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3489发布日期:2021-08-17 13:5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硬结合板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rfpc行业内大多数软硬结合板厚在0.3-0.5mm左右的薄板,且对挠性和板面平整度有较高要求,随着电子产品朝着超薄化方向的发展,各企业考虑成本朝着大拼版方向的设计,这就要求越来越多的rfpc产品在制作的时候,须采用特定的治具制作来保证产品的平整性,由于此类产品大多数有油墨塞孔,和双面印油的工艺,阻焊前外层铜皮已被蚀刻,板子较柔软,传统的千层架无法满足双面印油预固化;可伸缩框架无法满足油墨烘烤前板面保持平整的要求,且存在烘烤时板面经常会导致产品弯曲、堆叠、甚至折断。这些问题会带来品质隐患,对后续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四周焊接有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所述第二围挡位于第一围挡的上方,所述主体框架两侧的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上垂直焊接有隔离杆,所述隔离杆与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间隔出多个第一卡槽,所述主体框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卡槽。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主体框架长为400mm至700mm,所述主体框架宽为400mm至700mm,所述主体框架高为300mm至500mm,所述主体框架采用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配套使用的夹具为燕尾夹,所述燕尾夹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燕尾夹的长度为10mm至15mm,所述燕尾夹将软硬结合板夹持在第一卡槽的内部。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围挡与第一围挡之间的间距和第二围挡与主体框架顶端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为2mm至4mm,所述第一卡槽的高度为75mm至140mm,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固定板厚在0.3mm±0.05mm的软硬结合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卡槽的宽度为3mm至5mm,所述第二卡槽的高度为300mm至500mm,所述第二卡槽用于固定板厚在0.6mm±0.1mm的软硬结合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本框架制作简单,能很好的将较薄产品固定住,可以使印完湿墨的薄板在无尘室转运、烤箱中烘烤时经受住摇摆,保证产品不弯曲、堆叠。并且此框架成本低廉,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框架;2、第一围挡;3、第二围挡;4、隔离杆;5、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包括主体框架1,所述主体框架1的四周焊接有第一围挡2和第二围挡3,所述第二围挡3位于第一围挡2的上方,所述主体框架1两侧的第一围挡2和第二围挡3上垂直焊接有隔离杆4,所述隔离杆4与第一围挡2和第二围挡3间隔出多个第一卡槽5,所述主体框架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卡槽6。

具体的,所述主体框架1长为400mm至700mm,所述主体框架1宽为400mm至700mm,所述主体框架1高为300mm至500mm,所述主体框架1采用不锈钢材质。

具体的,所述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配套使用的夹具为燕尾夹,所述燕尾夹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燕尾夹的长度为10mm至15mm,所述燕尾夹将软硬结合板夹持在第一卡槽5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第二围挡3与第一围挡2之间的间距和第二围挡3与主体框架1顶端之间的间距相等。

具体的,所述第一卡槽5的宽度为2mm至4mm,所述第一卡槽5的高度为75mm至140mm,所述第一卡槽5用于固定板厚在0.3mm±0.05mm的软硬结合板。

具体的,所述第二卡槽6的宽度为3mm至5mm,所述第二卡槽6的高度为300mm至500mm,所述第二卡槽6用于固定板厚在0.6mm±0.1mm的软硬结合板。

具体的,所述的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将软硬结合板放入主体框架1中,一张软硬结合板固定在一个第一卡槽5的内部;

s2、使用燕尾夹将软硬结合板固定在第一卡槽5内;

s3、将主体框架1在烤箱进行烘烤。

实施例二:

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包括主体框架1,所述主体框架1的四周焊接有第一围挡2和第二围挡3,所述第二围挡3位于第一围挡2的上方,所述主体框架1两侧的第一围挡2和第二围挡3上垂直焊接有隔离杆4,所述隔离杆4与第一围挡2和第二围挡3间隔出多个第一卡槽5,所述主体框架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卡槽6。

具体的,所述主体框架1长为550mm,所述主体框架1宽为550mm,所述主体框架1高为400mm,所述主体框架1采用不锈钢材质。

具体的,所述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配套使用的夹具为燕尾夹,所述燕尾夹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燕尾夹的长度为12.5mm,所述燕尾夹将软硬结合板夹持在第一卡槽5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第二围挡3与第一围挡2之间的间距和第二围挡3与主体框架1顶端之间的间距相等。

具体的,所述第一卡槽5的宽度为3mm,所述第一卡槽5的高度为100mm,所述第一卡槽5用于固定板厚在0.3mm±0.05mm的软硬结合板。

具体的,所述第二卡槽6的宽度为4mm,所述第二卡槽6的高度为400mm,所述第二卡槽6用于固定板厚在0.6mm±0.1mm的软硬结合板。

具体的,所述的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将软硬结合板放入主体框架1中,一张软硬结合板固定在一个第一卡槽5的内部;

s2、使用燕尾夹将软硬结合板固定在第一卡槽5内;

s3、将主体框架1在烤箱进行烘烤。

实施例三:

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包括主体框架1,所述主体框架1的四周焊接有第一围挡2和第二围挡3,所述第二围挡3位于第一围挡2的上方,所述主体框架1两侧的第一围挡2和第二围挡3上垂直焊接有隔离杆4,所述隔离杆4与第一围挡2和第二围挡3间隔出多个第一卡槽5,所述主体框架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卡槽6。

具体的,所述主体框架1长为600mm,所述主体框架1宽为600mm,所述主体框架1高为450mm,所述主体框架1采用不锈钢材质。

具体的,所述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配套使用的夹具为燕尾夹,所述燕尾夹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燕尾夹的长度为14mm,所述燕尾夹将软硬结合板夹持在第一卡槽5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第二围挡3与第一围挡2之间的间距和第二围挡3与主体框架1顶端之间的间距相等。

具体的,所述第一卡槽5的宽度为3.5mm,所述第一卡槽5的高度为120mm,所述第一卡槽5用于固定板厚在0.3mm±0.05mm的软硬结合板。

具体的,所述第二卡槽6的宽度为4.5mm,所述第二卡槽6的高度为400mm,所述第二卡槽6用于固定板厚在0.6mm±0.1mm的软硬结合板。

具体的,所述的一种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将软硬结合板放入主体框架1中,一张软硬结合板固定在一个第一卡槽5的内部;

s2、使用燕尾夹将软硬结合板固定在第一卡槽5内;

s3、将主体框架1在烤箱进行烘烤。

实施例四:

应用上述的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不锈钢材质的框架通过夹具方式将产品固定,在烤箱烘烤的过程当中使产品不堆叠、倾斜、弯曲,保证产品的平整性,在成功批量生产500宽幅软硬结合板,此板板厚0.3mm+/-0.05mm,烘烤时板面平整,无弯曲,应用效果良好。

四个实施例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软硬结合板阻焊印完油墨烘烤用框架,本框架制作简单,能很好的将较薄产品固定住,可以使印完湿墨的薄板在无尘室转运、烤箱中烘烤时经受住摇摆,保证产品不弯曲、堆叠。并且此框架成本低廉,可以重复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