h后取出,(40-50)℃干燥后得到膜e,所述氢碘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5%,所述膜d与氢碘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0.6∶1000。

5、氩气气氛中,将膜e于1300℃碳化炉中碳化10h,并在2200℃中石墨化炉中石墨化3h后,促使银的熔融以及在石墨烯片层间的渗透,于300mpa辊压0.5h,即可获得导热膜。

该膜材料的厚度方向导热系数可达8.1w·m-1·k-1,面内平面可达859w·m-1·k-1

实施例5

1、室温下,按体积比1∶2,将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加入到硝酸银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白色乳浊液a。所述1,2-二甲基咪唑水溶液为9%,硝酸银水溶液质量分数为6%。

2、室温下,将购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厂家:智钛纳米)和上述白色乳浊液a混合制得b溶液,将b溶液于50℃干燥后得到膜c。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质量分数为2%,氧化石墨烯片层直径大于10μm;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a溶液的质量比为50∶1。

3、将膜c浸泡于抗坏血酸水溶液中,室温下反应1h,取出得到膜d。所述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10%,所述膜c与抗坏血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0。

4、将膜d完全浸渍于氢碘酸溶液中,90℃下反应1h后取出,40℃干燥后得到膜e,所述氢碘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5%,所述膜d与氢碘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0.9∶1000。

5、氩气气氛中,将膜e于1300℃碳化炉中碳化10h,并在2200℃中石墨化炉中石墨化3h后,促使银的熔融以及在石墨烯片层间的渗透,于300mpa辊压0.5h,即可获得导热膜。

该膜材料的厚度方向导热系数可达7.5w·m-1·k-1,面内平面可达882w·m-1·k-1

实施例1-5的样品和银、石墨烯的导热系数对比具体见表1。从表中可见实施例样品耦合了银和石墨烯的优势。

表1实施例样品和银、石墨烯的导热系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