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81092发布日期:2022-11-30 02:2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的散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发展,利用无线充电座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会发热,需要对充电的电子设备进行散热处理,目前,散热方式单一,不能针对待充电电子设备的置放状态进行散热方式的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包括:
5.风源;
6.至少两个出风口;
7.至少两个风道;
8.风道切换组件,用于基于待散热对象的位姿关系触发切换功能,以在所述至少两个风道中使能适配的风道,并从所述至少两个出风口中相应的出风口出风,对所述待散热对象进行散热。
9.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风道包括:
10.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风道切换组件提供的第一通道导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导通;
11.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出风口,与所述风道切换组件提供的第二通道导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导通。
12.可选的,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
13.通道组件,用于形成通风通道;
14.调整组件,用于对所述通风通道的状态进行调整,使所述通风通道以所述第一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道被使能。
15.可选的,所述通风通道包括可移动通风通道;
16.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处于所述第一移动状态时,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导通,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导通,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作为所述第一通道被使能;所述第二出风口被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阻挡,所述第二风道关闭;
17.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处于所述第二移动状态时,所述第一出风口被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阻挡,所述第一风道关闭;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移离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口相导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风道导通。
18.可选的,所述调整组件包括操作部、连接部和调整部;
19.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第一端;
20.所述调整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第二端及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连接。
21.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所述调整部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22.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的第二侧连接;
23.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枢接于支撑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枢接于所述支撑体上。
24.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所述调整部包括第三连接杆;
25.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连接;
26.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枢接于支撑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枢接于所述支撑体上。
27.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枢接;和/或
28.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枢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枢接。
29.可选的,所述通风通道包括固定通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被所述固定通风通道包覆;
30.所述调整组件包括活动档件;
31.所述活动档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被阻挡,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被导通,所述固定通风通道作为所述第一通道被使能;
32.所述活动档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被导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被阻挡,所述固定通风通道作为所述第二通道被使能;
33.所述活动档件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以及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均被导通,所述固定通风通道作为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被使能。
34.可选的,所述活动档件通过机械装置或电磁控制单元控制的方式实现工作状态的切换。
35.可选的,所述通风通道包括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通道的第一端口导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通道的第一端口导通;
36.所述调整组件包括风道切换轮和导引风道,所述风道切换轮设置于所述风源的出
风口,所述导引风道设置于所述风道切换轮上;
37.所述风道切换轮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所述导引风道与所述第一通风通道的第二端口对接,所述第一通风通道作为所述第一通道被使能;
38.所述风道切换轮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所述导引风道与所述第二通风通道的第二端口对接,所述第二通风通道作为所述第二通道被使能;
39.所述风道切换轮处于第三旋转位置时,所述导引风道与所述第一通风通道的第二端口及所述第一通风通道的第二端口均对接,所述第一通风通道作为所述第一通道被使能,所述第二通风通道作为所述第二通道被使能。
40.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部件,所述充电座中设置有所述的散热装置。
41.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散热装置。
42.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43.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散热装置中具有至少两个出风口及对应的至少两个风道,上述至少两个风道的使能状态可调整,以此可以根据待散热对象的位姿关系,选用对待散热对象较佳的风道进行散热,使当前的散热方式对待散热对象散热效率更高。
4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4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46.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8.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9.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0.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1.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2.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3.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4.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5.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7.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8.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9.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60.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62.本公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风源、至少两个出风口、至少两个风道、风道切换组件;其中,风源可以由风扇等提供,用于向风道提供风流;至少两个出风口可以设置于散热装置本体上,以为待散热对象提供散热风口,以便将待散热对象产生的热量带走而实现散热;至少两个风道,所述至少两个风道的一端与风源对应,另一端与至少两个出风口分别对应,以为待散热对象提供散热风道;风道切换组件用于基于待散热对象如电子设备的位姿关系触发切换功能,以在所述至少两个风道中使能适配的风道,并从所述至少两个出风口中相应的出风口出风,对待散热对象进行散热。
63.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现方式,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具体构成及散热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6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10中,第二电子设备10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4和第二出风口15,以对置放于第二电子设备10上的第一电子设备20进行散热。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源13、至少两个风道以及风道切换组件,风道切换组件用于基于待散热对象的位姿关系触发切换功能,以在所述至少两个风道中使能适配的风道,并从所述至少两个出风口中相应的出风口出风,对所述待散热对象进行散热。这里的散热对象即为第一电子设备20,图中所示的椭圆形区域即为第一电子设备20的主要发热部位。该发热部位随着第一电子设备20置放于第二电子设备10的位姿(如,第一电子设备20横置在第二电子设备10上,或第一电子设备20竖置在第二电子设备10上)而有相应的高低位置变化。第一电子设备20横置于第二电子设备10上的示例如图2所示,第一电子设备20竖置在第二电子设备10上的示例参见图1所示。
65.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出风口14,与所述风道切换组件提供的第一通道导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导通;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出风口15,与所述风道切换组件提供的第二通道导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导通。
66.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
67.通道组件,用于形成通风通道;通道组件可以包括形成通道的管路,或通道组件包括管路组件,且管路组件与第二电子设备10本体的一部分形成相应的通风通道。
68.调整组件,用于对所述通风通道的状态进行调整,使所述通风通道以所述第一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道被使能。
69.本公开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通道组件形成有可移动通风通道12;即前述通风通道包括可移动通风通道12;这里,所述通道组件可以为一管路组件,其直接形成图3所示的可移动通风通道12。
70.如图3所示,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处于所述第一移动状态时,所述可移动通风通
道12的第一端口120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4导通,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第二端口121与所述风源13的出风口导通,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作为第一通道被使能,此时所述第一风道使能;所述第二出风口15被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阻挡,所述第二风道关闭;这里的第一移动状态是指,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移动至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第一端口120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4导通的位置的状态,此时,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第二端口121与所述风源13的出风口导通。第一移动状态即图3所示的可移动通风通道12所处的状态。
71.如图4所示,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处于所述第二移动状态时,作为第二通道被使能,此时,所述第一出风口14被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阻挡,所述第一风道关闭;在所述第二移动状态,所述第二出风口15未被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遮挡,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10本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如图4中的虚箭头线所示的区域,所述第二出风口15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口相导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风源13的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风道导通。所述第二移动状态是指,所述第一出风口14被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阻挡,所述第二出风口15未被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遮挡的状态,第二移动状态即图4所示的可移动通风通道12所处的状态。
72.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电子设备10本体上设置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15,可以根据第一电子设备20与第二电子设备10之间的位姿关系,调整散热装置的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工作方式,使其通过第一开口14或第二开口15进行出风,以便正对第一电子设备20的主要发热部位21的出风口出风,使本公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更佳。这里,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不同工作方式,从而形成能对第一电子设备20进行散热的至少两个风道,以便根据第一电子设备20与第二电子设备10之间的位姿关系,灵活调整对第一电子设备20的散热方式。
73.本公开实施例中,作为一种示例,第一电子设备20可以是手机、游戏机、可穿戴式设备、虚拟现实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电视终端等。第二电子设备10可以为充电座等,或为用于支撑第一电子设备20的支架等。
74.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风源13可以是风扇、鼓风机、泵等设备。
75.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调整组件包括操作部16、连接部17和调整部19,所述操作部16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7的第一端,并在所述电子设备本体显露,如图1、图2所示,操作部16是由用户进行操作的部件,用户通过按压或提拔操作部16,连接部17通过转轴170旋转,所述连接部17的第二端在图5所示的图中上下运动,从而带动调整部19运动。而所述调整部19分别与所述连接部17的第二端及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连接,随着调整部19的运动,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也随之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图3及图4所示的相应散热状态的变换,从而能够支持不同的散热模式。
76.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连接部17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所述调整部19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77.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第二侧连接;
78.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枢接
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10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枢接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10本体上。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可以为转轴或轴套,分别与设置于第二电子设备10上的作为支点的轴套或转轴对应套接而枢接。
79.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对可移动通风通道12进行移动时,需要在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两侧设置如图5所示的杠杆结构,并通过调整部19与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两侧的连接,当按压或提拔操作部16时,通过两侧设置的调整部19可以使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运动更稳定,能够避免可移动通风通道12运动过程中的倾斜等情形的出现。
80.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调整组件具有操作部16、连接部17和调整部19,所述操作部16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7的第一端,并在所述电子设备本体显露。这里,调整部19为连接杆结构,该调整部19的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部17的第二端连接,调整部19的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可移动通风通道12连接的连接件190,而通过按压或提拔操作部16,可带动调整部19运动,而调整部19带动连接件190运动,从而带动可移动通风通道12运动,使可移动通风通道12实现如图3、图4所示的第一移动状态和第二移动状态之间的转换,即实现散热状态的切换。图6所示的调整组件也通过在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两侧分别设置,通过设置于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两侧的连接件190的连接,两个操作部16被同时按下或提拔时,两个连接部17共同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稳定运行。
81.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图6所示的调整组件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10中时,图7示出了其连接结构及应用位置。图9所示的调整组件的应用示例,也适用于图7所示的结构中。
82.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调整组件包括操作部16、连接部17和调整部19。所述连接部17包括第一连接杆171、第二连接杆172;所述调整部19包括第三连接杆191;
83.所述第一连接杆17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操作部160,所述第二连接杆17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操作部161;所述第三连接杆19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7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19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7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19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92,所述第三连接部192与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连接;
84.所述第一连接杆17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73,所述第一连接部173枢接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10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杆17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74,所述第二连接部174枢接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上。本公开实施例中,若有其他支撑体,所述第一连接部173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74也可以枢接于其他支撑体上。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连接部172及第二连接部174可以为转轴或轴套,分别与设置于第二电子设备10上的作为支点的轴套或转轴对应套接而枢接。
85.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7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72之间架设所述第三连接杆191,并通过在所述第三连接杆191上设置的第三连接部192与可移动通风通道12连接,藉由所述第一连接杆17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72的旋转,能够带动可移动通风通道12实现图3、图4所示的不同散热状态之间的转换。
86.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调整组件包括操作部16、连接部17和调整部19。所述连接部17包括第一连接杆171、第二连接杆172;所述调整部包括连接杆193、连接杆194及连接杆195;图8所示的结构是在图6所示的基础上,将作为调整部的两个连接杆之间设置一连接杆195,并在连接杆195上设置第四连接件196,通过第四连接件196与可移动通风通道12连接。
87.所述第一连接杆17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操作部160,所述第一连接杆171的第二端连接有连接杆193;所述第二连接杆17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操作部161,所述第二连接杆172的第二端连接有连接杆194;连接杆193和连接杆194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杆195,作为连接杆193和连接杆194的连接横杆。
88.所述第一连接杆17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73,所述第一连接部173枢接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杆17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74,所述第二连接部174枢接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上。本公开实施例中,若有其他支撑体,所述第一连接部173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74也可以枢接于其他支撑体上。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连接部172及第二连接部174可以为转轴或轴套,分别与设置于第二电子设备10上的作为支点的轴套或转轴对应套接而枢接。
89.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7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72的转动,分别带动连接杆193和连接杆194运动,并带动连接杆195及第四连接件196随之运动,并通过在连接杆195上设置的第四连接件196与可移动通风通道12连接,藉由所述第一连接杆17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72的旋转,能够带动可移动通风通道12实现图3、图4所示的不同散热状态之间的转换。
90.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枢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可移动通风通道12枢接;和/或
91.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枢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枢接。
92.即,本公开实施例中,杆结构之间的连接均可以为枢接连接,连接件与可移动通风通道12之间的连接也可以为枢接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固定连接等。
93.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通过按下或提拔操作部16的操作方式,也可以通过在电子设备中设置驱动电机的方式而自动实现对可移动通风通道12的散热方式的调整。
94.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图1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还可以通过图10及图11所示的结构实现,所述通道组件形成有固定通风通道18,即通风通道包括固定通风通道18;所述第一出风口14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5被所述固定通风通道18包覆;即所述第一出风口14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5位于固定通风通道18内部。
95.如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调整组件包括活动档件22;活动档件22枢接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10的本体上,所述活动档件22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即所述活动档件22的自由端抵接于第二电子设备10的底座上,风源13的出风被所述活动档件22阻挡而不能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5吹出,此时,所述第二出风口15与所述风源13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被阻挡,所述第一出风口14与所述风源13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被导通,所述固定通风通道18作为第一通道被使能,此时,所述第一风道被使能。
96.如图11所示,所述活动档件22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即所述活动档件22的自由端向上旋转而封堵住所述风源13吹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4的风,此时,所述第一出风口14与所述风源13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被阻挡,所述第二出风口15与所述风源13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被导通,所述固定通风通道18作为第二通道被使能,此时,所述第二风道被使能。
97.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档件22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即所述活动档件22的自由端旋转离开第二电子设备10的底座一定距离,而又未抵接于固定通风通道18的管壁,此时,所述第二出风口15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以及所述第一出风口14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均导通,所述固定通风通道18作为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被使能,此时,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全部被使能。
98.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图1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还可以通过图12及图13所示的结构实现,所述通道组件形成有固定通风通道18,所述第一出风口14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5被所述固定通风通道18包覆;即所述第一出风口14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5位于固定通风通道18内部。图12、图13所示的散热装置与图9、图10所示的散热装置的结构及实现原理基本相同,与图10、图11的区别在于,所述活动档件23为板状结构,该板状活动档件23抵设于第二电子设备10的一本体上,且能沿第二电子设备10的一本体上下移动,如图12所示,板状活动档件23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即板状活动档件23的下端阻挡所述第二出风口15,此时,所述第一出风口14与所述风源13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导通,所述固定通风通道18作为第一通道被使能,此时,所述第一风道被使能。
99.如图13所示,板状活动档件23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即板状活动档件23向上移动而阻挡所述第一出风口14,此时,所述第二出风口15显露,所述第二出风口15与所述风源13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被导通,所述固定通风通道18作为第二通道被使能,此时,所述第二风道被使能。
100.本公开实施例中,板状活动档件23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即板状活动档件23的上端和下端均没有将所述第一出风口14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5完全阻挡,此时,所述第二出风口15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以及所述第一出风口14与所述风源的出风口之间的通路均导通,所述固定通风通道18作为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被使能。
101.如图10至图13所示的散热装置中,活动档件可以通过机械装置的按压方式进行工作状态改变,或者通过电磁控制单元等自动进行工作状态改变。
102.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图1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中,所述通道组件形成有第一通风通道24和第二通风通道25,所述第一出风口14与所述第一通风通道24的第一端口导通,所述第二出风口15与所述第二通风通道25的第一端口导通;
103.所述调整组件包括风道切换轮(图中未示出)和导引风道26,所述风道切换轮设置于所述风源13的出风口,所述导引风道26设置于所述风道切换轮上;
104.如图14所示,所述风道切换轮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所述导引风道26与所述第一通风通道24的第二端口对接,所述第一通风通道24作为第一通道被使能,此时,所述第一风道被使能。
105.如图15所示,所述风道切换轮处于第二旋转位置时,所述导引风道26与所述第二
通风通道25的第二端口对接,所述第二通风通道25作为第二通道被使能,此时,所述第二风道被使能。
106.所述风道切换轮处于第三旋转位置时,此时,所述导引风道26处于所述第一通风通道24的第二端口及所述第一通风通道24的第二端口之间,所述导引风道26与所述第一通风通道24的第二端口及所述第一通风通道24的第二端口均部分对接,所述第一通风通道24作为第一通道被使能,此时,所述第一风道被使能,所述第二通风通道25作为第二通道被使能,此时,所述第二风道被使能。
107.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根据置放于第二电子设备10上的第一电子设备20的位姿来调整相应的散热方式,对第一电子设备20的散热效率更高。
108.本公开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部件,所述充电装置中设置有前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
109.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10优选为一种充电设备如无线充电设备,也可以是普通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这种电子设备本身具备为其他电子设备散热的功能。而被散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进行充电的手机、游戏机、可穿戴式设备、虚拟现实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电视终端等。
110.本公开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前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前述的充电器、电子设备支架等。
111.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112.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