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2420发布日期:2020-08-28 17:2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热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热膜。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热膜主要采用图1和2所示的结构。图1中的电热膜的电极设置在电热层的两侧,电流需要横跨整个电热层传导,传导距离过大导致电热膜的发热均匀性差。图2中的电热膜改进了电极结构,电极的交叉机构缩短了电流的传导距离,但是当采用这种结构时,如果电热层材料的电阻不均匀,还是无法解决电热膜发热均匀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膜,将电热层进行模块化分割,提高发热均匀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热膜,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通电电极及沿所述第一通电电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通电电极及沿所述第二通电电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相向延伸形成交叉结构;电热层,所述电热层包括至少两个电热部,所述电热部之间设置有分割带;所述电热层分别和所述第一通电电极之间、所述第二通电电极之间设置有断流带,所述电热部分别和所述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交叉设置并接触。

优选的,所述分割带的形状为直线型、折线型或曲线型。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间距等于相邻的所述分割带的间距。

优选的,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电热层设置于两层所述绝缘层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的内侧设置有热固胶层。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热固胶层为环氧树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pi薄膜或pet薄膜。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为铜箔或银浆,所述第二电极为铜箔或银浆。

优选的,所述电热层为石墨烯浆膜、碳浆膜和银浆薄膜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1.将电热层进行模块化分割,每个电热模块的电阻较为均匀,发热均匀性好;

2.其中一个电热模块的阻值变化,不会对其他电热模块的工作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电极;101为第一通电电极;102为第一内电极;2为第二电极;201为第二通电电极;202为第二内电极;3为电热层;301为电热部;4为分割带;5为断流带;6为绝缘层;7为热固胶层;8为导线槽;9为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的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更为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以下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3和4所示,一种电热膜,包括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相互配合,第一电极1包括第一通电电极101及沿第一通电电极101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内电极102,第二电极2包括第二通电电极201及沿第二通电电极201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内电极202,第一内电极102和第二内电极202相向延伸,形成类似于交叉的手指的结构。第一通电电极101和第二通电电极201分别通过导电线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电热层3分别和第一内电极102、第二内电极202接触,形成回路。电流在相邻的第一内电极102和第二内电极202之间传导,传导距离小,可以避免由于电流的传导距离过大导致的发热膜发热不均匀。

还包括电热层3,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电热层3的尺寸,设计三条分割带4,分割带4横向将电热层3分割为四个电热部301,使电流无法直接在电热部301之间传导。

电热部301分别和第一内电极102、第二内电极202交叉设置。第一内电极102和第二内电极202继续纵向划分电热部301,相邻的第一内电极102和第二内电极202之间的电热部301部分为一个电热模块(未标注),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电热部301包括四个电热模块。

电热层3分别和第一通电电极101之间、第二通电电极之间102设置有断流带5。因此,两个通电电极之间的电流传导必须经过配合的内电极,以及内电极之间的连通的电热模块,即电流的传导在每个电热模块中分别进行。

由于电热模块经过划分后面积较小,其电阻相较于整个电热层3更为均匀,对电流的传导影响小,因此每个电热模块各自发热后,整体发热均匀性的效果优于整个电热层3单独发热。而且,当其中一个电热模块的阻值发生骤变,也不会影响其他电热模块的发热效果,导致电热层3的整体发热效果变差。

在实际设计中,由于地形等因素,可能需要将部分的电热模块设计为不规则的形状,此时,分割带4的形状可能为非直线型。

但是,在优选的情形下,将电热模块设计为矩形,更有利于电流的直线传导,提高传导效率,从而提高发热效果。进一步优选的,将电热模块设计为正方形,即相邻的第一内电极102和第二内电极202的间距等于相邻的分割带4的间距,可以方便电热层3上分割带4的分割位置和电极的布设位置的设计。

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和电热层3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绝缘层6,用于对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和电热层3进行支撑和保护,以及避免电热膜的电流传导到外界。

绝缘层6上模切冲孔出导线槽8,用于导入导电线,使绝缘层6下的通电电极与外部的电源连通,或设置于电热层3上的元器件,如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传出。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制作工艺。

制作工艺一,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导电银浆在一层绝缘薄膜上采用网版印刷工艺印刷出电极线路,其中,绝缘薄膜的材料可以是pi,也可以是pet;

2.在电极线路上采用印刷工艺敷设电热材料,电热材料可以是导电碳浆,或导电石墨烯浆,或银浆;

3.在另一层绝缘薄膜上做模切冲孔,通过热压法(温度:100~200℃,压力:1~10mpa)将该绝缘薄膜压在电热材料上,两层绝缘薄膜的相对侧带有环氧树脂热固胶,使两层绝缘薄膜可以热压在一起。

4.在通电电极上电焊导电线,焊点上点电绝缘胶。

制作工艺二,包括以下步骤:

1.在铜箔上采用蚀刻法刻蚀出电极线路;

2.通过涂布机将导电浆料涂布在20~50g离型膜形成导电薄膜层,将带有导电薄膜层进行模切冲压排废;

3.对准导电薄膜层上模切出的电极线路的位置,将导电薄膜层热压在电极线路上;

4.在绝缘薄膜上做模切冲孔,通过热压法将绝缘薄膜压在带有电极线路的导电薄膜层的上下两侧,并将两层绝缘膜热压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