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7094发布日期:2021-02-03 19:3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电路板。


背景技术:

[0002]
电路板的名称有: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电路板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电路板可称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刷电路板,fpc线路板和软硬结合板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软硬结合板这一新产品。因此,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
[0003]
电路板一般都是安装在设备内,而有些电路板顶部会连接敏感元件,电路板在设备内容易积累静电,进而会影响敏感元件的稳定性,而现有的防静电电路板一般都是通过材料来实现防静电,不是成本较高,就是防静电效果不好,基于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电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电路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支架,所述电路板支架上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支架一端设置有l型凸台,所述l型凸台的一侧外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端部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上啮合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上部连接有输出轴;所述l型凸台上设置有防静电机构。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路板支架上包裹有绝缘层。
[000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所述防静电结构包括:凸轮,所述凸轮与输出轴上部固定连接安装,所述凸轮外侧设置有边框,所述边框底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侧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下部安装有导电棒;所述活动板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转台底座,所述第一转台底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转台底座,所述第二转台底座下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转台底座上部转动安装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端部转动安装有第三转动底座,所述第三转动底座与第三连接杆之间安装有转动销。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凸轮大小的方框,边框固定在活动板的边框上,凸轮位于方框内。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电棒与电路板上表面设置有一定的距离。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电棒使用导电性能优越的材料制成。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该装置在工作时可以源源不断的将电路板上堆积的电荷通过引导机构传导出去,适用于不同类型材料制成的电路板,不仅大大降低了电路板的使用成本,而且提高了电路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电路板的更换频率,降低了成本支出,提升了企业效益。
附图说明
[0014]
图1具有防静电结构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具有防静电结构的电路板的俯视图。
[0016]
图3为具有防静电结构的电路板的左视图。
[0017]
图中:1-电路板支架,2-电路板,3-l型凸台,4-电机,5-传动杆,6-第一斜齿轮,7-第二斜齿轮,8-输出轴,9-活动板,10-边框,11-导电棒,12-凸块,13-凸轮,14-第一转台底座,15-第一连接杆,16-第二转台底座,17-第二连接杆,18-第三连接杆,19-第三转台底座,20-转动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9]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0]
实施例1
[002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支架1,所述电路板支架1上设置有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支架1一端设置有l型凸台3,所述l型凸台3的一侧外部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上连接有传动杆5,所述传动杆5端部连接有第一斜齿轮6,所述第一斜齿轮6上啮合有第二斜齿轮7,所述第二斜齿轮7上部连接有输出轴8;所述l型凸台3上设置有防静电机构。
[00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支架1上包裹有绝缘层,电路板支架1上包裹绝缘层可防止电路板支架1产生的电荷对电路板2造成损伤。
[0023]
实施例2
[0024]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静电结构包括:凸轮13,所述凸轮13与输出轴8上部固定连接安装,所述凸轮13外侧设置有边框10,所述边框10底部连接有活动板9,所述活动板9一侧连接有凸块12,所述凸块12下部安装有导电棒11;所述活动板9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转台底座14,所述第一转台底座14上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5,所述第一连接杆15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转台底座16,所述第二转台底座16下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7,所述第二转台底座16上部转动安装有第三连接杆18,所述第三连接杆18端部转动安装有第三转动底座19,所述第三转动底座19与第三连接杆18之间安装有转动销20;去静电时,输出轴8带动凸轮13在边框10内转动,边框10运动时带动了其底部固定连接的活动板9转动,活动板9转动时带动了其上固定的第一转动底座14随之运动,进而第一连接杆15被带动,第一连接杆15运动带动了第二转动底座16,继而第二转动底座16带动了第三连接杆18运动,使得第三连接杆18绕着第三转动底座19开始转动,与此同时,活动板9带动了凸块12运动,继而凸块12带动了其上固定连接的导电棒11开始绕着电路板2的边缘做方框周转运动,并通过导
电棒11将电路板上的静电引出。
[002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9上设置有凸轮13大小的方框,边框10固定在活动板9的边框上,凸轮13位于方框内,方便凸轮13转动时可以带动活动板9一起运动,进而使得导电棒11在电路板2上活动时将静电引出。
[002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棒11与电路板2上表面设置有一定的距离,防止导电棒11运动时划伤电路板2的表面。
[002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棒11使用导电性能优越的材料制成,导电棒11选用材料的优良与否决定着导电效果,因此采用导电性能较为优越的材料制成。
[002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防静电时,首先启动电机4,电机4带动了传动杆5转动,传动杆5转动时带动了第一斜齿轮6转动,进而第一斜齿轮6带动了与其啮合的第二斜齿轮7转动,从而输出轴8开始转动,输出轴8转动带动了凸轮13在边框10内转动,边框10运动时带动了其底部固定连接的活动板9转动,活动板9转动时带动了其上固定的第一转动底座14随之运动,进而第一连接杆15被带动,第一连接杆15运动带动了第二转动底座16,继而第二转动底座16带动了第三连接杆18运动,使得第三连接杆18绕着第三转动底座19开始转动,与此同时,活动板9带动了凸块12运动,继而凸块12带动了其上固定连接的导电棒11开始绕着电路板2的边缘做方框周转运动,并通过导电棒11将电路板上的静电引出。
[0029]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