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及移动智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9525发布日期:2020-10-30 21:5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支架及移动智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智能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支架及移动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诸如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人们在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娱乐或办公时,需要支架的配合才能解放双手,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然而,由于传统的支架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支架的使用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及移动智能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支架的使用便捷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架,用于支撑移动智能设备,包括第一定位组件、磁吸盘、与所述磁吸盘同轴转动地连接的转动件,以及与所述转动件可翻转地连接的支撑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件的安装座和可沿自身轴线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定位件,所述转动件沿所述支撑件的翻转方向依次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件于伸出状态下与任一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时,通过磁吸盘的磁吸作用与移动智能设备实现固定连接;将支架与移动智能设备连接后,用户可通过对转动件施力,使转动件相对磁吸盘转动,从而带动支撑件转动,因此,用户可对移动智能设备的横、竖屏支撑状态进行切换,例如,当需要将移动智能设备的横屏支撑状态切换至竖屏支撑状态时,用户将移动智能设备竖向摆放后,再通过转动转动件,从而带动支撑件转动90°,即完成对移动智能设备的支撑状态切换操作;另外,用户还可通过对支撑件施力,使支撑件相对转动件转动,实现移动智能设备的支撑角度调节,当支撑件转动到某一角度位置时,第一定位件与转动件的第一定位部相适配,此时,移动智能设备的支撑角度固定。可见,上述支架可同时实现磁吸连接、对移动智能设备的横、竖屏支撑状态切换以及多支撑角度调节的功能,可满足用户对移动智能设备的不同使用需求,使用便捷性较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安装腔,并且,所述支撑件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安装腔连通外界并沿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滑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口,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拨动件,所述拨动件从所述导向口伸入所述安装腔后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相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且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座或所述支撑件,以向所述第一定位件提供朝所述转动件方向伸出的驱动力。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口的边缘设有卡扣部,当所述第一定位件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卡扣部相互卡合,当所述第一定位件处于缩进状态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卡扣部相互脱离。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磁吸盘包括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所述转动件为环状结构,并且,所述转动件的内壁凸出形成凸环,所述第一盘体与所述第二盘体相互间隔地连接,以将所述凸环夹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磁吸盘设有第二定位组件,所述转动件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部;或,所述转动件设有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磁吸盘的周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相适配的所述第二定位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向所述第二定位件提供朝所述第二定位部方向伸出的驱动力。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阻尼组件,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阻尼组件与所述转动件可翻转地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组件包括轴筒、转轴和阻尼轴套,所述阻尼轴套固定安装于所述轴筒内并与所述转轴套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包括底壳和上述支架,所述底壳上设有磁吸部,所述磁吸部与所述支架的磁吸盘相吸合。

由于上述移动智能设备采用了上述支架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智能设备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移动智能设备中的第一定位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图2所示移动智能设备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移动智能设备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移动智能设备中的阻尼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图2所示移动智能设备中的第一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移动智能设备中的第二定位组件的爆炸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支架,11、第一定位组件,111、安装座,1111、导向孔,112、第一定位件,1121、支顶部,113、第一弹性件,114、拨动件,12、磁吸盘,121、第一盘体,1211、第一安装槽,1212、第二安装槽,122、第二盘体,123、第一磁铁,13、转动件,131、第一定位部,132、凸环,133、第二定位部,134、第一轴孔,135、第一卡口,14、支撑件,141、安装腔,142、导向口,143、第三安装槽,144、缓冲垫,145、第二轴孔,15、第二定位组件,151、第二定位件,152、第二弹性件,153、套筒,16、阻尼组件,161、轴筒,1611、第二卡口,1612、第一卡部,162、转轴,163、阻尼轴套,1631、正转阻尼套,1632、反转阻尼套,1633、第二卡部,1634、第三卡部,1635、第一断口,1636、第二断口,164、轴头,20、底壳,21、磁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支架10,用于支撑移动智能设备,包括第一定位组件11、磁吸盘12、与磁吸盘12同轴转动地连接的转动件13,以及与转动件13可翻转地连接的支撑件14,第一定位组件11包括安装于支撑件14的安装座111和可沿自身轴线滑动地安装于安装座111的第一定位件112,转动件13沿支撑件14的翻转方向依次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131,第一定位件112于伸出状态下与任一第一定位部131相适配。

上述支架10在使用时,通过磁吸盘12的磁吸作用与移动智能设备实现固定连接;将支架10与移动智能设备连接后,用户可通过对转动件13施力,使转动件13相对磁吸盘12转动,从而带动支撑件14转动,因此,用户可对移动智能设备的横、竖屏支撑状态进行切换,例如,当需要将移动智能设备的横屏支撑状态切换至竖屏支撑状态时,用户将移动智能设备竖向摆放后,再通过转动转动件13,从而带动支撑件14转动90°,即完成对移动智能设备的支撑状态切换操作;另外,用户还可通过对支撑件14施力,使支撑件14相对转动件13转动,实现移动智能设备的支撑角度调节,当支撑件14转动到某一角度位置时,第一定位件112与转动件13的第一定位部131相适配,此时,移动智能设备的支撑角度固定。可见,上述支架10可同时实现磁吸连接、对移动智能设备的横、竖屏支撑状态切换以及多支撑角度调节的功能,可满足用户对移动智能设备的不同使用需求,具有较好的使用便捷性。

具体地,请结合图2和图5所示,第一定位件112可选为定位柱,第一定位部131可选为定位孔或定位凹口,多个第一定位部131中的一个沿竖直方向设置,当第一定位件112插入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131后,支撑件14与转动件13形成近似平板结构,有效减少支架10的容纳空间,方便用户携带。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至图4所示,支撑件14内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定位组件11的安装腔141,并且,支撑件14开设有用于供安装腔141连通外界并沿第一定位部131的滑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口142,第一定位组件11还包括拨动件114,拨动件114从导向口142伸入安装腔141后与第一定位件112相连接。拨动件114可沿导向口142的导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当用户将拨动件114拨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定位件112向外伸出并与第一定位部131相适配,此时,支撑板与转动件13相对固定;当用户将拨动件114拨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定位件112缩进安装腔141内并与第一定位部131相脱离,此时,支撑板与转动件13可相对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和图5所示,磁吸盘12包括第一盘体121和第二盘体122,转动件13为环状结构,并且,转动件13的内壁凸出形成凸环132,第一盘体121与第二盘体122相互间隔地连接,以将凸环132夹持。通过第一盘体121与第二盘体122相连后将凸环132夹持,实现磁吸盘12与转动件13相对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磁吸盘12与转动件13的转动连接结构有多种,并不仅仅限于前述转动连接结构,还可为如转轴连接结构、轴承连接结构等转动连接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和图5所示,磁吸盘12设有第二定位组件15,转动件13的内壁设有与第二定位组件15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部133;或,转动件13设有第二定位组件15,磁吸盘12的周壁设有与第二定位组件15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部133。具体地,第二定位组件15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133设置至少两个,特别地,第二定位组件15设置两个,两第二定位组件15以磁吸盘12或转动件13的直径为对称轴对称分布;第二定位部133设置四个,相邻两第二定位部133的弧度差为90°。在进行横、竖屏支撑状态切换时,用户转动转动件13,当第二定位组件15与下一第二定位部133相适配时,即转动件13转动了90°,有效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同时,通过第二定位组件15与第二定位部133相适配,也可在非切换状态下将第二定位组件15与第二定位部133相对固定,提高支架10的使用稳定性。

具体地,请结合图2、图5和图8所示,第二定位组件15包括第二弹性件152和第二定位件151,第二弹性件152用于向第二定位件151提供朝第二定位部133方向伸出的驱动力。

具体地,请结合图2、图5、图7和图8所示,以第二定位组件15设于磁吸盘12且第二定位部133设于转动件13为例,磁吸盘12的第一盘体121的周壁设有第一安装槽1211,第二定位组件15还包括插接于第一安装槽1211内的套筒153,第二弹性件152容置于套筒153内,第二弹性件152的一端与第二定位件151抵接且另一端抵接于套筒153的底部,以向第二定位件151提供朝第二定位部133方向伸出的驱动力。

具体地,请结合图2、图5、图7和图8所示,第二定位部133可选为定位凹口,第二弹性件152可选为弹簧,第二定位件151可选为定位珠或定位柱,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定位柱作为第二定位件151,但当采用定位柱作为第二定位件151时,定位柱靠近第二定位部133的端部优选采用圆滑过渡结构。

具体地,请结合图2和图7所示,磁吸盘12还包括第一磁铁123,第一盘体121靠近第二盘体12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12,第一磁铁123安装于第二安装槽1212内。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和图6所示,支架10还包括阻尼组件16,支撑件14通过阻尼组件16与转动件13可翻转地连接。通过设置阻尼组件16,为用户转动支撑件14过程中提供一定的阻尼感,避免支撑件14转动过于灵活,进一步提高支撑角度调节操作的便捷性。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6所示,阻尼组件16包括轴筒161、转轴162和阻尼轴套163,阻尼轴套163固定安装于轴筒161内并与转轴162套接。其中,轴筒161与转动件13固定连接,转轴162的一端与支撑件14固定连接,通过将阻尼轴套163与转轴162套接,阻尼轴套163向转轴162提供一定的紧套力,支撑件14在转动时带动转轴162转动,转轴162在该紧套力的作用下使支撑件14在转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阻尼感。

具体地,请结合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转动件13开设有第一轴孔134,第一轴孔134的内壁设有第一卡口135,轴筒161上设有与第一卡口135相适配的第一卡部1612,轴筒161安装于第一轴孔134内并使第一卡部1612与第一卡口135相适配,以实现轴筒161与转动件13固定连接;阻尼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转轴162靠近支撑件的一端的轴头164,支撑件14开设有第二轴孔145,轴头164设置为非圆结构,第二轴孔145与轴头164的形状结构相匹配,以实现轴头164与支撑件14固定连接。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6所示,阻尼轴套163包括正转阻尼套1631和反转阻尼套1632,轴筒161内设有第二卡口1611,正转阻尼套1631设有第二卡部1633且反转阻尼套1632设有第三卡部1634,第二卡部1633和第三卡部1634均与第二卡口1611相适配,正转阻尼套163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断口1635,反转阻尼套1632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断口1636,第一断口1635位于第二卡部1633的一侧,第二断口1636位于第三卡部1634背离第一断口1635的一侧,即正转阻尼套1631的第二卡部1633和第一断口1635的设置位置与反转阻尼套1632的第三卡部1634和第二断口1636的设置位置相反。在安装时,先将正转阻尼套1631和反转阻尼套1632与转轴162套接,然后将正转阻尼套1631、反转阻尼套1632和转轴162插入轴筒161内,此时,第二卡部1633和第三卡部1634均与第二卡口1611相适配,以使正转阻尼套1631和反转阻尼套1632固定在轴筒161内,第一断口1635和第二断口1636均收窄,以向转轴162提供紧套力;当转轴162正向转动时,在正转阻尼套1631与转轴162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第一断口1635进一步收窄,正转阻尼套1631作用于转轴162的紧套力增加,在反转阻尼套1632与转轴162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第二断口1636小幅扩宽,反转阻尼套1632作用于转轴162的紧套力减少;当转轴162反向转动时,在反转阻尼套1632与转轴162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第二断口1636进一步收窄,反转阻尼套1632作用于转轴162的紧套力增加,在正转阻尼套1631与转轴162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第一断口1635小幅扩宽,正转阻尼套1631作用于转轴162的紧套力减少;如此,转轴162在正、反转过程中,紧套力均可保持一致,即支撑件14转动过程中产生的阻尼感基本恒定。

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包括底壳20和上述支架10,底壳20上设有磁吸部21,磁吸部21与支架10的磁吸盘12相吸合。具体地,磁吸部为第二磁铁。

由于上述移动智能设备采用了上述支架10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请结合图2和图4所示,支撑件14靠近底壳20的一侧设有第三安装槽143,第三安装槽143用于安装缓冲垫144,当支撑件14触碰到底壳20时,缓冲垫144起到缓冲支撑件14与底壳20的接触力的作用,避免移动智能设备中的电子器件因振动而造成损坏,同时可有效减少支撑件14与底壳20接触而产生的噪音,提高使用舒适度。

实施例二

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组件11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13,第一弹性件113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定位件112且另一端抵接于安装座111或支撑件14,以向第一定位件112提供朝转动件13方向伸出的驱动力。当第一定位件112与第一定位部131相适配后,第一弹性件113持续向第一定位件112提供驱动力,保证第一定位件112不脱离第一定位部131,此时,拨动件114处于第一位置;当需要对支撑件14角度进行调节时,用户通过对拨动件114施力,以克服第一弹性件113作用于第一定位件112的驱动力,将拨动件114从第一位置拨动到第二位置,使第一定位件112与第一定位部131脱离,此时,用户转动支撑件14,使第一定位件112达到下一第一定位部131的位置上,用户即可释放拨动件114,第一定位件112在第一弹性件113的驱动力作用下伸出并与第一定位部131相适配,即完成支撑角度调节操作。

具体地,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定位件112上设有支顶部1121,安装座111沿第一定位件112的滑动方向开设有导向孔1111,第一弹性件113可选为弹簧,第一弹性件113套设于第一定位件112,第一弹性件113与第一定位件112均容置于导向孔1111内,第一弹性件113的一端与支顶部1121的一侧抵接且另一端抵接于安装腔141的内壁上,拨动件114伸入安装腔141的部分抵接于支顶部1121背离第一弹性件113的一侧。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口142的边缘设有卡扣部,当第一定位件112处于伸出状态时,拨动件114与卡扣部相互卡合,当第一定位件112处于缩进状态时,拨动件114与卡扣部相互脱离。具体地,拨动件114伸入安装腔141的部分与第一定位件112固定连接,用户将拨动件114拨动至第一位置时,拨动件114与卡扣部相互卡合,以保证第一定位件112不脱离第一定位部131,当需要进行支撑角度调节时,用户将拨动件114拨向第二位置,使拨动件114脱离卡扣部,此时,第一定位件112脱离第一定位部131,用户转动支撑件14,使第一定位件112达到下一第一定位部131的位置,用户再将拨动件114拨向第一位置,使拨动件114与卡扣部相互卡合,同时,第一定位件112与第一定位部131相适配,即完成支撑角度调节操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