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核酸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酸提取仪的加热条及核酸提取仪。
背景技术:2.核酸提取技术是生物、医药领域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方法。核酸提取实验中,有的试剂需要被加热到合适的反应温度,核酸提取仪的加热条的作用是将试剂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保证核酸提取实验的准确性。当所需加热的试剂体积较大或者反应温度较高时,高效的加热条是保证实验快速又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3.目前市面上的核酸提取仪,加热方式通常是使用金属加热条的加热头和深孔板底部直接接触传热,金属加热条整体都是金属材料制成,加热头是一体成型在加热条上的、即也是金属材料制成的,该金属材料是属于硬质材料。
4.由于深孔板和金属加热条的加热头必然存在尺寸误差,且二者均为硬质材料,故在加热头与深孔板接触时,二者不可能完全贴合,或者说深孔板的底部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部位无法和金属加热条的加热头完全贴合,这就导致二者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空气间隙,而空气的导热系数极低,0~100℃之间的空气导热系数在0.024~0.031w/m
·
k之间,会对加热效率产生很大影响,导致加热效率会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核酸提取仪的加热条及核酸提取仪,可提升加热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核酸提取仪的加热条,包括:金属导热体、加热元件、以及柔性导热头;
7.所述加热元件内置于所述金属导热体中,用于对所述金属导热体加热;
8.所述柔性导热头的第一表面与所述金属导热体贴合,所述柔性导热头的第二表面能够与深孔板的底部贴合,以将所述金属导热体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深孔板,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所述柔性导热头的两个不同表面。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10.所述金属导热体上具有凸起部;
11.所述柔性导热头的第一表面具有与所述凸起部匹配的凹槽,所述柔性导热头通过所述凹槽套合在所述金属导热体的凸起部,以使得第一表面与所述金属导热体的凸起部贴合。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13.所述金属导热体的凸起部与所述柔性导热头的凹槽之间涂布有导热硅脂层。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15.所述凸起部呈长方体型。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
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9.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条,该加热条可以应用到核酸提取仪中,用于加热被放置到核酸提取仪的深孔板内的试剂。加热条的结构以及加热条与深孔板的配合可以如图1
‑
4所示。
41.加热条外部也可以设置隔热组件,隔热组件的具体构造不做限定,比如隔热组件可以将加热条的金属导热体10进行全包围或半包围,露出柔性导热头20为深孔板30加热。如此,加热条再为深孔板30内的试剂供热时,隔热组件可以防止加热条散热过快,当然,具体不做限定。
42.参看图1
‑
4,核酸提取仪的加热条包括:金属导热体10、加热元件40、以及柔性导热头20。其中,图1中还示出了深孔板30,为了使得加热条与深孔板30之间的接触部位的结构更清楚,还对加热条和深孔板30的接触部位进行了剖切示意,并通过图2对其中的局部结构x进行放大示意。
43.加热元件40内置于金属导热体10中,用于对金属导热体10加热。如图4所示,金属导热体10内部具有空腔,并可以设置有盖体(图4中未示出盖体),通过盖体可打开及关闭该空腔,并可通过打开盖体将加热元件40置入金属导热体10的空腔内、而后再盖上盖体。加热元件40可以通过线路连接外部电源及控制装置,其中,线路可以穿过该金属导热体10。
44.可选的,加热元件40可以包括高温熔断器、加热片、散热片等,具体不做限定,只要可受控实现加热即可,这些元件的位置关系也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设置。
45.柔性导热头20的第一表面与金属导热体10贴合,柔性导热头20的第二表面能够与深孔板30的底部贴合,以将金属导热体10的热量传递给深孔板30,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柔性导热头20的两个不同表面。
46.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具体可以为柔性导热头20相背离的两个表面,这两个表面可以是柔性导热头20面积最大的两个表面。如图1所示,柔性导热头20内凹的表面(即凹槽的表面)可以为第一表面,柔性导热头20设置有多个半球形的凹坑201的表面可以为第二表面,两个表面相互背离,当然具体不限于此。
47.柔性导热头20一方面与金属导热体10贴合,另一方面与深孔板30的底部贴合,从而在金属导热体10内部的加热元件40进行加热时,热量可以通过金属导热体10传递至柔性导热头20,再由柔性导热头20传递至深孔板30。
48.金属导热体10也可以称作加热条本体,柔性导热头20也可以称作加热头,与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相关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导热头20与金属导热体10不再是一体成型的结构,而是分离的结构,而且柔性导热头20是柔性的,不再是硬质的。
49.金属导热体10仍然由金属材料制成,这里的金属材料为硬质材料,具体可以为导
热性较好的铜、铝、铁等任一种材料或包含其中任一种元素的合金材料等。
50.柔性导热头20则可以由柔性导热材料制成。可选的,柔性导热头20由导热硅橡胶制成,即柔性导热材料为导热硅橡胶。导热硅橡胶是非流动性软体材料,与流动性软体材料——导热硅脂不同,可以被制作成型,且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在受力后可被压缩,撤掉力之后又能恢复原形,这种伸缩性可以使得金属导热体10、柔性导热头20以及深孔板30之间的贴合更紧密。当然,柔性导热头20的材料也不限于此,其他满足高导热性、高耐热性、柔软性的材料同样适用。
51.上述的实施例中,由于金属导热体10和柔性导热头20为分离的结构,且柔性导热头20为柔性导热材料制成,由于其柔性的特质,其与硬质物体之间的接触或者说贴合可以更全面,因而柔性导热头20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与金属导热体10贴合,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与深孔板30贴合,避免与深孔板30的接触不良以至于产生空隙,可以在金属导热体10与深孔板30之间起到更好的导热效果,可提升加热效率。
52.可选的,参看图1、图3和图4,金属导热体10上具有凸起部102;柔性导热头20的第一表面具有与凸起部102匹配的凹槽(图中未标记出),柔性导热头20通过凹槽套合在金属导热体10的凸起部102,以使得第一表面与金属导热体10的凸起部102贴合。
53.柔性导热头20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可以基于该伸缩性将柔性导热头20套合在金属导热体10的凸起部102上,并将柔性导热头20固定在该凸起部102上,只有不受外力作用,柔性导热头20基本不会从金属导热体10的凸起部102脱落,保证两者固定的稳定性。
54.可选的,凸起部102呈长方体型,相应的,柔性导热头20的凹槽也是长方体型凹槽。柔性导热头20在未收到外力时,凹槽的尺寸可以稍小于凸起部102的尺寸,在将柔性导热头20通过凹槽套合到金属导热体10的凸起部102时,通过张力使得凹槽的尺寸与凸起部102的尺寸又变得相同,如此,柔性导热头20可以更好地固定在金属导热体10上,不易脱落。当然,柔性导热头20在未收到外力时,凹槽的尺寸可以与凸起部102的尺寸也可以相同。
55.优选来说,凸起部102的表面为光滑表面,这里的光滑表面是指不具有肉眼可见的纹路、微粒等。光滑表面可使得柔性导热头20与金属导热体10的接触更全面,避免在柔性导热头20与金属导热体10之间形成空隙。
56.可选的,柔性导热头20的边缘包围凸起部102,可以使得柔性导热头20与金属导热体10的接触更全面。参看图4,柔性导热头20的边缘可以正好包围住该凸起部102;或者,参看图3,柔性导热头20的边缘可以在包围住该凸起部102之后再往外延伸一部分,以便于被隔热组件等固定。
57.上述的实施例中,柔性导热头20与金属导热体10之间以套合的方式相互固定,可以使得两者的接触更全面,避免外部连接件在其中作用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58.当然,柔性导热头20与金属导热体10之间的固定方式具体也不限于此,其他可使得柔性导热头20与金属导热体10之间无间隙贴合的固定方式同样适用。
59.可选的,金属导热体10的凸起部102与柔性导热头20的凹槽之间涂布有导热硅脂层。导热硅脂属于流体材料,可以先在凸起部102或凹槽内涂布该导热硅脂之后,再将柔性导热头20通过凹槽套合在金属导热体10的凸起部102上,之后导热硅脂可以凝固,从而柔性导热头20与金属导热体10之间的固定更稳固且贴合更紧密。
60.可选的,参看图1和图2,深孔板30的底部具有多个凸块301。参看图1
‑
4,柔性导热
头20具有与多个凸块301对应的多个凹坑201,凸块301能够与对应的凹坑201贴合,由于凸块301和凹坑201的存在,深孔板30底部与柔性导热头20之间的接触面积就增大了,更有利于快速地传递热量。
61.凹坑201的形状与凸块301匹配。可选的,凹坑201呈锥状、或半球状、或柱状、或柱状与锥状的结合、或柱状与半球状的结合等,具体可视凸块301的形状而定,只要凹坑201能够与凸块301贴合即可。
6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核酸提取仪,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核酸提取仪的加热条,具体关于加热条的内容可以参看前述实施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6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