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窗纹波防夹控制器外壳。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动车窗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多起事故被报道以后,电动车窗防夹保护被提出。基于安全考虑,很多国家的轿车技术标准都对防夹保护做了某些相关规定,在装有电动车窗一键式自动升窗功能的车辆上需装有防夹保护装置。所谓电动车窗防夹保护,就是一旦在车窗自动上升过程中侦测到有障碍物的存在,车窗就自动停止向上运动,防止损毁障碍物;并向下运动,以释放障碍物,具体采用方案是采集纹波电流送到控制器,在控制器内部进行软件滤波。起到控制作用的控制器集成电路板需要安装于具有保护作用的壳体内,目前的壳体结构简单,不方便控制器集成电路板的定位安装,同时壳体与上盖之间的卡接不方便,整体的组装效率低,另外,控制器集成电路板安装时,允许接线端子伸出的槽口处,密封不严谨,另外壳体与上盖直接挤压接线端子,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因此,需要一种车窗纹波防夹控制器外壳,以克服上述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窗纹波防夹控制器外壳,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上方设有上盖体,所述下壳体内四角处均设有l型加强板,所述l型加强板的顶角处设有竖向的第一导向柱,所述下壳体的四周内壁上均设有定位板,所述下壳体内靠近四角处均设有环形支柱,所述环形支柱的端部设有可拆卸的固定安装螺杆,所述下壳体的四周外壁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有卡扣,所述下壳体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的外表面均设有安装卡件,所述下壳体的正面上导向槽的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表面设有下层橡胶衬垫;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四角处均设有与第一导向柱对应的第一定位套,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周向设有与导向槽对应的定位插扣,所述定位插扣上设有配合卡扣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柱的顶端伸出l型加强板外,所述第一导向柱对应插入到第一定位套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的下表面中心处设有竖向的中心定位套,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上设有与中心定位套的第二定位柱。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安装螺杆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设有限位端头,所述限位端头的上表面中心处设有向下凹陷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的截面为五边形,所述定位孔的底端设有铁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卡件由两个间隔对称设计的l型板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与上盖体的底边之间形成有闭合的接线端子槽口,凹槽与上盖体对应的底边表面设有上层橡胶衬垫。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插扣的内部表面底端处为向外倾斜的斜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设有蜂窝状加强筋,所述下壳体的下表面设有隔栅型的十字型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下壳体内的环形支柱可以支撑安装控制器集成电路板,固定安装螺杆可以实现固定,方便、快捷,且器集成电路板在安装的过程中方便定位。
(2)本实用新型中,下壳体与上盖体之间方便定位、卡接,提高整体组装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端子槽口处周向表面的上层橡胶衬垫、下层橡胶衬垫配合作用,一方面可以保护接线端子,另一方面保证接线端子和接线端子槽口之间配合更紧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窗纹波防夹控制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安装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盖体;11、第一定位套;12、定位插扣;121、卡槽;13、第二定
位柱;14、上层橡胶衬垫;15、蜂窝状加强筋;
2、下壳体;20、十字型加强筋;21、l型加强板;22、第一导向柱;23、环形支柱;24、固定安装螺杆;241、定位孔;242、铁垫片;243、限位端头;244、螺纹杆;25、定位板;26、凹槽;261、下层橡胶衬垫;27、导向槽;271、卡扣;28、安装卡件;29、中心定位套;
3、接线端子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窗纹波防夹控制器外壳,包括下壳体2,所述下壳体2的上方设有上盖体1,所述下壳体2内四角处均设有l型加强板21,所述l型加强板21的顶角处设有竖向的第一导向柱22,所述下壳体2的四周内壁上均设有定位板25,所述下壳体2内靠近四角处均设有环形支柱23,所述环形支柱23的端部设有可拆卸的固定安装螺杆24,所述下壳体2的四周外壁设有导向槽27,所述导向槽27内设有卡扣271,所述下壳体2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的外表面均设有安装卡件28,所述下壳体2的正面上导向槽27的两侧均设有凹槽26,所述凹槽26的表面设有下层橡胶衬垫261;所述上盖体1的下表面四角处均设有与第一导向柱22对应的第一定位套11,所述上盖体1的下表面周向设有与导向槽27对应的定位插扣12,所述定位插扣12上设有配合卡扣271的卡槽12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柱22的顶端伸出l型加强板21外,所述第一导向柱22对应插入到第一定位套11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2的下表面中心处设有竖向的中心定位套29,所述上盖体1的下表面上设有与中心定位套29的第二定位柱13。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安装螺杆24包括螺纹杆244,所述螺纹杆244的顶端设有限位端头243,所述限位端头243的上表面中心处设有向下凹陷的定位孔241。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241的截面为五边形,所述定位孔241的底端设有铁垫片242。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卡件28由两个间隔对称设计的l型板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26与上盖体1的底边之间形成有闭合的接线端子槽口3,凹槽26与上盖体1对应的底边表面设有上层橡胶衬垫14。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插扣12的内部表面底端处为向外倾斜的斜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体1的下表面设有蜂窝状加强筋15,所述下壳体2的下表面设有隔栅型的十字型加强筋20。
具体安装的过程中,将控制器集成电路板放置于下壳体2内的环形支柱23上,使得环形支柱23的中心孔与控制器集成电路板上预留的安装孔对应,随后通过固定安装螺杆24实现控制器集成电路板的固定,固定安装时,定位板25对控制器集成电路板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通过固定安装螺杆24固定时,采用与定位孔241配合的且端部配有磁铁的螺丝刀,通过螺丝刀端部吸附铁垫片242实现将螺纹杆244旋进环形支柱23的中心孔内,环形支柱23的中心孔内有与螺纹杆244配合的螺纹圈;控制器集成电路板放置时,使得接线端子卡放在凹槽26内,随后将上盖体1紧密卡紧于下壳体2的上端,实现端口的密封,接线端子槽口3处周向表面的上层橡胶衬垫14、下层橡胶衬垫261配合作用,一方面可以保护接线端子,另一方面保证接线端子和接线端子槽口3之间配合更紧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