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和智能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97501发布日期:2021-07-30 18:0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和智能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基站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和智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为了提升基站服务质量,解决道路场景的基站建设,同时将基站塔体融入到现场环境中去,达到与环境和诣统一的标准,各大运营商对道路覆盖基站解决方案及产品有大量需求,而现有的基站多为钢架式结构,其占地面积大,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美观性较低,且基站系统集成度较低,无法满足整个基站系统数字化、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和智能监控系统,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和智能监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包括基站主体组件以及设置在基站主体组件侧壁上的机柜组件;

所述基站主体组件包括配重底座,所述配重底座的顶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塔桅,所述塔桅的顶端侧壁固定安装有集束天线,所述集束天线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开口,所述环形开口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多个防护门,多个所述防护门在环形开口的侧壁上转动,所述机柜组件设置在配重底座的顶端侧壁上;

所述机柜组件包括设置在配重底座的顶端侧壁上的多个机柜本体,多个所述机柜本体的侧壁上均活动连接有柜门,所述柜门在机柜本体的侧壁上转动,所述柜门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固定安装有广告面板,所述柜门靠近广告面板底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广告灯片,所述广告灯片在托板的侧壁上滑动,所述柜门靠近广告面板顶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在支架的侧壁上转动,所述转轴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转轴的侧壁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柜门的内侧壁、夹板的侧壁相抵紧。

优选的,所述广告面板采用亚克力板制成。

优选的,所述托板呈l型设置。

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的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子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所需的监测设备,用于采集基站使用过程中环境参数及配置参数;

与数据采集子系统通信连接的数据库子系统,用于对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显示等数据操作;

与数据库子系统通信连接的区域监控中心,用于管理数据采集系统所需的监测设备,实现对监测数据的监测;

与区域监控中心通信连接的上级监控中心,用于管理区域监控中心;

与数据库子系统通信连接的电子化人工巡检管理子系统,用于对基站进行定期检查,发布巡检计划;

与数据库子系统通信连接的结构安全预警与综合评估子系统,用于对基站的结构状态进行评估,评估基站的安全状况,反应基站的实际运营,对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

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环境温湿度监测模块、风速风向监测模块、倾角摆幅监测模块、沉降变形监测模块、自振频率监测模块、接地电阻监测模块、区域入侵监测模块。

优选的,所述环境温湿度监测模块、风速风向监测模块、倾角摆幅监测模块、沉降变形监测模块、自振频率监测模块、接地电阻监测模块、区域入侵监测模块均与数据库子系统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区域监控中心包括区域服务器、与区域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区域监测终端,所述区域服务器与所述数据库子系统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级监控中心包括上级服务器、与上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上级监测终端,所述上级服务器与所述区域服务器通信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通过机柜本体、柜门、广告面板、广告灯片之间的配合使用,采用广告景观化设计,使机柜本体的外侧呈多个广告面板,面板采用广告专用的亚克力板,与led结合可产生变色效果,光线柔和、均匀,且内部装有可拆卸式广告灯片,通过拨动夹板,使夹板可对广告灯片快速夹紧固定,可定期更换广告灯片内容,来伪装和修饰基站天线,达到美化城市视觉环境的要求;

2、本发明中,基站远程在线检测监控系统结合internet技术,利用网络作为信息传输平台,将现场外场监测组合子系统和监控中心子系统有机地链接为一个分布式的整体,同时远程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连接到现场监测组合设备,并通过网络对系统进行控制、配置,实现自动监测信息发布、数据共享、交流协作等,真正满足整个系统数字化、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a部分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b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的智能监控系统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的智能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子系统组成框图。

图中标号:1配重底座、2塔桅、3集束天线、4机柜本体、5柜门、6广告面板、7托板、8广告灯片、9支架、10连杆、11夹板、12扭力弹簧、13防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包括基站主体组件以及设置在基站主体组件侧壁上的机柜组件;

所述基站主体组件包括配重底座1,配重底座1的顶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塔桅2,塔桅2的顶端侧壁固定安装有集束天线3,集束天线3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开口,环形开口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多个防护门13,多个防护门13在环形开口的侧壁上转动,机柜组件设置在配重底座1的顶端侧壁上;

机柜组件包括设置在配重底座1的顶端侧壁上的多个机柜本体4,多个机柜本体4的侧壁上均活动连接有柜门5,柜门5在机柜本体4的侧壁上转动,柜门5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固定安装有广告面板6,广告面板6采用亚克力板制成,柜门5靠近广告面板6底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托板7,托板7呈l型设置,托板7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广告灯片8,广告灯片8在托板7的侧壁上滑动,柜门5靠近广告面板6顶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9,支架9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在支架9的侧壁上转动,转轴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杆10,连杆1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夹板11,转轴的侧壁上套设有扭力弹簧12,扭力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柜门5的内侧壁、夹板11的侧壁相抵紧,可拨动夹板11的上端部,来使夹板11的下端部取消对广告灯片8的夹紧,进而可将广告灯片8快速从柜门5上取下,便于拆卸更换。

参照图6-7,基于传感技术的新型基站的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子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需的监测设备,用于采集基站使用过程中环境参数及配置参数;

与数据采集子系统通信连接的数据库子系统,用于对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显示等数据操作;

与数据库子系统通信连接的区域监控中心,用于管理数据采集系统需的监测设备,实现对监测数据的监测;

与区域监控中心通信连接的上级监控中心,用于管理区域监控中心;

与数据库子系统通信连接的电子化人工巡检管理子系统,用于对基站进行定期检查,发布巡检计划;

与数据库子系统通信连接的结构安全预警与综合评估子系统,用于对基站的结构状态进行评估,评估基站的安全状况,反应基站的实际运营,对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

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环境温湿度监测模块、风速风向监测模块、倾角摆幅监测模块、沉降变形监测模块、自振频率监测模块、接地电阻监测模块、区域入侵监测模块;

通过环境温湿度监测模块,可以分析环境温度对基站静力响应的影响,以使更准确地分析出环境温湿度对基站沉降变形、静态倾角等基准状态的影响作用,其次,环境监测中温度和湿度的监测是分析结构状态和结构损伤发展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另外,温湿度监测可以为系统采集站设备的工作环境控制提供参考数据;

通过风速风向监测模块的监测,实时掌握现场风荷载状况,为了更加全面、准确评价基站的受力状态;

通过倾角摆幅监测模块,可监测塔体竖直向在东西向、南北向发生的倾斜以及摆幅,监测基站在受到日照温差、大风、以及其他灾害天气等外界荷载的作用下,造成塔体的挠曲变形;

通过沉降变形监测模块,监测了解基站基础承载情况,掌握基站沉降量,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信号塔倾斜倒塌事故;

通过自振频率监测模块,可对塔体进行结构动力响应分析,针对对于移动通讯工程钢塔桅结构在受到风荷载的作用下,脉动风产生的脉动风压造成塔体在顺风向发生振动的监测;

塔桅高耸结构容易受雷电影响,因此在防雷接地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接地处理不好,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塔桅的接地电阻进行实时远程监测,便于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通过接地电阻监测模块的设置,系统采用非接触式接地电阻在线检测仪,可对接地电阻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区域入侵监测模块的设置,采用视频摄像技术,在指定区域可监视到铁塔所在位置的现场情况,实现对铁塔周界重点区域的安全布控,实时监测并分析侵入铁塔指定区域的物体对通信铁塔工作所产生的影响。

环境温湿度监测模块、风速风向监测模块、倾角摆幅监测模块、沉降变形监测模块、自振频率监测模块、接地电阻监测模块、区域入侵监测模块均与数据库子系统通信连接。

区域监控中心包括区域服务器、与区域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区域监测终端,区域服务器与数据库子系统通信连接。

上级监控中心包括上级服务器、与上级服务器通信连接的上级监测终端,上级服务器与区域服务器通信连接。

智能监控系统基于gis平台和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internet技术,建立一个三层c/s和b/s混合结构的监测预警系统(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利用网络作为信息传输平台,将现场外场监测组合子系统和监控中心子系统有机地链接为一个分布式的整体,同时远程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连接到现场监测组合设备,并通过网络对系统进行控制、配置,整个系统不仅利用gis实现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的集成,即用于存贮、显示、查询、分析和表示各种与结构健康相关联的信息,而且在同一gis平台下,实现自动监测信息发布、数据共享、交流协作等;

同时,本方案不限于传统传感器模块连接(接入模块),还在此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业网关的多模块接入的解决方案,工业数据网关称为工业采集网关,也可以称为工业数据采集网关,它通过以太网接口:rj45接口;串行接口:rs485/rs232/rs422接口,可以连接多种系列的plc、制器、输入/输出等设备,安全准确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