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d调光电路、调光器和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调光电路、调光器和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照明技术的持续发展,市场对led照明装置的需求愈发强劲,作为led照明动态控制的代表性功能之一,调光功能的优化与升级已然成为智能、健康照明技术攻关的核心要素。
3.一般说来,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led照明装置可分为三类,即替换类、改造类和新造类。通常情况下,在对替换类或改造类led照明装置的调光功能进行升级时,需要更换原有照明装置以便于匹配现有调光器。因此,如图1-3所示,现有调光器可以根据工作原理归纳为以下三种方式:
4.第一是可控硅调光方式,如图1所示,该方式会对输入电压的有效值进行调整,led照明装置根据调光器生成的电源信号实现调光效果;如图2所示,第二种调光方式是通过调光器将调光信号传递到led照明装置内部的信号解调电路,信号解调电路依据接收到的调光信号调整输出电压或电流,进而实现调光功能;如图3所示,第三种调光方式是在原有回路中接入能够合成电源信号和调光信号的调光器,通过调光器将合成调光信号传递给led照明装置,经装置内部的信号解调电路分析后实现调光功能。
5.对于可控硅调光方式,该方式会产生电压波形畸变,降低照明效率;对于第二种调光方式,该方式在多led照明装置场景下需要每个led照明装置相应配备信号线以接受调光信号,因而会提高led照明装置的工程复杂程度,增加照明系统的工程施工难度;第三种调光方式对led照明装置有特殊要求,需要更换led照明装置才能实现调光功能,基于此,该方式不仅增加了工程成本,还会弃用原有正常工作的led照明装置,造成资源浪费。除此以外,在安装过程中,采用上述三种调光方式的现有led照明装置还存在易因单端上电,另一端导电而引发的触电风险,严重威胁着安装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led调光电路、调光器和照明装置,用以在精准高效完成实时调光的基础上,降低系统成本,减少信号畸变,增强系统兼容性。
7.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调光电路,包括:
8.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其中,所述第一交流电压为输入交流电压;
9.直流-直流变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其中,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电压大小匹配所述led的指定亮度;
10.调光指令传递模块,用于耦合调光指令,根据所述调光指令生成控制所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的控制信号,以传递所述调光指令。
11.可选地,所述第一交流电压为可调电压;相应地,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为可调电压;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一交流电压的电压值一一对应。
12.可选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包括:
13.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包括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所述一次侧绕组用于接入所述第一直流电压,所述二次侧绕组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直流电压;
14.反馈单元,所述反馈单元串联连接于所述一次侧绕组和第一接地端之间,所述反馈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调光指令并据此控制所述一次侧绕组与所述第一接地端之间的通断。
15.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所述反馈单元和所述调光指令传递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进行所述调光指令的传递。
16.可选地,所述调光指令传递模块包括:
17.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接入所述调光指令,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接入比较电压信号;
18.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和第一电源端之间。
19.可选地,所述反馈单元包括:
20.反馈控制芯片,所述反馈控制芯片包括反馈引脚和门驱动输出引脚;
21.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串联连接于所述一次侧绕组和所述第一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门驱动输出引脚电连接;
22.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串联连接于所述反馈引脚和所述第一接地端之间。
23.可选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还包括:
24.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串联连接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与所述一次侧绕组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一次侧绕组的第一端电连接;
25.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感并联连接;
26.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电连接;
27.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电连接;
28.第一压敏电阻,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连接;
29.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
30.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一次侧绕组的第二端电连接;
31.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三电容并联连接。
32.可选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还包括:
33.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二次侧绕组的第一端电连接;
34.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35.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二次侧绕组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36.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次侧绕组的第二端电连接,并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
37.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五电容并联连接;
38.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二次侧绕组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39.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二次侧绕组的第二端电连接。
40.可选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包括:
41.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二变压器包括一次侧绕组和串联连接的两个二次侧绕组,定义所述两个二次侧绕组的连接点为输出节点,所述两个二次侧绕组中与所述输出节点不同的两个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42.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串联连接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一次侧绕组之间;
43.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一次侧绕组并联连接;
44.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调光指令并据此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通断;
45.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串联连接于所述二次侧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压端之间;
46.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四开关单元串联连接于所述二次侧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压端之间;
47.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通断;
48.其中,所述输出节点与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端与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49.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调光指令传递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进行所述调光指令的传递。
50.可选地,所述调光指令传递模块包括:
51.第三比较器,所述第三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接入所述调光指令,所述第三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接入比较电压信号;
52.第四比较器,所述第四比较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比较器的第二端接入所述比较电压信号;
53.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和第一电源端之间;所述第四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54.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55.谐振控制芯片,所述谐振控制芯片包括谐振控制引脚、第一门驱动输出引脚和第二门驱动输出引脚;
56.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串联连接于所述谐振控制引脚和第一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一门驱动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门驱动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
57.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
58.llc同步整流器,所述llc同步整流器包括第一电压引脚、第二电压引脚、第三电压引脚、第四电压引脚、第三门驱动引脚和第四门驱动引脚;
59.所述第一电压引脚接入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压引脚与所述第一电压端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电压引脚与所述第二电压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压引脚与所述二次侧绕组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压引脚与所述二次侧绕组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门驱动引脚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电连接,所述第四门驱动引脚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电连接。
60.可选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还包括:
61.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一次侧绕组之间。
62.可选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还包括:
63.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
64.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电连接;
65.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与所述第七电阻并联连接。
66.可选地,还包括:
67.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与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流。
68.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
69.第五比较器,所述第五比较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
70.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71.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72.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73.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电连接;
74.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75.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比较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76.第七电容,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77.第十四电阻,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比较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78.第八电容,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电连接。
79.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
80.第六比较器,所述第六比较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
81.第十五电阻,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
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82.第九电容,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83.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比较电压信号,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84.第十七电阻,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比较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85.第十电容,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86.可选地,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包括:
87.电磁兼容单元,用于抗电磁干扰,将滤波后的所述第一交流电压传输至后级电路;
88.整流桥,用于将滤波后的所述第一交流电压转换为所述第一直流电压。
89.可选地,还包括:
90.功率因数矫正模块,连接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和所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之间;所述功率因数矫正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进行功率因数矫正后传输至所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
91.可选地,还包括:
92.直流-交流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逆变为第二交流电压,所述第二交流电压作为所述led调光电路的输出电压。
93.可选地,所述直流-交流转换模块包括:
94.逆变桥单元,用于耦合逆变驱动信号,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逆变为所述第二交流电压;
95.逆变驱动单元,用于耦合控制信号,并转换为可用于驱动所述逆变桥单元工作的所述逆变驱动信号。
96.可选地,所述逆变桥单元包括:
97.第一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第一上桥臂和第一下桥臂,所述第一上桥臂和所述第一下桥臂用于耦合所述逆变驱动信号,交替导通;
98.第二桥臂,所述第二桥臂包括第二上桥臂和第二下桥臂,所述第二上桥臂和所述第二下桥臂用于耦合所述逆变驱动信号,交替导通。
99.可选地,所述逆变驱动单元包括:
100.第一半桥驱动电路,用于耦合所述控制信号生成第一上桥臂驱动信号和第一下桥臂驱动信号,所述第一上桥臂驱动信号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桥臂,所述第一下桥臂驱动信号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下桥臂;
101.第二半桥驱动电路,用于耦合所述控制信号生成第二上桥臂驱动信号和第二下桥臂驱动信号,所述第二上桥臂驱动信号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桥臂,所述第二下桥臂驱动信号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下桥臂。
102.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d调光器,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电路。
103.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d照明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
的led调光器。
104.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首先,通过设置交流-直流转换模块,将输入的第一交流电压转换为待耦合调光指令的第一直流电压;其次,通过设置调光指令传递模块,对调光指令进行耦合,并生成能够传递调光指令的控制信号;最后,通过设置直流-直流变换模块,根据控制信号,将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可匹配led指定亮度的第二直流电压。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填补了可控硅调光方式会产生电压波形畸变,降低照明效率的缺陷;解决了现有通过信号解调电路基于调光信号调整输出电压或电流的调光方式,需要配备多根信号线、连接线路冗杂和工程实施难度大的问题;克服了现有通过信号解调电路基于合成调光信号调整输出电压或电流的调光方式,需要弃用原有正常工作的led照明装置,增加工程成本,产生资源浪费的弊端。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实现了led精准、高效和实时调光的效果,还缩减了信号解调步骤,有利于降低系统硬件成本和方案实施难度,并减少系统信号的畸变。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兼容多个不同类别的改造类led照明装置,即typeb型照明装置,无需对led照明装置进行额外改动。
附图说明
105.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led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106.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led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107.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又一种led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108.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109.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直流变换模块的电路图;
110.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指令传递模块的电路图;
111.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112.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电路图;
113.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直流-直流变换模块的电路图;
114.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光指令传递模块的电路图;
115.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流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116.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电路图;
117.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因数矫正模块的电路图;
118.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led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119.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交流转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12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led调光电路包括: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和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
122.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用于将第一交流电压ac1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dc1;其中,第一交流电压ac1为输入交流电压。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用于耦合调光指令,根据调光指
令生成控制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的控制信号,以传递调光指令。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用于将第一直流电压dc1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dc2;其中,第二直流电压dc2的电压大小匹配led的指定亮度。
123.其中,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包括交流电压输入端和第一直流电压输出端,交流电压输入端接入第一交流电压ac1,第一直流电压输出端输出第一直流电压dc1。可选的,第一交流电压ac1为可调电压;相应地,第一直流电压dc1为可调电压;第一直流电压dc1的电压值与第一交流电压ac1的电压值一一对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交流电压ac1的电压有效值范围可以是[120,277]区间内的任一电压值,第一直流电压dc1的电压值范围可以是[150,400]区间内的任一电压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均不进行限制。此外,第一交流电压ac1的频率参数可以为50hz,或者可以为60hz。
[0124]
可以理解的是,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可以是任一种整流电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例如可以是不可控整流电路,或者可以是半控整流电路,或者可以是全控整流电路。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的转换对象可以为任一种外接交流电源产生的单相交流电源信号,例如市电。
[0125]
可知地,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包括调光指令输入端和控制信号输出端,调光指令输入端接入调光指令,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另外,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直流电压输入端和第二直流电压输出端,第一直流电压输入端接入第一直流电压dc1,控制信号输入端接入控制信号,第二直流电压输出端输出第二直流电压dc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直流电压输入端与第一直流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控制信号输出端之间,以及第一直流电压输入端与第一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的传输信号类型可以是电平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可知地,第二直流电压dc2为可调电压。示例性地,第二直流电压dc2的电压值范围可以是[40,125]区间内的任一电压值;控制信号以及调光指令的信号类型可以为数字信号;调光指令的传输方式可以是有线传输,或者可以是无线传输;控制信号以及调光指令的数制可以为二进制。
[0126]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直流电压dc2的电压大小匹配led的指定亮度是指,各个电压大小的第二直流电压dc2对应于同一led的不同亮度。可知地,在led固有的工作电压区间内,第二直流电压dc2越大,led越亮。除此以外,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的基本原理电路可以是任一类别的斩波电路。示例性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的基本原理电路可以是buck电路,或者可以是boost电路,或者可以是buck-boost电路,或者可以是cuk电路等。
[0127]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通过设置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将输入的第一交流电压ac1转换为待耦合调光指令的第一直流电压dc1;其次,通过设置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对调光指令进行耦合,并生成能够传递调光指令的控制信号;最后,通过设置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根据控制信号,将第一直流电压dc1变换为可匹配led指定亮度的第二直流电压dc2。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填补了可控硅调光方式会产生电压波形畸变,降低照明效率的缺陷;解决了现有通过信号解调电路基于调光信号调整输出电压或电流的调光方式,需要配备多根信号线、连接线路冗杂和工程实施难度大的问题;克服了现有通过信号解调电路基于合成调光信号调整输出电压或电流的调光方式,需要弃用原有正常工作的led照明装置,增加工程成本,产生资源浪费的弊端。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不
仅实现了led精准、高效和实时调光的效果,还缩减了信号解调步骤,有利于降低系统硬件成本和方案实施难度,并减少系统信号的畸变。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兼容多个不同类别的改造类led照明装置,即typeb型照明装置,而无需对led照明装置进行额外改动。
[0128]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直流变换模块的电路图。如图5所示,可选的,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包括第一变压器t1和反馈单元210。第一变压器t1包括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一次侧绕组用于接入第一直流电压dc1,二次侧绕组用于输出第二直流电压dc2。反馈单元210串联连接于一次侧绕组和第一接地端之间,反馈单元210用于接收调光指令并据此控制一次侧绕组与第一接地端之间的通断。
[0129]
其中,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通过第一变压器t1将第一直流电压dc1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dc2。可知地,第一变压器t1的一次侧绕组、反馈单元210和第一接地端能够组成闭合回路,当反馈单元210接收到调光指令时,反馈单元210控制一次侧绕组与第一接地端之间的通断,进而能够实现第二直流电压dc2的可控调节。可以理解的是,反馈单元210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控制一次侧绕组与第一接地端之间的通断频率或占空比,实现第二直流电压dc2的可控调节。
[0130]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指令传递模块的电路图。如图6所示,可选的,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包括第一比较器u2b。第一比较器u2b的第一输入端接入调光指令,第一比较器u2b的第二输入端接入比较电压信号,第一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ic1a串联连接于第一比较器u2b的输出端和第一电源端之间。
[0131]
其中,第一比较器u2b用于根据调光指令和比较电压信号输出一电平信号;比较电压信号可以任意大小的电压信号。可知地,当调光指令和比较电压信号不一致时,该电平信号能够使第一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ic1a产生一光信号,进而实现调光指令的传递。
[0132]
继续参见图5,可选地,反馈单元210包括反馈控制芯片u1和第一晶体管q1。反馈控制芯片u1包括反馈引脚fb和门驱动输出引脚gate,第一晶体管q1串联连接于一次侧绕组和第一接地端之间,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与门驱动输出引脚gate电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op1b串联连接于反馈引脚fb和第一接地端之间。
[0133]
其中,反馈控制芯片u1能够基于第一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op1b识别由第一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ic1a产生的光信号,通过反馈引脚fb的电压变化,实现对调光指令的接收。可知地,在反馈控制芯片u1接收到调光指令后,反馈控制芯片u1的门驱动输出引脚gate将适应性输出一门驱动信号,第一晶体管q1根据该门驱动信号导通或者关断,进而实现了反馈单元210接收调光指令并据此控制一次侧绕组与第一接地端之间的通断功能。基于此,可选地,调光电路还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反馈单元210和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通过第一光电耦合器进行调光指令的传递。
[0134]
继续参见图5,可选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还包括第一电感l1、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压敏电阻v1、第三电容c7、第一二极管d6和第二电阻。第一电感l1串联连接于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与一次侧绕组之间;其中,第一电感l1与一次侧绕组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感l1并联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第一压敏电阻v1与第二电容c2并联连接。第三电容c7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6的阴
极与第三电容c7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6的阳极与一次侧绕组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电阻与第三电容c7并联连接。
[0135]
其中,第一电感l1、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用于滤除第一直流电压dc1中掺杂的交流分量,并减小第一直流电压dc1的脉动,平滑第一直流电压dc1的电压波形。可知地,第三电容c7、第一二极管d6和第二电阻能够组成rcd箝位吸收电路,该rcd箝位吸收电路可以有效减少第一晶体管q1的开关损耗,有利于改善led调光电路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特性。
[0136]
可以理解的是,图5示例性示出了第二电阻可以由6个电阻串联和/或并联连接而成,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示例性地,第二电阻还可以由2、3、4或8个电阻串联和/或并联连接而成。继续参见图5,可知地,第二电阻包括电阻r14、电阻r11、电阻r7、电阻r13、电阻r10和电阻r6,电阻r14和电阻r13串联后,与相互串联的电阻r11和电阻r10,以及串联连接的电阻r7和电阻r6并联连接。
[0137]
继续参见图5,可选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还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五电容c8、第四电阻、第五电阻r34和第三二极管d13。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二次侧绕组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作为调光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与二次侧绕组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五电容c8的第一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五电容c8的第二端与二次侧绕组的第二端电连接,并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第四电阻与第五电容c8并联连接。第五电阻r34的第一端与二次侧绕组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34的第二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三二极管d13的阳极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三二极管d13的阴极与二次侧绕组的第二端电连接。
[0138]
其中,第三电阻、第四电容和第二二极管能够组成二次侧绕组的吸收电路,该吸收电路能够吸收led调光电路工作过程中第一变压器t1一次侧绕组产生的自感电势,同时,在第一晶体管q1截止的瞬间,还能有效规避因第一变压器t1一次侧绕组出现的过高反峰高电压而损坏第一晶体管q1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电阻和第四电容还可以抑制反向峰值电压,也即浪涌电压对第二二极管的影响,以在第二二极管耐压不足的工况下,保护第二二极管不受损坏。
[0139]
可以理解的是,图5示例性示出了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均可以由3个电阻并联而成,第四电容可以由2个电容并联而成,第二二极管可以由2个二极管并联而成,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示例性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还可以仅包含1个电阻,或者可以由2、3或4个电阻并联而成;第四电容可以仅包含1个电容,或者可以由2个及2个以上的电容并联而成;第二二极管可以仅包含1个二极管,或者可以由2个及2个以上的二极管并联而成。继续参见图5,可知地,第三电阻包括电阻r44、电阻r45和电阻r46,第四电阻包括电阻r23、电阻r27和电阻r36,第四电容包括电容c4和电容c19,第二二极管包括二极管d10和二极管d11。
[0140]
继续参见图5,可选地,反馈单元还包括电容c3、开关管q2、肖特基二极管z1、电阻r2、电容c6、电阻r3、二极管d5、电阻r4、电阻r5、辅助线圈i、电容c10、电阻r21、电阻r22、电容c21、电容c11、电容c13、二极管d1、电阻r9、电阻r8、电阻r12、电阻r24、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和电容c20。可知地,电容c3的第一端接入电压vcc,电容c3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与电容c3的第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2的第二端与肖特基二极管
z1的第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2的第三端与电阻r2的第二端电连接;肖特基二极管z1的第二端与电容c3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z1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6的第一端与电阻r2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容c6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与电阻r2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5的第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5的第二端与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与电阻r5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与辅助线圈i的第二端电连接;辅助线圈i的第一端与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辅助线圈i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容c10并联于电阻r5的两端,电容c10的第一端与反馈控制芯片u1的zcd端电连接;反馈控制芯片u1的gnd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反馈控制芯片u1的vcc端接入电压vcc,电容c11的第一端与反馈控制芯片u1的vcc端电连接,电容c11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21的第一端接入电压vmains,电阻r21的第二端与电阻r22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22的第二端与电容c21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21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反馈控制芯片u1的hv端连接于电阻r22和电容c21之间;电容c13并联于第一光电耦合器中受光器op1b的两端;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与反馈控制芯片u1的门驱动输出引脚gate电连接,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与电阻r9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也即第一晶体管q1的门极电连接;电阻r8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与电阻r9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12的第一端与电阻r8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12的第二端与电阻r18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18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19并联于电阻r18的两端;电阻r20并联于电阻r19的两端,并且串联于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一接地端之间;电阻r24的第一端与反馈控制芯片u1的cs端电连接,电阻r24的第二端连接于电阻r12和电阻r18之间;电容c20的第一端与电阻r24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20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
[0141]
继续参见图6,可选地,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还包括电阻r26、电容c14、电阻r28、电容c16、二极管d2、电阻r15、电阻r16、电容c5、电阻r58、电阻r52、电阻r55、电阻r60、电阻r59、电阻r62、电容c36、二极管d7和电阻r38。可知地,电阻r26的第一端接入调光指令,电阻r26的第二端与电容c14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14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28的第一端与电容c14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28的第二端与电容c16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16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第一端与电容c16的第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第二端连接于电阻r15和电阻r16之间;电阻r15的第一端接入+5v电压,电阻r15的第二端与电阻r16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16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电容c5并联于电阻r16的两端;电阻r58的第一端与第一比较器u2b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电阻r58的第二端连接于电阻r15和电阻r16之间;电阻r52的第一端接入比较电压信号,电阻r52的第二端与电阻r55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55的第二端与电阻r60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60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59并联于电阻r60的两端;第一比较器u2b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55和电阻r60之间;电容c36和电阻r62串联后,并联于第一比较器u2b的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电阻r38、第一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ic1a和二极管d7串联于第一比较器u2b的输出端和第一电源端之间。
[0142]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和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的工作过程如下:
[0143]
当led调光电路存在调光需求时,调光指令通过电阻r26、电阻r28、二极管d2和电
阻r58传输至第一比较器u2b的第一输入端,同时,比较电压信号经过电阻r52和电阻r55传输至第一比较器u2b的第二输入端。第一比较器u2b根据调光指令和比较电压信号,生成一电平信号,该电平信号使得第一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ic1a产生一光信号。在第一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op1b接收到该光信号后,反馈控制芯片u1的反馈引脚fb的电压被拉低,反馈控制芯片u1得以识别出led调光电路的调光需求。根据led调光电路的调光需求,反馈控制芯片u1通过门驱动输出引脚gate输出一门驱动信号,第一晶体管q1根据该门驱动信号导通或者关断,进而对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输出的第二直流电压dc2进行控制,实现了调光指令与led指定亮度的适配调节。
[0144]
由上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和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的工作过程可知,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包括第一比较器u2b的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以及包含第一变压器t1和反馈单元210的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实现了由第一直流电压dc1向第二直流电压dc2的转换。另外,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二直流电压dc2,实现了调光指令与led指定亮度的适配调节,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示出了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和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的具体电路结构,电路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且易于实现。
[0145]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检测模块的电路图。如图7所示,可选地,调光电路还包括电流检测模块104,电流检测模块104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电流检测模块104用于检测第二输出端的电流。基于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电流检测模块104以检测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流的手段,克服了现有led照明装置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因单端上电,另一端导电而引发的触电事故的问题,有效规避了安装人员的触电风险。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检测第二输出端的电流,示例性地,电流检测模块104还可以用于检测第一输出端的电流。
[0146]
具体而言,可选地,电流检测模块104包括第五比较器u2a、第八电阻r47、第九电阻r49、第十电阻r51、第十一电阻r48、第十二电阻r50、第十三电阻r25、第七电容c28、第十四电阻r35和第八电容c29。第五比较器u2a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第八电阻r47的第一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九电阻r49的第一端与第八电阻r47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九电阻r49的第二端与第五比较器u2a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十电阻r51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第十电阻r51的第二端与第五比较器u2a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十一电阻r48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第十二电阻r50的第一端与第十一电阻r48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十二电阻r50的第二端与第五比较器u2a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十三电阻r25的第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50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十三电阻r25的第二端与第五比较器u2a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七电容c28的第一端与第十电阻r5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七电容c28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阻r5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十四电阻r35的第一端与第五比较器u2a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十四电阻r35的第二端作为电流检测模块104的输出端。第八电容c29的第一端与第十四电阻r35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八电容c29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
[0147]
继续参见图7,可选地,电流检测模块104还包括电阻r29,第八电阻r47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29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可知地,当检测到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存在电流时,第五比较器u2a输出高电平;当检测到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不存在电流时,第五比较器u2a输出低电平。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但不限通过后级放大电路将电流检测模块104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并基于蜂鸣器或警示灯等告警设备进行示警的形式,进
一步保障安装人员的生命安全。
[0148]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电路图。如图8所示,可选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包括电磁兼容单元220和整流桥b1。电磁兼容单元220用于抗电磁干扰,将滤波后的第一交流电压ac1传输至后级电路。整流桥b1用于将滤波后的第一交流电压ac1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dc1。
[0149]
其中,电磁兼容单元220可以是任一种可实现电磁兼容功能电路,整流桥b1可以是任一种整流电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均不进行限制。示例性地,整流桥b1可以是不可控整流电路,或者可以是半控整流电路,或者可以是全控整流电路。
[0150]
继续参见图8,可选地,电磁兼容单元220包括保险丝fr1、压敏电阻v2、变压器lf2、电容cx1、变压器lf1、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可知地,保险丝fr1的第一端与电磁兼容单元220的输入端p3电连接,保险丝fr1的第二端与变压器lf2的第三端电连接;压敏电阻v2的第二端与电磁兼容单元220的输入端p4电连接,压敏电阻v2并联于变压器lf2的第三端和变压器lf2的第一端之间;电容cx1并联于变压器lf2的第四端和变压器lf2的第二端之间,还并联于变压器lf1的第三端和变压器lf1的第一端之间;变压器lf2的第四端和变压器lf2的第二端互为同名端;变压器lf1的第四端与二极管d3的第一端电连接,变压器lf1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4的第二端电连接;变压器lf1的第四端和变压器lf1的第二端互为同名端;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4的第一端电连接,并接入电压vmains。
[0151]
继续参见图8,可选地,二极管d3的第一端与整流桥b1的第三端电连接,二极管d4的第二端与整流桥b1的第一端电连接,整流桥b1的第四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此外,整流桥b1的第二端作为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压dc1。
[0152]
综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磁兼容单元220减弱了调光电路所受的电磁干扰,提升了调光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还通过设置整流桥b1将第一交流电压ac1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dc1。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结构简单,硬件成本低廉,易于实现。
[0153]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直流-直流变换模块的电路图。如图9所示,可选的,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包括第二变压器t2’、第一开关单元q2’、第二开关单元q4’、第一控制单元310、第三开关单元q5’、第四开关单元q1’和第二控制单元320。第二变压器t2’包括一次侧绕组和串联连接的两个二次侧绕组,定义两个二次侧绕组的连接点为输出节点,两个二次侧绕组中与输出节点不同的两个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开关单元q2’串联连接于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和一次侧绕组之间。第二开关单元q4’与一次侧绕组并联连接。第一控制单元310用于接收调光指令并据此控制第一开关单元q2’和第二开关单元q4’的通断。第三开关单元q5’串联连接于二次侧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压端之间。第四开关单元q1’串联连接于二次侧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压端之间。第二控制单元320用于控制第三开关单元q5’和第四开关单元q1’的通断。其中,输出节点与调光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压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0154]
其中,第一开关单元q2’可以与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侧绕组和第一接地端构成闭合回路,第二开关单元q4’可以与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侧绕组和第一接地端构成闭合回路。
[0155]
可知地,当第一开关单元q2’导通且第二开关单元q4’关断时,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dc1,经过第一开关单元q2’和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侧绕组接入第
一接地端;当第一开关单元q2’关断且第二开关单元q4’导通时,流过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侧绕组的电流难以突变,一次侧绕组两端的电压得以维持,直至第一控制单元310再次控制第一开关单元q2’导通,并关断第二开关单元q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关单元q2’和第二开关单元q4’不能同时导通或关断,当第一开关单元q2’和第二开关单元q4’同时导通时,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dc1,经过第一开关单元q2’和第二开关单元q4’直接接入第一接地端,此时,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侧绕组被第二开关单元q4’短路;当第一开关单元q2’和第二开关单元q4’同时关断时,led调光电路处于断路状态,无法进行调光工作。
[0156]
继续参见图9,可知地,两个二次侧绕组的同名端均位于临近输出节点的一侧。基于此,当第三开关单元q5’和/或第四开关单元q1’导通时,两个二次侧绕组感应生成的电流均通过输出节点传输至调光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0157]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光指令传递模块的电路图。如图10所示,可选的,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包括第三比较器u3a’和第四比较器u3b’。第三比较器u3a’的第一输入端接入调光指令,第三比较器u3a’的第二输入端接入比较电压信号。第四比较器u3b’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第四比较器u3b’的第二端接入比较电压信号。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op1a’串联连接于第三比较器u3a’的输出端和第一电源端之间;第四比较器u3b’的输出端与第三比较器u3a’的输出端电连接。
[0158]
其中,第三比较器u3a’和第四比较器u3b’用于构成窗口比较器。可知地,该窗口比较器具有两个基准比较端,即第三比较器u3a’的第二输入端和第四比较器u3b’的第二端。示例性地,假设两个基准比较端的整定值分别为+5v和+10v,则当调光指令cv_adj的电平值处于[+5v,+10v]的区间范围内时,窗口比较器将维持在初始的高电平输出状态,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op1a’不发光;相应地,当调光指令cv_adj的电平值低于+5v,或者高于+10v时,第三比较器u3a’或第四比较器u3b’的输出端翻转为低电平状态,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op1a’发光,以传递调光指令。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不再局限于在调光指令高于或低于某一比较电压信号时,才能进行调光的设定。可以理解的是,这样设置能够有效拓宽led调光电路的调节范围,提高led调光电路的灵活性及实用性,此外,比较器并联输出也能节省后级电路的i/o口,有利于实现led调光电路的小型化。
[0159]
继续参见图9,可选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谐振控制芯片u2’。谐振控制芯片u2’包括谐振控制引脚rfmin、第一门驱动输出引脚hvg和第二门驱动输出引脚lvg,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op2b’串联连接于谐振控制引脚rfmin和第一接地端之间,第一门驱动输出引脚hvg与第一开关单元q2’电连接,第二门驱动输出引脚lvg与第二开关单元q4’电连接。
[0160]
其中,谐振控制芯片u2’能够基于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op2b’识别由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op1a’产生的光信号,通过谐振控制引脚rfmin的电压变化,接收调光指令。可知地,在谐振控制芯片u2’接收到调光指令后,谐振控制芯片u2’的第一门驱动输出引脚hng和第二门驱动输出引脚lvg将适应性输出第一门驱动信号和第二门驱动信号,第一开关单元q2’根据第一门驱动信号导通或者关断,第二开关单元q4’根据第二门驱动信号导通或者关断,进而实现了第一控制单元310接收调光指令并据此调整led调光电路输出电压的功能。基于此,可选地,调光电路还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一控制单元310和调光指令传
递模块102通过第二光电耦合器进行调光指令的传递。
[0161]
继续参见图9,可选地,第二控制单元320包括llc同步整流器ic2’。llc同步整流器ic2’包括第一电压引脚vdd、第二电压引脚vss、第三电压引脚vd1、第四电压引脚vd2、第三门驱动引脚vg1和第四门驱动引脚vg2。第一电压引脚vdd接入第二电压信号,第二电压引脚vss与第一电压端电连接,且第二电压引脚vss与第二电压端电连接。第三电压引脚vd1与二次侧绕组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压引脚vd2与二次侧绕组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门驱动引脚vg1与第三开关单元q5’电连接,第四门驱动引脚vg2与第四开关单元q1’电连接。
[0162]
其中,llc同步整流器ic2’能够根据第二电压信号、第一电压端的电压信号、第二电压端的电压信号、二次侧绕组的第一端的电压信号以及二次侧绕组的第二端的电压信号,适应性生成第三门驱动信号和第四门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单元q5’和第四开关单元q1’的通断。
[0163]
继续参见图9,可选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还包括第二电感l1a,第二电感l1a串联连接于第一开关单元q2’与一次侧绕组之间。其中,可知地,第二电感l1a用于在第一开关单元q2’关断且第二开关单元q4’导通时,使得流过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侧绕组的电流更加难以突变,有利于维持一次侧绕组两端的电压,直至第一控制单元310再次控制第一开关单元q2’导通,并关断第二开关单元q4’。
[0164]
继续参见图9,可选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还包括第六电阻r24’、第七电阻和第六电容c4’。第六电阻r24’串联连接于第三开关单元q5’和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单元q5’电连接。第六电容c4’与第七电阻并联连接。
[0165]
其中,图9示例性示出了第七电阻可以由3个电阻并联而成,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示例性地,第七电阻还可以仅包含1个电阻,或者可以由2、4或5个电阻并联而成。继续参见图7,可知地,第七电阻包括电阻r12’、电阻r8’和电阻r9’。
[0166]
继续参见图9,可选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还包括二极管d3’、电阻r11’、电阻r17’、电阻r21’、二极管d5’、电阻r25’、电阻r28’、电阻r31’、电容c19’、二极管d7’、电容c24’和电容c25’。可知地,二极管d3’的第一端接入第一门驱动信号,二极管d3’的第二端与电阻r11’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单元q2’的门极电连接;电阻r17’并联于二极管d3’的第一端和电阻r11’的第二端之间;电阻r21’的第一端与电阻r17’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21’的第二端接入电压hb,并且电阻r21’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开关单元q4’和第二电感l1a之间;二极管d5’的第一端接入第二门驱动信号,二极管d5’的第二端与电阻r25’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25’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单元q4’的门极电连接;电阻r28’并联于二极管d5’的第一端和电阻r25’的第二端之间;电阻r31’的第一端与电阻r28’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31’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开关单元q4’和第一接地端之间;电容c19’串联于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侧绕组和第二开关单元q4’之间,并且电容c19’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二极管d7’并联于电容c19’的两端;电容c24’的第一端接入电压cs,电容c24’的第二端与电容c25’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25’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7’的第二端电连接。
[0167]
继续参见图9,可选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还包括电阻r1’、电容c1’、电阻r7’、电阻r20’、电容c12’、电阻r26’、电容c8’、电容c9’、电容c3’、电容c14’和电阻r10’。可知地,电阻r1’与电容c1’相互串联后,并联于第四开关管q1’的两端;电阻r7’的第一端接入第四门
驱动信号,并且与第四开关管q1’的门极电连接,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于电容c1’的第二端和电容c12’的第二端之间;电容c12’的第一端与电阻r20’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20’的第一端连接于二次侧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q5’之间;电阻r26’的第一端接入第三门驱动信号,并且与第三开关管q5’的门极电连接,电阻r26’的第二端与电容c12’的第二端电连接,并且与第一电压端电连接;电容c8’并联于输出节点和第一电压端之间;电容c9’并联于电容c8’的两端;电容c3’的第一端与第六电阻r24’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3’的第二端与电容c14’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14’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24’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10’并联于第六电容c4’的两端。
[0168]
继续参见图9,可选地,第一控制单元310还包括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9’、电阻r42’、电容c29’、电容c33’、电容c34’、电阻r46’、电容c23’、电容c26’、电容c27’、电阻r40’、电容c28’、电容c35’、电容c40’、三极管q7’、电阻r51’、电容c42’、电阻r55’、电阻r64’、电阻r60’、电容c44’、电阻r62’、电容c45’、电容c43’、电阻r65’、二极管d10’、二极管d12’和电阻r56’。可知地,电阻r35’的第一端接入电压vbus+,电阻r35’的第二端与电阻r36’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36’的第二端与电阻r39’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39’的第二端与谐振控制芯片u2’的line端电连接;电阻r42’并联于电容c29’的两端;电容c29’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容c29’的第二端与电阻r39’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容c33’的第一端与电容c29’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33’的第二端与谐振控制芯片u2’的delay端电连接;电阻r46’并联于电容c33’的两端;电容c34’的第一端与电容c33’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34’的第二端与谐振控制芯片u2’的cf端电连接;电容c23’的第一端接入电压vcc,电容c23’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容c26’并联于电容c23’的两端;电容c27’并联于电容c26’的两端;电阻r40’的第一端与电容c27’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40’的第二端与电容c28’的第一端电连接,并且与谐振控制芯片u2’的vcc端电连接;电容c28’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容c35’连接于谐振控制芯片u2’的vboot端和谐振控制芯u2’片的out端之间;谐振控制芯片u2’的out端接入电压hb;电容c40’并联于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电容c42’的第二端电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电阻r51’的第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与电容c42’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51’的第二端连接于电阻r55’和电阻r64’之间;电阻r55’和电阻r64’串联后,与电容c42’并联连接;电阻r55’的第一端与谐振控制芯片u2’的css端电连接,电阻r55’的第二端与谐振控制芯片u2’的谐振控制引脚rfmin电连接;谐振控制芯片u2’的dis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60’的第一端与谐振控制芯片u2’的谐振控制引脚rfmin电连接,电阻r60’的第二端与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op2b’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op2b’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容c44’并联于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受光器op2b’的两端;电阻r62’的第一端与电容c44’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62’的第二端与电容c45’的第一端电连接,并且与谐振控制芯片u2’的stby端电连接;电容c45’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谐振控制芯片u2’的gnd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容c43’的第一端与谐振控制芯片u2’的isen端电连接,电容c43’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65’与电容c43’并联;二极管d10’与二极管d12’串联后,并联在电阻r65’的两端;电阻r56’的第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10’和二极管d12’之间,电阻r56’的第二端接入电压cs’。
[0169]
继续参见图9,可选地,第二控制单元320还包括二极管d8’、电阻r37’、电阻r43’、
电容c32’、电阻r45’、二极管d9’、电阻r38’、电阻r44’、电容c30’和电容c31’。可知地,二极管d8’的第一端输出第四门驱动信号,二极管d8’的第二端与llc同步整流器ic2’的第四门驱动引脚vg2电连接;电阻r37’与二极管d8’并联;电阻r43’的第一端与llc同步整流器ic2’的ll端电连接,电阻r43’的第二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电容c32’与电阻r43’并联;电阻r45’的第一端与llc同步整流器ic2’的第四电压引脚vd2电连接,电阻r45’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电连接;二极管d9’的第二端输出第三门驱动信号,二极管d9’的第一端与llc同步整流器ic2’的第三门驱动引脚vg1电连接;电阻r38’与二极管d9’并联;电阻r44’的第一端与llc同步整流器ic2’的第三电压引脚vd1电连接,电阻r44’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压端cs1电连接;电容c30’的第一端接入第二电压信号,并与llc同步整流器ic2’的第一电压引脚vdd电连接,电容c30’的第二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电容c31’与电容c30’并联。
[0170]
继续参见图10,可选地,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还包括电阻r52’、电阻r57’、二极管d11’、二极管d13’、电阻r63’、电阻r74’、电容c39’、电阻r59’、电容c46’、电阻r66’、电阻r67’、电阻r58’、电阻r54’、电容c41’、电阻r69’、电阻r73’、电阻r71’、电容c48’、电阻r75’、电容c51’、电阻r78’、电阻r79’、电容r49’和电阻r80’。可知地,电阻r52’的第一端接入15v电压,电阻r52’的第二端与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op1a’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57’与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op1a’并联;二极管d11’的第一端与第二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器op1a’的第二端电连接,二极管d11’的第二端与电阻r63’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63’的第二端与第三比较器u3a’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容c39’与电阻r59’串联后,并联连接于第三比较器u3a’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入端之间;电阻r58’的第二端与第三比较器u3a’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电阻r58’的第一端接入电压vo+;相互串联的电阻r54’和电容c41’与电阻r58’并联;电阻r69’的第一端与电阻r58’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69’的第二端与电阻r73’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73’的第二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电容c46’的第一端与第三比较器u3a’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46’的第二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66’的第一端与电容c46’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66’的第二端与电阻r67’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67’的第二端接入电压vref;调光指令cv_adj自电阻r66’和电阻r67’之间输入第三比较器u3a’的第一输入端;二极管d13’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1’的第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13’的第二端与电阻r74’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74’的第二端与第四比较器u3b’的输出端电连接;相互串联的电容c48’和电阻r75’并联于第四比较器u3b’的输出端与第二端之间;电阻r71’的第一端与电容c46’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71’的第二端与电阻r75’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容c51’并联于第四比较器u3b’的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第四比较器u3b’的第三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四比较器u3b’的第四端接入15v电压;电阻r78’的第一端接入电压verf,电阻r78’的第二端与第四比较器u3b’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79’的第一端与电阻r78’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79’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电容c49’与电阻r78’并联;电阻r80’与电阻r79’并联。
[0171]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包括第三比较器u3a’和第四比较器u3b’的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以及包含第二变压器t2’、第一开关单元q2’、第二开关单元q4’、第一控制单元310、第三开关单元q5’、第四开关单元q1’和第二控制单元320的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实现了由第一直流电压dc1向第二直流电压dc2的转换。此外,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二
直流电压dc2,实现了调光指令与led指定亮度的适配调节,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示出了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和调光指令传递模块102的具体电路结构,电路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且易于实现。
[0172]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流检测模块的电路图。如图11所示,可选地,调光电路还包括电流检测模块340,电流检测模块340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电流检测模块340用于检测第二输出端的电流。具体地,电流检测模块340包括第六比较器u5’、第十五电阻r81’、第九电容c55’、第十六电阻r85’、第十七电阻r84’和第十电容c54’。第六比较器u5’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第十五电阻r81’的第一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十五电阻r81’的第二端与第六比较器u5’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九电容c55’的第一端与第六比较器u5’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九电容c55’的第二端与第六比较器u5’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十六电阻r85’的第一端接入比较电压信号,第十六电阻r85’的第二端与第六比较器u5’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十七电阻r84’的第一端与第六比较器u5’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十七电阻r84’的第二端作为电流检测模块340的输出端。第十电容c54’的第一端与电流检测模块340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十电容c54’的第二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0173]
继续参见图11,可选地,电流检测模块340还包括电阻r83’、电阻r88’、电容c53’、电阻r82’以及电容c52’。可知的,电阻r83’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83’的第二端与第十六电阻r85’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88’与第九电容c55’并联;电容c53’并联于第六比较器u5’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电容c53’的第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81’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8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十五电阻r81’与电容c53’之间,电阻r8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六比较器u5’的输出端和第十七电阻r84’之间;电容c52’的第一端接入5v电压,电容c52’的第二端与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0174]
可知地,当检测到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存在电流时,第六比较器u5’输出高电平;当检测到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不存在电流时,第六比较器u5’输出低电平。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但不限通过后级放大电路将电流检测模块340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并基于蜂鸣器或警示灯等告警设备进行示警的形式,进一步保障安装人员的生命安全。
[0175]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电流检测模块340以检测调光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流的手段,克服了现有led照明装置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因单端上电,另一端导电而引发的触电事故的问题,有效规避了安装人员的触电风险。
[0176]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交流-直流转换模块的电路图。如图12所示,可选地,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包括电磁兼容单元350和整流桥bd1’。电磁兼容单元350用于抗电磁干扰,将滤波后的第一交流电压ac1传输至后级电路。整流桥bd1’用于将滤波后的第一交流电压ac1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dc1。
[0177]
其中,电磁兼容单元350可以是任一种可实现电磁兼容功能电路,整流桥bd1’可以是任一种整流电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均不进行限制。示例性地,整流桥bd1’可以是不可控整流电路,或者可以是半控整流电路,或者可以是全控整流电路。
[0178]
继续参见图12,可选地,电磁兼容单元包括保险丝f1’、压敏电阻mov1’、电容cx1’、电容cy4’、电容cy3’、变压器lf、电阻rx2’、电阻rx1’、电阻rx3’和负温度系数电阻rth1’。可知地,保险丝f1’的第一端与压敏电阻mov1’的第一端电连接,保险丝f1’的第二端与电磁兼
容单元350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压敏电阻mov1’的第二端与电磁兼容单350元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x1’与压敏电阻mov1’并联;电容cy4’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容cx1’的第二端与压敏电阻mov1’的第二端之间,电容cy4’的第二端与电磁兼容单元350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电容cy3’并联于电容cx1’的第一端和电容cy4’的第二端之间,电容cy3’的第二端与第三接地端电连接;变压器lf的第一端与电容cy3’的第一端电连接,变压器lf的第二端与电容cx1’的第二端电连接,变压器lf的第三端接入电压l1,变压器lf的第四端接入电压ac2;相互串联的电阻rx2’、电阻rx1’和电阻rx3’并联连接于变压器lf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负温度系数电阻rth1’的第二端与电阻rx3’的第二端电连接。
[0179]
继续参见图12,可选地,整流桥bd1’包括首尾连接的四个二极管,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还包括电容cy1’和电容c10’。可知地,整流桥bd1’的第一端与电阻rx2’的第一端电连接,整流桥bd1’的第二端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压dc1,整流桥bdi’的第三端与负温度系数电阻rth1’的第一端电连接,整流桥bd1’的第四端通过电容cy1’与第三接地端电连接;电容c10’的第一端与整流桥bd1’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容c10’的第二端与电容cy1’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10’的第二端还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
[0180]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负温度系数电阻rth1’具备上电高阻值特性,在调光电路的初始上电过程中,负温度系数电阻rth1’能够减弱突加电压或电流对电路系统产生的冲击,增强调光电路抗冲击能力。而当调光电路工作趋于稳定后,负温度系数电阻rth1’阻值减小,能够降低对电源效率的影响程度。
[0181]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磁兼容单元350减弱了调光电路所受的电磁干扰,提升了调光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并通过设置整流桥bd1’将第一交流电压ac1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dc1。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简单,成本低廉,并且易于实现。
[018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因数矫正模块的电路图。如图13所示,可选地,调光电路还包括功率因数矫正模块360,功率因数矫正模块360连接于交流-直流转换模块101和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之间。功率因数矫正模块360用于将第一直流电压dc1进行功率因数矫正后传输至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
[0183]
可以理解的是,功率因数矫正模块360可以是任一种功率因数矫正电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示例性地,功率因数矫正模块360可以是有源功率因数矫正电路,或者可以是无源功率因数矫正电路。
[0184]
继续参见图13,可选地,功率因数矫正模块360包括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1’、电阻r3’、电阻r14’、电阻r19’、电阻r4’、电阻r15’、电阻r’、电阻r30’、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16’、二极管d2’、稳压管zd1’、电容c2’、电阻r2’、电阻r13’、电容c7’、变压器t、电容c5’、电阻r6’、电容c11’、二极管d4’、电阻r18’、电阻r23’、电阻r27’、电阻r29’、电容c18’、电阻r33’、mos管q3’、二极管d1’、电阻r5’、电阻r16’、电容c13’、电阻r22’和电容c6’。可知地,电阻r3’、电阻r14’、电阻r19’和电阻r30’串联连接于整流桥bd1’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之间;电容c15’并联于电阻r30’的两端;相互串联的电阻r4’、电阻r15’和电阻r’连接于电阻r3’的第一端与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1’的vcc端;电容c17’的第一端连接于电阻r19’的第二端和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1’的vcc端之间,电容c17’的第二端与电容c15’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容c16’与电容c17’并联;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1’的mutl端与电阻r30’的第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第一端与电容c17’的第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第二端通过稳压管zd1’与第一
接地端电连接;电容c2’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2’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与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阻r13’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与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1’的zcd端电连接;电容c7’连接于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1’的zcd端与第一接地端之间;变压器t的第一端与电阻r2’的第二端电连接,变压器t的第二端与整流桥bd1’的第二端电连接,变压器t的第四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1’的gnd端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容c11’连接于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1’的comp端与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1’的inv端之间;相互串联的电容c5’和电阻r6’并联连接于电容c11’的两端;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与变压器t的第三端电连接,二极管d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5’、电阻r16’和电阻r22’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容c13’并联于电阻r22’的两端,电容c13’的第一端与电容c11’的第二端电连接;电阻r23’连接于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1’的drv端与mos管q3’的栅极之间;相互串联的二极管d4’和电阻r18’并联于电阻r23’的两端;mos管q3’的漏极连接于变压器t的第三端与二极管d1’的第一端之间,mos管q3’的源极通过电阻r33’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27’的第一端连接于电阻r23’的第二端与mos管q3’的栅极之间,电阻r27’的第二端连接于电阻r29’的第二端与电阻r33’的第一端之间;电阻r29’的第一端与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1’的cs端电连接;电容c18’连接于功率因数校正芯片u1’的cs端和第一接地端之间;电容c6’连接于二极管d1’的第二端和第一接地端之间,电容c6’的第一端接入电压vbus+。
[0185]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功率因数矫正模块360,在经过整流桥bd1’将第一交流电压ac1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dc1后,对第一直流电压dc1进行功率因数矫正,减小了谐波分量,提高了功率因数,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弱了电源设备对外辐射和传导干扰。
[0186]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led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可选地,调光电路还包括直流-交流转换模块104,直流-交流转换模块104用于将第二直流电压dc2逆变为第二交流电压ac2,第二交流电压ac2作为led调光电路的输出电压。
[0187]
其中,直流-交流转换模块104包括第二直流电压输入端和第二交流电压输出端,第二直流电压输入端接入第二直流电压dc2,第二交流电压输出端输出第二交流电压ac2,第二直流电压输入端与第二直流电压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直流电压输入端与第二直流电压输出端之间的传输信号类型可以是电平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示例性地,第二交流电压ac2为可调电压;第二交流电压ac2的电压有效值范围可以是[40,125]区间内的任一电压值;第二交流电压ac2的频率参数可以为小于1khz的任一频率值。可知地,第二直流电压dc2的电压值可以与第二交流电压ac2的电压值一一对应。
[0188]
可以理解的是,直流-交流转换模块104的基本原理电路可以为任一种逆变电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例如可以为半控型逆变电路,或者可以为全控型逆变电路。
[0189]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直流-交流转换模块104,在经过直流-直流变换模块103将第一直流电压dc1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压dc2后,再将第二直流电压dc2逆变为第二交流电压ac2,并把第二交流电压ac2作为led调光电路的输出电压,以根据第二交流电压ac2的电压大小匹配led的指定亮度。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简单,成本低廉,并且易于实现。
[019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交流转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可选地,直流-交流转换模块104包括逆变桥单元370和逆变驱动单元380。逆变桥单元370用于耦合逆变驱动信号,将第二直流电压dc2逆变为第二交流电压
ac2。逆变驱动单元380用于耦合控制信号,并转换为可用于驱动逆变桥单元370工作的逆变驱动信号。
[0191]
其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逆变驱动单元380生成逆变驱动信号;逆变驱动信号用于控制逆变桥单元370,以将第二直流电压dc2逆变为第二交流电压ac2。逆变驱动信号可以是脉冲信号;逆变驱动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0192]
继续参见图15,可选地,逆变桥单元370包括第一桥臂371和第二桥臂372。第一桥臂371包括第一上桥臂371a和第一下桥臂371b,第一上桥臂371a和第一下桥臂371b用于耦合逆变驱动信号,交替导通。第二桥臂372包括第二上桥臂372a和第二下桥臂372b,第二上桥臂372a和第二下桥臂372b用于耦合逆变驱动信号,交替导通。
[0193]
具体而言,示例性地,逆变桥单元370还包括二极管d1”,第一上桥臂371a包括电阻r43”、mos管q8”和电容c33”,第一下桥臂371b包括电阻r45”、mos管q9”和电容c34”,第二上桥臂372a包括电阻r40”、mos管q10”和电容c31”,第二下桥臂372b包括电阻r42”、mos管q11”和电容c32”。可知地,二极管d1”的阳极接入第二直流电压dc2,二极管d1”的阴极与mos管q8”的漏极电连接,mos管q8”的栅极与电阻r43”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容c33”并联在mos管q8”的漏极与源极之间,mos管q9”的漏极与mos管q8”的源极电连接,mos管q9”的源极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mos管q9”的栅极与电阻r45”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容c34”并联于mos管q9”的源极和漏极之间,mos管q10”的漏极与mos管q8”的漏极电连接,mos管q10”的栅极与电阻r40”的第一端电连接,mos管q10”的源极与mos管q11”的漏极电连接,电容c31”并联于mos管q10”的源极与漏极之间,mos管q11”的源极与mos管q9”的源极电连接,mos管q11”的栅极与电阻r42”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32”并联于mos管q11”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此外,mos管q8”的源极作为第二交流电压ac2的第一输出端ac1”,mos管q10”的源极作为第二交流电压ac2的第二输出端ac2”。
[0194]
综上,逆变桥单元370这样设置,实现了将第二直流电压dc2逆变为第二交流电压ac2,且电路稳定、易于实现。
[0195]
继续参见图15,可选地,逆变驱动单元380包括第一半桥驱动电路381和第二半桥驱动电路382。第一半桥驱动电路381用于耦合控制信号生成第一上桥臂驱动信号和第一下桥臂驱动信号,第一上桥臂驱动信号用于驱动第一上桥臂371a,第一下桥臂驱动信号用于驱动第一下桥臂371b。第二半桥驱动电路382用于耦合控制信号生成第二上桥臂驱动信号和第二下桥臂驱动信号,第二上桥臂驱动信号用于驱动第二上桥臂372a,第二下桥臂驱动信号用于驱动第二下桥臂372b。
[0196]
具体而言,示例性地,第一半桥驱动电路381包括二极管d15”、电容c28”、电容c30”、电阻r38”和第一半桥驱动芯片u3”。可知地,二极管d15”的阳极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二极管d15”的阴极与第一半桥驱动芯片u3”的vb端电连接,电容c30”并联于第一半桥驱动芯片u3”的vb端和vs端之间,电容c28”串联于第一电源端和第一接地端之间,电阻r38”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半桥驱动芯片u3”的hin端和lin端电连接,电阻r38”的第二端接入控制信号ac_con1,第一半桥驱动芯片u3”的com端连接在电容c28”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之间,第一半桥驱动芯片u3”的vcc端连接在第一电源端与电容c28”的第一端之间,第一半桥驱动芯片u3”的ho端与电阻r43”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半桥驱动芯片u3”的vs端连接于mos管q8”的
源极与mos管q9”的漏极之间,第一半桥驱动芯片u3”的lo端与电阻r45”的第一端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半桥驱动芯片u3”的ho端用于输出第一上桥臂驱动信号,第一半桥驱动芯片u3”的lo端用于输出第一下桥臂驱动信号。
[0197]
另外,示例性地,第二半桥驱动电路382包括二极管d14”、电容c27”、电容c29”、电阻r36”和第二半桥驱动芯片u4”。可知地,二极管d14”的阳极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二极管d14”的阴极与第二半桥驱动芯片u4”的vb端电连接,电容c29”并联于第二半桥驱动芯片u4”的vb端和vs端之间,电容c27”串联于第一电源端和第一接地端之间,电阻r36”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半桥驱动芯片u4”的hin端和lin端电连接,电阻r36”的第二端接入控制信号ac_con2,第二半桥驱动芯片u4”的com端连接在电容c27”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之间,第二半桥驱动芯片u4”的vcc端连接在第一电源端与电容c27”的第一端之间,第二半桥驱动芯片u4”的ho端与电阻r40”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半桥驱动芯片u4”的vs端连接于mos管q10”的源极与mos管q11”的漏极之间,第二半桥驱动芯片u4”的lo端与电阻r42”的第二端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半桥驱动芯片u4”的ho端用于输出第二上桥臂驱动信号,第二半桥驱动芯片u4”的lo端用于输出第二下桥臂驱动信号。
[0198]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逆变桥单元370和逆变驱动单元380,将第二直流电压dc2逆变为第二交流电压ac2。以及,本实施例提供了逆变桥单元370和逆变驱动单元380的具体电路结构,其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199]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用于构成调光电路的各电子元件的具体型号和特征参数均与调光电路拟取得的调光效果相关,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均不进行限制。示例性地,上述各个电阻均可以为贴片电阻。
[020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d调光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ed调光器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led调光电路,其技术原理和实现的效果类似,不再赘述。
[020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d照明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ed照明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led调光器,其技术原理和实现的效果类似,不再赘述。示例性地,led照明装置可以为typeb型。
[0202]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