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5669发布日期:2020-12-08 13:5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气柜。



背景技术:

电气柜,是由钢材质加工而成用来保护电气元件的柜子。电气柜制作材料一般分为热轧钢板和冷轧钢板两种。冷轧钢板相对热轧钢板更材质柔软,更适合电气柜的制作。电气柜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各行各业的电气设备中。

现有公知的技术中,电气柜内安装的电气元件数量相对较少,并且,由于各类电气控制元件是安装在电气柜内,由于空间有限,造成电气元件安装及维修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气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前侧敞开形成敞口,还包括柜门,所述柜门可枢接转动地设在所述柜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敞口,还包括滑动架及载板,所述滑动架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沿前后方向在远离所述敞口的第一位置和邻近所述敞口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所述载板设在所述滑动架上且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枢接转动,当所述载板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载板收容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当所述滑动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载板可自所述第三位置转动至所述第四位置,当所述载板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载板位于所述敞口外。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气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前侧敞开形成敞口,还包括柜门,所述柜门可枢接转动地设在所述柜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敞口,其特征是,还包括滑动架及载板,

所述滑动架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沿前后方向在远离所述敞口的第一位置和邻近所述敞口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所述滑动架包括:连接框及滑动组件,所述连接框限定有镂空区;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导轨及滑块,所述导轨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框上且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所述载板设在所述滑动架上且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枢接转动,当所述载板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载板收容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当所述滑动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载板可自所述第三位置转动至所述第四位置,当所述载板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载板位于所述敞口外;

所述载板与所述连接框可枢接转动连接,当所述载板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载板位于所述镂空区内。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设在所述柜体上,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风扇及第二散热风扇,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设在所述柜体上,用以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吹风;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风扇设在所述柜体上并远离所述第一散热风扇,用以抽吸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热空气并向外排出。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邻近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且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被配置为其吹入的风经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柜体还具有送风空间,所述送风空间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下方,且所述送风空间与所述容置空间之间具有连通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在所述送风空间内,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设在所述送风空间的壁上,所述第二散热风扇设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壁上。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连通件被构造成网孔板,所述网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将所述送风空间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吹入的风经由所述通孔流入至所述容置空间。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柜体的底部设有散热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贴设在所述散热器上。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载板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框可枢接转动连接,所述载板的另一侧设在适于与所述连接框相吸引的磁性吸附件。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载板的一侧设有挂接件,所述挂接件上设有向下延伸的轴部,所述连接框上设有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上设有与所述轴部枢接转动配合的孔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气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前侧敞开形成敞口,还包括柜门,所述柜门可枢接转动地设在所述柜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敞口,还包括滑动架及载板,所述滑动架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沿前后方向在远离所述敞口的第一位置和邻近所述敞口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所述载板设在所述滑动架上且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枢接转动,当所述载板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载板收容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当所述滑动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载板可自所述第三位置转动至所述第四位置,当所述载板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载板位于所述敞口外。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气柜在柜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气柜在柜门打开时(滑动架位于第一位置且载板位于第三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气柜在柜门打开时(滑动架位于第二位置且载板位于第三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气柜在柜门打开时(滑动架位于第二位置且载板位于第四位置)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气柜在柜门打开时(滑动架位于第二位置且载板位于第四位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气柜中滑动架与载板(载板位于第四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气柜中滑动架与载板(载板位于第四位置且移除电气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气柜中滑动架与载板(载板位于第四位置且移除电气元件)的拆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气柜中柜体及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气柜中柜体及散热装置(局部剖切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柜体,p101.容置空间,p102.送风空间;

11.网孔板,111.通孔;

12.散热器;

20.滑动架,201.连接框,2011.镂空区,2012.承托件,2012a.孔部,202.滑动组件,2021.导轨,2022.滑块;

30.载板,301.挂接件,3011.轴部,302.磁性吸附件;

40.安装配件,401.电气导轨,402.线槽板;

50.柜门;

60.散热装置,601.第一散热风扇,602.第二散热风扇,603.半导体制冷片,60a.、60b.电气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本例中,一种电气柜,用于安装并保护电气元件60a、60b,其包括柜体10、滑动架20、载板30及安装配件40。

具体地,柜体10具有容置空间p101,所述容置空间p101的前侧敞开形成敞口,滑动架20、载板30及安装配件40可以自该敞口装入至柜体10内的容置空间p101。

滑动架20设在所述容置空间p101内,且沿前后方向在远离所述敞口的第一位置和邻近所述敞口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也即是,滑动架20在柜体10内可以相对于柜体10沿前后方向滑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当滑动架20向后滑动时,如图2中所示,沿箭头a滑动,可以滑动至第一位置,当滑动向前滑动时,如图3中所示,沿箭头b滑动,可以滑动至第二位置。

载板30设在所述滑动架20上且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枢转,当所述载板30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载板30收容在于所述容置空间p101内,当所述滑动架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载板30可自所述第三位置转动至所述第四位置,当所述载板30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载板30位于所述敞口外。

也就是说,一方面,载板30设在滑动架20上,可以随滑动架20一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同时,载板30可以相对于滑动架2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滑动。具体的,当滑动架20位于第一位置时,由于第一位置远离敞口,所以,滑动架20和载板30位于容置空间p101内,而当滑动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由于第二位置邻近敞口,所以,在此时,将载板30从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如图4所示,沿箭头c旋转,则载板30可以从容置空间p101内转动至敞口外。

安装配件40适于安装电气元件60a、60b,所述载板30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均设在所述安装配件40,该安装配件40可以包括电气导轨401、线槽板402等,在安装电气元件60a、60b时,可以将对应的电气元件60a、60b安装在电气导轨401上,而通信线缆或电源线可以通过线槽板402固定。柜门50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柜体10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敞口,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柜门50可以保持关闭敞口,而在需要安装或维修电气元件60a、60b时,可以打开该柜门50,使得敞口打开。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气柜的使用过程:

在一般状态下,滑动架20位于远离敞口的第一位置,并且,载板30位于第三位置,此时,滑动架20及载板30均收容于容置空间p101内。

在安装电气元件60a、60b时,打开柜门50,可以将滑动架20向前滑动至第一位置,此时,滑动架20及其上的载板30邻近敞口,在此状态下,可以在载板30的前表面的安装配件40上安装电气元件60a、60b,当载板30的前表面的电气元件60a、60b安装完成后,可以将载板30从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此时,载板30即可从柜体10的容置空间p101内转动至柜体10外,在此状态下,再在载板30的后表面的安装配件40上安装其他电气元件60a、60b,如此,即可完成在载板30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均安装电气元件60a、60b。随后,将载板30恢复至第三位置,并将滑动架20向后滑动至第一位置,使得载板30及滑动架20位于容置空间p101,关闭柜门50即可。

而在维修电气元件60a、60b时,打开柜门50,可以将滑动架20向前滑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如果是载板30的前表面上的电气元件60a、60b需要维修,则可以直接对载板30的前表面的电气元件60a、60b进行维修即可,而如果是在载板30的后表面的电气元件60a、60b需要维修,则可以进一步将载板30从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使得载板30转出至柜体10外,此时,载板30的后表面即可显露在柜体10外,方便对载体的后表面的电气元件60a、60b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将载板30恢复至第三位置,并将滑动架20向后滑动至第一位置,使得载板30及滑动架20位于容置空间p101,关闭柜门50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气柜,载板30设在滑动架20上,载板30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均设有安装配件40,如此,在载板30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均可以通过安装配件40安装各类电气元件60a、60b,如此,可以实现在有限空间内安装更多的电气元件60a、60b,使得电气柜体10积更小,占用空间更小,方便于在各种场景的安装。此外,滑动架20可以在远离所述敞口的第一位置和邻近所述敞口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载板30可以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枢转,当所述载板30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载板30收容在于所述容置空间p101内,当所述滑动架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载板30可自所述第三位置转动至所述第四位置,当所述载板30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载板30位于所述敞口外,如此,在需要在载板30上安装或维修电气元件60a、60b时,可以将滑动架20滑动至邻近敞口的第二位置,再将载板30转动至第四位置,此时,载板30即可转出至敞口外,由于载板30位于柜体10外,所以,方便于管理员对在载板30上安装电气元件60a、60b,或者对载板30上的电气元件60a、60b进行维修。

图6至图8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架20包括连接框201及滑动组件202,其中,连接框201限定有镂空区2011;滑动组件202包括导轨2021及滑块2022,所述导轨2021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p101的底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滑块2022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框201上且与所述导轨2021滑动配合。载板30与所述连接框201可枢转连接,当所述载板30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载板30位于所述镂空区2011内。

也就是说,连接框201的底部通过滑动组件202安装在容置空间p101的底部,连接框201在容置空间p101内可以相对于柜体10沿前后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而载板30可枢转地连接在连接框201上,则载板30既可以随连接框201一同沿前后方向滑动,也可以相对于连接框201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枢转(如图1示例中,连接框201绕一竖向轴线枢转)。此外,当载板30位于第三位置,载板30位于镂空区2011内,较佳的,镂空区2011内的载板30与连接框201平行或共面。

本实施例中,连接框201通过滑动组件202安装至容置空间p101的底部,可以确保连接框2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顺利可靠。而载板30在第三位置时,位于镂空区2011内并与连接框201平行或共面,则可以确保在第三位置时,载板30及滑动架20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方便于载板30上的电气元件60a、60b收容至容置空间p101内。

图1及图9、图10显示,本例中,还包括散热装置60,所述散热装置60设在所述柜体10上,用以为所述容置空间p101内的电气元件60a、60b散热,如此,利用散热装置60对容置空间p101内的电气元件60a、60b进行主动散热,可以提高散热效果,确保柜体10内维持合适的环境温度,确保电气元件60a、60b工作稳定可靠。

本例中,散热装置60可以包括第一散热风扇601和第二散热风扇602,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01设在所述柜体10上,用以向所述容置空间p101内吹风;所述第二散热风扇602设在所述柜体10上并远离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01,用以抽吸所述容置空间p101内的热空气并向外排出。

也就是说,第一散热风扇601与第二散热风扇602的出风方向相反,第一散热风扇601的出风方向朝向容置空间p101内,可以向容置空间p101内吹风,而第二散热风扇602的出风方向朝向容置空间p101外,可以将容置空间p101内的热空气抽吸并排除至柜体10外,如此,利用向内吹风以及向外抽风的方式,可以使得柜体10内外进行空气循环,进而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散热装置60还包括半导体制冷片603,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3邻近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01,且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01被配置为其吹入的风经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3的冷面。

也就是说,半导体制冷片603设在柜体10内,半导体制冷片603具有冷面和热面,在半导体制冷片603工作时,冷面的热量向热面传导,使得冷面的温度降低而到达制冷的目的。由于第一散热风扇601被配置为其吹入的风经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03的冷面,所以,第一散热风扇601吹入的风经过半导体制冷片603的冷面时,会形成温度较低的冷风,冷风再流向容置空间p101内,可以吸收容置空间p101内的热量,进而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再进一步被第二散热风扇602抽吸排除至柜体10外,如此,可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节省电能,可以配置温度传感器及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容置空间p101内的温度值,当温度值超于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603工作,利用半导体制冷片603实现快速散热。而在温度值未超过阈值时,只需要控制第一散热风扇601和第二散热风扇602工作即可,通过第一散热风扇601及第二散热风扇602即可满足散热要求。

图10显示,有利地,柜体10还具有送风空间p102,所述送风空间p102位于所述容置空间p101的下方,且所述送风空间p102与所述容置空间p101之间具有连通件。半导体制冷片603设在所述送风空间p102内,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01设在所述送风空间p102的壁上,所述第二散热风扇602设在所述容置空间p101的壁上。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片603设在送风空间p102内,第一散热风扇601设在送风空间p102的壁上,而第二散热风扇602设在容置空间p101的壁上,并且,利用连通件将送风空间p102与容置空间p101连通,如此,第一散热风扇601吹入的风进入至送风空间p102内,并经过半导体制冷片603的冷面降温形成冷风,冷风再通过连通件向上流入至容置空间p101内,吸收容置空间p101内的热量,进而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再进一步被第二散热风扇602抽吸排除至柜体10外,冷风及热空气流动路径如图10中箭头所示,如此,利用独立的送风空间p102对第一散热风扇601吹入的风进行冷却,可以使得风与半导体制冷片603接触充分,形成的冷风温度更低,最终,可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图9显示,本例中,可选地,连通件被构造成网孔板11,所述网孔板11上设有多个通孔111,多个所述通孔111将所述送风空间p102与所述容置空间p101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散热风扇601吹入的风经由所述通孔111流入至所述容置空间p101,如此,利用网孔板11将送风空间p102与容置空间p101隔离,同时,利用网孔板11上的多个网孔将送风空间p102与容置空间p101连通,由此,可以使得冷风可以通过各个网孔均匀分散的流入容置空间p101内,确保容置空间p101可以均匀降温散热。

图10显示,在本例中,柜体10的底部设有散热器1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贴设在所述散热器12上,示例性的,该散热器12为铝型材制成的板状件,该散热器12与外部环境中的空气可以进行热交换,由于面积大,所以,散热器12从半导体制冷片603的热面吸收热量后,可以将热量快速传导至外部环境中的空气中,实现对半导体制冷片603的热面散热,提高半导体制冷片603的制冷效果。

图7显示,本例中,载板30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框201可枢转连接,所述载板30的另一侧设在适于与所述连接框201相吸引的磁性吸附件302,该磁性吸附件302可以是永磁体或电磁铁等,如此,当载板30转动至第三位置时,利用载板30上的磁性吸附件302与连接框201相吸附,实现载板30与连接框201的吸附固定,其固定方便且可靠。

图8所示,本例中,载板30的所述一侧设有挂接件301,所述挂接件301上设有向下延伸的轴部3011,所述连接框201上设有承托件2012,所述承托件2012上设有与所述轴部3011枢转配合的孔部2012a,如此,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载板30向上提起,使得挂接件301上的轴部3011从承托件2012上的孔部2012a中脱离,即可实现载板30与连接框201拆装,其拆装方便,并且,在安装或维修电气元件60a、60b时,可以将载板30与连接框201拆分,进而方便于对在载板30上安装电气元件60a、60b,或者对载板30上的电气元件60a、60b进行维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