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用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7551发布日期:2021-09-22 21:1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用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用支撑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用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2.电磁感应加热,或简称感应加热,是加热导体材料比如金属材料的一种方法。它主要用于金属热加工、热处理、焊接和熔化。其利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被加热的材料的内部产生电流,依靠这些涡流的能量达到加热目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原理是利用其发出高周波的大电流流向被绕制成环形状态或需要的形状的加热感应线圈,通过线圈产生的强大的涡流能量达到快速加热目的。
3.然而现有的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内部设置有电扇会使感应加热设备震动,会使放置在地面的支撑脚不停的在地面颤抖,长时间后就会使支撑脚的下方会形成凹陷,从而导致感应加热设备无法保持平衡倾倒,无法保持稳定,电流通过感应圈产生热量时会使感应加热设备内外均会受热,热量传至支撑脚时由于没有做相应的保护措施人脚一旦触碰很容易会烫伤,而且现有设备上的加热感应线圈离地面很近,工作人员在无意中会有触碰到加热感应线圈的危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加工零件时需要工作人员手持加工零件进行加工,因为加工零件都是金属制成,重量大,加工时间长,工作人员在加工零件时会将加工零件放置在加热感应线圈中以减小工作负担,但这样会对加热感应线圈造成极大的伤害,大大的减少了加热感应线圈的使用寿命,而且因为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夹持加工零件,加工时间长,一个工作人员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对一个零件进行加工,加工效率低,对工作人员工作也会造成负担,故而这里提出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用支撑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用支撑机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左侧开设有螺纹槽孔,所述支撑框架的左侧开设的螺纹槽孔中螺纹连接有固定螺丝,所述支撑框架内腔底板上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管,四个所述缓冲套管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的一端,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套管,所述减震套管内腔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缓冲槽,所述减震套管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柱,所述减震弹簧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减震限位柱,所述减震弹簧柱处于减震限位柱的内腔中,所述减震弹簧柱外表面的弹簧处于减震限位柱内腔的外侧,所述减震限位柱底部开设有矩形凸块,所述减震限位柱底部开设的矩形凸块与减震套管内腔的左右两侧开设的缓冲槽相适配,所述减震限位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高频感应加热设备,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支柱,所述升降支柱的外表面活动套
接有支撑腿,所述升降支柱的内部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升降支柱的内部开设的矩形凹槽中设置有三角状凸块,所述升降支柱内腔底部的三角状凸块啮合有驱动杆,所述支撑框架正前面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槽块,所述限位滑槽块内腔中活动套接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零件固定套,所述限位滑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6.可选的,所述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左侧开设有与固定螺丝相适配的槽孔。
7.可选的,所述驱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驱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的摇把穿过支撑腿并延伸至支撑腿的外部。
8.可选的,所述缓冲槽的高度是减震限位柱底部开设有矩形凸块高度的两倍。
9.可选的,所述限位滑块两边卡块的高度大于限位滑槽块内腔滑槽的高度,所述限位滑槽块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上的加热感应线圈的正上方。
10.可选的,两个所述升降支柱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底部的前侧,两个所述升降支柱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底部的后侧。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用支撑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用支撑机构,通过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左侧开设有与固定螺丝相适配的槽孔能够实现通过固定螺丝使支撑框架与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左侧进行固定连接,使得高频感应加热设备更加的稳固,解决了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内部设置有电扇会使感应加热设备震动,会使放置在地面的支撑脚不停的在地面颤抖,长时间后就会使支撑脚的下方会形成凹陷,从而导致感应加热设备无法保持平衡倾倒,无法保持稳定,电流通过感应圈产生热量时会使感应加热设备内外均会受热,热量传至支撑脚时由于没有做相应的保护措施人脚一旦触碰很容易会烫伤的问题,通过驱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摇把,驱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的摇把穿过支撑腿并延伸至支撑腿的外部,能够实现对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升高和降低,通过限位滑槽块、限位滑块与高频感应加热设备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对零件不同的部位进行加工,零件是固定不动的,当零件的一处加工完毕后,可以通过摇动驱动杆,从而对高频感应加热设备上的加热感应线圈进行上下移动,继而对零件不同的部位进行加工,有效的解决了而且现有设备上的加热感应线圈离地面很近,工作人员在无意中会有触碰到加热感应线圈的危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限位滑块两边卡块的高度大于限位滑槽块内腔滑槽的高度,限位滑槽块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上的加热感应线圈的正上方能够解决现有的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加工零件时需要工作人员手持加工零件进行加工,因为加工零件都是金属制成,重量大,加工时间长,工作人员在加工零件时会将加工零件放置在加热感应线圈中以减小工作负担,但这样会对加热感应线圈造成极大的伤害,大大的减少了加热感应线圈的使用寿命,而且因为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夹持加工零件,加工时间长,一个工作人员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对一个零件进行加工,加工效率低,对工作人员工作也会造成负担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该设备的实用性。
13.2、该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用支撑机构,通过缓冲槽的高度是减震限位柱底部开设的矩形凸块高度的两倍能够更进一步的解决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内部设置有电扇会使感应加热设备震动,无法保持稳定,加工零件受热不均匀的问题,当减震限位柱底部开设的矩形凸块到达缓冲槽的底部时,减震套管会开始下降通过缓冲套管与缓冲弹簧之间的配合能够对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进行缓冲,避免了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因为颤动造成损坏,通过两个升
降支柱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底部的前侧,两个升降支柱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底部的后侧能够在需要对进行拆卸时,摇动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底部的后侧的驱动杆可以将支撑框架的后侧升高,形成左低右高度的状态,更加方便的对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杆处立体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套管处立体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套管剖析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支撑框架;2、固定螺丝;3、缓冲套管;4、缓冲弹簧;5、减震套管;6、缓冲槽;7、减震弹簧柱;8、减震限位柱;9、高频感应加热设备;10、升降支柱;11、支撑腿;12、驱动杆;13、支撑架;14、限位滑槽块;15、限位滑块;16、零件固定套;17、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框架1,支撑框架1的左侧开设有螺纹槽孔,支撑框架1的左侧开设的螺纹槽孔中螺纹连接有固定螺丝2,支撑框架1内腔底板上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管3,四个缓冲套管3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4的一端,缓冲弹簧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套管5,减震套管 5内腔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缓冲槽6,减震套管5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柱7,减震弹簧柱7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减震限位柱8,减震弹簧柱7处于减震限位柱8的内腔中,减震弹簧柱7外表面的弹簧处于减震限位柱8内腔的外侧,减震限位柱8底部开设有矩形凸块,减震限位柱8底部开设的矩形凸块与减震套管5内腔的左右两侧开设的缓冲槽6相适配,减震限位柱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支撑框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支柱 10,升降支柱10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支撑腿11,升降支柱10的内部开设有矩形凹槽,升降支柱10的内部开设的矩形凹槽中设置有三角状凸块,升降支柱10内腔底部的三角状凸块啮合有驱动杆12,支撑框架1正前面设置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槽块14,限位滑槽块14内腔中活动套接有限位滑块15,能够有效的在完成零件加工时,摇动驱动杆12降低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使得加工零件脱离加热感应线圈接着移动限位杆17,将限位滑块15内腔中的加工零件拆卸,从而实现更加方便简洁的拆卸加工零件,限位滑块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零件固定套16,限位滑块1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7。
22.其中,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的左侧开设有与固定螺丝2相适配的槽孔,能够实现通过固定螺丝2使支撑框架1与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左侧进行固定连接,使得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更加的稳固,解决了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内部设置有电扇会使感应加热设备震动,会使放置在地面的支撑脚不停的在地面颤抖,长时间后就会使支撑脚的下方会形成凹陷,从而导致感应加热设备无法保持平衡倾倒,无法保持稳定,电流通过感应圈产生热量时会使
感应加热设备内外均会受热,热量传至支撑脚时由于没有做相应的保护措施人脚一旦触碰很容易会烫伤的问题。
23.其中,驱动杆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摇把,驱动杆12的左端固定连接的摇把穿过支撑腿11并延伸至支撑腿11的外部,能够实现对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的升高和降低,通过限位滑槽块14、限位滑块15与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 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对零件不同的部位进行加工,零件是固定不动的,当零件的一处加工完毕后,可以通过摇动驱动杆12,从而对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 上的加热感应线圈进行上下移动,继而对零件不同的部位进行加工,有效的解决了而且现有设备上的加热感应线圈离地面很近,工作人员在无意中会有触碰到加热感应线圈的危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24.其中,缓冲槽6的高度是减震限位柱8底部开设有矩形凸块高度的两倍,能够更进一步的解决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内部设置有电扇会使感应加热设备震动,无法保持稳定,加工零件受热不均匀的问题,当减震限位柱8底部开设的矩形凸块到达缓冲槽6的底部时,减震套管5会开始下降通过缓冲套管3与缓冲弹簧4之间的配合能够对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进行缓冲,避免了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因为颤动造成损坏。
25.其中,限位滑块15两边卡块的高度大于限位滑槽块14内腔滑槽的高度,限位滑槽块14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上的加热感应线圈的正上方,能够解决现有的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加工零件时需要工作人员手持加工零件进行加工,因为加工零件都是金属制成,重量大,加工时间长,工作人员在加工零件时会将加工零件放置在加热感应线圈中以减小工作负担,但这样会对加热感应线圈造成极大的伤害,大大的减少了加热感应线圈的使用寿命,而且因为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夹持加工零件,加工时间长,一个工作人员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对一个零件进行加工,加工效率低,对工作人员工作也会造成负担的问题。
26.其中,两个升降支柱10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1底部的前侧,两个升降支柱10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1底部的后侧,能够在需要对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 进行拆卸时,摇动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底部的后侧的驱动杆12可以将支撑框架1的后侧升高,形成左低右高度的状态,更加方便的对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 进行拆卸。
27.综上所述,该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用支撑机构,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将所需加工的零件固定在限位滑块15的内腔中,然后开始移动限位杆17,通过限位滑块15两边卡块的高度大于限位滑槽块14内腔滑槽的高度,限位滑槽块14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上的加热感应线圈的正上方能够解决现有的一种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加工零件时需要工作人员手持加工零件进行加工,因为加工零件都是金属制成,重量大,加工时间长,工作人员在加工零件时会将加工零件放置在加热感应线圈中以减小工作负担,但这样会对加热感应线圈造成极大的伤害,大大的减少了加热感应线圈的使用寿命,而且因为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夹持加工零件,加工时间长,一个工作人员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对一个零件进行加工,加工效率低,对工作人员工作也会造成负担的问题,通过驱动杆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摇把,驱动杆12的左端固定连接的摇把穿过支撑腿11并延伸至支撑腿11的外部,能够实现对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的升高和降低,通过限位滑槽块14、限位滑块15与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对零件不同的部位进行加工,零件是固定不动的,当零件的一处加工完毕后,可以通过摇动驱动杆12,从而对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上的加热感应线圈进行上下移动,继而对零件不同的部位进行加工,有效的解决了而且现有设备上的加热感应线圈离地面很近,工作人员在无
意中会有触碰到加热感应线圈的危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 的左侧开设有与固定螺丝2相适配的槽孔能够实现通过固定螺丝2使支撑框架1与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左侧进行固定连接,使得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更加的稳固,解决了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内部设置有电扇会使感应加热设备震动,会使放置在地面的支撑脚不停的在地面颤抖,长时间后就会使支撑脚的下方会形成凹陷,从而导致感应加热设备无法保持平衡倾倒,无法保持稳定,电流通过感应圈产生热量时会使感应加热设备内外均会受热,热量传至支撑脚时由于没有做相应的保护措施人脚一旦触碰很容易会烫伤的问题,通过缓冲槽6的高度是减震限位柱8底部开设的矩形凸块高度的两倍能够更进一步的解决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内部设置有电扇会使感应加热设备震动,无法保持稳定,加工零件受热不均匀的问题,当减震限位柱8底部开设的矩形凸块到达缓冲槽6的底部时,减震套管5会开始下降通过缓冲套管3与缓冲弹簧4之间的配合能够对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进行缓冲,避免了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因为颤动造成损坏,当完成零件加工时,摇动驱动杆12降低高频感应加热设备9,使得加工零件脱离加热感应线圈接着移动限位杆17,将限位滑块15内腔中的加工零件拆卸即可,至此便算完成了一次零件加工,当需要再次对零件加工时,重复以上操作即可。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