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点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装焊的焊点实时监测机构。
背景技术:[0002]
电路板的名称有: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电路板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电路板可称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刷电路板。
[0003]
电路板经过印刷、置件和焊接三个步骤成型,电路板焊接过后需要经过监测机构进行监测确保电路板没有墓碑、偏移、缺件或者错料,但现有监测机构只能竖直方向上监测,无法对一些空焊或少锡的电子元件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路板装焊的焊点实时监测机构。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路板装焊的焊点实时监测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顶端左侧设置有第一纵向箱,所述第一纵向箱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纵向箱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箱,所述第一转动箱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贯穿第一转动箱右侧箱壁,所述第一转轴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顶端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双向电机右端且第一双向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箱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第一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支撑架左侧底端,所述支撑架内部设置有弧形齿条,所述支撑架内侧顶端滑动连接有连接杆和第二转动箱,所述连接杆右侧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贯穿第二转动箱左侧箱壁,所述第二转轴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双向电机左端且第二双向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箱内部右侧上端,所述连接杆和第二转动箱底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第二转轴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支撑架右侧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快,所述箱体内部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纵向箱,所述第二纵向箱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蜗杆,所述第二纵向箱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箱,所述第二转动箱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贯穿第三转动箱左侧箱壁,所述第一蜗杆后端设置有第三双向电机,所述第三蜗杆后端设置有第四双向电机。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
所述第二安装快固定连接在第三转轴左端,所述支撑架为半圆形。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
所述第二蜗杆和弧形齿条啮合连接。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
所述第一滑块底端设置有齿条且第一滑块与第一蜗杆啮合连接。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
所述第二滑块底端设置有齿条且第二滑块与第三蜗杆啮合连接。
[00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
所述第一双向电机、第二双向电机、第三双向电机和第四双向电机均连接在plc系统中。
[001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
所述第一安装架右端和第二安装架左端均设置有传送装置。
[0018]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
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第一双向电机工作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传动使第一转轴转动,实现支撑架的转动,从而带动摄像头做半圆周运动,第二双向电机工作通过第二蜗杆和弧形齿条的啮合连接使摄像头在支撑架上做往复半圆周运动,并且第三双向电机和第四双向电机工作,使第一转动箱和第三转动箱做前后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可以使摄像头进行多位置多角度的拍摄,可以准确查看电路板焊点。
[0020]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双向电机、第二双向电机、第三双向电机和第四双向电机均连接到plc系统中,方便使用,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路板装焊的焊点实时监测机构的主视图;
[0022]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3]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0024]
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
[0025]
图例说明:
[0026]
1、箱体;2、支撑架;3、第一安装架;4、第一滑块;5、第一蜗杆;6、第一转动箱;7、第一转轴;8、第一双向电机;9、第一齿轮;10、第一安装块;11、第二齿轮;12、摄像头;13、连接杆;14、第二转轴;15、第二蜗杆;16、弧形齿条;17、第二双向电机;18、第二转动箱;19、第二安装架;20、第三转轴;21、第二安装快;22、第三转动箱;23、第二滑块;24、第一纵向箱;25、第三蜗杆;26、第二纵向箱;27、第三双向电机;28、第四双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
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9]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路板装焊的焊点实时监测机构,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3,第一安装架3顶端左侧设置有第一纵向箱24,第一纵向箱24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5,第一纵向箱24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第一滑块4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箱6,第一转动箱6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7且第一转轴7贯穿第一转动箱6右侧箱壁,第一转轴7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顶端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固定连接在第一双向电机8右端且第一双向电机8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箱6内部左侧上端,第一转轴7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10,第一安装块10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左侧底端,支撑架2内部设置有弧形齿条16,支撑架2内侧顶端滑动连接有连接杆13和第二转动箱18,连接杆13右侧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4且第二转轴14贯穿第二转动箱18左侧箱壁,第二转轴14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双向电机17左端且第二双向电机17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箱18内部右侧上端,连接杆13和第二转动箱18底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12,第二转轴14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15,支撑架2右侧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快21,箱体1内部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架19,第二安装架19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纵向箱26,第二纵向箱26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蜗杆25,第二纵向箱26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3,第二滑块23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箱22,第三转动箱22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20且第三转轴20贯穿第三转动箱22左侧箱壁,第一蜗杆5后端设置有第三双向电机27,第三蜗杆25后端设置有第四双向电机28,上述结构中,电路板进入装置后,首先第一双向电机8工作通过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1的啮合传动使第一转轴7转动,实现支撑架2的转动,从而带动摄像头12做半圆周运动,第二双向电机17工作通过第二蜗杆15和弧形齿条16的啮合连接使摄像头12在支撑架2上做往复半圆周运动,并且第三双向电机27和第四双向电机28工作,使第一蜗杆5带动第一滑块4和第三蜗杆25带动第二滑块23做前后方向的往复运动,使第一转动箱6和第三转动箱22做前后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可以使摄像头12进行多位置多角度的拍摄,可以准确查看电路板焊点。
[0030]
第二安装快21固定连接在第三转轴20左端,支撑架2为半圆形,第二蜗杆15和弧形齿条16啮合连接,第一滑块4底端设置有齿条且第一滑块4与第一蜗杆5啮合连接,第二滑块23底端设置有齿条且第二滑块23与第三蜗杆25啮合连接,通过齿条与蜗杆见得啮合连接,实现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23的往复直线运动,第一双向电机8、第二双向电机17、第三双向电机27和第四双向电机28均连接在plc系统中,方便操作,第一安装架3右端和第二安装架19左端均设置有传送装置,方便电路板的运输和检测。
[0031]
工作原理:电路板进入装置后,首先第一双向电机8工作通过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1的啮合传动使第一转轴7转动,实现支撑架2的转动,从而带动摄像头12做半圆周运动,第二双向电机17工作通过第二蜗杆15和弧形齿条16的啮合连接使摄像头12在支撑架2上做往复半圆周运动,并且第三双向电机27和第四双向电机28工作,使第一蜗杆5通过啮合连接带动第一滑块4和第三蜗杆25通过啮合连接带动第二滑块23做前后方向的往复运动,使第
一转动箱6和第三转动箱22做前后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可以使摄像头12进行多位置多角度的拍摄,可以准确查看电路板焊点。
[003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