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CB电路板减薄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5027发布日期:2021-03-16 22:5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PCB电路板减薄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pcb电路板减薄的装置。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进步首先来源于市场需求的要求,其次是竞争的要求。在集成电路制造中,半导体硅材料由于其资源丰富,制造成本低,工艺性好,是集成电路重要的基体材料,从集成电路断面结构来看,大部分集成电路是在硅基体材料的浅表面层上制造。由于制造工艺的要求,对晶片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表面洁净度以及表面微晶格结构提出很高要求,因此在几百道工艺流程中,不可采用较薄的晶片,只能采用一定厚度的晶片在工艺过程中传递、流片,通常在集成电路封装前,需要对晶片背面多余的基体材料去除一定的厚度。这一工艺过程称之为晶片背面减薄工艺,对应装备就是晶片减薄机;但是目前减薄装置只有一个精磨砂轮,而半导体圆片级封装领域对同一片晶圆又有不同的研磨品质的要求,例如有些产品需进行粗磨、细磨和精磨,其作业顺序只能是:先进行硅面粗磨减薄,再洗磨减薄,最后进行精磨减薄,这样导致需要多次进行磨轮的更换,不但浪费材料,还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cb电路板减薄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pcb电路板减薄的装置,包括减薄机头,所述减薄机头包含机壳、支撑孔ⅰ和支撑孔ⅱ,所述机壳两侧壁沿直径贯穿通孔形成支撑孔ⅰ和支撑孔ⅱ,所述支撑孔ⅰ和支撑孔ⅱ内部转动连接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切换柱、连接轴、卡块ⅰ和卡块ⅱ,所述切换柱贯穿支撑孔ⅰ和支撑孔ⅱ,且左侧伸出端同轴线固接卡块ⅰ,右侧伸出端同轴线固接切换块,所述切换块滑动连接在切换槽内部,所述切换槽滑动连接在支撑孔ⅱ内部,所述切换柱外壁中心位置垂直轴线均匀固接四个连接轴一端,所述连接轴另一端固接磨砂轮,所述切换柱外壁左端位于支撑孔ⅰ和右侧同轴线固接卡块ⅱ;

优选的,所述切换块包括滑块ⅱ、滑柱和把手ⅱ,所述切换柱一端面同轴线固接滑柱一端,所述滑柱侧壁四个拐角固接垂直轴线放置的滑块ⅱ,所述滑柱另一端中心位置固接把手ⅱ。

优选的,所述切换槽包括限转块、滑块ⅰ、滑槽ⅰ、滑槽ⅱ和把手ⅰ,所述支撑孔ⅱ上下内壁平行轴线贯穿滑槽ⅰ,所述滑槽ⅰ内部均滑动连接滑块ⅰ,所述滑块ⅰ中间固接限转块,所述限转块内部同轴线贯穿滑槽ⅱ,所述滑槽ⅱ内部滑动连接滑块ⅱ,所述限转块右侧面上端固接把手ⅰ,所述限转块左端面上下两侧固接弹簧一端,且弹簧另一端固接支撑孔ⅱ内壁。

优选的,所述机壳为下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支撑孔ⅰ为竹节形圆柱槽结构,且向内端直径小于外端直径,所述切换柱与支撑孔ⅰ连接位置设有轴承。

优选的,所述限转块为圆柱体片结构且左端面同轴线贯穿有盲孔,该盲孔直径大于滑柱直径,所述滑块ⅰ为燕尾块结构,且拐角处均采用圆弧光滑过渡,所述滑槽ⅰ为燕尾槽结构,且槽底固接有橡胶材质的防震垫,所述把手ⅰ和把手ⅱ为c形柱结构,外部套接防滑塑料套,且把手ⅱ的高度高于把手ⅰ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滑槽ⅱ为花型槽结构,且拐角采用圆弧光滑过渡,所述滑块ⅱ为长方体块结构,且侧端面均为弧形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若需要转换磨砂轮,可以操作向外拉动把手ⅰ,使切换块顺着滑槽ⅰ向外滑动,当滑动至切换块部分与限位块内部左侧的盲孔部分时,滑块ⅱ与滑槽ⅱ不再卡合,扭动把手ⅱ,使切换块带动连接轴旋转至所需要的使用的磨砂轮上,再松开把手ⅰ,受弹簧作用,切换块顺着滑槽ⅰ复位,使滑块ⅱ与滑槽ⅱ卡合不会转动,从而启动电机使减薄机头进行磨削,该装置结构简单有效,且可以在不同的硅面用不同的磨砂轮磨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减薄机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切换槽与切换块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切换槽与切换块分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切换槽与切换块连接侧视图。

图中:1减薄机头、2切换装置、11机壳、12支撑孔ⅰ、13支撑孔ⅱ、21切换柱、22连接轴、23卡块ⅰ、24卡块ⅱ、210切换槽、220切换块、2100限位块、2101滑块ⅰ、2102滑槽ⅰ、2103滑槽ⅱ、2104把手ⅰ、2202滑柱、2201滑块ⅱ、2203把手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pcb电路板减薄的装置,包括减薄机头1,减薄机头1包含机壳11、支撑孔ⅰ12和支撑孔ⅱ13,机壳11两侧壁沿直径贯穿通孔形成支撑孔ⅰ12和支撑孔ⅱ13,支撑孔ⅰ12和支撑孔ⅱ13内部转动连接切换装置2,切换装置2包括切换柱21、连接轴22、卡块ⅰ23和卡块ⅱ24,切换柱21贯穿支撑孔ⅰ12和支撑孔ⅱ13,且左侧伸出端同轴线固接卡块ⅰ23,右侧伸出端同轴线固接切换块220,切换块220滑动连接在切换槽210内部,切换槽210滑动连接在支撑孔ⅱ13内部,切换柱21外壁中心位置垂直轴线均匀固接四个连接轴22一端,连接轴22另一端固接磨砂轮,切换柱21外壁左端位于支撑孔ⅰ12和右侧同轴线固接卡块ⅱ24;

切换块220包括滑块ⅱ2201、滑柱2202和把手ⅱ2203,切换柱21一端面同轴线固接滑柱2202一端,滑柱2202侧壁四个拐角固接垂直轴线放置的滑块ⅱ2201,滑柱2202另一端中心位置固接把手ⅱ2203。

切换槽210包括限转块2100、滑块ⅰ2101、滑槽ⅰ2102、滑槽ⅱ2103和把手ⅰ2104,支撑孔ⅱ上下内壁平行轴线贯穿滑槽ⅰ2102,滑槽ⅰ2102内部均滑动连接滑块ⅰ2101,滑块ⅰ2101中间固接限转块2100,限转块2100内部同轴线贯穿滑槽ⅱ2103,滑槽ⅱ2103内部滑动连接滑块ⅱ2201,限转块2100右侧面上端固接把手ⅰ2104,限转块2100左端面上下两侧固接弹簧一端,且弹簧另一端固接支撑孔ⅱ13内壁。

机壳11为下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支撑孔ⅰ12为竹节形圆柱槽结构,且向内端直径小于外端直径,切换柱21与支撑孔ⅰ12连接位置设有轴承。

限转块2100为圆柱体片结构且左端面同轴线贯穿有盲孔,该盲孔直径大于滑柱2202直径,滑块ⅰ2101为燕尾块结构,且拐角处均采用圆弧光滑过渡,滑槽ⅰ2102为燕尾槽结构,且槽底固接有橡胶材质的防震垫,把手ⅰ2104和把手ⅱ2203为c形柱结构,外部套接防滑塑料套,且把手ⅱ2203的高度高于把手ⅰ2104的高度。

滑槽ⅱ2103为花型槽结构,且拐角采用圆弧光滑过渡,滑块ⅱ2201为长方体块结构,且侧端面均为弧形面。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若需要转换磨砂轮,可以操作向外拉动把手ⅰ2104,使切换块2100顺着滑槽ⅰ2102向外滑动,当滑动至切换块220部分与限位块2100内部左侧的盲孔部分时,滑块ⅱ2201与滑槽ⅱ2103不再卡合,扭动把手ⅱ2203,使切换块220带动连接轴22旋转至所需要的使用的磨砂轮上,再松开把手ⅰ2104,受弹簧作用,切换块2100顺着滑槽ⅰ2102复位,使滑块ⅱ2201与滑槽ⅱ2103卡合不会转动,从而启动电机使减薄机头1进行磨削,该装置结构简单有效,且可以在不同的硅面用不同的磨砂轮磨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