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6080发布日期:2021-06-02 00:0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蓄热式氧化炉是把有机废气加热到760摄氏度以上,使废气中的voc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氧化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特制的陶瓷蓄热体,使陶瓷体升温而“蓄热”,此“蓄热”用于预热后续进入的有机废气。从而节省废气升温的燃料消耗。陶瓷蓄热体应分成两个(含两个)以上的区或室,每个蓄热室依次经历蓄热-放热-清扫等程序,周而复始,连续工作。蓄热室“放热”后应立即引入部分已处理合格的洁净排气对该蓄热室进行清扫(以保证voc去除率在95%以上),只有待清扫完成后才能进入“蓄热”程序。

在使用过程中,蓄热式氧化炉由自动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因自动控制装置不具备散热的功能,所以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自动控制装置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容易导致自动控制装置的损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自动控制装置不具备散热的功能,所以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自动控制装置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容易导致自动控制装置的损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且第一转动杆的顶端延伸至壳体的上方并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壳体的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散热口,散热口的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散热板,散热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自动控制装置主体,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散热口内的第二扇叶,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延伸至固定板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壳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双向丝杆,壳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上转动安装有倾斜设置的转动板,转动板远离移动板的一端转动安装有刷板,双向丝杆的一端贯穿刷板并与刷板螺纹连接,且刷板的底端与自动控制装置主体的顶部滑动接触,双向丝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壳体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和第二连接孔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第二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的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扇叶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第一扇叶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在第一转动杆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侧啮合有第一链条,且第一转动杆通过第一链条与第二连接杆传动连接,第二转动杆的外侧啮合有第二链条,且第二转动杆通过第二链条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扇叶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第二扇叶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在第二转动杆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通过启动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杆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杆带动多个第一扇叶进行转动,同时,第一转动杆通过第一链条带动第二连接杆进行转动,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链条带动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第二转动杆带动多个第二扇叶进行转动,通过多个第一扇叶和多个第二扇叶的转动对壳体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主体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

2、该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通过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链条带动第一连接杆进行转动,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锥形齿轮带动双向丝杆进行转动,双向丝杆带动刷板进行移动,通过刷板的不断水平移动对自动控制装置主体顶部积蓄的灰尘进行清扫,保持了自动控制装置主体的清洁;

而且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第一扇叶和多个第二扇叶的转动对壳体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主体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通过刷板的不断水平移动对自动控制装置主体顶部积蓄的灰尘进行清扫,保持了自动控制装置主体的清洁,满足了使用者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转动孔、3第一转动杆、4第一扇叶、5旋转电机、6固定板、7散热口、8散热板、9自动控制装置主体、10转动槽、11第二转动杆、12第二扇叶、13第一连接孔、14第一连接杆、15第一锥形齿轮、16安装槽、17双向丝杆、18移动槽、19移动板、20转动板、21刷板、22第二锥形齿轮、23第二连接孔、24连接槽、25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孔2,转动孔2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3,第一转动杆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4,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5,且第一转动杆3的顶端延伸至壳体1的上方并与旋转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壳体1的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板6,固定板6上开设有散热口7,散热口7的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散热板8,散热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自动控制装置主体9,壳体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10,转动槽10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11,第二转动杆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散热口7内的第二扇叶12,固定板6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3,第一连接孔13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杆14的顶端延伸至固定板6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5,壳体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6,安装槽16内转动安装有双向丝杆17,壳体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18,移动槽18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19,移动板19上转动安装有倾斜设置的转动板20,转动板20远离移动板19的一端转动安装有刷板21,双向丝杆17的一端贯穿刷板21并与刷板21螺纹连接,且刷板21的底端与自动控制装置主体9的顶部滑动接触,双向丝杆17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22,且第二锥形齿轮22与第一锥形齿轮15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6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3,壳体1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连接槽24,且连接槽24和第二连接孔23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第二连接杆25。

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的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防尘网。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扇叶4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第一扇叶4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在第一转动杆3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动杆3的外侧啮合有第一链条,且第一转动杆3通过第一链条与第二连接杆25传动连接,第二转动杆11的外侧啮合有第二链条,且第二转动杆11通过第二链条与第一连接杆14和第二连接杆25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扇叶12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第二扇叶12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在第二转动杆11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启动旋转电机5,旋转电机5由市电进行供电,旋转电机5由控制开关进行控制,旋转电机5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杆3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杆3带动多个第一扇叶4进行转动,同时,第一转动杆3通过第一链条带动第二连接杆25进行转动,第二连接杆25通过第二链条带动第二转动杆11进行转动,第二转动杆11带动多个第二扇叶12进行转动,通过多个第一扇叶4和多个第二扇叶12的转动对壳体1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主体9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同时,第二连接杆25通过第二链条带动第一连接杆14进行转动,第一连接杆14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5进行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5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2进行转动,第二锥形齿轮22带动双向丝杆17进行转动,双向丝杆17带动刷板21进行移动,刷板21带动转动板20进行移动,转动板20带动移动板19在移动槽18内进行移动,移动板19对刷板21进行限位,通过刷板21的不断水平移动对自动控制装置主体9顶部积蓄的灰尘进行清扫,保持了自动控制装置主体9的清洁,从而通过多个第一扇叶4和多个第二扇叶12的转动对壳体1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主体9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通过刷板21的不断水平移动对自动控制装置主体9顶部积蓄的灰尘进行清扫,保持了自动控制装置主体9的清洁,满足了使用者的需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